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人把房子兒子女兒平均分,兒媳生氣說以後老了不伺候,你怎麼看?

紅茶放了糖


幫她九次不記恩,一次不幫就記仇!

這就是對小人最合理的解釋!


故事中的兒媳婦把小人這個詞彙形容的淋漓盡致!扮演了一個生活中真實版的吸血鬼,沒有底線,沒有節制,沒有情操!不懂感恩,不懂孝道!

其實這種例子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她們的生活永遠以自身為圓心,親人,朋友都要為他們付出,奉獻!他們把親人朋友的付出和關愛當做理所當然,認為這是別人應該做的!請問下你憑什麼這樣心安理得的去接受這些恩情?

假如他們的生活中沒有老人給帶孩子,沒有父母湊錢去買房,沒有父母各種各樣的幫襯,

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是否還會像現在一樣輕鬆?是否有時間去和朋友逛街娛樂?

他們的生活就是一團糟,因為他們沒有想過現在美滿生活的背後,是誰在努力維持,一個家庭能夠美滿,那是需要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學會不為小事斤斤計較!而不是一半人享受,一半人付出!如果真是這樣,這些享受的人會像籠子裡的小鳥一樣,因為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生活,而丟失了覓食和飛翔的本能!而另一半隻會付出的人,就像東坡先生一樣,往往到最後得到的不是兒女的孝順和感恩,而是更加極致的索取!

現在的父母一般都會幫兒女帶孩子,但是這不是他們的職責,因為要孩子的是父母,生孩子的也是父母,那為什麼照顧孩子要靠給老人?

為人父母就要有為人父母的覺悟和責任感,如果沒有這份擔當,如何稱之為父母!

錢是個好東西,缺了可以掙!

親情雖然不顯眼,沒了真就是沒了!

沒錢可以從親戚那裡借

沒有親情再多錢也換不回一絲真心

對於無私奉獻的父母,小編也想說一句話

有些無私並不值得稱讚,因為一味的無私或許就是愚昧

只有適可而止的無私才是大智慧的體現

不要讓自己的無私害了家人和自己!


鴨子生活筆記本


有什麼稀奇的,我父母把百多萬房產分給兩個兒子,把一輩子的積蓄加上長期我們兩個女兒孝敬的一共用來給兒子改善住房添加生活設施。兩個老人老了病了全由女兒伺候,後來母親去世了,女兒也就是我安葬的,母親去世後,父親就直接住進了我家至今。也就是母親去世後,父親前前後後的想了很久,然後做出了個重大決定:他曾經借給我妹的三萬元不要了,還要給我存三萬元。他有養老金。現在一個月五千多,就因為他這個重大決定,惹惱了他親愛的兒媳婦,然後結果就是,老人生老病死與他們毫無關係,他們不會做任何事,但是他們會常常監督我們,常常提醒我們孝敬老人,讓老人長命百歲。老父親每月五千多的養老金,給我一千,其餘的全是兒子的。


冬去春來146006040


別說兒媳是白眼狼,你把財產平分後,女婿來孝順你了嗎?來給你養老了嗎?兒媳欠你的嗎?你的房子房產證是兒媳一人名字嗎?你養了她小嗎?兒媳孝順你那是她的情分,不孝順你也是本分,難道你想“空手套白狼”?


娛評天下



在這裡,讓我說一句,可能大家不愛聽:“如果公公婆婆手中持有有財產,如房產,黃金首飾,現金等等,在人還活在世上時,請不要去平分財產給子女,可以立下遺囑,如何繼承財產,讓律師在其離世後再當眾公告。



為什麼這麼做呢?

一碗水,即使你端得再公平,總有人會站出來說自己的那份少了。然後就拿不養老,不伺候相威脅,弄得家裡雞飛狗跳,流言蜚語,非常不和諧,進進岀出都黑著塊臉,那麼剩下的日後還能好好過嗎?

