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反思:死亡是不是人生的結果?

嚴肅反思:死亡是不是人生的結果?


王建平:《以死亡為結果》

人相信因果關係,有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當生的因結出個死的果,人懵了:怎麼是這樣?問題太嚴重了,人一時無法解釋這種反邏輯關係。有人便創造出天堂和地獄,還有輪迴轉世來承接人生的因,將人的一生作為因,果就是地獄、天堂和輪迴轉世。這一來,因果關係完滿地成立,人除此找不到其他的邏輯關係,信仰就此誕生了。

經驗告訴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活邏輯的確如此。但生時無論如何,無論善惡美醜,無論貧富貴賤,到死時都一樣痛苦、一樣掙扎、一樣難看。人在世上,除了生,死就是最大的事件了。不可這樁大事卻讓人經受不起,痛苦不堪,因此,死亡成了人們最大的恐嚇。而且,人生在世,難可以躲,災可以避,唯有死亡每個人必須承受。所以,人終有一死為人生的結果,這不能承受的、毀滅性的結果橫在人生的前面,讓活著的人情何以堪?

死亡除了猙獰恐怖、黑暗無常、不可想象,還是人生最終的去處,永恆的歸宿。這與人生的美麗、美好、快樂、幸福正好相悖。這無疑是個荒唐的設計,完全是個作弄人的安排。而每個人都活得好樣,死得難看,這樣的人生,難道不純屬是一場惡作劇?然而,這一切,如樣進行了千萬年,人生輪迴了無數代,每個人都一樣,無一不走進黑暗無邊的死亡。

以這樣的死亡為結果,人生會怎樣?生死之間幾十年,人會活成什麼樣?並且,生存本就不易,又有死亡一刻不停在等待,人活著,就是僥倖與逃生的旅程。從人一出生開始,死亡便倒數著數逼近,除了無奈與遺忘,誰能坦然無憂安享人生。

其他生靈,安於本命,死亡意識淡簿,並不為死亡憂慮所困,所以活得自在,死得安然。而人不同,從一開始,死亡就在影響人的生存,左右著人的意識與行為,人生遭遇的所有問題,無一不是在為死亡的結果作準備。

以死亡為結果的人生是悲摧、可憐的人生,只朝向死亡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即使有"即時行樂"或"建設理想世界"來引導,還有想得到見不到的天堂、地獄在等待,向死的人生終究是慘淡又絕望的。

改變這一切,可能的辦法並不是讓人設法永生,而是死亡現象並不作為生存的結果,死亡只是感知存在的過程,觀念的改變,會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原有賦於死亡的意義:人停止感知,與原有死亡的意義有巨大的區別。

《死亡的實質》

生死是生命的正常屬性,正因為有生死,生命才得以更新和存續,生命才會產生新的可能性。生死過程是生命合理的淘汰機制,是生命對存在合理性的校正,是生命進化的必然進程。

死亡意識對人以外的其他生物影響不大,生物都有趨生避死的本能,但死亡的發生不會影響生物原有的生存狀態。人則不同,當死亡來臨時,除了生命的結束,人的精神意識、記憶、經驗及自我經營的一切都將終結,生命可以重生,而人的精神及自我將因死亡而永遠消失。這對於人來說,是不可逆轉、不可再生、不可延續的。所以,死亡對於人的自我意識是毀滅性的。

因此,死亡的意義對於人相比對於其他生物大為不同,人的一生除了維持生命,主要的時間、空間、注意力、活動能力及生存目的都在建立和維護自我的精神王國,而人畢生努力保持的一切會被死亡瞬間毀滅,不復存在。人能接受生命軀體的消失,但我不存在讓人無法接受,所以,人不能把死亡作為一切的結果。

既然死亡不能避免,人就註定向死而生,為死而生。把死亡作為精神的結果是極為矛盾而無法成立的,但死亡必然存在,這就使得人的精神意識受到壓迫而產生畸型及非理性的變異。恐懼、自私、貪婪、縱慾、自悲、自戀、暴虐……等一系列精神性反應因此發生。因為自我必亡,人生變得毫無意義,而無意義的人生就成了死亡對人的賜予,所以,人就變成了一個精神自我的矛盾體,茫然而無助地對抗死亡和等待死亡。

然而,死亡是不會改變性質的,它更新生命的使命不變。人的生命可以因死亡而更新,但自我意識必須因死亡而中止,所以人不會擁有連續的自我意識。每個人新生,得新建自我意識,待自我剛剛建構完成,死亡又立即將其中止……如此循環往復,實際上抑制了人自我的膨脹與擴張,讓人的精神意識不要離生命的本性太遠,其實這就是死亡對於人的特殊意義。

死亡本是維持生命存續的一種方式,生命使用它來保持一代又一代新鮮與活力,而人卻用它來自虐——人至今得來的苦痛傷悲多來自死亡的威逼,人徒勞地拒絕死亡付出了一生恐懼的代價以及喪失了生命本來的意義。

執迷不悟的人甚至夢寐以求以永生來對抗和戰勝死亡,如果某時某日人真的永生了,是福呢還是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