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丨“路長”勤上路小屋遞溫情 永康一路播撒文明之花

2018-12-12 07:3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沈超 通訊員 陳馨澤

浙江日报丨“路长”勤上路小屋递温情 永康一路播撒文明之花

“治水有‘河長’,創建有‘路長’。”在永康,這句話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熟知。“路長”們不僅要管設施、管養護,還要管安全、管秩序,更要熱心腸、懂宣傳,他們走街串巷,讓城市變美變通暢,把文明之風吹進千家萬戶。

今年以來,永康市以“路長制”為抓手,將精神文明建設、創建省示範文明城市等工作落實在“路”上,不斷向著美麗、優雅、生態、文明、宜居的現代化五金名城邁進。

問題導向精準施策

路長上路解決難題

精神文明建設應始終堅持為百姓美好生活謀福祉的初衷。永康今年召開的城市發展大會上,首次確立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文明家園。

創建文明城市該怎麼做?一條條馬路給了永康創建辦靈感。“抓精神文明的主戰場不是辦公室、會議桌,而是在路上、在街頭、在群眾之中。”永康市創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以來,永康市不斷鞏固創衛成果,以省示範文明城市為目標,把路管起來,讓路長一路找“茬”、一路播撒文明。

如何真正發揮路長作用?在永康市城西新區,30餘名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起轄區內30多條道路的路長。他們不定期開展巡查,向企業、店鋪發放倡議書,倡議大家做到垃圾不出廠、不亂排汙水和“門前三包”。

“兩代表一委員”的參與,讓“路長制”變得更加鮮活而有力。他們有明確的工作要求,每週至少要開展一次巡查;對於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督辦;對整改情況跟蹤檢查,對部門工作滿意度做出評判。

“作為路長,我要帶頭做到不亂排汙水、不亂堆放垃圾,維護好企業周邊綠化,規範停車秩序,做到‘門前三包’。”永康市黨代表、城西新區下謝村黨支部書記謝明豐說,“兩代表一委員”就應該發揮好先鋒模範的作用,認真履行好路長職責。

浙江日报丨“路长”勤上路小屋递温情 永康一路播撒文明之花

文明小屋點亮道路

全城播撒文明之花

精神文明建設的難點在進村入戶、入腦入心,永康市找準精神文明建設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在細、小、實上下足功夫,讓做文明人、行文明事成為市民的自覺遵循。

地處永康繁華街區的新華書店旁,一間“文明小屋”成為路上的一道風景。為加快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今年永康市在社區、公園、景點、車站、商業街等場所和路段,推出一批“文明小屋”。首批3個文明小屋已在新華書店、香樟公園、解放廣場設立。

永康市創建辦工作人員介紹,小屋的服務功能有所區別,比如在香樟公園和解放廣場,就因地制宜建起“暢行站”和“便民站”兩間文明小屋,從而更精準地服務市民。

每天上午8時到下午6時,“文明小屋”的熱心志願者輪流值班,為市民提供服務。截至目前,永康“文明小屋”共提供逾3500人次的各類服務,既有借傘、充電等小事,也有找人、失物招領等急事,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志願者馬蘭青翻開厚厚的值班日誌,裡面記錄著3個多月來的點點滴滴,她自豪地說,在文明小屋值守的日子讓人倍感溫馨。

一座“文明小屋”,匯聚文明能量,讓道路更通暢,更為構建文明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明動力。而為了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永康市還不斷加強宣傳引導,以“20%撬動80%”的理念,讓機關單位、黨員、學校、志願者行動起來,從垃圾分類、樓道保潔等做起,並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將文明創建理念深入微信群、QQ群,讓文明之花開遍永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