相反,如果老人手中有大筆財產,子女們都想繼承多一點,肯定會爭取恐後地把你伺候舒服了,留個好印象。家裡最起碼錶面上是非常和諧的,對老人說的話,當然也是言聽計從。

另外,請公公婆婆不要太主動去大包大攬地照顧孫子和家務活,最好與兒子兒媳婦分開過,要不然,付出的努力累死自己不說,如果當中發生了什麼意外,兒媳婦不會感激你的付出,反而會趁機說事,怒罵老人。

經驗告訴我們,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太容易到手的東西,都不會去珍惜,甚至還嫌棄。



所以,在兒子或兒媳婦要求幫忙時也不要立馬答應,讓其等一等,與老伴商量後再和他倆談討如何處理,千萬不要讓他們感覺你們是呼之則來,揮去則去的。

你們是他們誠心請來幫忙的,也許這樣才能激發他們一點感恩的心。

以上為我個人觀點,喜歡的朋友請點贊及關注,謝謝!


森哥與您聊情感


大實話:兒媳婦兒不伺候無所謂,但是兒子是必須要伺候的。

事情大概是這個樣子,黃叔叔和王阿姨有一兒一女,兒子是大的,結婚時王阿姨兩夫妻給準備了一套婚房110平方,一輛13萬的車。婚後大兒子生了孫子,是退休的王阿姨帶。孫子一歲時,兒媳婦又懷孕了,生了個女孩,本來王阿姨的腰就不好,這下就更累了。然後,王阿姨就病了。王阿姨生病後,兒子上班偶爾過來看看,畢竟是兒子不方便伺候,兒媳以工作忙為由也只來過一次,一直是女兒伺候。王阿姨和黃叔叔商量後決定將自己住的90平方的平分給兒子和女兒,過戶給兒子和女兒共有。兒媳知道了就炸了毛,說憑什麼給女兒,我給你們家生了一兒一女,房子連孫子都不給,居然還給女兒,以後老了別指望我伺候你。

其實這件事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兒媳婦兒感覺老人的家產應該全部留給兒子,女兒是都已經是嫁出去的人了,不應該分給女兒。而現在老人卻把在把家產在兒子和女兒之間平均分配,這就導致兒媳婦兒不滿意。

首先,從法律上來說,作為兒媳婦兒確實沒有任何義務去贍養老人,畢竟,自己也不是男方父母養大的,也沒有什麼養育之恩需要報答的,所以兒媳婦兒伺候不伺候老人這個事完全看個人心情,法律也不能強迫。

但是,作為兒子來說,那是絕對有責任和義務對生病的老人進行照顧的,畢竟,父母可是把你從小養大的,這個養育之恩是因該通過贍養老人來報答的。當然,至於做兒子的是花錢請人照顧,或者是讓自己的媳婦兒幫自己照顧,這都是可以的。當然,這個沒有什麼兒子照顧母親不方便,或者女兒照顧父親不方便的。要知道,那是你爹媽,你小時候父母養你的時候有說過什麼不方便嗎?現在輪到你照顧父母了,就不方便了,恐怕沒有這個道理吧。

然後,就父母財產方面而言,父母是有權利對自己的財產進行分配的。且不說父母把財產分給女兒了,就算是父母把財產全部捐給慈善機構,那做子女的也得對父母進行養老。因為,給父母養老是因為報答父母將你養大成人,而不是給你留了多少家產。說難聽一點,要是父母本來就沒什麼財產,難道子女就不用養老了嗎?這說不過去吧。

所以,總的來說,兒媳婦兒不照顧老人沒有什麼不對,老人把財產分給女兒也沒有什麼不對。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我想到我婆婆,她經常說她要把她住的這套房子給我小姑子。(沒錯,是給我小姑子,不是平分)然後一邊說一邊故意那眼睛瞟我,看我的反應。我跟她,愛給誰給誰,不必一直說,我根本不惦記。

