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的狙擊步槍怎麼樣,沒有出現王牌狙擊手嗎,為什麼?

寰球新觀察


這個,怎麼說呢,其實二戰時期的鬼子步兵如果用兩句話來形容,可以這樣說:第一句話是大部分老鬼子(也就是1937年到1942年打滿全場,到了1942年以後“全員玉碎”在太平洋島嶼上的那批老兵)的戰鬥意志堅定,戰術素質過硬,尤其是槍法極準;第二句話是無論是老鬼子還是小鬼子,其體內的中二之魂始終都在熊熊燃燒,直接導致了二戰時期的日軍部隊一方面看起來極為兇悍,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又顯得極為智熄和搞笑。

說到老鬼子的兇悍就不能不說老鬼子的步槍射擊技能,歷史上的日本軍隊由於對於所謂“武士道”精神的迷信,極其信奉所謂的“白兵主義”,換言之就是“三百米內硬功夫”。只不過人家部隊除了“三百米內硬功夫”還有更多的班屬與隊屬支援火力,鬼子那就只有“步兵包打天下”了。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戰史記載,早期的日軍老聯隊與常備師團士兵步槍射擊極為精準,相當多的“老鬼子”可以輕鬆做到在300到400米的距離內命中靜止目標,200到300米的距離內首發命中移動目標的地步。這種槍法碰上當時大多數士兵連工事都不知道怎麼修,瞄準都不知道怎麼瞄,衝鋒的時候只知道扎堆的國軍部隊,國軍部隊立馬就吃了大虧。

但是鬼子兵的射擊能手這麼多,怎麼就沒出幾個狙擊手呢?這就跟鬼子體內的中二之魂有關係了。跟我軍一樣,鬼子部隊長期對狙擊手的戰役與戰術作用認識不清,到了戰役層面完全不知道狙擊手的特種作戰性質及可以用於敵後滲透狙殺高價值目標——這並不奇怪,當時的日軍在特種作戰方面根本就是一張白紙;而到了戰術層面日軍又認為狙擊手可以用來在戰場上配屬給分隊作戰起到阻滯敵軍攻擊前進的作用——換言之就是給你一把槍,你就跟著某個步兵小隊行動,靠你的槍法把英美鬼畜阻擋半天,去吧騷年——這個精確射手的路子其實也沒有什麼大錯,問題是鬼子到了後期玩上了全員玉碎,這群精確射手未能免俗也開始“玉碎”了。

於是日軍的“狙擊手”經常蹲在樹上甚至用揹包帶把自己綁在樹上,就圖一錘子買賣乾死一個夠本乾死兩個多一個墊背的——這種中二病一般的使用方法自然讓日軍狙擊手損失極大,談何王牌狙擊手。


軍武次位面


日軍的狙擊步槍並不弱,但是由於戰術思想和作戰條件的原因,沒有像出現特別有名的王牌狙擊手。

(澳大利亞影片《最後一顆子彈》劇照)

二戰中,世界王牌狙擊手排名:

1. 席勒.海赫(西蒙海勒Simo Häyhä),芬蘭—— 505人擊殺

(經歷可參見筆者文章)

2. 伊萬.西多連科(Ivan Sidorenko),蘇聯——500人擊殺

3. 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伊林(Nikolay Yakovlevich Ilyin),蘇聯——496人擊殺

以下4到14名均為蘇聯戰士,其中《兵臨城下》的原型瓦西里.扎伊採夫為11名,400人擊殺。

15名為馬豪斯·海茨瑙亞 (Matthias Hetzenauer),德國——345人

我國王牌狙擊手張桃芳214人擊殺,也在榜上36名左右。

前50名沒有日軍狙擊手。


三種日軍主要狙擊步槍。

日軍在二戰中主要有3中狙擊步槍,分別是:

38式改狙擊步槍——由普通的友坂38式步槍中選出精度較高者,經過改裝後裝備部隊。

97式狙擊步槍——1937年在38式步槍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槍口焰小,在黑暗中射擊也不易被發現。彈道低深平穩,遠距離的彈道也很穩。和38式同樣的6.5毫米子彈按美軍回憶和我國《晉冀豫根據地》一書記載,擊中人體後翻轉威力很大。並不是傳說中的只有穿透力強。

