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遭員工實名投訴,阿里對員工真的很冷酷嗎?

MILKLA


這個其實就是看怎麼看待的問題了。

阿里本來就是2個人幹4個人的活給3個人的工資的理念。

阿里提倡996工作制。

阿里的就是多給錢,死艹人。

每個人其實都是知道阿里的理念的。這其實是一個選擇問題。

如果你覺得工作壓力打,不喜歡,你可以選擇離職啊。阿里並不會強迫你留下。

如果你想養家餬口,想多掙錢,那麼多付出有問題嗎?

雖然不勞而獲是大家都希望的,但是這不現實。阿里可以做到公平,貢獻多,收入多。

所以員工其實對阿里的理念都是認同的。

那些投訴的,其實都是既想要錢,又不想付出的人,這種人不是阿里希望的員工,自己離開就好了。

比方說筆者,筆者從不考慮華為、阿里這樣的公司。

還是騰訊號,朝九晚五,到點下班。


b哈里路亞d


2016年,阿里巴巴的一名員工在微博實名發文說,終於我被你們逼死了。
這名員工名叫潘陽,2016年7月15日,他已連續工作了12天,每天加班,剛好遇到工作上的業務要和同事進行溝通。同事拒絕了他並且直接對他言語攻擊。讓他直接倒地,失去了自我意識。1分鐘裡,全身抽筋,身體控制不住的蜷縮,情緒完全崩潰,淘淘大哭,哭了15分鐘。該文引來了多家媒體的轉載,也讓諸多網友關注!

在潘洋的微博文章裡談到,他對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都失去了興趣,但是他認為自己還是要表現好。一個人在深圳,他必須要讓自己活下去。並且他早上看病,凌晨四點就要去掛號,他說清晨很冰冷,醫院裡的他顯得更加悲慘。

當然,潘洋的性格和觀念上還是有一些可以探討的地方,比如說他不斷地訴說:不管怎麼樣,一個人要在深圳熬下去!他說他情緒低落也不能表現出來,他害怕自己變成父母的負擔。因為父母是農民,他是從大山出來的!其實,像他這樣,裝作開心,反而會帶來更嚴重的心理抑鬱。

根據他的自述,我想和大家總結幾點,

  • 第一、現在的中學教育、大學教育,其實都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學習。很多孩子缺少自我調整的心理常識以及減壓的必備知識。

  • 第二、職場人經常接受一些錯誤的社會觀念,這些觀念包括職場如戰場。成功似乎成了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特別是讓大山裡出來的農村孩子認為屌絲逆襲的唯一路徑就是拼命!

  • 第三、潘洋自身的錯誤觀念。比如:強烈的要求自己要出人頭地;自己沒有退路,出了問題也不能告訴親人朋友;自己不能變成父母的負擔。

這都說明存在感不足。人生的意義顯得稍微有些單一。這讓我想起了,一些成功學的觀念、心靈雞湯、還有單一的積極心理學。

人生很多時候需要多種價值觀的支撐,如果一個人長期堅持正能量,會帶來堅持不了之後的崩潰。裝作開心,反而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心理抑鬱。

所以每一個人遇到心理問題要求助,哪怕是男人也要學會示弱!試圖讓一個人去抗下全世界、全家庭、全家族這樣的巨大的負擔是任何人都無法去承擔和揹負的。

  • 第四、我們現在的企業缺少互聯網心理學知識,只有管理沒有心理。

人在正常的情況下實際上沒有重壓,生活簡單不太會出現問題。如果在持續的壓力下,人就會無法承受重壓帶來崩潰。

這篇微博裡,潘洋始終在問的這句話:自己做錯了什麼?

我想說的是,錯的不僅僅是他其實潘洋發出的這篇微博,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心理患者對社會發出的求救,在向他的親人、好友發出的求救。如果我們能在潘洋發出求救的時候,給他更多的關懷和關心!那麼任何人的心理問題其實都是可以得到解決!

