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在還能做事的情況下,會在家裡閒著嗎?

發電的眼睛


記得農村有一句老人們經常愛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死了,腳上還有泥巴!

好辛酸的一句話!

小時候,我不太在乎這句話,現在我明瞭,我真想哭!

農村老人,有著勤勞的本色和吃苦的精神。當然,這也是生活給他們磨練成了這個樣子。

他們不是不想好好休息,不是不想好好享受,但有好多好多的無奈,讓他們的心靈無法安靜,也不敢安靜,只有生命不息,操勞不止了……


李潔55730872


我是一個少數民族偏遠山區的農村人,在我們那的農村老人,除了在家幫子女做做一些家務,洗個碗什麼的,日常都會做什麼呢?下邊我大概說一些吧!

在我們那的農村,七十多八十歲的老人,已經滿臉的皺紋,飽經風霜的雙手 像是老樹皮的裂痕,平時她除了幫子女做家務洗洗碗以外,老人也不肯閒著,她還會去地裡種種菜,老奶奶的子女也反對老奶奶為他們種菜做家務這些活,就希望老奶奶好好在家休息,可是老奶奶她說,在家閒著很悶,在家坐一會就腰痛,不去菜地拔草活動一會,晚上就睡不好,只有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子女的強烈勸阻,不讓老人去菜地,這時候她才會在家,可是在家老奶奶也沒閒著,她會把雞鴨喂的好好的,還會把家裡整理的乾乾淨淨,儘管子女已經整理的再好再整齊,老人也還會再整理一遍,可能是農村的老人從小就習慣了早出晚歸的生活,所以農村的老人她還能動手她就不會閒著。






阿成返鄉


農村老人能做事不會閑著。很多老人在長期超負荷的重體力勞動中,積勞成疾,即使如此,只要能動,都還要堅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家務、餵養牲口、幫孩子們看護小孩等等。



農村老人樸實、勤勞,他們沒有響亮的口號,沒有誇誇而談,只有腳踏實地的日夜不停地勞作。他們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們希望看到自己每一季親手種植的莊稼能在秋天果實磊磊,顆粒歸倉。

農村老人一生都想著手頭的活計,想著地頭的莊稼,農忙土地就是他們的主戰場,農閒了也在想著怎麼樣更好地改良土地,讓來年的生產更上一層臺階。這樣忙了一生到老了,幹不動農活了,也閒不習慣,心心念念還在土地上。

農村老人一生很少走出去,除了種上幾畝土地,還要撫養兒女,等到兒女們長大了成家了,他們的內心裡特別滿足自豪,自己雖然老了,但他們還是儘自己的餘熱,幫兒女們看護小孩,儘量憑自己的勞動自給自足,直到自己的一生。



yungkey


農村老人只要還能動的情況下,都不會在家閒著。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我家有個親戚,按輩分來算的話,我要喊她奶奶,就住在我家旁邊。前兩天剛剛去世,享年83歲。

在去世的前兩天,還一個人從地裡鏟青菜,準備回來醃鹹菜。她有兒子女兒都在外地打工上班,最後定居城市。有時候幾年也回來不了一次,這麼多年來,一直是她和老伴兩個人生活,自己種地種菜,養點雞鴨,兒女另外再寄一點生活費回來就這樣過日子。

地裡的莊稼農活兩個老人都是自己幹,如果實在幹不動也會請小輩或者鄰居幫忙,但大部分農活仍然都是自己做,老奶奶70多的時候,還天天上山撿柴火回來燒飯。她一次背不了多少,就每次背個十幾斤,來回一趟半天,一天兩趟。其實按照兒女給的生活費,她完全可以花錢買點柴火,讓人送上門。別人也都這樣勸她說,留著錢幹嘛?

