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華夏有多難?為何南北朝近300年一直處於大分裂狀態無法統一?

靜夜史


南北朝沒有300多年的歷史,從4世紀末的北魏和劉宋對峙,到公元589年隋朝楊廣率軍攻克建康,攻滅南陳,俘虜陳後主,一統天下大約是近200年的時間,當然了要算上東晉十六國時期和南北朝的時間加在一起。

這段歷史看似雜亂無章,但還是有跡可循的。

一是西晉八王之亂

司馬篡魏後,司馬炎建立晉朝,因為此前的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是兄弟相繼,但事實上司馬懿並不是只有兩個兒子,而是有很多的兒子,而司馬昭的兒子也不少,等到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並面臨著立儲問題時,在立弟弟和兒子的問題上,當然選擇自己的兒子司馬衷,但是偏偏是司馬衷本身的是不太聰明的人(何不食肉糜),還有一個專權醜陋的老婆賈南風,同時司馬炎當時篡魏建晉時,充分吸取曹魏滅亡教訓,大封司馬氏為王,重啟分封制,所有司馬氏的諸王,擁有軍權和財權,司馬炎死後,各諸侯王立即掀起八王之亂,於是天下大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

二是五胡亂華

司馬氏諸侯王互相攻伐,東漢末年時早以內遷的胡人們開始起了異心,於是匈奴人劉淵起兵,建立前趙(最先稱為漢國),氐人李雄在蜀地建立前蜀,羯人石勒建立後趙,後趙後來幾乎統一北方,但是石虎死後,由於繼承權權問題,後趙大亂,冉閔頒佈殺胡令,一時間羯人幾乎被殺盡;然而很快慕容鮮卑建立的前燕挺進河北、山東,並俘殺冉閔;佔據黃河以東、淮河以北地區;而氐人苻氏建立前秦,佔據關中之地;後來前秦攻滅前燕,並逐漸統一北方。

前秦統一北方後,苻堅要討伐東晉,統一全國,這是五胡亂華以來,北方第一次具備壓倒性優勢,來針對東晉的滅國戰爭,苻堅挾統一北方的氣勢,帶領80多萬大軍進攻東晉,結果被東晉北府兵擊敗,然後統一北方的前秦帝國徹底土崩瓦解。羌人建立後秦、慕容鮮卑建立後西燕、後燕、南燕,河西走廊上出現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匈奴人建立了夏國,拓跋鮮卑建立北魏,北方再次陷入分裂。

五胡亂華時北方有三次統一後趙、前秦、北魏

三是東晉到劉宋

五胡亂華開始以後,大批漢人南遷到南方,前趙滅亡西晉後,南方漢人擁立琅琊王司馬睿重建晉國,是為東晉,東晉從建立到滅亡一直延續著主弱臣強的政治特點。在晉明帝時期,大將恆溫由荊州向西攻滅李氏的蜀國,隨後進行北伐,恆溫的北伐一度攻至到關中,收復了長安、潼關和洛陽,然而東晉朝廷內部對於恆溫充滿疑慮,東晉政局不穩,對恆溫北伐掣肘不斷,最終恆溫北伐失敗。這是南方第一次對北方有威脅性的北伐,最終仍舊失敗。

恆溫北伐失敗之後,東晉佔據的關中地區又全部丟失,後來前秦統一了北方,準備南下滅晉,最終敗於北府兵之手,北方重新大亂,而此時的東晉也政局不穩,接連發生了海賊造反和桓玄反叛的事件,最終北府兵出身的劉裕得以平滅桓玄等反晉勢力,隨後進行了東晉建立以來,最有殺傷力的北伐——劉裕北伐。劉裕一度攻滅南燕、前秦,收復陝南、河南、山東南部等大片地區,但是此時的劉裕還有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篡奪東晉的江山,於是在關中滅掉前秦之後,劉裕留下兒子和部將鎮守關中,匆忙回南方篡位,最終劉裕篡位建宋成功,然而關中之地又被夏國和北魏奪取。

