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牡丹江市。是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和繼續教育培訓中心。是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委託培養院校,是教育部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學校具有碩士、學士兩級學位授權體系。

學校建校於1958年;2001年10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6年1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1月,被教育部評為“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

截至2017年末,學校佔地83.1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2.10萬平方米,設有18個二級學院,擁有56個本科專業,涉及10個學科門類。有教職工1115人,其中專任教師802人,其中正、副教授354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691人。學校固定資產總值9.18億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1.41億元;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2.03萬平方米,藏書22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3000餘種。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以地球圖案為中心,體現了學校面向未來、放眼世界的教育理念。

校訓

崇德出自《論語 顏淵》:“主忠信,徙義,崇德也。”“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學”即崇尚學問。崇德尚學內涵為立德於學、修德積學。

厚積薄發出自蘇軾《雜說 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即日積月累、求博達深、蓄勢而發。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院系設置

截至2016年8月,該校設有文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歷史與文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西方語言學院、東方語言學院、應用英語學院、體育科學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和研究生學院18個二級學院,以及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言、廣播電視學、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

歷史與文化學院:歷史學(師範)、地理科學(師範)、文化產業管理。

西方語言學院:英語(師範)、國際事務(英語非師範)、法語。

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師範)、心理學(師範)、小學教育(師範)、教育技術(師範)、科學教育(師範)、學前教育(師範)。

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學(師範)、繪畫、動畫、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

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師範)、金融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物理學(師範)、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材料物理學。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師範)、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科學(師範)、生物技術(中外合作辦學),製藥工程、園林。

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旅遊管理(中外合作辦學)、市場營銷、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軟件工程。

體育科學學院:體育教育(師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法學院:法學。

應用英語學院:商務英語、翻譯。

音樂與舞蹈學院:音樂學(師範)、音樂表演、舞蹈表演。

東方語言學院:俄語(師範)、日語、朝鮮語。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3月,該校有56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學、理學、農學、法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和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

研究生教育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生物學、體育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30多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方向),教育碩士、翻譯碩士、旅遊管理碩士3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涵蓋19個領域。

學校建有中國語言文學等2個省級重點學科。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4年10月,該校共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重點專業,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思想政治教育。

省級重點專業: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英語、物理學、音樂學、化學。

省級教學團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等。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省級精品課:中國現當代文選、數學實驗、中華文學經典導讀、大學英語讀寫譯、高師教育學、數學分析、中國現當代文學、結構化學、基礎俄語、現代漢語、基礎英語II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學實驗教學中心、教育學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黑龍江省外語類複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合作交流

該校通過學術交流、學者互訪、合作辦學、培養與互派留學生等多種方式與俄羅斯、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國家的50餘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有多名海外知名學者受聘擔任該校兼職教授或特聘教授。

學校是教育部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教育部的俄羅斯中心也落戶我校,對俄交流與合作是該校的一大特色;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委託培養院校,是國家漢辦HSK(對外漢語水平測試)測試點,每年有數百名留學生到該校進行學習、培訓和深造。

牡丹江師範學院(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科研平臺

截至2014年6月,該校建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劉少奇研究所、牡丹江紅色文化研究所、資本論方法研究所、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省級重點實驗室:凝聚態物理重點實驗室、新型碳基功能超硬材料重點實驗室。

校史沿革

創建於1958年9月,學校前身是東北農學院嫩江分院,1964年停辦。

1965年1月國務院下文批准停辦的嫩江分院的基礎上成立了北安師範專科學校。

1964年北安師範專科學校遷至原寧安縣良種繁育場,更名為黑龍江省寧安師範專科學校。

1970年12月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擴建為牡丹江師範學院,當時只有農教、數學和中文3個專業。

1995年7月,牡丹江師範學院結束了30年的農村辦學,遷入牡丹江市。

2001年10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06年1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9年1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