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興安盟,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位於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與黑龍江相連,東南與吉林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內蒙古的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興安盟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人口160.42萬,方言:蒙古語科爾沁方言和漢語東北話。


歷史沿革

興安盟境內陸續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物,證明大約在距今三千年至一萬年間,興安盟就有人類活動。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興安盟在“偽滿洲國”統治下設立興安省,省府駐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

1952年,內蒙古成立東部區行政公署,駐烏蘭浩特市,興安盟的建制隨之撤銷。原興安盟與呼納盟合併,改稱呼倫貝爾。

1969年,隨著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的變更,原興安盟的扎賚特旗隨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劃歸吉林省白城地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隨通遼劃歸吉林省。

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恢復原建制,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劃回呼倫貝爾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仍屬通遼。

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興安盟建制,同時恢復烏蘭浩特市建制。


烏蘭浩特市

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府––內蒙古自治政府在這裡成立,是興安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2018年7月27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市。人口40萬。

知名學校有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烏蘭浩特第一中學。

成吉思汗廟坐落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罕山之巔,始建成於1940年,這座融漢、蒙、藏三個民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廟宇,從正面看是"山"字形。

罕山公園位於城區北側罕山上,初建於1980年,原名北山公園,1987年大規模修建,改名為罕山公園,後又更名為成吉思汗公園,佔地面積60公頃。

五一廣場位於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東側,原稱“人民廣場”。此廣場是烏蘭浩特市舉行政治、文化和體育等各種大型集會的場所。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科右前旗

科爾沁右翼前旗(簡稱科右前旗)位於興安盟中西部。科右前旗北部是大興安嶺山脈。科爾沁系蒙古語,帶弓箭之意。

2003年7月9日,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以民涵〔2003〕135號文件批准:“同意科爾沁右翼前旗人民政府駐地由烏蘭浩特市區遷至該旗大壩溝鎮”。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人口35萬。

9個鎮:科爾沁鎮、居力很鎮、額爾格圖鎮、察爾森鎮、歸流河鎮、大石寨鎮、德伯斯鎮、索倫鎮、俄體鎮。

3個蘇木:阿力得爾蘇木、烏蘭毛都蘇木、桃合木蘇木。

2個鄉:滿族屯滿族鄉、巴拉格歹鄉。

風景名勝:蘇聯紅軍紀念塔、索倫慘案烈士碑、察爾森水庫、歸流河、大草原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科右中旗

科右中旗位於大興安嶺南麓、科爾沁沙地北端,是興安盟最南端的一個旗,也是興安盟唯一的畜牧業旗。人口28萬,科右中旗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是全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旗。有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景點。

6個鎮:巴彥呼舒鎮、巴仁哲里木鎮、吐列毛都鎮、杜爾基鎮、高力板鎮、好腰蘇木鎮

6個蘇木:代欽塔拉蘇木、新佳木蘇木、哈日諾爾蘇木、額木庭高勒蘇木、巴彥茫哈蘇木、巴彥淖爾蘇木

風景名勝:代欽塔拉五角楓旅遊景點、翰嘎利湖、圖什業圖賽馬場、霍林郭勒河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扎賚特旗

扎賚特旗位於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向松嫩平原延伸的過渡地帶,位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總人口有40萬,有喇嘛教、伊斯蘭教、丹珠爾等宗教。

9個鄉:小城子鄉、浩饒山鎮、好力保鄉、努文木仁鄉、巴彥扎拉嘎鄉、巴岱鄉、二龍山鄉、五家戶鄉、罕達罕鄉

9個鎮:巴彥高勒鎮、圖牧吉鎮、新林鎮、胡爾勒鎮、音德爾鎮、圖牧吉鎮、巴達爾胡鎮、阿爾本格勒鎮、綽勒鎮

3個蘇木:巴彥烏蘭蘇木、阿拉坦花蘇木、都爾本新蘇木

風景名勝:神山是扎賚特旗的象徵和驕傲。元代至清代初被稱為朵雲溫都兒(朵雲,蒙古語意思是祭品,古代蒙古語稱山為溫都兒)。在清乾隆年間被尊為烏力吉朝克圖敖拉。藏語稱其為拉喜扎力布,意指吉祥的神(帝)。因忌諱直呼其名,人們稱其為博格達敖拉(漢語意為“神山”)。還有綽爾河、楊樹溝地下瀑布群等。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阿爾山市

阿爾山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西北部,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是興安盟林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國全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全國最小的城市。。。

阿爾山市前身是興安盟科右前旗的一個建制鎮,1992年12月5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阿爾山經濟開發區。2018年11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初選名單。

阿爾山礦泉是世界最大的功能型礦泉之一。

旅遊指南:阿爾山市其實只有7000人口的旅遊城市。住宿地賓館都比較多,旺季人多最好提前預定,鄉遊網上還比較可靠,如果是去森林公園旅遊,因為森林公園在離阿爾山30公里的伊爾施市,所以建議直接去伊爾施。那裡的小旅館很多也較便宜。

旅遊景點:國家森林公園、天池、石塘林、松葉湖、鹿鳴湖、玫瑰峰、摩天嶺、樟松林、哈拉哈河、杜鵑湖、三角山、雞冠山、地圖山、口岸、不凍湖、地池、七仙湖草原、好森溝。(反正整個市都是旅遊景點就對了!)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突泉縣

突泉縣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轄縣之一,由醴泉縣改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西南部,地處大興安嶺松嫩平原和科爾沁的過渡地帶,東部與吉林省洮南市接壤。人口有32萬。

6個鎮:突泉鎮、六戶鎮、東杜爾基鎮、永安鎮、水泉鎮、寶石鎮

6個鄉:溪柳鄉、太東鄉、學田鄉、九龍鄉、太平鄉、太和鄉

旅遊名勝:老頭山位於突泉縣寶石鎮西北部,距突泉縣城100公里,與科右前旗接壤,主峰海拔高1392.1米,是大興安嶺餘脈,也是興安盟屋脊。這裡植被茂密,生態良好,有十大景點,是蛟流河的發源地。老頭山被批准為內蒙古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還有金界壕、明星水庫等。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民族文化

那達慕大會:起源於十三世紀初,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蒙古語音譯,意為“娛樂”、“遊藝”,那達慕的主要內容是進行摔跤、賽馬、射箭比賽。

祭敖包: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農曆七月十三,牧民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 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焚香燃燈,誦經唸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牧業豐收年。

烏力格爾:蒙語意為“說書”,俗稱“蒙古書”、“蒙古說書”、“蒙古琴書”,集蒙古說唱藝術發展之大成的一種曲藝形式,主要流傳於內蒙古自治區及相鄰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蒙古族聚集區。

好力寶:蒙古族曲藝曲種,用蒙古語演唱。好力寶在蒙古語中意為“聯韻”,即各句唱詞的頭一個音節諧韻,故又稱聯頭韻。

勒勒車:“勒勒”是牧人趕車吆喝牲口的聲音,“勒勒車”因此而得名。勒勒車又叫大軲轆車,因為用牛拉車,也叫蒙古式牛車。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收藏!曾經的內蒙首府—興安盟 天堂般美麗的聖地

永恆之火,策馬奔騰,唯愛蒙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