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在高速服務區上,一位比亞迪宋車主正在加油站排隊加油,不遠處另外一位比亞迪宋EV車主正在使用快充給他的車進行充電,在快充條件下,僅需30分鐘就可以從20%的電量充電到80%,按照工信部續航里程400公里計算,理論上來說這60%的電量可以給這位車主提供240公里的續航,而另外一輛宋DM的車主,電池裡面的電量已經用完了,他正在考慮是要去充電還是去加油,想了一下,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是不支持快充的,這意味著他要充電幾個小時,還是去加油吧,反正動力電池沒電也能跑,就是有點費油罷了,就排在了第一位宋車主的後面。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相信隨著比亞迪的車型越來越暢銷,這種情景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出現,而兼備不同能量類型的車也會越來越多。先來了解一下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吧!

三種動力車型的發展

說到插電混動車型,還是要從比亞迪秦開始說起,2013年,比亞迪推出了秦這款車型,搭載了比亞迪第二代混合動力總成,擁有非常強大的加速能力,5.9秒破百,而且純電續航70公里,上下班通勤幾乎不用油,還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車政策,讓很多消費者都趨之若鶩,很多汽車廠商也看到巨大的商機。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隨後很多汽車廠商都基於燃油版車型推出了插電混動車型,只要在後備箱位置加一塊動力電池,再加個電動機好了,雖然補貼後的價格都比燃油版車型要高出接近一倍,但是在限牌城市還是很受歡迎的。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寶馬530Le和X1新能源,領克01新能源等。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當然,後面汽車廠商也發現了還可以基於燃油版車型改成純電動車型,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榮威,他們基於旗下的暢銷車型RX5推出了插電混動車型和純電動車型,不僅可以共用模具和生產線,而且對降低成本也有很大的幫助,雖然榮威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汽車廠商,但RX5絕對是銷量最好的車型之一。

這個時候,三種動力車型的發展就來到了第二個階段,即是在研發階段就要考慮到三種不同能量類型並存的情況,這個階段又是比亞迪走在了前面,他們在今年推出的宋和秦Pro車型上都是這樣做的。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在開發之初就考慮到燃油版、插混版、純電版車型的需求,顯然對工程師和設計師有了更大的要求,但是效果同樣顯而易見,秦Pro三款車型的外觀和內飾設計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顏值非常高,也可以更好的優化佈局,不至於被消費者抱怨動力電池佔用了太多的空間。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但是因為秦純電版車型沒有發動機,不需要進氣,所以給秦純電版的進氣格柵做了一些改變,改成了鎖子甲的設計,也跟其他兩款車型做了區分。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在動力系統的主要區別在於秦燃油版搭載了1.5升和1.5T的發動機,而秦插混版車型在搭載了1.5T的發動機之外,還有電動機和動力電池,純電續航里程可以達到80公里;至於秦純電版就是搭載了56.4kWh的電池容量加上電動機,綜合續航里程可以達到420公里。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針對一款車型研發三種動力類型可以有效減低研發成本,同時也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沒有限牌壓力的消費者可以選擇燃油版車型,價格便宜;而對新能源汽車有著較高續航要求的消費者可以選擇秦插混版,加速快不用充電也能跑;擁有私家充電樁並且短途通勤使用的消費者可以選擇秦純電版。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但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純電動汽車廠商走的卻是完全不用的路線,他們更加專注的打造純電動汽車平臺,最大限度的優化動力電池佈局,同時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打造純電動專屬平臺毫無疑問有著更大的優勢,完全不需要考慮發動機的佈局,把動力電池佈置在電池底盤上進行加固,可以讓重心更低,提高行駛穩定性,同時也更加安全。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電動專屬平臺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電池組採用了模塊化佈置,可以更好的增加電池容量,甚至更換能量密度更大的動力電池組,現在很多采用了電動專屬平臺的純電動汽車就已經實現了這一點。廣汽傳祺GE3的續航里程從310公里提高到了410公里,歐拉首款車型iQ在銷量不佳後也把續航里程進行了提高,從360公里提高到了401公里,但是補貼後售價僅增加了3000元。即將在明年上市的愛馳U5,甚至可以在車身預留空間給電池組,以便增加電池組提高續航里程。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現在不僅造車新勢力蔚來和小鵬汽車在打造電動汽車專屬平臺,傳統汽車廠商也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除了上文提到的歐拉iQ和廣汽傳祺GE3,榮威的MARVEL X也是這樣誕生的一款車型,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電動專屬平臺研發成本很高,而且因為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不大,售價也比較高,短期內很難見到成果,只能不斷推出新車型降低成本,像蔚來汽車推出ES8之後就急匆匆要推出ES6了。


比亞迪和特斯拉在這事上走了不同路線 誰才能引領未來?


筆者認為,雖然現階段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不大,但只有打造純電動汽車平臺才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前進方向,而三種能量類型汽車同時開發,只是目前為了降低成本的一種妥協,就像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只是過渡階段的產物,畢竟補貼越來越少了,如果不能降低成本,也許很難撐到新能源汽車真正的爆發期,再先進的技術也只是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