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HiFi,如何訓練耳朵?

用戶1343526797941


入燒的過程伴隨著音樂審美的形成。

剛開始就是單曲循環,一首歌聽一個月;後來是十幾首隨機播放,列個歌單給同伴顯得逼格很高的樣子;再然後收藏某個樂隊的所有專輯,討論前後風格的轉變;之後收藏了上千首flac、wav;之後買大量CD,翻牆上音雲聽demo;去聽音樂會…

耳朵越來越挑剔。剛開始沒認真聽,後來聽歌時會仔細捕捉每個音符,分辨每個聲部,體會其中情感。

聽歌多的人都有金耳朵。

在這個過程中,會一步一步地深入感受音樂,然而垃圾設備阻礙了深入感受,所以要買。


Dj牛金


耳朵要提升首先得聽過好的,然後對比不好的,瞭解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積累得多了,自然聽力就提升了。

這裡其實重點不是在於你的耳朵本身有多靈敏。而是你腦子裡面有多少好聲音的概念。很多人覺得聽音樂聽得多,或者學音樂的覺得自己聽聽音高和絃,聽力就提升了。實際上,那僅僅是在音高和聲上的提升,提升的也是腦子裡的概念。就是聽到聲音以後,對比腦中的印象而得出結論罷了。

所以迴歸到第一點。要聽好的。但是你一來就聽大奧,講真意義不大。確實,你一下子聽特別好的,說不定,跟幾十塊的馬上能對比,但是這個印象非常快消失。在你連續再聽幾次垃圾聲音以後,你的聽力又會迴歸到原來的樣子。

那麼,我們就只有一層層睇提高,尤其是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有時候確實需要看看那種“毒文測評”同時,最好花點錢,買好一些的耳機或者音箱,一邊聽手上有的好設備,一邊聽原來的舊設備,一邊看測評去提升“腦放”。這個“腦放”不是真的就是說你靠自己想象,而是根據測評文章的提示,你嘗試去對比單個細節。不要太多用力去聽,放鬆自然地去多次對比。一開始聽不出來。第二天,或者過一陣子再聽。慢慢會聽出來區別的。

接著就是,當一套新的設備已經開始用熟悉以後,就要存錢了。把舊的設備淘汰,然後加錢換新的,更好的,然後再對比上次買的一套。總之就是從低燒,慢慢把錢燒上去。只有這樣子,才能真正提升耳朵。說白了,就是一個砸錢的過程。我自己在耳機音箱上砸的錢,雖然比不上土豪或者很多發燒友,但是也少不了15萬了。

另外,就是經常去下能有試聽的地方,例如順電電器,可以多聽一些耳機。那裡有幾個固定的品牌可以聽,包括 akg,bose,BO,等等。還有,可以多交流一些燒友,跟他們交換聽聽,或者交流心得,這個過程會有各種半桶水各種真大神混跡。自己要時刻保持懷疑的態度,去求證求真。

總之,發燒之路漫漫長,無底洞。好自為之吧。


覆聽音樂的天職老師


練金耳朵是發燒友最基本的入門功夫。你想想如果連中音提琴的高把位與小提琴的中把位的聲音都分不清,那還談什麼”發燒“!聽個響就好了!

那麼這麼練就金耳朵呢?第一是多聽聽現場音樂,熟悉各種樂器的音色持點。沒有這個條件的只能退而求次買套好一點的器材聽聽各種音樂製品了。最放便的是買臺母帶音樂播放器,一股地有隨帶耳放的。再買一個好一點的大耳機聽聽,價位必須在千元以上的那種。先練好耳朵,以後漫漫升級器材!最後祝你發燒快樂!


毛毛蟲125850854


首先正聽音觀,先聽大奧,買得起的買,買不起的可以去音頻店試聽(要錢的),或者等hifi展,然後可以去廣州天河太古匯蹭騷尼旗艦,上次去是金菊花加旗艦大耳,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索六萬,另外給騷尼的服務員點個贊,佔了倆小時也沒趕我走,只是好心地“提醒”了一下而已。


傳說級發光種老冰棍


先聽曲子,熟悉了以後,從便宜機器一點一點往高檔聽,要不斷升級,有機會去音像店試聽好音響,要求他播放你耳熟能詳的曲子,對比自己的器材,慢慢更新,這個過程反覆,器材不聽升級,不斷聽更多名曲,十年下來就會了,器材過五萬了


Martinwalker


其實你沒理解什麼叫hifi,不過不要緊,你能聽出兩種不同設備的差別就行


隸蟲


很簡單,多聽幾次好音箱,你耳朵👂要求就高了!普通音箱的音質在再入不了你的耳了!


畫之音


多看毒文先,提升腦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