劉裕死後,經過慘烈的政治鬥爭,他的兒子劉義隆成為了宋文帝,劉宋先後進行了兩次北伐,然而此時的北方,北魏已經逐漸取得統一,宋文帝的兩次北伐先後失敗,由南方完整統一大業的任務徹底失敗。

四是南北朝時代

1.北朝時代

宋文帝兩次北伐雖然失敗,但是統一了北方的拓跋燾同樣在也在南征中失敗,於是北魏開始與劉宋對峙,中國進入到南北朝時代。五胡亂華以後,所謂“衣冠南渡、中原陸沉”,北方成為了胡人的牧場和狩獵場,所以此時當然是奉東晉為中國正朔,甚至在史書(晉書)上,北方各個政權的歷史稱為“載”。所以也就是說北方被認為是代表不了正統,然而到了北魏時期有了顯著的變化。

南北朝時期的對峙

北魏統一北方之後,維持了100多年的統治,這是北方其他胡人政權都沒有達到的,同時北魏孝文帝時期,強迫性對鮮卑人進行漢化改革,比如遷都洛陽,鮮卑改漢姓,與漢族通婚,禁說胡語,而改說漢話,尊孔重儒等等,於是北方漢文化重新興盛,北方胡人逐漸融於漢人,北方的漢文化隱隱的超過南方,100多年由南方把持的所謂中國正朔逐漸重新回到北方。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後,對於鮮卑族卻迎來了民族危機,漢化改革之後,北方六鎮的胡人與南遷到洛陽的胡人,發生顯著變化,南遷的胡人成為新漢人,並列於豪門貴族,而北方六鎮則成為職業守邊的鎮兵,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迅速下降,這種巨大疏離感最終爆發六鎮起義,在鎮壓六鎮起義的過程中軍閥爾朱榮崛起,併成為能夠廢立皇帝的權臣,爾朱榮最後雖然被殺,但是他的部將分裂為高歡和宇文泰,於是北方先是東魏、西魏並立,而後是北齊、北周、最終北齊亡於北周,而楊堅最後篡奪北周建立隋朝。

2.南朝時期。

劉宋建立以後,宋文帝時期曾經有短暫的元嘉之治,但是宋文帝最後被兒子弒殺,南方又延續了權臣亂政的政治格局,蕭道成篡宋建齊,蕭衍篡齊建梁,陳霸先篡梁建陳;基本都是開國君主英名,接班人混蛋,最終權臣篡權奪位的政治走向。

五是楊隋滅陳統一全國

北周武帝宇文邕英明神武,幹掉了北齊統一了北方,然而卻英年早逝,兒子北周宣帝宇文贇資質平庸,到了北周靜帝宇文衍之時,皇帝位終於被自己的外公(姥爺)楊堅所篡奪。此時北方已經統一了30多年,楊堅有時例行節儉,勵精圖治,北方的勢力終於全方位的超越了南方。而此時的南陳後主又是個酒囊飯袋,於是公元589年楊堅派自己的二兒子楊廣渡過長江滅亡南陳,統一了全國。

隋朝滅亡陳國


如果從公元304年前趙建立,算起到此時中國陷入大分裂已經整整285年,而從公元420年劉宋建立,公元439年北魏徹底統一北方算起,中國的南北朝時期也已經長達160餘年。這是中國陷入大分裂最長時間,而中國陷入如此長時間的分裂,而又重新歸於隋唐的大一統,讓無數的胡人完全融於漢人,此後中國向心力更強,中國更偉大的大一統時期即將到來,而相比之下,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被日耳曼蠻族滅亡後,歐洲至今也沒有迎來統一!

