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上的IT人士如果有一天被公司裁員了,該怎麼辦?

科技探索


面對這個問題,我就把自己代入到這個場景,明年我正好35歲,如果我被裁員,我會怎麼做?


找一份同行業的工作

我的第一選擇,應該會是找一份相同行業的工作。我在現在的行業已經工作十多年了,一直做相關業務的開發,如果再找工作的話,應該不會跳出這個行業。

我現在的工作做的很雜,一方面要溝通需求,拆分用戶故事,關注項目進度,做的是項目經理的活兒,另外一方面也要做架構設計,新技術研究,代碼審核,甚至有些時候,一些核心的代碼也是由我來編寫的。

所以再找工作的時候,項目經理和架構的工作我都可以勝任,而且我比較有信心。


非同行業,技術類工作

如果是非本行業的話,我估計自己會應聘技術類的工作:架構、技術經理等。

至於為什麼不應聘程序員的工作,這個不是因為我不能做,而是大部分公司應該不會招聘35歲的一線程序員了。

至於創業嘛,家裡已經有兩個公司了,媳婦兒專職打理,我還是找工作掙個生活費吧。


空窗期的準備

在找到新的工作之前,一定會有個空窗期,先不說被裁有沒有賠償,在空窗期的時候,家裡的日子還得過。

我們家會留出來一定的資金,一般放在理財裡,隨時可以取出,已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

另外一方面,我在工作之餘,也會尋找一些“私活”掙點兒私房錢,在被裁之後,也會有一定的收入。


總之,面對可能發生的裁員,建議大家一方面在工作中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職位職務,這樣在找新工作的時候會更加遊刃有餘;另外一方面,準備應急資金,開拓更多掙錢的方式,說不定裁員之後,靠著其他的方法也可以收穫一份客觀的收入。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會點代碼的大叔


記住,被裁員,絕對跟年齡無關,只會跟你的實力有關係。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一部分程序員就會被淘汰,從而引起淘汰率增加,讓人有35歲以上就很難混的錯覺。

這裡我以程序員為例子,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因為程序員可以說是IT界的代表。

35歲危機

其實,35歲這個坎,不僅僅是IT業存在,很多行業也存在這一現象。許多用人單位招工時,都會明確提出只要35歲以下 者,這給不少的企業員工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35歲,上有老,下有小,想退休,嫌你小。

無論你是什麼人,等到35歲,都會進入一個“滯脹期”,出現瓶頸。要麼就是定位不清、要麼就是倚老賣老,狂妄自大。

所以,我給已經步入35歲的上班族一個建議。

  • 加強與職場新人的溝通

倚老賣老真的是大忌,一定要多多和新人溝通,別把自己推向落伍的盲流。

  • 減少工作待遇的期望值

年輕時,工資從3000漲到5000,又從5000漲到8000,噌噌噌的往上漲。但是,35歲是是很容易走下路的年齡,工資漲幅通常會變低,趨於穩定,所以思想要跟得上。

國外情況

國內IT才走過短短的20多年,從業者趨於年輕,是必然的結果。如何預知未來趨勢,國外是個很好的參考對象。

國外著名網站Stack Overflow曾對程序員的年齡進行調查,得出的結果如下圖:

基本上和國內的情況沒多大差別,20-34歲的程序員,佔了70%以上,35歲還奮鬥在第一線的,只有20%多,這個倒是比國內高挺多。

隨便查了一下,還奮鬥在開發第一線的,35歲的技術大牛,還真不少。

華為裁員

2017年,華為裁掉大量34歲以上的職工,集中清退了40歲以上的老員工,而程序員佔了很大一部分,此事引起了軒然大波。

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34歲這個年齡,卻沒人去深究其中的原因。

於是,華為老總任正非曾公開表示:“30多歲,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可見,裁的不是34歲員工,而是不努力的人。

35歲被裁

首先要明白,如果優先被裁了,說明相比他人,你對公司的作用太低,這時你就要好好反思了,是職位本身的關係,還是自己的原因?

職位的關係,那沒什麼問題,適當放低點姿態,突出自己的長處,重新找工作就是了。

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就要好好分析,找出癥結所在,是自己沒上進心?還是不願意學習?

