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自然乾燥的6種方法!

“天然的,才是最好的。”在現代社會,這幾乎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究其原因,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現代科技手段用於各個領域,幾乎所有產品都和科技掛鉤,以致於天然的東西越來越稀缺,人們也開始懷念當初隨處可見的“天然氣息”的美好時光。

科技手段也早已應用於傢俱木材或其他紅木傢俱木材的乾燥之中,如今,絕大部分紅木傢俱木材都是通過人工乾燥來實現的,天然乾燥(也叫自然乾燥)只佔極少部分,有人就對人工乾燥紅木傢俱木材的質量持懷疑態度,擔心其生產傢俱等之後會開裂,認為還應該以天然乾燥為主。他們的擔心有沒有道理呢?

天然乾燥的主要形式是大氣乾燥,自古以來,人類最先使用的乾燥方法就是大氣乾燥。一棵樹被砍倒之後,它就處於天然乾燥狀態,樹木裡的水分慢慢向空氣中蒸發,直到水分含量與空氣中的水分基本平衡為止。尤其對一些紅木來說,人們將其砍倒後就直接將其原地放置幾年甚至幾十年,其一是等其邊材慢慢被蟲蝕,其二則是等其在天然狀態慢慢乾燥。乾燥後的木材才適合用於製作傢俱,否則製成的傢俱就容易開裂。


木材自然乾燥的6種方法!

顯然,這種天然乾燥的方法優點比較明顯,比如能夠節省能源,投資少,技術簡單,操作方便,使木材該被蟲蝕的被蟲蝕,該留下的留下。但缺點也很明顯,比如時間相對較長,乾燥條件不易控制,尤其是在對木材幹燥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很難將木材中的水分含量乾燥到人們所要求的數值,乾燥的準確性不夠。而人工乾燥雖然也有一些缺點,但它恰恰彌補了天然乾燥的那些不足,能將任意樹種和厚度的木材幹燥到所需要的任意狀態,而且,按規範操作的人工乾燥木材也不容易開裂。

可見,天然的未必就是最好的,關鍵是要辨證看待,根據需要來選擇。

 木材自然乾燥的六種方法:

【原木水平堆積法】

一般採用實推法,即將原木順序發在堆基上。此法垛內空氣不太流通,須定期翻垛。也可採用分層縱橫交叉堆積原木,每層原木間要留30~50mm的間隙,下部大些,往上逐層減小,堆垛長和寬等於原木長度,堆高一般不超過3m,往上逐漸收小,以求堆垛穩定,頂部宜作遮蓋,以防日曬雨淋。


木材自然乾燥的6種方法!


板方材水平堆積法】

一般採用分層縱橫交叉堆積,即將板方材分層地互相垂直堆成整垛,也可在各層板方材之間設墊條,所用墊條厚度一致,上下墊條應在同一垂線上。垛頂要遮蓋,最好有12%的坡度,以利排水。頂蓋周邊應伸出堆垛500~750mm。

 【X形垂直堆積法】

適用於尺寸較小的針葉樹材、軟闊葉樹材和不易裂的硬闊葉樹材,且數量較少,又急需乾燥者。


木材自然乾燥的6種方法!

【三角形水平堆積法】

適用於尺寸較小的針葉樹林、軟闊葉樹材和不易裂的硬闊葉樹材,且數量較少,又急需乾燥者。

【交搭水平堆積法】

適用於尺寸較小的針葉樹材、軟闊葉樹材和不易裂的硬闊葉樹材,且數量較少,又急需乾燥者。

【交替水平堆積法

適用於尺寸較小的針葉樹材、軟闊葉樹材和不易裂的硬闊葉樹材,而且數量較少,又急需乾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