99式狙擊步槍——38式步槍的威力被前線日軍詬病過後,新設計的7.7毫米大口徑步槍。在增加威力的同時,

槍口焰和響聲都變大了很多,比較容易暴露目標,讓狙擊手生存力變低。


日軍狙擊手實際表現:

在太平洋戰爭中,和美軍的劇烈對抗產生了日本的狙擊手。日本軍人不少善於偽裝,由於在中國和太平洋的戰鬥很多都發生在短促的情況之下,野戰和偽裝顯得特別重要。每個日軍狙擊手都擁有鋼盔和覆蓋全身的迷彩網。他們根據實地情況和個人經驗,還會在偽裝網上點綴樹枝樹葉,已增加迷惑性。

(1942年太平洋戰區的日軍狙擊手,可見偽裝效果)

和其他國家的狙擊手類似,日軍狙擊手也優先攻擊對方的高價值目標和裝備,以打擊對方的戰術部署。

在太平洋的島嶼和環礁上,日軍狙擊手殺死了不少美軍戰士,對美軍士氣造成了一些影響。

(太平洋戰區的狙擊手)

美軍第163步兵團1營的戰士們就遭到過日軍狙擊手的嚴重困擾,他們回憶到當時的一些細節道:只要我們的士兵不得不離開被水半浸沒的戰壕,那個不知道躲在我們周圍哪棵椰子樹上的神槍手就會開火。也許距離有180到360米,

那些敏銳的傢伙把他們的精確殺戮武器固定在樹枝上,將他們自己的屁股收緊到肩膀的位置,縮成一團。他們在樹蔭間留出一道道清晰的視野縫隙,尋找著可憐的目標。(歷史學家約翰米勒持反對意見)

每當大家聽見一聲清脆的槍響,戰壕裡某個大意的小夥子就會發出長久的垂死呻吟。或者在致命的響聲過後,某個小夥子就會變成冰冷的屍體,額頭上只有一個看似小巧的洞。

(全副偽裝上樹的日軍狙擊手)


美軍的反狙擊措施:

消滅狙擊手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但美軍也必須盡力去掃除這種障礙。

面對可疑的區域,美軍會編成兩人一組的反狙擊小組,佈置在主要隊伍之前警戒。其他隊伍成員則開始攀登棕櫚樹和椰子樹,他們上樹後會引導其他地面的美軍,幾方面共同協作行動。這樣的立體搜索幾乎每次都能消滅躲在樹上的日軍狙擊手。

鑑於日軍坦克裝甲車不多,美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太平洋戰場用處不大。不知是哪個戰士就發明了用37毫米反坦克炮裝上霰彈轟擊樹冠,來清除隱蔽的日軍狙擊手。由於強大的後勤能力,美軍完全不用擔心缺乏彈藥,這樣的方法對付日軍狙擊手可謂非常有效。很多時候,美軍還用炮火覆蓋可疑的密林區域,讓日軍狙擊手無所遁形。

(美軍的叢林搜索隊,對付暗堡和狙擊手)


日軍缺乏王牌狙擊手的原因:

1. 日軍戰術思想重視所謂武士道狂熱精神,對狙擊手這種特種兵說不上重視,很多都只是普通的神射手。他們更喜歡炮火過後用刺刀見紅的白刃衝鋒打垮對手。不像蘇聯在遭遇芬蘭強大的狙擊戰術之後,著重培養了很多神射手,也是為什麼二戰狙擊手排名裡,有著大量蘇聯戰士的原因。而且日軍狙擊手習慣於躲在高高的樹冠上,這雖然是非常好的隱蔽,但對於警覺的對手這就難以轉移,變成了一錘子買賣。導致被發現後就意味著被憤怒的盟軍戰士打成篩子。