針對35歲被裁後,怎麼辦的問題,上面我已經有所解答,這裡我在強調下程序員的出路問題,適用於任何的IT從業者。

重新做好職業規劃,確定自己以後要幹什麼,然後朝著這個目標繼續奮鬥。

記住,不管是什麼時候,都要勇於奮鬥,否則你要面臨的問題,可不是什麼被裁這麼簡單了。


W3Cschool


今天剛好是俺37歲的生日,回想工科碩士畢業,已經工作了12年啦,從通信幹到互聯網,從程序轉型到了產品和運營。期間也自己創過業,雖然都失敗了,但獲得了不少的社會經驗和成長。借這個問題,談談自己怎麼應對所謂的中年危機的,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示。

IT是競爭充分的行業,比其他行業都發展的快,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是能夠獲得快速成長,如果所待的公司處於細分市場的前兩名,那麼普通的程序員就可以實現在大城市置業安家,運氣再好一點,有股票或者期權,那麼當公司上市的時候,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那麼不好的地方,IT企業的競爭終究是人的競爭,996是家常便飯,就像題主提到的,如果不能給公司帶來價值,那麼到了35歲左右,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就會遇到裁員的尷尬境地。

IT人士應該怎麼避免被裁員呢?很多回答都已經提到了,要保持自身對公司的價值,但是我想說的是,還需要多看一步,要看到自身對行業的價值,或者說所處的行業目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舉個例子,從遊戲行業來看,從頁游到端遊,再到移動端的變遷,技術架構也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如果不能提前學習新的技術,那麼在變化的浪潮中,公司就會失去競爭力,自己也會失去行業的價值。

此外,要多跟外界接觸,要了解世界的變化,特別是新興的產業和消費趨勢。如果成天只關注公司內或者行業內的問題,那麼會失去高成長和高發展的機會。舉個例子:前10年的通信行業還是很景氣的,但現在行業已經衰落啦,原來進了moto的同學過了10年的舒服日子,很難適應國內企業的文化和節奏,更別說適應互聯網公司的996了,被裁後就很難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發現周圍很多IT人士只跟IT圈打交道,能接受到的信息就太窄了,其實生活中跨行的合作常常會帶來新的機會,還是舉個例子,我的IT同事從朋友處瞭解到成都市場的日料市場發展規模不及重慶,跟北上廣還有相當的差距,就合夥做了一家連鎖日料品牌,生意相當不錯。

如果不幸被裁員了,其實這也不算是一件壞事,正好做一個半程總結,看看哪些問題導致現有的被動情況,想想哪個行業發展比較好,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崗位,給自己3個月的調整和準備期,儘可能多和跨行業的朋友溝通,再出發。切記自暴自棄哈,還是那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想想褚時健是在什麼環境下東山再起的,任正非也是40多歲開始創業的。


行知漫步


問題有點太寬泛,IT有很多種。網絡建設,網路運維,軟件開發,軟件維護,軟件測試等等。

假設你說的是軟件開發,很不幸,如果你在2二線以下城市更為不幸,目前大部分開發都很低端,低端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和經驗,夠用就行,換一句話說,自己沒有提高,在公司積累的都是些皮毛。

更加不幸的是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如果有幸被我猜對了,抱歉你已經脫軌了。建議你轉軟件維護,維護不同於開發,需要經驗和開發思路,機會會比開發少很多但是會有的。

其次如果你有語言天賦,轉IT運維。雖然離開了代碼,也是個出路。

轉其他行業就不說了。

但願對你有幫助。


被遺忘的聖光


如果一個年齡大的程序員被公司裁員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技術實力沒有對應跟上,不要以年齡大作為擋箭牌,年齡大的優勢發揮不出來,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只能是被淘汰,作為一個大齡的程序員還只能做剛入行業的程序員的事情,當然只能被淘汰。

技術行業經驗顯示出一個公司的深度,很多年齡很大的程序員在公司裡面屬於定海神針級別存在,也可能是公司的寶貝,市場上出現的疑難雜症基本上都是靠老傢伙分析定位問題,對於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是一些行業經驗豐富的大公司越是需要這種骨灰級的高手鎮場子。

