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忽視,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希樸羊


如今,她已經28歲了,至今依然單身。感覺自己在這個世上可有可無,永遠也無法尋找到真心所愛。她,也渴望獲得愛情,可是,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默默地躲在被窩裡偷偷哭泣。

她的自我價值感很低,在工作中主動性不高。做事情,總是不由自主地退縮。也許,她有能力,可是卻總害怕業績超過別人被人排擠。事實上,她在自己部門就像一個隱形人,總將自己蜷縮在某個不容易被人發現的角落裡,也從不參與別人的聊天。以至於在單位裡,同事們常常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她習慣了這種被忽視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一把無形的刃,深深扎入她敏感的內心。她渴望獲得關注,卻又習慣了這種孤獨,而害怕獲得關注,在這樣的矛盾中掙扎,她每天都在重複著同樣的困惑。


都說被忽視,比被拒絕,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更深。因為,拒絕能給人一種很好的回饋,可是忽視,卻什麼也沒有,即使再努力的想知道拒絕的理由,你卻無法抓到答案。即使你再去猜測,努力嘗試,卻在一次次碰壁中,依然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只能長期被各種困惑糾纏,日積月累,最終,形成了頑固地,未曾解決的問題。


在多子女家庭中,被忽視的那個孩子,也許等到老了也依然會在某些情景下,觸景生情。引發出無法控制的,激動情緒。因此,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生病的時候,家裡亂成一鍋粥。子女爭執的,不是為爭奪遺產,而是源於,幼年時期,曾被忽視的那個孩子,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經歷了幼年相似情境。這個時候,

幼年時期受到的忽視感,就會再一次不由自主地湧上心頭。


由此可見,被父母忽視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會伴隨他們一生的,遠比想象中嚴重得多。即使等到孩子老了,那種落寞的感覺依然會籠罩著他們的周圍,揮之不去,成了永遠的傷痛。


如果是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這種忽視,往往會伴隨著孩子一生。它會像無形的影子一般,使孩子永遠都生活在被忽視的陰影之中。

忽視,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僅僅是個性的發展,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愛情、事業、甚至整個人生。

所以,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耐心的陪伴。給予孩子儘可能多的關注。


一、0-3歲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需要家長關注


也許,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在3歲之前沒有記憶,對他們冷漠,沒有什麼影響。如果這樣認為,就錯了。事實上,3歲之前的孩子,無法記住太多具體的事情,但是很多感受卻是能記住的。如果,你對他們冷漠,他們傷心啼哭的時候,會有一種無助的感覺,那種無助的感覺會使他們大腦中的皮質醇激素失調。等他們再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感受到的壓力,就會比其它人多得多,性格也會變得更加敏感、怯弱。


二、多子女家庭中,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


很多被忽視的孩子都成長於多子女家庭環境中。他們往往有一個年齡和他相近,卻比他們優秀得多的兄弟姐妹。父母將所有關愛,都放在了他的同胞身上,對他,卻是漠不關心。“不患寡而患不均”,相信很多人都明白這樣的道理:貧窮,沒有關係。可是,即使是有限的物資,沒有收到不公正的待遇,都會使人感到憤怒。

幼小的孩子,一切都心繫父母,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就會感到自己是多餘的。這對他的性格由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多陪伴孩子,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有時候,孩子心中有困惑、有需求,他們不一定會說出口。家長可以嘗試多引導孩子,讓他們將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需求,說給父母聽。為了獲得孩子的信任,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如果孩子能將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他們的心裡就會開朗很多。


閱芯悅翼


會缺乏安全感,不自信,視情況會不會變成自卑的孩子。

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精神方面的充裕與否和家長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對於家庭和諧的孩子來說,孩子往往都會非常的自信,不會自卑,而且,自信之外,往往充滿著創造力,而且敢想敢拼,勇往直前,這樣的背後,可能蘊藏著無限的機遇。

而家庭不是很和諧,或者說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可能長大後就會更加瞻前顧後,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本來應該奮起反抗的,也有一種不自信的被忽略感,這種感覺會讓人在錙銖較量中在心理戰方面不是很有利。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自信心非常重要,這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家庭,來源於父母,其實,有時候父母離異在人們的印象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其實不然,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就是竇唯和王菲,以及他們的孩子竇靖童,竇唯和王菲在娛樂圈也算是轟轟烈烈的一對了,他們的孩子竇靖童從出生開始就備受矚目,父母離異,父母都很強勢 ,父母在音樂上都有一定的造詣,對孩子的管理等各方面也不太多,但是,父母對竇靖童都付出了足夠的愛,這對於竇靖童或者孩子來說就是足夠的。

希望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也要像其他父母一樣,不管彼此怎樣,都要付出足夠的愛才好。


有娛論


很多人覺得童年期被父母忽視是一件小事。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可能父母會忙於賺錢沒有閒暇的時間或者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孩子的情感和想法。他們也認為讓孩子在物質上富裕了,可能沒有很多時間陪伴他們也是沒關係的。但是從目前的研究來看,童年期被情感忽視的話會給小朋友很多的負性的影響。

比如:

1)自我價值感很低

如果我在家庭中,沒有被很好得在乎和關心過,我的父母也沒有很好得傾聽過我。孩子對於自己的價值就存在不確定,並且可能是存在負性的評價。認為我不夠好所以他們還沒有關心我,這是因為我不值得被愛和被關心。這種想法會一直跟隨著他,以至於到了成年以後,他在面對一些重要的關係的時候,也會存在這樣的想法。

2)缺乏對外界的情感應對

你在和父母的關係和互動中沒有很多的互動,由於這些互動的缺失,你自己也沒有很多的經驗會回應別人,比如別人對你表達愛和關懷,你應該怎麼做出合適的回應?你甚至會懷疑別人給你的關心和愛是假的,有時候甚至會去逃避這種關懷。

3)可能會有情緒困擾問題出現

長大後的情緒障礙也和童年中的情感缺失有關。情感缺失導致了失望感,無助感,失控感的體驗即便是在你長大後應該也總給你清晰的感受。在你遭遇到挫折的時候,這些感受有時候會席捲而來。有可能會比較容易引發抑鬱。

祝好


希樸羊


我覺得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做“忽視”。有些人認為陪伴就是不忽視,不陪伴就是忽視,顯然是錯誤的。愛,有時候不需要終日守在一起來體現。對對方的瞭解、理解、尊重和恰當時候的付出,才是真正的不忽視。

再說到育兒,好多家長一天到晚陪著孩子,一廂情願想出各種自以為很好的事情讓孩子做,我不認為這就是對孩子真正好的愛。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長與其花錢去給孩子買玩具、請家教、報各種興趣班學習各種才藝,真的不如坐下來每天花點時間和孩子聊聊天、溝通一下。“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嗎?你真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知道孩子真正喜歡什麼嗎?”

多數時候孩子在我們面前唱歌、跳舞、背古詩,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也不是因為他們是小天才,而是為了取悅大人,因為他們這麼做,大人就會高興。

所以,我覺得被不被父母忽視,根本不是有沒有花很多時間陪著他們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跟他們心貼心,互相尊重,發自內心的愛的問題。現在溝通工具很發達,聊天談心這種事情,未必非得坐在一起才能完成。語音、視頻都可以。天天守在一起卻形同陌路,卻給予孩子
填鴨式“的愛的,也叫做忽視。

因此,被家長忽視的孩子,長大以後最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

1、沒有自我: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2、得不到尊重,也不會尊重他人:在社會上很難混得好;

3、沒有安全感:很容易相信別人,也很容易上當、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