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得子有福?“老父親”們要注意啦!

老來得子有福?“老父親”們要注意啦!

“智慧就像智齒,總是要等到一定的年紀才會長出來”——今日份心靈雞湯。

落筆今日話題的時候,莫名想起了李宗盛大哥的那首《山丘》。人至中年的朋友,總會有一些前半生的遺憾,期盼著後半輩子可以彌補。只是,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內心那個早就被生活和事業磨礪得稜角全無、身心疲憊的小孩子,已經永遠不可能實現某些未盡的夢想。

所以,不如,要個寶寶吧?!給膝下無子但已有養育後代經濟能力的自己增加一道光,或者,給無話可說的夫妻生活找一些喚醒感情的催化劑,再或者,給孤單的大寶一個有陪伴的童年,給死氣沉沉的中年添一些跳動的音符……

老來得子,在傳統觀念裡,是有福氣的一件事兒。

所以,這幾年的新聞裡,娛樂明星也好,社會名流也罷,近40當爹、甚至50多歲二度當爹的,大量湧現~~粉絲們數度雀躍,含淚祝福愛豆們喜提新生。

然而:

老來得子有福?“老父親”們要注意啦!

高齡媽媽有擔憂,高齡父親就沒有嗎?

幾乎人人都知道,不管頭胎還是二三四胎,高齡產婦及肚子裡的寶寶,都會面臨很多“風險”,懷孕前,需要先去醫院“排雷”:醫生會絮絮叨叨預警一大堆注意事項,聽上去後背冒涼氣,但不得不高度重視。畢竟,誰都不希望寶寶從還沒出生就被扣上幾頂未來健康的“紅燈帽子”,也不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媳婦兒)為了要個娃而憑添不期的痛苦,不論是來自妊娠糖尿病的恐懼還是產後各種難愈的疼痛。

貌似爸爸們是可以長舒一口氣的:只要能懷上,就說明自己“寶刀未老”,甚至“老當益壯”——嗯,可以拍著胸脯出去誇耀的~~~


老來得子有福?“老父親”們要注意啦!

稍等一下……

晚生育的壓力都落在女性身上,會不會有些不公平?畢竟,這是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你怎麼知道沒人發現“老父親”背後的隱患呢?咳咳咳,造人這事兒,可是個“team work”!

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前些日在《BMJ》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千萬別低估老父親,他們跟老母親一樣危險……

老來得子有福?“老父親”們要注意啦!

研究團隊分析了2007-2016年——10年間美國4000多萬例新生兒的數據,以及媽媽在圍產期的健康情況,發現:

  • 只要父親滿35歲,新生寶寶的總體出生風險就會略有增加,父親年齡越大,嬰兒出生風險的增幅就越大;
  • 高齡(lao)父親會增加新生寶寶發生早產、出生體重低、需要重症監護、癲癇等的風險;
  • >45歲的高齡父親,相比於25-34歲的父親,其新生寶寶發生早產和抽搐的風險分別增加14%和18%;
  • >45歲的高齡丈夫,會讓妻子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8%,>55歲則更嚴重,妻子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34%;
  • 如果男性在45歲之前生寶寶,或許可以避免13.2%的早產兒、14.5%的低出生體重兒以及18.2%的妊娠糖尿病的發生……

上述結論,是在排除了孕產婦的年齡、種族、受教育情況、吸菸情況及產前檢查次數等干擾因素之後得出的結論。

老母親們欲哭無淚:這是為什麼啊?

一種常見的解釋是:隨著男性年齡增長,精子質量會下降——DNA平均每年會累積兩個新的突變。

莫慌莫慌,老父親們請先別自卑,其實呢,其中的生物學機制還不太清楚……雖然結論依然是傾向於肯定的:父親高齡與配偶和後代的健康呈負相關,但是呢,畢竟這個風險還相對較低,而且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次的研究所觀察到的關聯是否真的屬於“因果關係”。所以,不必因為這個結論改變你人生大戲的路演計劃。

只不過嘛,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稍微考慮一下計劃的調整,畢竟,生出個有健康風險的娃,就像買彩票一樣(多買幾支就能增加一丟丟中獎幾率)——早點兒生就能降低出生風險。

其實,拋開精子DNA的變化,屋主覺得,老父親們的健康狀況對母嬰結局的影響也是存在的,比如:吸菸、喝酒、壓力、晚睡、肥胖、慢性病等諸多環境因素。

因此,從這篇研究中,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父親的生物學角色對後代健康的影響,甚至,家庭及社會角色對母嬰健康的影響。

老來得子有福?“老父親”們要注意啦!