2. 太平洋地區作戰的環境限制。日美爭奪主要在大洋的眾多不同島嶼上展開,日軍在中後期節節失利,丟掉了一個個島嶼和基地。即便前期有能力較強的神槍手,在陣地完全丟失後,也難以及時從島上撤出,無法在美軍佔領的島上生存。所以就難以產生累計戰果很高的王牌了。

3. 美軍的反制手段強大。恐怖的生產力保證了美軍炮火支援充足,幾乎可以隨時用猛烈的炮火覆蓋指定地點。讓日軍狙擊手在擊殺美軍暴露過後難以生存。


附:澳大利亞影片《最後一顆子彈》又稱《烈血軍魂》表現了日軍狙擊手的戰鬥。

(謝謝觀賞,圖片來自網絡,侵刪。相關文章可參見筆者賬號)


文史小茶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九七式、九九式狙擊步槍,可以算的上是比較好的兩款槍其中,九七式要比九九式更好(因為隱蔽性更出色)。而日本沒有出現王牌狙擊手,主要是因為日軍狙擊手太死板。如果日軍狙擊手腦子活套一點,估計會出現許多王牌狙擊手。

九七式狙擊步槍

先來說說這兩款狙擊步槍

九七式狙擊步槍和九九式狙擊步槍,為三八式步槍(九七式狙擊步槍)和九九式步槍(九九式狙擊步槍)的衍生版本。這兩種槍,都是在三八式步槍或者九九式步槍的生產線上,挑選精度較高的拿來進行改造(當時的狙擊步槍,大多數都是以這個辦法挑選改造的,例如德國的毛瑟98K步槍、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等)。

九七式狙擊步槍和九九式狙擊步槍與普通版本步槍(三八式和九九式)的區別很小,大多數的改造項目都是將直型的拉機柄改成彎型的拉機柄(主要是為了避免在拉動機柄時與瞄準鏡干擾),加裝瞄準鏡基座(用來安裝九七式2.5倍或九九式4倍光學瞄準鏡)。另外,由於三八式步槍沒有單腳架,所以九七式狙擊步槍槍身前部護木位置安裝了單腳架。而九九式步槍本身就有,所以狙擊型號這裡與普通版本沒有區別。

九七式狙擊步槍

因為這兩種狙擊步槍,都是挑選了精度較高的步槍進行的改造,所以說在精度方面,與當時其他國家的狙擊步槍相比並不差。但是,因為這兩款狙擊步槍的槍管較長,再加上使用彈藥的緣故,所以這兩款狙擊步槍的隱蔽性都較為出色。

九七式狙擊步槍,使用的是6.5×50毫米友坂彈。這種子彈的彈頭,在發射藥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的推動下,在經過長度為797毫米的槍管後,因為發射藥在槍管內不是燃燒完成就是接近完成,所以槍口焰幾乎看不到,這就導致其隱蔽性大大提高。

九九式狙擊步槍

而九九式狙擊步槍,因為其增大了口徑(7.7毫米),使用7.7×58毫米友坂彈,這種子彈的裝藥量,要比6.5×50毫米友坂彈更多,所以它的發射藥,在槍管內燃燒的情況,並不像九七式狙擊步槍那樣完全。雖然不完全,但這種槍的隱蔽性,也要比其他國家的更好。因為難以被發現,所以只要使用得當,這兩種步槍肯定能發揮出較大的威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這兩款狙擊步槍好的原因。

九九式狙擊步槍

然後再說說日軍為什麼出不了王牌狙擊手

以九七式狙擊步槍為例,在太平洋戰場上,有許多美軍官兵,在遭到日軍狙擊的時,短時間內都難以發現日軍狙擊手的具體位置。這種步槍,不管在白天或者夜間,美軍官兵都無法看到其槍口焰或者煙塵。如果日軍狙擊手頭腦靈活點,在攻擊時一邊打一邊變換位置的話,將會幹掉許多美軍。

蹲坐在樹上的日軍狙擊手

但是日軍狙擊手,通常不會變換射擊位置,只會死板地在同一個陣地上打到死為止,這樣,雖然拿的武器隱蔽性較好,但是往往還沒狙殺幾個美軍,就會被發現,然後被幹掉,這也就是為什麼日軍出不了王牌狙擊手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