企業應該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

我常年給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培訓,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大企業最喜歡灌輸價值觀,灌輸企業文化的培訓,而對員工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長並不重視。很多企業只是在年終帶大家去旅遊,而這種一次性的旅遊並不能消除一年的壓力;還有的企業年終進行減壓的培訓,想在培訓中把大家逗個樂,就把一年的壓力解決了,實際上這也是不行的。

其實人們在大腦負荷極大還有精神負擔下,人們的情商就會遽然下降,智商也會下降。所以職場上的人際關係處理會有更多的衝突和問題。這都是企業缺少的常識。

所以,我們必須要讓員工學會自我調整,學會如何在辦公室這有限的空間裡,有限的五分鐘休息時間,甚至是上廁所的時間學會嵌入式的減壓。在互聯網時代,在速食時代,員工的大腦負擔負荷特別嚴重時,如何學會對大腦的模式進行切換。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阿里巴巴現在已經有歷史超過20萬名的員工,在職員工也有8.6萬名,而阿里巴巴是我認為可能企業文化做的最紮實的(當然某些人叫洗腦),在文化的背後本身就是規章制度的強制認同,阿里巴巴被員工實名投訴本身也是正常的,畢竟企業文化不可能讓每個人都一直認同。

除了阿里巴巴,還有華為也被詬病企業文化,華為的狼性文化有一個故事是,有個員工加班最終家庭不美滿,員工想離職,而任正非表示說:“如果你老婆不支持你,你可以換老婆啊”,引發行業一片熱議。

阿里巴巴企業文化到底有什麼呢?

1、阿里的員工歸屬感是互聯網中最強的。

阿里巴巴的是企業文化驅動的,公司的HRBP是最強的部門,而阿里巴巴篩選員工就是以文化認同為吸納,在KPI裡面有50%的評分就是文化價值觀的認同。

而阿里巴巴的價值認同做的相當的好,很多離開阿里巴巴的人也以阿里巴巴為榮,馬雲還為離職員工創辦同學會。同事之間叫同學,離職叫畢業,而在公司內部還存在著一個部門叫“離職人員組織文化部”,每年還舉辦阿里同學會。

2、阿里巴巴的福利薪資很高

讓員工認同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工資要給到位,而且要超額給到,只有超額給到才能讓員工對企業認同,阿里巴巴不僅有幼兒園,補貼,還有大學,餐補也很齊全,股權也很多。所以阿里巴巴平均薪資可以做到60萬元。

3、嚴苛的KPI

阿里的KPI很嚴格,嚴格執行361制度,也就是10個人中,3個優秀、6個普通、1個不合格,連續兩次1會被淘汰。3.25分就是不合格的得分,很多人都得過,而得了的人通暢沒有獎金,也會很難受。

你想去阿里巴巴工作嗎?


毛琳Michael


我自己和阿里的人有過接觸,而且是不少人,就兩個感覺:1,工作壓力確實大,加班是常有的事;2,同事之間兄弟情還是很深厚的,不存在冷酷一說。

阿里巴巴最早開始時,靠的就是中供鐵軍,靠推銷員一個個客戶積累,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帝國。所以,鐵血就是阿里文化裡不可或缺的。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你可能無法融入阿里,離開就好了,不必撕破臉皮。

當然,阿里對業績好的人是非常大方的,2000年初,很多阿里銷售員都可以全款在杭州買房,年薪有些高達百萬,你想想那是什麼待遇。但是,這些中供鐵軍的付出,絕非一般人能做到的。幾個人住一個小房子,每天出去見客戶,基本上一個接一個的見,吃飯時間都很少。這是阿里的野蠻擴張時期。

有興趣的可以去讀讀相關的資料,介紹的還挺詳細的。

互聯網行業看似光鮮,但是競爭非常激烈,阿里是一個強運營公司,騰訊是個強產品公司,但兩家公司加班都很厲害,包括華為,大家應該也都知道,薪資很高,但是加班也是常態,甚至辦公室桌子下面都有鋪蓋,累了直接躺著睡會。

