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最好,是否只有大銀行才靠譜?

petetr100967281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

目前全國有40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其中有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共有560幾家,2018年11月新發行的理財產品為2062只,其收益從2.5%以下的——20%以上的均有。

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最關鍵的是在於產品的風險等級,而非發行者,等級越高,收益率越高,舉個簡單的例子:工行的綜合理財能力絕對強於農信社,但是你如果拿一款工行發行的R1級別理財產品與農信社發行的一款R3理財產品對比,工行的投資團隊就是逆天了,它給的收益率都不可能高於農信社的R3級別產品給的收益率,這是因為兩者的風險等級完全不在一個層次。所以現實中,沒有所謂的哪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最好,因為收益最關鍵的要素不是發行者而是產品的風險等級。

是否只有大銀行才靠譜?

這個肯定是錯誤的啦!目前稱得上是大銀行的全國只有18家(四大行+交行+郵儲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如果只有大銀行靠譜,那我國其他有發行理財產品的五百多家中小銀行豈不是搞笑。要知道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一共存續9.35萬隻理財產品,在全部到期的理財產品中發生虧損的僅僅只有44只,虧損比例還不足0.1%,且虧損的產品均為R4-R5層級的產品,所以中小銀行的理財照樣靠譜。

當然雖然說靠譜,但是綜合實力上還是有一定差別的,以業界較為有名的普益標準來說,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綜合理財能力實力最強的為興業銀行,最差為恆豐銀行。而在城商行的排名中,有不少城商行的綜合理財能力並不遜色於國有銀行,所以理財並非只有大銀行才靠譜。

總結

一般而言,中小銀行由於規模較小,實力較弱,與大銀行競爭處於弱勢地位,因此往往同等級的產品(比如同為R2級別),小銀行會寧願自己少賺點,把收益率設定高於大行一點點,以提高與大行的競爭能力,所以如果購買R1-R2級別這些低風險的理財,我認為購買中小銀行發行的產品會比大銀行更好,當然如果購買R3及以上的,則選擇大銀行會更優,因此這些高風險層級的產品,需要更專業的團隊運作。


鯉行者


只要是發行的正規理財,都是需要經過一行兩會審批報備的,都是靠譜的。大銀行相對來說資本充足,體系完善,發行能力較強,主要靠品牌影響力和全方位的產品服務;而小銀行往往發行能力較弱,但是產品收益較高,主要為了吸引客戶,增加競爭力。

在11月16日,銀行業理財等級託管中心發佈了《全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評價報告(2018年上半年)》,其中對全國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綜合能力進行了系統的排名,前十位分別如下圖:

而對於全市場範圍內的銀行理財業務綜合能力排名也進行了排名,其中榜單前十位盡數是五大行和股份制銀行。

榜單中對各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的評分標準是6個方面:設計能力、發行能力、投資能力、風控能力、誠信水平以及信息披露,所以說大行排名靠前主要是依靠其強勁的資本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對於一些高淨值客戶,選擇大銀行是最好不過,產品線全,信息披露充分,可以滿足各種投資需求。

但對於我們普通的投資者來說,我們還是在安全性同等的前提下,我還是建議追求收益為主,建議選擇小銀行,比如:城商行。

在上述排名中,對全國各大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進行了排名,在榜單中的前20位中,佔據半席以上的都是城商行和一些農村金融機構,這些銀行往往因為競爭需要,會提供一些收益稍高的理財產品。

所以說,理財產品的好壞要主要看投資的群體,對於一些600萬以上的高淨值客戶,建議選擇國有五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對於一般的普通客戶,我建議選擇小銀行,性價比更高。


不立而立


銀行業對於各銀行理財產品有著綜合評估,就發行能力、收益能力、風險控制、理財產品豐富性、信息披露規範性、評估問卷以及綜合得分有著很嚴格的評分標準,並且進行全國排名。不僅如此,還將全國性行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進行了分類:

從綜合得分的角度講,還是大銀行的綜合評分要高一些,畢竟體系化、規模化、服務化以及國際化程度、風控程度要比城鎮銀行與鄉村金融機構好得多。

但是要從哪家單一的產品收益最好,哪家銀行最靠譜?其實均為相近,差也沒有差到哪裡去。主要差別在發行能力上,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發行能力要更好於城鎮銀行、鄉村金融機構,還有就是產品豐富性,鄉村金融機構要弱很多。

從靠譜講,哪家銀行都是挺靠譜的,只要適宜的理財產品對應投資者的興趣偏好以及能夠達到相對應的收益率即可。城鎮銀行的產品豐富程度與全國性銀行相比差不多水平,說明存在更高風險級別的理財產品,像中高風險理財產品、高風險理財產品等。這兩類理財產品相對應的收益高,年化利率能夠達到6%、7%以上,甚至能夠達到10%、12%,但是對應著一定的風險。如果說收益高的話,那麼城鎮銀行推出的中高等風險、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會比大型銀行高,且靠譜性與大型銀行差不多。

但做銀行理財投資,資金的穩定性作為首位,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為主流,在本金穩定、安全的基礎上升高年化收益率,而非瞄準的高收益。那樣,反而不靠譜。


厚金說






421009蘭草


【觀點】

靠譜與否 不取決於 銷售渠道而是發標承兌機構

工商銀行可以賣成都銀行發行的產品 工行渠道好賺取的是點子費 銀行內購買的也有很多“飛單”(平安舉不勝數) 銀行也有被騙的(浦發銀行成都案)

【比喻】

就好比你在任何渠道和地方購買的iPhone 只要是正品行貨 有任何問題都是直接找蘋果授權店或直營店而不是賣給你產品的人

【剖析】

首先最重要的是投資標的

安全等級:大額存單、同業拆借都相對安全目前情況實操下能做到保本低收益

基建項目政府工程、金融債券有一定延期風險

地方債、房產項目、股票、私企債券等存在本金損失的風險

再者發現方的選擇

一般而言 大行大型金融機構 有相對完善的風控體系 再者為商譽風險也會相對比較注重

最後銷售渠道無所謂 只要是同一產品無論是工行櫃檯辦理 還是有代銷資格的網絡平臺都一樣!

【實操】

合規的理財產品都是有備案 可以查的

發行方都是有對應資質的公司單位

所使用的資金都是銀行監督實際託管

【投資原則】

沒有保本保收益 也沒有剛性兌付的產品!

投資三要素 風險 收益 流動性是不可能兼得!


葉抱一教授


所有銀行國家都會扶植的,不可能輕易讓它倒閉的,所以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主要看的是產品不是看銀行的。挑適合自己風險程度和利息水平的即可。但今後理財子公司成立後就不好說了,註冊資金只要10億即可,體量太小,萬一有個投資損失就會倒閉,小舢板容易翻船,又因它是獨立子公司,所以母行母公司是不會兜底的。今後真要好好惦量惦量的。


chaizhangquan


這個需要到各家銀行諮詢做做比較,說實話也差不哪去,一般不會高於半個點的差別。從風險方面說,當然大銀行更可靠,光從資本金這一點來說就足矣!


天空6903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大概都差不多,大家可以選擇額度高,收益好,流動性強變現容易的理財產品,比如建設銀行可以用活期存款餘額參與聚財寶,日存款餘額超過一萬元即可,年化利率接近4%,是相當不錯的一個選擇。


Dr傑森


一般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理財普遍比四大行要高,但是如果說靠譜和問穩健還是要選國有四大銀行的,因為風控做的比較好 話題


工行廊坊分行蔡麗麗


銀行都是由銀保監會監管的,所以其發行的理財產品都是靠譜。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只有銀行自己推出的理財產品才較為靠譜,有的銀行會代銷某些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如果出現問題,銀行是不擔責任的。而且,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再承諾保本保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