她就講自己還能幹得動,撿一點是一點。錢以後兒女還要用的,他們在城裡的生活不容易,什麼都要花錢。去年老伴去世了,老奶奶一個人在農村生活。當時已經82歲了,兒子要接她去城裡,她死活都不願意。說一輩子沒出過農村,到城裡待不習慣。要不就跟老頭一塊去,要不就讓她在農村再活兩年。

兒子也沒有辦法,只得由她去,因為自己也不能回到農村來專門照顧她。好在她身體還不錯,雖然80多歲,但仍然耳聰目明,也沒有什麼大的病痛。甚至可以說,基本上能夠生活自理。她說她這一生從來都沒有歇過,每天都在幹活,如果突然歇下來了也就要死了。

所以到今年前兩天的時候,老奶奶突然在家裡中風,死的那一天,正好是她老頭子週年祭。村裡人都說老頭子不放心老奶奶把她帶走了。其實我想說的是,農村老人哪怕只有一口氣,哪怕還能動,他都不會閒下來也不會休息,總想著在地裡撿一塊是一塊撿一分是一分。苦日子過慣了的人特別節儉,即使現在條件好了,他們仍然改不了幾十年來保持的勤儉節約的作風和習慣。


農家許小河


這樣回答你吧,用當下比較火的一句廣告詞!根本停不下來!為什麼?咱們來一一細說!

一,老一輩的三觀都特別正,但凡能動,就不會閒著,不會跟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樣,有點小痛小病的,就要請假這麼的矯情。因為老一輩都是苦過來的,他們比我們更加的知道,勞動的好處與不勞動的後果。

二,雖然子女都在縣城上班創業,有了一定的收入,可作為父母的他們,很知道子女們在打拼著事業,為了不給子女更多的負擔,他們會主動的養些東西,種些東西拿到鎮上的集市上去販賣,來增添家用,而不是一味的跟子女伸手要錢,反而是子女在生意上有了困難,是他們拿出來辛苦積攢的老底,甚至是棺材本出來給子女東山再起。

三,在一個只有那麼多戶人的村莊,如果被鄉里鄉親自己是個好吃懶做的人,在鄉里鄉親面前是抬不起頭來的,所以咱們現在可以看到,懶人多出於城市中。而身在一個人人皆勤奮的小鄉村,哪怕憊懶的人,也會給這樣的大環境給影響,從而變得勤快起來的。

四,每年子女得回來過年,父母們會提前大半年就開始,養一些子女喜歡雞鴨魚肉等,還會存儲一些子女喜歡的土特產,讓再次出鄉的他們能帶著家鄉的味道出去打拼。讓回味鄉味的他們,能夠嚐到最正宗的媽媽的味道。

五,出去打拼的子女們,通常會將小孩子留於家中,交由父母帶著,而爺爺奶奶為了孫子孫女們,吃得更好,更是會不停的賺著些小錢,積攢了給小孩子們買玩具與好吃的,可以說農村老人真是為子女操碎了心。

六,子女未曾留下小孩給自己帶,他們也會在農忙過後,去鎮上,去縣裡做些小工的工作,忙綠了一輩子的他們,把忙當成了自己生活,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並不是為了忙而去忙,他們是樂在其中的。

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有更加有趣的農村生活!


鄉韻小大媽


感謝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北農小楊每天最大的快樂就是給大家分享關於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感覺我寫的不錯,可以點個喜歡,如果還想繼續看我後期的文章,可以點關注,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老人在還能做事的情況下,會在家裡閒著嗎?

我認為不會,他們一般都會做以下事:

第一:農村老人長期幹活幹習慣了,是閒不住的,即使閒著也要去各個莊稼地裡看看莊稼。

第二:在能打工的情況下還在打小零工,掙點小錢,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第三:倒上放牛放羊等。

第四:到山坡上撿柴火。

第五:給女子一天做三頓飯,餵豬餵雞。

第六:給還在上學的孫女在學校裡做飯看孫子。

第七:自己收點土雞蛋等農產品去集市上賣。

反正是不會閒著的。



北農小楊


先說結論,在還能做事的情況下,不會在家裡閒著。


一是老人只要不懶,只要眼前有事,只要地裡有活,都會去做事。不做事,飯從哪裡來,菜從哪裡來,錢又從哪裡來呢?自己能掙一點,就掙一點,至少不用伸手跟兒女要錢,給兒女添麻煩。


二是農村老人的福利待遇還是很低的,若干年前,國家給農村老人發退休金,一個月不到一百塊錢,現在漲上來了,也就一百四十多元的樣子。這麼一點錢,讓農村老人拿上了退休工資,可卻是杯水車薪。所以不做點事情,又能怎樣?難道還是伸手跟兒女要?