工作強度和薪資是成正比的,金融行業也是如此,你以為投行那些年薪百萬的金領很輕鬆嗎?一樣的加班。

加班沒什麼好抱怨的,這是一個常態,而個體的投訴反而是個例,說明你不適合這個公司或者行業,可以考慮轉行或換個公司。

世界本來就是適者生存,沒時間矯情。選擇你能接受的,或能接受你的。


趙冰峰財經


就一般人而言,可以把這個問題後面的問好和“嗎”字一起去掉。因為阿里巴巴從開始創業就面臨極大的壓力。所以,在早期不僅馬雲自己壓力大,而且員工也容易抑鬱。

不同的是,當年跟著馬雲混的18羅漢,現在個個都混的有頭有臉,自然不會再提當年差一點就堅持不住的情況。

不過,理論上公司上市只有一次,所以無論阿里用什麼方法,後進入阿里的員工分得的福利也只會變得越來越小。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其實,阿里巴巴早有員工投訴,而這個員工是正式的阿里員工。但很多時候,阿里的業務是外包的。根據有關專業人士瞭解到,就在揚州的某個創業園裡,就有阿里的優酷土豆合一的客服中心,裡面錄用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

不過,阿里不用擔心這些人“造反”,因為人力資源部門會定期清理老員工,所以很少有員工能停留一年以上。而且高強度的工作,會讓員工自動離職。

更妙的是,阿里的這個客服中心,雖然掛的都是阿里的招牌,但在法律程序上是外包給其他公司的。換句話說,即使將來真的有員工要告阿里,也是枉然。他只能告那家外包公司。

其實,這有點像阿里系物流一樣,每一個具體物流人員和阿里在法律上,並沒有半毛錢關係,但卻要被阿里間接控制。

不過,就這一次而言,阿里的運氣不是很好。這個阿里巴巴的員工,有正式阿里人員的身份。這無疑加重了阿里公關的難度。

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否定阿里,以馬雲和阿里如今的狀態,在如此龐大規模裡面企圖擴展自己相對中心化的夢想,這樣已經是盡力了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在阿里巴巴工作,連續加班,壓力很大,這些都是事實。

關於連續加班,阿里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日本人應聘阿里的工作。在面試時,這個日本人自誇道,我們日本人可是最吃苦耐勞的民族了。加起班來像一頭牛,耐力持久,而且不會抱怨。之後這個日本人得償所願,進入了阿里。但僅工作了一個月,這個日本人就提出了離職。他說,我原本以為日本人是最能加班的了,沒想到遇上了更加拼命的阿里人,實在是甘拜下風,還是回日本好了。

聽完這個故事,阿里人往往會心一笑,接著繼續埋頭工作去了。

關於工作壓力大,阿里人最大的噩夢應該就是績效考核被打3.25。簡單介紹一下阿里的績效考核,考核分為3個檔次,3.75是超出期望,3.5是符合期望,3.25是未達到期望。一個團隊中只有20%的人能拿3.75,70%的人可以拿到3.5,另外10%的人則只能拿到3.25。拿到一次3.25,影響年底績效獎金的發放;拿到兩次3.25,則會被開除。

我曾親耳聽到過很多阿里人說,自己晚上做噩夢,是關於績效考核被打了3.25。

不僅是阿里巴巴,同為領先IT企業的騰訊、百度、華為等公司,連續加班、壓力過大的現象也都存在。中國30多年來在世界上迅速崛起,這種瘋狂的速度,被稱為是“中國速度”,這背後則是拼命的加班加點和巨大的工作壓力。身在職場的你我他,只能適應這種情況,跟上這樣的速度。

當然,在努力跟上這種速度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就像阿里的這位員工潘陽一樣。



看了他對阿里的控訴,字裡行間流露著無助和無望。連續的加班,和巨大的工作壓力已經讓他處於崩潰的邊緣。而7月15日那天,和某女同事溝通工作時,同事拒絕了他,並對他有言語上的攻擊,直接造成他倒地、全身抽搐、失去意識。

事後,雖然這位女同事沒有聯繫他,也沒有向他道歉,但他說:“我明白不全是她的錯,她只是壓死我最後一個稻草。”

