盤活農村閒置空房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許多農村出現了“人走房空”或“建新不拆舊”的現象,尤其是地處偏遠地帶和

交通不便的山區農村更為突出。很多閒置的老房子破爛不堪、雜草叢生。遇到陰雨天,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房主也不願意花錢修繕,影響了農村景觀佈局和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程度不同且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農村“閒置空房”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一是有的農戶常年在外地打工不回來。二是有的全家搬到縣城或城市去居住。三是一些農戶申請宅基地建新房而不拆舊房。四是原先在農村蓋房是為了娶媳婦,如今農村年輕人結婚大都是去縣城或市裡購買樓房。由於農村新房和老房混雜在一起,加之起初沒有實行統一規劃,導致街道和巷道寬窄不一,甚至彎彎曲曲,實在有礙觀瞻。再加上壕邊的空地、廢坑塘、廢宅基地等,成了村內“髒亂差”集中的地方。

怎樣才能妥善處置農村“閒置空房”呢?筆者建議,結合全市開展的“雙創雙修”工作要求,具體可從兩個方面做一點嘗試:一是在搞好調查摸底、做好宣傳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土地法和財產繼承法的有關規定,認真搞好資產

評估,然後實施有序拆除,並給予合理補償;二是可成立農宅合作社,以拆除廢舊房入股的形式,參與發展農業產業、國土綠化等用來分紅。這樣,舊房戶既可得到一筆收入,又減少了土地資源浪費,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來源:景德鎮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