縱觀這段大分裂歷史,統一的機會還是有幾次的,最接近成功的統一是恆溫北伐、苻堅南征和劉裕北伐;但終究都沒有成功,統一的最大難度不在於敵人多強大,而是統一者本身政權不夠穩定,恆溫北伐有後方掣肘,苻堅一敗就分崩離析(其實遠不至於),而劉裕北伐更是擔心自己的老巢不保,知道了南北方的文化融合,北方超級強大,統一的時間才真正到來。


大東北的小豆包


除了人為因素,還有自然因素。我們的歷史書,總是記載人為因素,幾乎從來不提自然情況。

公園536年,冰島火山噴發了一個月,火山灰覆蓋地球表面大氣層,全球植物停止生長二年。這個是現在科學家從全球冰川提取物分析得出的。分析全球的古老植物生長年輪,也得出同樣結論。

公園536年,當時正是中國的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中國的氣候突然變冷了,全球都是如此。北方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的一帶少數民族,拼了命南下。而漢族人大多去了南方避難,所以北方社會秩序大亂。中國的關中平原,從軒轅黃帝的最低氣溫零上19度,變成了最低溫度零下45度。由於當時沒有棉花,大部分人都去了南方,就是“衣冠南渡”的真相。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由於北方野蠻民族的入侵,也遭遇了滅頂之災。

後來氣溫漸漸恢復正常,社會秩序也恢復正常。這就是隋朝建立的根本原因。關中平原,氣溫到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最低氣溫恢復到零上3度。比我們現在要溫暖多了。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是多麼的脆弱啊。再偉大的英明君主,也敵不過大自然的懲罰。


老冒574


實現統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都具備!確實很難!

南北朝三百年處於分裂狀態,個人以為主要原因有:

1、初期各地方豪強割據一方,勢力相差不大;

2、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後,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各方勢力重新洗牌,但是南方漢族政權相對較弱,無實力北伐;然而少數民族政權也在逐漸適應漢民族文化,褪去野蠻行為;

3、文化進化需要時間孕育重組。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漢末三國,儒家思想已具衰微氣象,而南方文化或者所謂六朝文化的代表,又是消極、浮誇以及暮氣,本身需要一場變革-民族融合,但是過程很難。

望各位斧正!


石魚湖中魚


一統華夏有多難,說難很難,說容易也容易,兩個關鍵因素十分重要,一是要有打破天下均勢的勢力存在,二是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

戰國時代,秦國一朝暴起,打破了天下均勢,六國合力伐秦也打不過,所以秦始皇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秦漢以後,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歷代帝王的最高政治追求,以回覆大漢疆土為最高榮譽。

東漢末年,諸侯並起,在大規模的兼併戰爭中,魏蜀吳三國鼎立,三個區域經濟發展相對平衡,誰也無法消滅對方。後三國時代,由於魏國地盤大、人口多,漢末戰亂導致的經濟快速恢復,魏國國力迅速超過吳蜀兩國之和,最後三分歸晉。

晉朝統一後,晉武帝司馬炎之後,出現政治突變,出了個“百姓何不食肉糜乎”的傻子皇帝,五胡亂華,將剛剛恢復起來的北方經濟糟蹋殆盡,百姓大量南遷,出現了著名的“永嘉南渡”。但北方各大勢力都想完成統一,卻是誰也吃不了誰。最後,前秦苻堅英明神武,打敗眾多勢力完成北方統一,但他在沒有完成內部整合的情況下,以一個鬆散的聯盟國家形式發動淝水之戰,結果鬧出了個“草木皆兵”的笑話,功敗身死,北方再次陷入大亂。南方的東晉雖然勢力相對北方佔優,但南方政治局面不穩,皇帝被王、桓、庾、謝等世家大族控制,政治上不夠強大,雖然有幾次北伐,但最終都無疾而終。

後來北魏統一北方,但勢力和經過大開發的南朝相比,並不具備壓倒性優勢,但是和南朝的拉鋸戰爭卻一直在進行。後來北魏分裂成北周和北齊,但兩國的經濟卻在加速的恢復,尤其北周諸如府兵制等一系列改革,國力迅速增強,並且擠壓南朝陳的領土空間,吞併巴蜀,佔據長江上游,後來吞併北齊,整個國家勢力迅速暴起。