潘陽願意原諒這位女同事,就說明他同情處在同樣高強度、高壓力工作環境下的夥伴;而潘陽自己需要的,能夠治療他抑鬱的方法,就是能讓他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同情和關愛。

在他的描述中,他的領導以及公司HR確實給予了他一些幫助,比方說幫助他溝通獲得道歉,比方說幫助他申請換崗等等,但這些幫助,對於那時的他來說,還遠不能安撫他內心的創傷。

這樣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是每一個自強不息的職場人不得不面對的大環境。對此,馬雲說自己能做的是:“阿里要堅持讓一群有情有義的人,一起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我也認同這一解決方案。

想要讓自己的努力付出有意義,那就應該選擇去幹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這才對得住自己;而想要讓自己能夠在這嚴峻的環境裡堅持下去,唯有和一群有情有義的夥伴共同面對,唯有相互的關愛與幫助,才能支撐我們頑強地堅持下去。


呵呵兩下


我在阿里呆過一段時間,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比較有發言權。阿里工作的特點就是高強度高收入,我們內部流行一句話:3個人幹5個人的活領4個人的薪水。新人去了之後會有一個月的系統培訓,說是培訓,其實也不輕鬆,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作業要做。不過氣氛還是比較融洽的,在一起吃過苦的人應該能有體會。下團隊之後,工作強度讓我深有體會,新人前三個月基本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離開公司過。大家都憋了一股子勁,每次想要放鬆,想提前溜回家睡覺的時候,看看周圍的同事都還在,甚至你的主管也在陪著你,就會不自覺的打消念頭,還會在心裡鄙視自己一番。

每天早上八點十分團隊小聚,做做遊戲什麼的,我一般七點四十到工位,所以早上沒有懶覺睡,六點過一點就得起床,騎上自己的小電驢就往公司趕,公司有食堂,現在看來食堂的伙食確實不錯,但是每次吃完飯的時候都能看到有些同期進公司的小夥伴在那裡感嘆沒食慾。中午十二點休息,下午一點半上班,中午吃完飯可以趴在工位上眯一會,也可以找兩個人一起去活動區打打檯球什麼的。下午六點下班,六點半會有小聚,安排晚上的工作,所以晚飯時間特別短,一般我都會選擇吃麵食,一樓食堂那家陝西的麵條還是不錯的,對了,還有個新疆的師傅在食堂賣現做的囊,個頭很大,芝麻又多,特別香!晚上工作到十點有夜宵吃,酸奶和麵包,還有滷菜。我的胃口比較好,那時候基本每天晚上都要喝兩瓶酸奶,感覺爽歪歪的。

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節奏,累嗎?確實累!剛開始的時候脖子像斷了一樣,每天早上也特別怕去公司,第一個星期就有離職的念頭。我們同期有個小夥伴早上到公司拿起電話就想吐,跑到廁所吐完之後繼續工作!不得不佩服!

有人會問了,既然這麼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堅持下來了,還有大批人想進去阿里?最主要的原因是賺錢快!普通銷售,一年稅後20萬算非常非常普通的,做的好一點的都在30萬以上。

那阿里到底有沒有人情味呢?

我個人的感受是有的!團隊成員之間的感情比較融洽,有什麼困難大家也都很樂於幫助你,我當時離開的時候團隊裡有人哭了,我也很想哭,確實捨不得大家。還有一點,阿里的績效考核跟一般公司不同,業績只佔了一半權重,價值觀佔一半,一個這麼注重價值觀的公司難道沒有人情味麼?


你是我的花朵


我在阿里待了6年,是這麼多年待得最長的一家公司,如果冷酷,會這麼長嗎?