▍老父親老母親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今這個社會,確實需要有點兒“家底”才能養娃,適齡結婚適齡生育的邏輯,似乎已經無法勝任社會對男性的要求,畢竟,相親市場的大力發展,已經讓一切都成了“明碼標價” 。

外加二孩三孩政策的開放,讓無數爹媽終於有機會實現”還娃一個伴兒“的夢想,特別是身為獨生子女的七零後八零後們,終於可以不讓孩子重品自己兒時的孤單&沉重的養老負擔。當然,還有那些傳統到一定要湊成一個“好”字的男女們。

然後,就有了這樣的故事:老父親去幼兒園接娃,被別人認成了娃的“爺爺”……

的教育與心理發育而言,“老”父親“老”母親,有可能會因為年齡差距太大而出現心理引導的”代溝”——孩子就是孩子,但已經是爺爺奶奶年齡層的父母們,除非深度鑽研過嬰幼兒及兒童心理學,否則,極大可能無法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與他們溝通……嗯,我知道絕大多數父母看到這句話會不服氣,然而,如果你們像我們一樣接觸過太多太多太多中國家庭,就會明白一件事:80%以上的養育問題(包括餵養問題),都是因為父輩與字輩“心理”上的“不對等”(這個數字是我自己的經驗總結,並沒有出處),然後,若干年後,變成不堪回首的“原生態家庭”問題。真的!

而上文提到的出生風險和後期健康隱患, 也是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大問題。

講個真實的小故事。

上週接診了一個老病人,2型糖尿病好幾年了,血糖控制不好,尿酸血脂也都高……他主動跟我交待自己的錯誤:不去擠時間管理自己的飲食、運動與作息。公司即將美國上市,每天從早開到晚的會,無窮無盡的需要處理的數據。他給我看他的日程表——1本像教科書一樣厚的裝訂冊!他無比疲憊,從他進診室那一刻起,就帶著一股低沉和壓抑的氣氛,談到工作談到飲食談到自己的病,他始終面無表情,就連食物他都是交給秘書處理,他說他對吃什麼根本無所謂……

直到我們聊到更適合他的水果選擇,提到他喜愛的水果,他才露出了難得的笑容!你們想象得到嗎?一個面色鐵青沉悶的50多歲大老闆,說到自己愛吃的一種小橘子,臉上忽然綻放出孩子般的笑,那是讓生活壓力按下“暫停鍵”的笑容,那一瞬間,我看到了生命本該有的樣子!

他離開診室的時候,我問:“您記住我今天囑咐您的話了嗎?” 他回答說:“記住了,多活兩年”……其實,我跟他說了很多話,只是,他記住了最重要的一句。

他的太太,前些日剛剛喜孕新生命。

而我心裡對他的擔憂,已經不止於控制不佳的血糖,還有他太太肚子裡還未出生就已經被扣上糖尿病“風險帽子”的孩子……

講這樣的研究結果和這樣的故事,就是想對準備要娃的老父親老母親們說:你們是否有想過,在孕育希望之前,先去醫院請婦產科醫生和臨床營養師幫助你們規劃和調整一下可能並不是太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善好身體狀況、做好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如果沒有想過,請你現在認真想一想。

生命最初1000天,從精子和卵子相遇的那一刻起,新生命的起跑線就打響了發令槍,這顆精子和這枚卵子的質量,以及培養他們作戰果實的土壤的精良與否,其重要性,勝過日後任何的親子班、學前教育班、重點學校及課外輔導!

因為,沒有了健康這個”1“,再多的”0“也無處安放……

遂謙碎碎念

老來得子固然喜慶,卻未必“聰明”;聰明與否這件事兒,受很多因素的制約,拋開生命早期1000天的生理基礎,後期的教育培養也是相當重要的。事實上,智商≠智慧——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如果從一開始就混為一談,那也就別期望能培養出一個“精英”級別的後代了(攤手臉)……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專業營養科普內容(成人及母嬰),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搜索微信公眾號“遂謙的營養小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