隋文帝楊堅代周後,隨著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奇蹟般的暴起。本來打算先解決陳朝的,結果北方的突厥來搗亂,隋朝莫名其妙的竟然在開國不到四年打敗了當時東亞最強悍的霸主突厥。開國八年,用51萬大軍發動對陳戰爭,從三峽、襄陽、揚州三個區域,在萬里長江上發動了一場空前的南北大戰,從此,陳朝滅亡,完全無力爭雄。


笑傲江湖149553812


因為千頭萬緒,矛盾重重啊。說實在的,整合難度應該是華夏有史以來第一。

另外題目也有點小瑕疵,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就統一了北方,如果說統一北方的話,沒有300年;說統一全國,那確實是花了將近300年。

矛盾主要有三:一、民族矛盾非常嚴重;二、掌權的鮮卑氐羌等的軍事貴族與中原的士族門閥矛盾嚴重;三、皇權與士族門閥的矛盾重重;四、舊軍事貴族與皇權的矛盾

說實在的,就以上的三個矛盾,哪一個處理不好就能要了一個王朝的命。

這個東西要展開了說,可能得寫一本書,顯然不現實。我們通過幾個具體例子來看看其中蘊含的危機究竟有多嚴重。這樣大家可能更好理解一些,因為更直觀。

首先,民族矛盾。

這個矛盾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呢?直接要了已經統治華夏半壁江山的前秦的命!

大家知道,前秦是由氐族的苻氏所建,開疆立土的為苻洪,集大成者為苻堅。而苻堅的直接死因雖然是淝水之戰的大敗,但其誘因卻是如何處理國內的民族矛盾問題。

在苻堅先後攻滅匈奴鐵弗部的劉衛辰、代國的拓跋什翼健,消滅羌族的姚襄另立姚萇,滅前燕收慕容垂以後,除了後趙的石勒,五胡亂華的幾個主角都攏在了苻堅的麾下。

如何處置這些豪酋就成了讓苻堅頭痛的問題。

苻堅之所以不顧國內重臣的反對而攻晉,除了想一統華夏以外,更重要的是想通過攻晉而消解民族難題,有那麼點借刀殺人的意思。

與很多人想象中不同,慕容垂姚萇等人雖知道苻堅另有目的,卻積極支持攻晉。在淝水之戰敗後,毫髮無損的慕容垂建立後燕,姚萇據關中建後秦並縊死苻堅,北方重新亂成一團。

385年苻堅死後,北魏經過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三代人前赴後繼,在先後消滅後燕、北燕、赫連夏、沮渠氏的北涼,13次出擊漠北打擊柔然(也就是花木蘭從軍征伐的柔然),最終在439年才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這個過程有多艱辛,可想而知。

在這以後,五胡亂華所產生的背景民族矛盾開始簡化,矛盾緩和,整個過程從316年西晉滅亡到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歷時123年,極為艱辛。

其次,則是鮮卑、氐、羌等的軍事貴族與中原的士族門閥之間的矛盾。

再次,則是皇權與士族門閥之間的矛盾。

這本來應該分成兩塊,但是實際上當事的另一方都是中原的世家大族,兩種矛盾之間存在很深的牽連,所以我們就放在一起來說。

根據魏書的記載,兩者之間的矛盾雖然總體可控,但最終還是爆發了,並且釀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這個後果集中體現在公元450年,即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發生的“國史之獄”。

整個國史案,號稱北魏第一謀主,太武帝拓跋燾的子房崔浩及其修史的同僚、姻親被殺無數,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被連坐滅族,崔浩被殺時,“衛士數十人溲(撒尿)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幾十個衛士朝崔浩臉上撒尿,可謂是屈辱至極。宰輔被殺的,沒有比崔浩更慘的。

雖然由頭是因為崔浩在《國書》中秉筆直書,敘述了早期拓跋鮮卑一些不為人道的隱事、秘事和不為人道的醜事,但實際上是因為崔浩作為當時的世家門閥的代表,試圖“大整流品,明辨姓族”,也就是說,重整世家門閥,來統治天下。這種復辟魏晉統治方式的手段,顯然觸及到了敏感地帶,侵犯了鮮卑軍事貴族和皇權,這才是崔浩惹來殺身之禍的根源。

因為你試圖以門閥來統治天下,鮮卑軍事貴族的利益如何保證?辛辛苦苦打天下卻讓你來坐龍庭?