這需要從兩方面來說:

在歸屬感上,阿里做得非常好,離開多年後,還會以是阿里人為榮。阿里的氛圍、環境等都與國際接軌,這點應該沒人反對。在待遇、福利方面也是不錯的,比如幼兒園、福利房、交通補貼、體檢、餐補等等各種都很周全。

在KPI考核上,確實很殘酷,嚴格執行361制度,也就是10個人中,3個優秀、6個普通、1個不合格,連續兩次1會被淘汰。

總體來講,阿里講究的是價值觀,也就是阿里味兒。

有沒有阿里味兒,是能否在阿里待下去的關鍵。


楚離


加班多,壓力大是IT行業的特點,阿里巴巴也不例外,跟對員工冷酷無關。


事件回放:阿里巴巴遭員工實名投訴

2016年,一名叫潘洋的阿里巴巴員工在微博實名發文,對阿里巴巴進行控訴。在文中,他提到因為加班多壓力大與同事發生衝突的經歷,以及後來因為轉崗而引起的一系列不愉快。

評這麼員工的一面之詞,就能說明阿里巴巴是一家冷酷的公司嗎?顯然不能。

該員工的性格和觀念或許才是悲劇的根本原因,阿里巴巴及“暈倒事件”只是導火索。

從潘洋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可能性格里有偏執,從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到:

通過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的都有的一種錯誤觀念:

這些觀念如囚籠一般,鎖著他的心,讓他時刻處於一種神經緊繃狀態,對很多事情敏感,再加上外部壓力,很容易精神崩潰。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潘洋的這種觀念或者說執念呢,有如下幾點:

第一,與其成長和教育有關的。布蟻也來自農村,知道那種因貧窮而自卑進而立志出人頭地的執念,而這種執念控制不好就成了一種不辨明理的偏執。

阿里巴巴待遇再不錯,那只是一份工作。企業的規章制度苛刻,可以離開,為何非得用自己的生命去證明別人的對錯呢?

第二,中國填鴨式教育,只注重把課本內容和考試成績,完全忽視了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每年你可能聽到高考前有學生自殺的悲劇。

第三,企業對員工績效關注較多,對心理健康關注不足。人在抗壓方面跟其它事物一樣的,即便是柔韌如竹,是有一定限制的,這承壓範圍內不太會出現問題。如果在持續的壓力下,人就會無法承受重壓帶來崩潰,就像竹子也會壓斷一樣。

如何避免阿里巴巴員工“潘洋式悲劇”再發生

潘洋只是暴露在我們視野中的一例而已,事實上還有很多如潘洋一樣的員工,經歷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摺磨,有些不堪重複,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如富士康“十三連跳”。

所以,為了讓悲劇不再發生:

作為父母,除了關心孩子學業外,要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給孩子成長埋下不健康的種子。

作為企業,除了關心員工的績效外,也要對員工經常做一些心理疏導,尤其是經營壓力較大的時候。

作為員工的我們,要學會自我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的方法。

結束語

最後,一句話送給大家:生易,活易,生活不易,別太為難自己。


布蟻聊職場


以前的團隊一起開荒做過很多互聯網項目,沒一個不苦不累的,但是錢確實多,同事跳槽去了阿里,年薪350k,買了房子車子,問他壓力大不大,回覆是互聯網公司都那樣,誰讓你工資那麼高呢?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你能比正常上班的同齡人提前十年甚至幾十年在大城市買房買車,首先是自身能力要強,其次也就是你付出的肯定得比別人多。



現在阿里,騰訊,華為的招聘比考公務員都火爆,是因為大部分人覺得這幾個公司代表著穩定和高收入,抱著進去朝九晚五的上班就能拿到幾十萬的年薪,這種想法本來也不科學。

話又說回來,現在哪個行業壓力不大,仔細想想其實不難發現你身邊一定會有那種走到哪都能開開心心的人。自我調節能力很重要,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年齡還不是那麼大,氛圍相對於其他行業還算是比較活潑的,每個辦公室都充斥著段子手,調侃式的互懟是行業緩解工作緊張狀態的一種常見的方式。當然,這種看法前提是你能開的起玩笑,遇到過開不起玩笑的,說這種行為缺乏修養的,一般都過的比較壓抑。

說來說去,挺簡單個道理,合同制的公司,你可以辭職,之所以還在做是因為你捨不得高工資,享受了高工資的權利卻不履行承受高工資帶來高壓力的義務,這不合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