對於樓主說的這種情況,我也認為兒媳婦有問題。

建議老人該怎麼分就怎麼分,不要傷了女兒的心。

至於養老兒媳婦不管,那就不管吧。只要兒子管就好。本身兒媳婦也沒有養老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兒子和孫子有。

所以老人不用擔心,只要你的兒子有良心,就不怕。即使兒子沒良心,你們不是還有女兒麼。到時候女兒不會不管的。


霞霞162458451


我來說說我現在的情況,我老公家還有一個弟弟,我婆婆現在給我帶孩子,目前二胎中,生下後準備是婆婆和我媽一起帶老二,老大送幼兒園。孩子的爺爺和奶奶沒有退休金,目前我一個月給婆婆生活費800元,只用於買菜,其餘的開銷全部是我負擔。老公的弟弟比我們結婚早,孩子是弟妹自己看的,因為她的工作不是正式的,快生的時候就辭職了,所以就一直是她自己看的孩子,她的父母也沒有幫她。婆婆沒有存款,只有一個60平米的舊樓房,還是我們和老公的弟弟一家五萬給贊助了的。我對婆婆說“我的這個五萬不用你們還了,就算我贊助你們的。至於老二的,就是你們自己的事了,還與不還是你們娘倆的事,我不管。”等老兩口走的時候,我估計那房子也沒我啥事,但是他們老了,幹不動活了,生病了,我依然會管他們,儘管他們沒有養活過我,我沒有義務贍養他們,但是就衝婆婆幫我看大老大和老二,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她幫了我,那等她老了,需要我的時候我也會幫她!有人會說,看孩子又不是替我看,孩子也有她兒子的份,但是她不看,是不是我就得多分擔點?而且老大那會我爸媽都還在上班,只有婆婆有時間看。婆婆伺候月子,看孩子,不挑撥老公和媳婦的感情,不挑事,我覺得這就是對媳婦最大的恩了!不過我婆婆從來都沒有給我和我的孩子花過錢😭😭😭


Gabriel21937461


看到老人拿這個來要挾兒媳婦。我只是覺得很可笑。那點財產稀罕嗎?家有千間房,睡覺一張床。你這樣分配的時候,已經傷了兒媳婦的心。兒媳婦是這樣想的。愛跟誰跟誰。你愛過誰誰伺候你。和我無關。我看到了很多關於男女平等繼承財產的論題。似乎天經地義。可是中國目前的社會還是男婚女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該你的陪嫁已經給了。生的孩子也是外姓人。憑什麼回家繼承財產?即得勒夫家的財產你又得孃家的財產。哪有那麼美的事。至於孝敬父母那是你應該回報他們對你二十多年的養育之恩。其實你們家怎樣分配財產和媳婦是沒有關係的。無非是兩兄妹之間的事。孝敬父母和媳婦也是無關的。媳婦之所以會孝敬婆婆,是心疼且幫助丈夫。做是人情,不做是本分。做女兒的要為了財產和自己的親哥哥搶嗎?從法律上講。女兒也有繼承權。但是法理不外乎人情。即便會和哥哥絕交永遠都不回孃家也要搶嗎?


林嵐46


我覺得她兒媳說的沒毛病啊!別人為你家延續了香火,你也應該表示表示啊!這爸媽白活了怎麼多年,,女兒已經嫁出去了她自然可以去繼承別人家的家產!這叫延續,,,哎真是白活了


煉藥店


我看了這麼多的回答,看到的結果是,兒子別生,生了也沒用,養大,娶媳婦,看孫子,買房子,然後一個不好,兒媳婦就跳出來不養老啥的!!!生兒子有什麼用?都出來說兒媳婦啥的,兒子哪去了?兒媳婦說的話不代表兒子的意思嗎?這樣的兒子生下來何用?人生短短几十年,也就是兩萬來天,死也就是一瞬間的事,卻要為養與不養老付出這麼多,值得嗎?值得嗎?難道有一天死到屋子裡政府不會管嗎?不管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