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有關思修的30個必背知識點

今天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了有關思修的30個必背知識點,只要每天擠出一點時間背一條,很快就能掌握思修的一些考點了,準備好了嗎?

考研政治:有關思修的30個必背知識點

01

時代呼喚英才,希望在於青年。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學生需要確立的成才目標。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智是人才素質的基本內容,體是人才素質的基礎,美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

02

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理想是多方面和多類型的,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長遠理想和近期理想(時間劃分),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主體劃分),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內容劃分),一般理想和崇高理想(層次劃分)。

03

現實是理想的基礎,理想是未來的現實。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勇於實踐、艱苦奮鬥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實現人生理想途徑:1.立志當高遠2.立志做大事。3.立志須躬行。4.偉大出自平凡。

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05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內容是:愛國主義(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06

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是: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燦爛文化。愛國主義是歷史的、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愛國主義,總是具有不同的內涵和特點。愛國主義的豐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過它的歷史性和具體性來表現的。愛國主義的2個一致:對於大陸地區的人民來說,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具有一致性。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愛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內在一致性;對全體中華兒女包括港澳臺同胞以及海外僑胞來說,愛國主義與擁護祖國統一也是一致的,在這個問題上,愛國與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則。

07

人生觀是世界觀在對待人生問題上的具體體現,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人生觀又對世界觀的鞏固、發展和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對“人為什麼活著”這一人生根本問題的認識和回答。要正確認識人生的3對矛盾:樹立正確的得失觀、生死觀、幸福觀。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08

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普遍標準/基本尺度: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作出的貢獻。

09

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關鍵是要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係。人與自然關係的協調,最終取決於人與人關係的協調。脫離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就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和解決當代世界出現的尖銳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10

處理個人與他人原則:誠信,平等,寬容,互助。平等,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證。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

11

道德的主要的功能包括認識功能、規範功能和調節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調節功能。

12

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特定的意識形態,從本質上講是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係的反映。中華傳統美德作為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部分,在對待中國傳統道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問題上,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和全盤復古論兩種錯誤觀點。

13

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

14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因為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會生產活動的重要基礎。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

15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有: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其中,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助人為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

16

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確使用網絡工具;2.健康進行網絡交往;3.自覺避免沉迷網絡;4.養成網絡自律精神。

17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要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其中,最基本要求是愛崗敬業,最高要求是奉獻社會。誠信既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核心。誠信不僅是道德規範,也是一種法律規範。

18

個人品德具有3個鮮明的特點:1.實踐性;2.綜合性;3.穩定性。作為勞動主體的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而個人品德是決定人的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

19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規定權利和義務,以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範體系。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徵是:1.體現的意志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階級性與人民性的統一;2.從實質內容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反映,是科學性和先進性的統一。

20

社會主義法律的作用有指引作用、預測作用、評價作用、強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其中,指引作用是法律的首要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過授權性規範、禁止性規範和義務性規範實現的。

21

法律的運行是一個從創制、實施到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執行(執法)、法律適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環節。其中,法律制定是法律運行的起始性和關鍵性環節。

22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有4個:人民主權原則、人權保障原則、法治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其中,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23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人民當家作主是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治國方略。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24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的2種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但兩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道德是法律的補充,道德調節領域更為廣泛,為法律實施創造條件。法律是道德的支撐,法律作用的實現是道德作用的發揮的重要支撐。

25

尊重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的核心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法律權威是指法的不可抗性。

26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係有3:1.是辯證統一2.一律平等3.互利互贏。其中,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平等,是現代法治的基本原則,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方面。兩者的辯證統一關係體現在:兩者具有相互依存、目的與手段、二重性的關係三方面。

27

人身權利是公民參加國家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基礎,是公民權利的重要內容,一切組織和個人都負有不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義務。

28

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觀念最為核心的內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觀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平等權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公民實現其他權利的前提和基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我國公民的最高法律義務。

29

法治思維方式基本內容:法律至上、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正當程序、公平正義。

30

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護和司法救濟。憲法保障是人權保障的前提和基礎。行政保護是人權保障的關鍵環節。司法救濟是人權保障的最後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