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言皇后本可坐收漁翁之利,為何偏偏犯險幫譽王奪嫡?

張天承


.

你這個問題我就看不懂了,言後和譽王是一條船的,何來漁翁之說?

.

也許會說,不幫譽王掌控宮城,不就可以了嗎?

但是,以皇上多疑的性格,一旦事發,皇后能逃得了?

.

當時,譽王已經要如此孤注一擲了,皇后不是沒勸說過,

但就像是譽王所說的,一旦靖王當上了太子,皇后的日子就好過了嗎?

退一步說,皇后最後都不同意,但譽王都已經決定做了這大逆不道之事,還差在軟禁皇后嗎?

只要皇后不將此時宣揚出去,譽王照常發兵九安山。

.

而在後宮中素來講究母憑子貴,母子俱榮,母子俱損的,

以皇后和譽王這麼多年的母子之情,皇后真的能狠得下心和譽王分道揚鑣嗎?

皇后也是知道,一旦譽王被捉,無論怎樣,她都逃脫不了干係的

而唯有儘自己的能力盡量做到周全。

說白了,這也是皇后無可奈何之舉啊!

.

.


冷凌浪子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分析一下言皇后這個人。

言皇后,言侯爺妹妹,言氏嫡女,言氏一門可以說是百年望族,出過3個帝師,2個皇后(包括言皇后),加上言侯爺早早的就被承襲侯爵之位,言皇后可謂是天之驕子,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她這個人,心高氣傲,對於陰險的事,參與的較少,個性也不愛張揚,有自己言氏家族的風骨,但嫁給梁帝,卻沒有嫡子,地位岌岌可危。

回到這個問題來,言皇后之所以會放棄這漁翁之利,也是迫於形勢,被逼無奈的,主要還是以下原因:

首先,言皇后沒有嫡子,對於古代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她這個嫡母卻膝下一子一女都沒有,這在普通人家中都已經是大罪過,何況她還是一國之母。她心高氣傲,卻因為無子這件事,在皇家的地位上,可以說是不上不下的。而這時候,為了制衡,自己的丈夫,堂堂的大梁皇帝卻是個無情人,不僅沒有去體諒她的尷尬處境,還力捧越貴妃上位,立越貴妃的兒子為太子。

梁帝老了,一旦太子即位,言皇后作為嫡母,雖然也會被尊為太后,可越貴妃作為太子生母,同樣也會被尊為皇后。且不說在朝廷中,太子和譽王會怎麼相爭,可在後宮中,畢竟越貴妃和皇后一直是分庭抗禮的,一旦後宮中出現兩個太后,一個是敵對對手的養母,一個是新君的生母,這地位可想而知,言皇后的身份地位處境只會尷尬至極,甚至,可能被小肚雞腸的越貴妃打壓至死都有可能,而且,以言皇后的個性,她又怎麼願意屈居越貴妃之下呢?既然這樣,那就只能是想辦法阻止太子上位了。

第二點,當然就是譽王的野心了。譽王是皇后養子,相對其他庶子來說,地位上看起來應該更尊貴些,可偏偏,他輸給了太子,沒有成為儲君,可他卻不甘心,而這些不甘心,同樣也是來自於梁帝,他們的父親。自從祁王,被問罪之後,梁帝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祁王的一家獨大的情況,他一方面扶持越貴妃和太子,另一方面,又扶持譽王,假意成全譽王的野心,看著他們兄弟相爭,以此來把控自己手中的皇權和朝局平衡。譽王有野心,也有才幹,最重要的是,他身邊還有不少的智囊團可以為他出謀劃策,在皇家,母子之間的,基本上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譽王既然已經走上奪嫡的路了,那麼言皇后也只能被迫附和了,就像譽王準備發兵九安山的時候跟秦般弱說的,皇后不同意也得同意,她沒的選擇。

還有一點,那就是她跟言侯爺的關係冷淡,譽王和太子的相爭,是在祁王赤焰軍一案之後,這時候,言侯爺應該也是知道了言皇后在這件事情上的作用的,所以才兄妹情斷,沒有了言侯爺的支持,言皇后相當於沒有了母族的支撐,她在後宮中的日子可想而知。她此生最親近的三個男人:丈夫,哥哥,兒子,沒有一個人可以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丈夫無情涼薄,哥哥和自己反目,自己的兒子早亡,她只剩下養子譽王了。

我想,言皇后對譽王是有情的,她對譽王,也許不是真正母子的那麼深刻的感情,但她絕對是把譽王當做自己的兒子的,所以在譽王兵變失敗之後,惠妃在皇后面前宣旨的時候,她還固執的想知道譽王的生死,譽王的情況,可惜,譽王心心念唸的只有自己的霸業和自己的生母,並沒有她這個養母。她心裡,也是很苦的吧,劇中很多事情,事無鉅細,只要是跟譽王相關的,她都很在意,也都無條件支持,也許她也是把自己對亡子的愛,寄託在了譽王身上的,既然是自己的兒子想要霸業,那麼她就支持,無論結果如何,她也甘心。

這些,也許才是真正把言皇后逼上這條路的原因吧。


兮言小姐


言玥作為後宮之主,她的身份註定她與奪嫡撇不開關係,而且她也不能撇開關係!