三是在能做事的情況下,還去做事,至少說明老人的身體還很不錯。這是農村老人的福氣。


人啊,都想過愉快休閒的日子,有得吃,有得喝,生病了也有錢治。農村老人也想,只是這樣的好日子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


愛生活愛心理



農村老年人在忙種忙收時,只要還能幹活,就會幫助家裡種地,農閒時,男的一般都會在離家比較近的縣城找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工地當小工,綠化工作,或保潔工作等。


農村的老太太多是幫助子女照看孩子,或者在家裡做些家務或縫縫補補的活。現在手工業也比較多,像是編織框子、中國結等,雖然每天也掙不多,但幾個老太太坐在一起,邊做邊聊,也是忙的不亦樂乎
這就是農村老人與城裡老人的區別,城裡老人多會跳廣場舞,農村老人卻沒有這個喜好,他們還都要為子女們的生計而操心,能幫助多少是多少,幹著力所能及的活。


農大知事


農村老人在還能做事的情況下,會在家裡閒著嗎?夢幻君在農村裡生活了近三四十年,結合自己生活的農村情況,可以肯定的說,農村老人在還能做事的情況下,不會在家閒著。具體有以下原因:

一、農村的老人,辛苦了一輩子,你突然讓他在家裡閒著根本就閒不住。

老人(我們姑且定義為60歲以的上人員)這一部人在年青的時候,都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做出空出貢獻的人。在毛澤東思想的引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意識讓他們養成顧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但是大家知道,在五六十年代,那個年代不是勤勞就能不餓肚子的,必須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憑工分吃飯的。在他們的意識中,勞動最光榮,只有好好勞動,才有美好的生活。現在老人,你讓他突然停下來不做事,他會閒不住的。

二、本著為兒女操心一輩子的父母之心,也不會在家裡還閒著。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是無窮的,有些老人看到兒女生活艱苦,總想支去幫忙解決一些問題。尤其是計劃生育年代,現在顯現出計劃生育的問題,兩個獨生子女結婚以後,養活四個老人,還有小孩,壓力可想而知,老人們看到這種情況,也會主動為兒女分擔一些負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老人不在家閒著,自己做些事,也能讓老有所樂有所體現

有些老人,風光了一輩子,你突然讓他閒下來,用老人的話講,我閒著我會難受,我做點事還好過,日子過得還舒服一些。在加上常說,家有一老,就是一寶。老人有很多生活經驗,可以教育年青人,少走彎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年青人可以及時給予老人以回報,讓他感覺到自己人老心不老,人老還有作用。老人會非常高興的。



夢幻山村夢幻君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是我的見解:

首先,以我爺爺奶奶那一輩人來說,農村老人是經過苦日子過來的人,幾乎很多人都飽受飢餓才到今天,那時候的他們吃個白米飯都是奢侈。

那個時代的人只有勤奮努力幹活才能換來一絲溫飽,況且那時候家裡小孩很多,這一絲溫飽對於孩子多的家庭更本就是杯水車薪!所以那時候的人幹活是非常勤奮,大家都只想多能分到一些土地,多種一點糧食解決溫飽問題,所以努力的幹活掙公分。

這種生活持續了很多年,等到分到土地後,仍然為了生活而忙碌,在他們眼裡最大的問題是解決溫飽。這就是老一輩人為什麼那麼勤奮精神的由來!現在的人勤奮能力遠遠不如以前的老人了。

所以現在的農村老人,只要還有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不會閒著的,因為他們的生活經歷讓他們更本停不下來。比如說他們會種一些小白菜,香料,各種輕農活他們都會去做!這樣一來體現了老一輩人的勞動精神,二來可以鍛鍊自己的筋骨,讓自己的身體得到鍛鍊!


所以農村老人在還能做事的情況下,根本不會在家裡閒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