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不同姓

中國人一向很重視血緣關係,古人常說:“生不更名,坐不改姓!”同姓見面更是以“五百年前是一家”來拉近關係。姓氏則是人們血緣的紐帶和傳承的符號,更是歲月和文化的積澱。本應一成不變,但現實不然,在中國有一些人居然是生時一個姓,死後變成另外一個姓了!

生死不同姓

在湖北大冶,坐落在黃坪山腹地山坡上、一面朝陽的黃坪山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村民“活著姓黃死後姓郭”。

黃坪山村不大,只有80多戶400多口人,青壯年人大多外出打工了。村莊四季常青,常年雲海繚繞,空氣清新,村裡長壽老人不少。但很奇怪的是,黃坪山村民明明姓黃,沒有一個人姓郭,但該村祖堂供奉著郭氏祖宗郭子儀,祖堂大門上方的橫樑上寫著“汾陽舊第”。史載,郭子儀是唐代著名將領,祖籍山西汾陽,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被封汾陽郡王。他戎馬一生,屢建奇功,“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郭氏後人將其供奉為郭氏祖先,郭氏祠堂或祖堂,都掛“汾陽舊第”牌匾。

對於生死不同姓,黃坪山人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明朝末年,因重大變故,祖輩藏進山來,由郭姓改為黃姓,隱姓埋名,在深山中度過了500多年。為了追思先祖,幾百年來,一直沿襲“活著姓黃,死後姓郭”做法。

但更多的人認同另外一種說法。

明代初期,在黃坪山落戶的黃姓祖先只生了一個女兒,沒有生男孩,女兒長大後嫁給了一位郭姓的男子,後來女兒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深得黃姓祖先喜愛。這位祖先就對黃姓族人說:“生不能忘黃祖,死不能忘郭祖。”就這樣,在此世代生息的黃氏後人謹記先祖的教誨,生前是黃姓,死後是郭姓。

如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被埋葬在楠竹林中的村裡幾位先祖的墓碑,以及近些年村民去世後的墓誌銘,碑文上面刻著的是郭姓,而不是黃姓。

不過,我們瞭解到,這個生姓黃死姓郭的風俗傳承,並沒有硬性規定。歷年來村裡人也有不少生前姓黃,死後仍姓黃的。多少年來,對於改沒改姓,村民們都一樣看待,並沒有厚此薄彼。風俗,是在一種寬容的環境裡延續。

目前仍沒有確切證據說明黃坪山村改姓的真正原因。但為了避難而改姓這一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古代一人犯罪、誅滅九族的罪行十分嚴苛,明代皇帝朱元璋就曾經以“圖謀不軌”的罪名誅滅宰相胡惟庸的九族,清朝雍正皇帝羅列了92條罪名將年羹堯賜死、株連九族。為了避免全族被滅,族人隱姓埋名生活,這種情況也有可能發生。

專家分析黃坪山村的改姓習俗,其實是一種典型的認祖歸宗現象。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曾出現過。生時一個姓,死後又改姓,這是後人對祖上的求全、不偏頗的一種尊崇心態,體現了不忘祖宗根本的文化認同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