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養老金、教育金、開門紅年金都是騙人的?

今天是雙十二購物節,不僅淘寶、微商忙的不亦樂乎,保險行業也跟著熱鬧非凡。

早晨起來翻開手機,深藍君的朋友圈已經被保險廣告攻佔了,放眼望去全是“火爆搶購”、“限時限購”、“錯過不再有”等廣告語。

為什麼說養老金、教育金、開門紅年金都是騙人的?

圖片來自今天的朋友圈

很多朋友還在回首自己的 2018,但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他們早就開始展望自己的 2019 了。其實每年歲末都是這樣,只是雙十二這天,大家集中跟了一場大風。

下圖是朋友圈常見的宣傳,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這類就是典型的開門紅年金險,看起來很誘人,讓人忍不住想去了解一下。

為什麼說養老金、教育金、開門紅年金都是騙人的?

我們可以看到,年金險本質就是我們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費,到約定的年限,再從保險公司按年領錢。

不管是教育金、養老金、婚嫁金、創業金,其實都是年金險的一個噱頭。大學時領叫“教育金”,退休後領就叫“養老金”,只是返的時間不同,名字也不同罷了。

說到這裡,深藍君要提醒大家,我們在瞭解年金險時,一定要避免以下幾點誤區:

誤區 1:開門紅產品錯過不再有

開門紅是保險公司一年一度的大型營銷活動,一般來說,保費收入能佔到全年的 40% 以上。所以,在開門紅期間,各家公司都會不遺餘力地宣傳,刻意去營造一種緊張的銷售氛圍,來促使我們掏錢買單。

但是開門紅產品並不是錯過就不再有,至少每年都會有一次開門紅。深藍君也多次強調,永遠不要因為產品停售而去買保險。

去年有,今年有,明年肯定也會有。如果沒有想明白,不建議盲目購買。

為什麼說養老金、教育金、開門紅年金都是騙人的?

誤區 2:開門紅產品是最好的

由於開門紅的目標是衝保費規模,所以這段時間主推的都是年金險這種理財型產品。有些公司為了增加賣點,也可能會推出收益更高的產品。

但是我要提醒你,這種高收益可能是暫時性的。理財險一般涉及數十年的規劃,短期的高收益並不是考慮的重點

而且如果我們的眼光不侷限在某個公司裡面,其實市面上一直都有收益水平差不多的產品,不管是不是開門紅期間都能買到。

所以如果真的打算購買這類產品,一定要多家看看,仔細想想自己到底是不是適合。

誤區 3:為了贈品買保險

開門紅除了刷朋友圈,還有各種高大上的專家理財講座、產品說明會、客戶答謝宴,有時候為了促銷,還會設置各式各樣的禮品。

為什麼說養老金、教育金、開門紅年金都是騙人的?

比如說買 10 萬保險,送家電;買 50 萬,送美容套餐;買 100 萬,送黃金等等。

這往往會讓人產生一種買到即賺到的錯覺,甚至有人為了拿禮品,連保險保什麼都不知道就簽名買單了。

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能送出去禮品說明有利潤空間。

當然在商業社會,賺錢也沒什麼不對。但是作為消費者,我們還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真實需求。千萬不要一時衝動,讓自己套牢幾十年。

誤區4:保險分紅= 保險公司利潤

很多業務員在推銷時會說,買了分紅險就等於成為保險公司的股東,可以參與企業利潤分配。

為什麼說養老金、教育金、開門紅年金都是騙人的?

圖片來自今天的朋友圈

我們都知道國內幾家保險巨頭每年利潤都有好幾百億,所以不少人一聽到有分紅,馬上就會兩眼放光,按耐不住想要掏錢。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銀保監會規定對於分紅保險,應至少將分紅保險業務 當年度可分配盈餘的 70% 給與保單持有人,但請注意:可分配盈餘≠保險公司利潤

哪些可以分配,具體怎麼分,完全都是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意願,這些並不透明。

作為保險公司的股東,首先拿走大部分利潤,還要扣除公司的運營成本,比如工資、稅收以及其他的一些費用,剩下的才有可能成為可分配的部分。

分紅險的合同也明確寫明,保單的紅利是不保證的

按照普通人的思維,保險公司賺錢了就會給我們分紅,但是事實上,即便保險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我買的這份保險也可能一毛錢都分不到


寫在最後:

以上 4 點,是深藍君今天總結的認識誤區,希望大家正確的看待開門紅年金險。

今天並不是說年金險不值得買,只是想讓大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不要買菜的時候為幾毛錢斤斤計較,買保險時閉著眼睛瞎買。

在這幾年,我在經常會了解到買了幾份年金險,但重疾險、醫療險都沒有買的用戶。而年金險是個長期儲蓄的工具,如果著急用錢而退保,會造成不少損失。

深藍君也反反覆覆跟大家強調,要先保障後理財。等我們做足了保障,確實有閒錢想要強制儲蓄,或者有其他特殊的需求,咱們再來詳細規劃。

如果你對年金險不是很瞭解,強烈建議你詳細閱讀這篇文章《 》。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轉發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如果你還有其他關於保險、社保方面的問題,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深藍保”,直接留言提問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