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物是人非事事休休,欲語淚先流”是怎麼理解的?

素菜李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是說:景物沒變,人事已發生重大深刻的變化。世事無常,無法預料變化的結果就已經完結。自己浮想聯翩,感慨萬千,想要傾訴出來,但還沒發聲,眼淚先流下來。

這首詞是公園1135李清照避難浙江金華是所作,當時金兵南下,肆虐南宋,山河破碎,家財遭劫散盡,自己的丈夫已病故,孱弱美麗的女詞人於風雨飄搖中孑然一身、顛沛流離,飽償了連天烽火中的轉輾飄泊、擔驚受怕之苦。在歷盡世事風雲與世路崎嶇坎坷後,處境悲慘淒涼,內心傷痛無以復加!

此詞正是以上背景中,憂鬱孀居後的女詞人借暮春之景抒苦悶和憂愁之情,用平淡從容的旋律,逆造了一個孤苦無依、生活缺乏生機的才女形象: 狂風摧花花盡落,一片淒涼冷清,風停之後,花已落地沾泥,春光竟一掃而空,百無聊賴,日色已高,心無掛礙頭猶未梳競也不顧。“物是人非”,家、國、個人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本人經歷了戰爭中的無窮的事情,內心有無盡無限無以言表的痛苦,黯然神傷之際故且以“事事休”來概括而不了了之,要說從何說起呢?

與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異曲同工。都是觸景生情,借景排遣悽楚的心情和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

歡迎關注我,並就文中觀點發表評論。謝謝!


希望星晨58298869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讓我來回答“你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是怎麼理解的?”問答的回答!所謂的“物是人非”,其意思是指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甚至環境還是過去的環境,可是人(或者在此環境生活過的主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此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或舊人之意。這“欲語淚先流”更表達了有感此環境的人(或重遊舊地的人)內心深處的情愫,睹物思人,觸景生情!這往昔的朝朝暮暮卿卿我我,仿若眼前記憶猶新,此已是昨日黃花隨流盡逝!這種境況又怎麼會不使人潸然淚下呢?!

之於此,感慨系之!餘曾亦有此情懷,隨賦詩一首,權作回答!

《五言詩 · 舊街舊事》

人生如酒宴,觥籌交錯間。

光陰悄然過,時過境亦遷?

物是人已非,感慨生萬端。

憶與汝朝暮,不覺淚長潸!











王漢超暱稱微塵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出自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是李清照避難浙江金華所寫,那時金兵進犯,國破家亡,丈夫病故,歷盡人生風雨的李清照內心無比悲痛,因此睹物思人、觸景傷情,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詞。

詞的大意是: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完結,一想到這些,沒等開口就淚如雨下。可見詞人當時的心情是愁腸百結,因而有感而發。

每次讀到這首詞,總會感慨萬端。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感嘆歲月無情,尤其是那牽掛的人、傷心的事會一直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令人愁腸百結。


軍旅小故事


人沒了,什麼都有又能有什麼意義?想到那些人性的悲哀與不捨,又會讓苟活的人難過傷心💔流淚……☜那是隻有自己才能體會到的痛徹心扉……☜對不起的人,永遠的對不起你……☜


天上火太陽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老鬼觸景生情,看破世態炎涼,也不覺悽然傷感了!


夜1671947



師範小王子


空杯心態,適時放下。


寧靜方能致遠Andy


簡單的說就是觸景生情。

物還是原來的物,但物的主任可能已經不在了,或者與物相關的人與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感嘆時光流逝,而我們卻無能為力的一種蒼涼。


半夏知路


懷舊,是人的本能。故地重遊,不論是不是已經大富大貴,但都對故土有感情。人終會變老,要防止過度傷感,樂觀對待會活得輕鬆愉快。


陳林145171562


時光流逝,人生無常,悲歡離合,意外和死亡總如影隨形,就像日薄西山的太陽,明天它還會照樣升起。狂野中的小草,冬去春來,也是一歲一枯榮,只要宇宙還在,世間萬事萬物,塵歸塵,土歸土,水花鏡月也是生生不息。(此話出自電視劇,《風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