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反思:死亡是不是人生的结果?

严肃反思:死亡是不是人生的结果?


王建平:《以死亡为结果》

人相信因果关系,有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当生的因结出个死的果,人懵了:怎么是这样?问题太严重了,人一时无法解释这种反逻辑关系。有人便创造出天堂和地狱,还有轮回转世来承接人生的因,将人的一生作为因,果就是地狱、天堂和轮回转世。这一来,因果关系完满地成立,人除此找不到其他的逻辑关系,信仰就此诞生了。

经验告诉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活逻辑的确如此。但生时无论如何,无论善恶美丑,无论贫富贵贱,到死时都一样痛苦、一样挣扎、一样难看。人在世上,除了生,死就是最大的事件了。不可这桩大事却让人经受不起,痛苦不堪,因此,死亡成了人们最大的恐吓。而且,人生在世,难可以躲,灾可以避,唯有死亡每个人必须承受。所以,人终有一死为人生的结果,这不能承受的、毁灭性的结果横在人生的前面,让活着的人情何以堪?

死亡除了狰狞恐怖、黑暗无常、不可想象,还是人生最终的去处,永恒的归宿。这与人生的美丽、美好、快乐、幸福正好相悖。这无疑是个荒唐的设计,完全是个作弄人的安排。而每个人都活得好样,死得难看,这样的人生,难道不纯属是一场恶作剧?然而,这一切,如样进行了千万年,人生轮回了无数代,每个人都一样,无一不走进黑暗无边的死亡。

以这样的死亡为结果,人生会怎样?生死之间几十年,人会活成什么样?并且,生存本就不易,又有死亡一刻不停在等待,人活着,就是侥幸与逃生的旅程。从人一出生开始,死亡便倒数着数逼近,除了无奈与遗忘,谁能坦然无忧安享人生。

其他生灵,安于本命,死亡意识淡簿,并不为死亡忧虑所困,所以活得自在,死得安然。而人不同,从一开始,死亡就在影响人的生存,左右着人的意识与行为,人生遭遇的所有问题,无一不是在为死亡的结果作准备。

以死亡为结果的人生是悲摧、可怜的人生,只朝向死亡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即使有"即时行乐"或"建设理想世界"来引导,还有想得到见不到的天堂、地狱在等待,向死的人生终究是惨淡又绝望的。

改变这一切,可能的办法并不是让人设法永生,而是死亡现象并不作为生存的结果,死亡只是感知存在的过程,观念的改变,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原有赋于死亡的意义:人停止感知,与原有死亡的意义有巨大的区别。

《死亡的实质》

生死是生命的正常属性,正因为有生死,生命才得以更新和存续,生命才会产生新的可能性。生死过程是生命合理的淘汰机制,是生命对存在合理性的校正,是生命进化的必然进程。

死亡意识对人以外的其他生物影响不大,生物都有趋生避死的本能,但死亡的发生不会影响生物原有的生存状态。人则不同,当死亡来临时,除了生命的结束,人的精神意识、记忆、经验及自我经营的一切都将终结,生命可以重生,而人的精神及自我将因死亡而永远消失。这对于人来说,是不可逆转、不可再生、不可延续的。所以,死亡对于人的自我意识是毁灭性的。

因此,死亡的意义对于人相比对于其他生物大为不同,人的一生除了维持生命,主要的时间、空间、注意力、活动能力及生存目的都在建立和维护自我的精神王国,而人毕生努力保持的一切会被死亡瞬间毁灭,不复存在。人能接受生命躯体的消失,但我不存在让人无法接受,所以,人不能把死亡作为一切的结果。

既然死亡不能避免,人就注定向死而生,为死而生。把死亡作为精神的结果是极为矛盾而无法成立的,但死亡必然存在,这就使得人的精神意识受到压迫而产生畸型及非理性的变异。恐惧、自私、贪婪、纵欲、自悲、自恋、暴虐……等一系列精神性反应因此发生。因为自我必亡,人生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人生就成了死亡对人的赐予,所以,人就变成了一个精神自我的矛盾体,茫然而无助地对抗死亡和等待死亡。

然而,死亡是不会改变性质的,它更新生命的使命不变。人的生命可以因死亡而更新,但自我意识必须因死亡而中止,所以人不会拥有连续的自我意识。每个人新生,得新建自我意识,待自我刚刚建构完成,死亡又立即将其中止……如此循环往复,实际上抑制了人自我的膨胀与扩张,让人的精神意识不要离生命的本性太远,其实这就是死亡对于人的特殊意义。

死亡本是维持生命存续的一种方式,生命使用它来保持一代又一代新鲜与活力,而人却用它来自虐——人至今得来的苦痛伤悲多来自死亡的威逼,人徒劳地拒绝死亡付出了一生恐惧的代价以及丧失了生命本来的意义。

执迷不悟的人甚至梦寐以求以永生来对抗和战胜死亡,如果某时某日人真的永生了,是福呢还是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