很多程序員在剛入行前幾年還是非常能拼,但在這個行業呆的時間長了之後,變得滑頭了,對應新技術的更迭也是漠不關心,這種混日子的心態在職場走,被淘汰也只是時間問題,等到觸及到極限之後就該出問題了。

加上目前中國國內的軟件行業還不是很成熟,對待老程序員本來就有很大的偏見,所以目前國內的程序員生存土壤本來就不是特別好,所以造成很多人誤解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職業,在這種環境下,年齡大的程序員更需要更正自己的態度,更需要有危機意識存在,加強舊的編程語言深度的加強,新編程語言的學習,俗話說老有老的樣子,老程序員就該做老程序員的事情,還想著和年輕人比精力本身你就輸了。

軟件行業技術的更迭非常迅速,稍微懈怠一會就會感覺跟不上,一步拉下再想著追上就太難了,現在國內很多程序員基本上5年之後很多就開始懈怠了,沒有了之前的激情,找到合適的時機轉型還可以,不轉型的最後結果都不怎麼樣,無論做什麼都不要靠吃老本。

年齡大從來就不是不去繼續努力的藉口,包括程序員這個職業。


大學生編程指南


這個問題還是要扣在年齡上的!

我們先來說說原因,對於任何行業似乎35歲都是一個坎,程序員也不例外,當然為什麼說一定要裁掉35歲以上員工呢,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個人壓力比較大,對於工資要求也比較高,但更多的人確是用一年的經驗重複著10年的活,資歷雖然在漲,可能力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隨著而來的自己的體力卻在下降,能放在工作上的精力自然有限,卻想要更高的薪資。

而面對年輕人,精力充沛,也不需要照顧家庭,公司只需要培養一年就可以達到這些老員工的水平,薪資卻比老員工少很多,公司更願意要年輕人了。

面對這樣的境遇,我的建議是早做規劃,轉換跑道,以另一種形式進軍職場,例如李開復,到中年之後,去了民企,去大學講課了,這個就是不錯的選擇,到35歲,相信在行業也積累了不錯的經驗,是不是可以考慮,去給年輕人做培訓呢!

到了35歲,國內程序員在各公司境遇都不會太好,但好的信息確是這裡的管理人員一定要是技術出生的,所以轉去做管理應該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吧!


又或者說,可以在裁員前幾年購置相關領域的股票或期貨,這樣不至於在裁員後轉換跑道時降低收入。

相信這樣的回答對你有用


火星小黃瓜


樓主提的問題比較有代表性,目前IT行業在中國的確屬於高薪行業。目前從事IT行業就有數以百萬計,而且在校IT學生和培訓機構出來的程序員越來越多。的確搞程序寫代碼很需要腦力,身體鍛鍊的也少,所以35歲普遍成為程序員的一個門檻。我有數位朋友就職於華為,也深深的體會到他們加班的強度以及面對績效考核的壓力。平時跟他們聊天說說他們內心的看法吧:第一種

:主張轉型就是所謂的轉行,從事其他的行業;第二種:自主創業,開店什麼的;第三種:程序員轉做管理;第四種:做培訓行業,教小白。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籃球新勢力


35歲,或者說到40歲,怎麼說也得有一些家底吧,被裁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然後找個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實大多數人的工作就是在浪費生命,老說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實際是為了讓員工更好乾活而已。不去工作了,反而可以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orangegg161374434


程序猿一枚

雖還未到35歲,但同樣具有此擔憂!

中國不同於國外,大神級程序員都已經算是大齡了,而國內大齡程序猿就是失敗的象徵了。

目前還是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實力,慢慢轉型管理或者架構師

畢竟年齡一大,力不從心和後來者強勁,還是早做打算的好。


林珞fq


有幾個選擇自己考慮。

1.繼續應聘同行業要求降低一點也許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2.嘗試自主創業,這個可能比較難,但是也是有機會的。

3.離開北京,去杭州,成都,長沙,等一些城市發展還是有機會的。

4.最關鍵的一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提前想好以後做什麼,等到了這個年紀,就有了很多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