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12月11日出現疑似恐襲案,已造成2人死亡11人受傷,對法國局勢有何影響?

采薇讀史論今


馬克龍真是命硬,正愁怎麼解決黃馬甲運動,恐襲一來相當於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對於深陷內政危機的統治者來說,出現外敵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穩定局勢的良機,可以用樹立靶子的方式,將民眾注意力集中在外敵上,以緩和內部矛盾,團結民眾同仇敵愾的對抗外敵,統治者的執政危機自然可以消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外敵的選擇上需要謹慎,不能招惹實力強大的敵人。典型的如82年馬島之戰,就是阿根廷軍政府為了轉移注意力發動的戰爭,但是低估了英國的決心和能力,一廂情願的認為撒切爾夫人為首的英國不會為遠離本土的島嶼勞師遠征,最終阿根廷戰敗,軍政府倒臺。



這次法國疑似恐襲,簡直是一個絕佳的敵方。首先,目前還未有組織宣稱負責,大概率是一個獨狼式行為,法國不用肩負反恐戰爭的重任。其次,恐襲的恐怖之處在於使社會出現不安全感,試想一下如果在大街上閒逛就有被槍擊的風險,誰還敢上街?



所以法國這次恐襲,影響夠深入,且對手不強,馬克龍可以順勢推動法國加強治安工作,以強調防範恐襲為名,限制法國人的遊行示威,

並可以對打砸現象名正言順的處理,畢竟有反恐的需求。同時在恐怖襲擊的威脅下,法國人也會減少遊行力度,使黃馬甲運動趨於平靜。



馬克龍在恐襲案上所做的文章還很多,比如防範恐襲需要增加費用,可以推動法國加稅,以彌補取消提升燃油稅和增加福利帶來的虧空。由於申根協議,防範恐襲需要歐洲國家集體合作,馬克龍可以順勢推動歐洲的整合力度。總之,恐襲雖然是悲劇,但是在政治家的手上,卻能成為施展才華的良機。如果用陰謀論的思維,都可以認定馬克龍放任恐襲了,就像是二戰期間的珍珠港陰謀論一樣。



至於恐襲案,首先必須得強烈譴責針對平民的暴力,這是對人類文明價值的踐踏。案件發生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一個聖誕集市上,目前的消息是嫌疑犯29歲,已造成4死11傷,在槍擊後,嫌犯搶奪一輛出租車在逃,在本文寫作前,目前還未得到抓捕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媒體公佈的消息,嫌疑犯是上了法國重點監控的名單的,也就是法國官方在事發之前,都已經認識到嫌疑犯的危險性,需要進行重點監視。

嫌疑犯從獲取槍支彈藥到實施案件,法國警方居然沒有任何警覺,實在是令人費解。



在911後,美國迅速退出了《愛國者法案》,規定警方為反恐可以搜尋可疑人士的信息,包括電話、郵件、醫療紀錄等,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警方可以和移民局合作驅逐疑似恐襲人員,在愛國者法案實施後,美國沒有像歐洲國家出現重點監控的人員發動的恐襲案件。

但是在法國,已經出現數次類似的案件,這並非法國警方不給力,是和歐洲的自由主義思想一脈相承的。從法國大革命開始,自由主義一直是歐洲的主流思想,其核心內涵是強調人的第一屬性不是國民,而是公民。



這個公民可以是德國的公民也可以是法國的公民,對於國家認同感是比較低的,簡而言之就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收納移民是天然的義務,所以歐洲大量接納難民。個人的隱私是絕對重要的,為此可以付出安全代價,所以歐洲版的《愛國者法案》遲遲不能出現,也就難以杜絕恐襲案。



從大格局角度,在美國出現愛國者法案後,實際上已經背離了自由主義。歐洲不甘於成為美國的配角,一直試圖成為世界一極,必須力抗自由主義大旗,以期在輿論上佔的先機。

法國的恐襲案,依然是自由主義思想下的安全問題,究竟是安全重要還是自由重要,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但是從歷史的角度,安全問題的趨於嚴重會促使自由主義的瓦解,法國也許離這一天也不遠了。


L夕惕若


馬克龍要組建歐洲軍擺脫美國,這次事件的背後很可能就是美國在搗鬼。暴力襲擊,死兩個人很正常。只要不是老百姓就好。至於法國的局勢,馬克龍越是讓,事情會越來越大,局勢包容樂觀。


老貓1014


特朗普想越鬧得熱鬧越開心。馬克龍,還敢同我唱對臺又?暫時還不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