以世家門閥統治天下,皇權呢?你把皇帝,把太武帝拓跋燾往哪裡擺?這顯然是不允許的,最終的結果就是太武帝拓跋燾和鮮卑軍事貴族借國史案發威,將清河崔氏等滅族而告終。

矛盾大不大?殺得是屍橫遍野。

最後,則是鮮卑軍事貴族和皇權世家門閥之間的矛盾。

在這個過程中,鮮卑軍事貴族是一方,另一方則是皇權和世家門閥。在這裡,皇權和世家門閥結成了同盟。

這個矛盾集中體現在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六鎮之亂直接敲響了北魏的喪鐘,導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並導致拓跋氏(元氏)皇權旁落,宇文氏的關隴貴族和高歡的武川鎮軍閥崛起,最終讓楊堅摘了桃子,建立大隋,重新統一華夏。整個過程才告一段落。這個過程持續近300年!

所謂的六鎮之亂,其實就是鮮卑軍事貴族與皇權世家門閥之間矛盾的集中爆發。孝文帝即位後,在其祖母馮太后的支持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先後推出三長制、均田制,並在494年借南伐為名遷都洛陽,正式開始了北魏的漢化改革進程。整個過程是五胡亂華民族融合的高潮,在這之後,民族矛盾已經基本可控,民族融合基本完成。

但是,由於孝文帝改革忽視了其傳統軍事力量,即以沃野鎮為代表的六鎮鮮卑軍事貴族和漢族豪宗的利益,拉大了他們與中原門閥士族的待遇差距。原本作為北魏國之干城的六鎮卻迅速淪為了二等公民甚至賤民。

這種不公迅速釀成大亂,並且一發不可收拾,直至北魏分崩離析。有點諷刺的是,最終這場叛亂是在北魏的死敵柔然的幫助下,北魏才平定這場叛亂的。但叛亂雖然平定,出身於懷朔鎮的高歡,和出身於武川鎮的宇文泰及其關隴貴族分別攥取了東魏和西魏的政權,先後建立北齊和北周,在宇文邕統一北方並早逝後,最後由楊堅摘了桃子,統一了華夏。

直到這個時候,以上的四大矛盾才得到解決,不再成為禍害。

可以想象,解決這些矛盾有多難,前後持續接近300年。也就是說,整個局面其實是中國書牽連來最複雜的,所以解決起來相對也很困難。而南方的東晉太弱,雖有幾次北伐,但都由於自身實力不足,或者內部矛盾重重而流產,這也使得北方沒有被南方統一

說句題外話,這300年整體其實算不上亂世,所謂的五胡亂華也是不準確的,實際上五胡中的氐秦還有石勒的後趙,對老百姓都不錯,比那些西晉的王爺對老百姓好得多。北魏更是建立了輝煌的文化,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就是其傑出代表。


江上一峰青


天下大事久合必分分久必合,自從秦始皇統也來,就算兩三百年,但是他也完成了統一,因為都有一個信念都是龍的傳人,華夏子孫,家裡面再吵再鬧,但是在面對外界侵入的時候都會團結一致的對外,這就是血脈相傳,都認可華夏子孫炎黃二帝,這就是中國信仰,所以不管分了多久還是會合,也正是這一種精神,所以我們不管面對多大的困難,多強的敵人的時候,我們還是戰勝了對手,個人觀念勿噴


亂世塵緣3


所以知道楊堅,楊廣父子有多牛b了


還有比香菜更難吃的麼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用戶8622155719130羊


一看這標題就知道問問題的想偷回答自己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