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哪些危害

每天都會有很多網友給我發來留言提問,我在看這些留言的問題時,會發現大家總是容易看到病情的表面,而忽視了最本質的問題。

脾虛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哪些危害

就比如,我總是在我的公眾號等平臺上花很大力氣講解孩子脾胃的重要性,講孩子的積食,可還是總有家長會留言問我:羅博士,我的孩子咳嗽幾個月了吃什麼藥都不好怎麼辦啊?孩子一到春秋過敏性鼻炎就發作該吃點什麼藥啊?羅博士,我的孩子體質怎麼這麼弱,總感冒,救救孩子吧……

其實,這些家長需要明白孩子的這些問題,大多數都是因為脾胃虛弱致的。中醫認為,脾胃是人身體的根本,我們的整個身體,都是靠著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來維持運行,所以稱為“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而在孩子的餵養過程中,因為家長的不恰當方式,往往使得孩子脾胃受傷,從而引起很多疾病。

我們首先說說脾虛是怎麼導致的,一般多是餵養不當,比如過份吃好吃的食物,導致了積食,損傷脾胃;也有不恰當地服用藥物,導致脾胃受傷的;也有家裡環境不好,導致孩子情緒不佳,從而影響脾胃的,如此種種,原因很多。但是這其中,餵養不當是主因,很多家長在孩子長期患病以後,才反思,自己之前餵養失當,很是後悔。

那麼,孩子脾虛都有哪些後果呢?

首先,脾虛會帶來消化系統本身的問題,比如孩子的食慾減退,便秘或者腹瀉,腹痛。另外,脾主肌肉,因此脾虛的孩子,會消瘦,四肢無力。

但是,除了消化系統,還有更多方面的問題,也是脾虛所引起的,也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

脾虛與肺:脾虛會引起呼吸系統的各種問題。

容易感冒

中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也就是說,脾胃是肺臟的母親,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脾胃強壯,能吸收營養物質,肺氣才能強健。如果孩子脾虛,土不生金,肺衛不固再加上積食,食積化熱,導致上焦有熱,在這種情況下,外邪非常容易入侵,所以,只要風吹草動,孩子就立刻感冒。

比如去年末今年初的流感,很多孩子就中招了,但是您還會發現,有的孩子就是沒有患上流感,有的即使患了流感,痊癒得也非常快,這裡面脾胃強壯,正氣充足是最重要的原因了。

很多家長,只是看到了外感,卻不知道外感背後,有著正氣不足,脾胃虛弱的原因的。

容易咳嗽

其實這和前面的是一個問題,只是咳嗽的症狀,太令家長頭疼了,所以我們單獨講一下,一方面,脾虛則肺金不固,所以更容易遭致外感,容易感冒,而咳嗽只是感冒的一個症狀,所以會引起咳嗽;另一方面,中醫認為,脾虛生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這是內傷疾病的問題,但是,卻很容易和外感結合,這種患者的外感病,就更容易出現咳嗽痰多不止的情況。

至於很多孩子,外感過後,咳嗽很久不愈,這多數情況下,是脾虛正氣不足,無力祛除殘餘的邪氣導致的,張錫純用大量懷山藥補脾,配合小量牛蒡子解毒,就是扶正祛邪的思路。

呼吸系統的過敏問題

現在患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的孩子非常多,我曾經仔細回憶,在我們這代人小時候,患這類疾病的並沒有這麼多,這一方面與當時都市化沒有這麼嚴重有關,另外一方面,我們那個時候,孩子整天跑著玩,運動量大,吃的雖然是粗茶淡飯,但是都是“無公害”的,而且有很多粗糧,所以脾氣旺,正氣足。而現在的孩子運動少,吃的嬌貴,吃的食物比較雜,各種人造奶油等等,因此往往導致脾虛。

那麼,脾虛和呼吸系統的過敏性疾病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像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病,也多是與正氣不足有關,尤其是和脾胃的升清降濁功能的減弱有關,所以中醫在調理此類疾病的時候,補脾一定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皮膚問題

從淺表的層次來講,中醫認為:“肺主皮毛”,因此當脾氣不足,導致肺氣虛弱的時候,氣血津液在體表的輸布就會出現問題,這樣皮膚就非常容易出現各種疾病。而從體內的深層次來講,是脾的運化水溼的能力下降,導致體內燥溼不均,最終反應在皮膚上出現了問題。所以,在調理溼疹等疾病的時候,健脾祛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脾虛與肝:脾虛會引起肝經的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宋代的時候,中醫兒科的奠基人錢乙,在治療皇子的瘛瘲(chìzòng)病,也就是今天說的抽風一類的疾病,錢乙判斷此病是肝風內動,原因是脾虛,這在中醫裡面叫“土虛則木搖”,所以錢乙用了黃土湯來補脾,結果皇子很快痊癒,皇帝問原因,錢乙回答說:“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自止。”

現在這樣的孩子非常多,我前些日子在家鄉,一位大學領導的孩子,才小學四年級,已經打嗝四年,一開始我記得是半年多,後來他請我吃飯時糾正,說整整打嗝四年,整整治療了四年。這期間,到各地求醫,各種降逆止嘔無效。正好我回去講課,就給看看。這裡面就有肝風內動的情況,所以我用的就是補脾的思路,加了龍骨、牡蠣,安神斂肝,結果五副藥,基本不打了,又服用五副,徹底痊癒。

過去我們一想到治療這種肝風內動的情況,多考慮的是疏肝理氣,清瀉肝火等思路,其實在疏肝柔肝的同時,增加補脾的思路,則效果更好的。過去人們往往認為張仲景講的:“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是打的防禦戰,可是我現在更傾向於認為,這並非被動的防禦,而是通過鞏固陣地,實現戰局的逆轉。所以對於肝病,單純著眼於肝是效果有限的,如果能認真培補脾胃,則才能真正有好的療效。

這是我大概寫的,一些疾病與脾虛潛藏的關係,那麼大家會問我一個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答案是:您先請附近的中醫治療現在出現的疾病,然後在治療中,或者治療後,如果發現孩子確實有脾虛的情況,就要培補脾胃,這樣才能徹底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

給孩子調補脾胃,可以請醫生開方子,也可以用小兒推拿,都是十分有效的,同時也可以用一些食療的方法,比如我經常推薦用來調理小朋友的食療方子:懷山藥、蓮子肉、芡實、薏米、焦三仙等等。有中醫科問題可以諮詢熱心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