其實言玥能坐上六宮之主的寶座,並不是梁帝給了她多大的恩寵,而是她的身份使然,言氏家族的威望和對歷朝的貢獻讓梁帝不得不把皇后之位交給言玥。相反,梁帝最寵的妃子除了已故宸妃之外,就是太子的生母越貴妃了,梁帝把一個毫無過人之處的皇子封為東宮之主,可見的他對越貴妃的恩寵有多重了。言玥說是國母,可是在後宮越貴妃並不鳥她,甚至仗著梁帝敢與皇后叫板,試想這種情況下,言玥能置身事外嗎?要是真的讓太子成功上位,那以後還有她的容身之地嗎?


支持譽王奪嫡是她的唯一的辦法,譽王的生母地位低下且已逝,自己仗著皇后的地位也能幫助譽王一二,若是譽王登基,那她這個名義上的譽王母妃便就是將來的太后了,她的地位也會永遠是後宮第一。

就算皇后不參與奪嫡之爭,那她也不是坐收漁利之人,無論是誰登上皇位,她都不會再是後宮的霸主了,按照規矩,只有皇上的母妃才是後宮地位最尊貴的人。所以說,皇宮中有太子譽王爭那至尊之位,後宮同樣也有。按照言玥的性格定然不會坐以待斃,她只能選擇出手防禦或主動出擊!



我是阿王,一名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學生,喜歡影視的點個關注,相互交流哦!


阿王侃娛樂


因為言皇后根本就不是該做漁翁的人!她註定只能做鶴蚌相爭中的一員。



要知道言皇后於個人而言雖然貴為正宮皇后,已經達到人生頂點。但她想保持自己地位無虞,就必須有可憑藉倚仗的力量來保證。她最大的短板就在於沒有活著的嫡子。

一個沒有兒子的皇后其實是沒有半點底氣的,這叫於龍脈無助,意味著對皇室傳承血脈延續沒有絲毫幫助。本身已經可以看做一個正妻最大的失職。一旦下一任皇帝繼位,人家肯定要晉封自己的生母為正牌的皇太后。言皇后面臨的形勢是更加嚴峻的。



當時的東宮太子蕭景宣有生母越貴妃。這越貴妃本身就極得皇帝的恩寵,勝過了言皇后。再加上母以子貴,親生兒子又被冊立為太子,實際上在後宮之中已經與言皇后成分庭抗禮之勢。如果言皇后不為自己打算,隨時都有可能被取而代之!

作為言皇后,她最明智最正確的做法就是扶持一個兒子來對抗越貴妃母子。譽王蕭景恆就是最佳人選,生母不但身份低微且早逝,又被皇后從小撫養,視如己出。子以母貴,言皇后的身份彌補了譽王出身低微的短處。而譽王自己又爭氣,最得皇帝的歡心,待遇高出其他皇子一節。譽王的出色讓言皇后看到了他將來有爭取儲位的可能,一旦成功,母以子貴,言皇后就可以繼續保持自己權位不失。



所以本質上言皇后和譽王是最佳的戰鬥拍檔。譽王本身非常出色,比平庸的太子蕭景宣強得多。儲位的誘惑加上對手的無能,足以讓譽王發起挑戰。更有皇帝的破格寵愛,這已經把譽王架到了虎背上,他即使不爭太子也不會放過他。所以譽王是必須也只能出手向太子之位發起挑戰。而言皇后本來就跟越貴妃水火不容,全力扶持自己的利益代表譽王參與儲位的爭奪,更是言皇后自己本身的政治需要和利益訴求。



所以說言皇后、譽王一方和越貴妃、太子一方是勢不兩立,必須爭個你死我活的。他們就是最直接要拼命的鶴和蚌,除此之外他們也不認為會有第三方的勢力有能力攪進來做漁翁。這言皇后是利益爭奪的直接參與者,她幫譽王奪嫡是她自己必須的利益訴求。她做什麼漁翁?又怎麼做漁翁呢?


如切如磨


言皇后根本沒有漁翁之利可以坐收,她最致命的缺陷是兒子夭折了,沒有親生兒子能繼承皇位。如果別的皇子當皇帝,雖然必須尊奉她在後宮的正統地位但畢竟跟自己不貼心,而且權力基本上被剝奪了,只是一層面子罷了。看看太子的老媽越貴妃,跟言皇后明爭暗鬥多少年,一旦得勢言皇后能有好果子吃?靖王要當了皇帝,靜妃雖然比越貴妃溫和客氣,可自己畢竟是被攥在別人手裡了,誰知道靜妃會不會清算舊帳?只有言皇后扶養長大的譽王奪嫡成功繼承皇位,她的權勢利益才可以一如既往,沒有多大影響


立志成蟲


哪裡來的那麼多為什麼呀?說白了幫譽王奪嫡,就是幫她自己咯。她從來就不是什麼漁翁,她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又不得皇帝寵愛,又沒有自己的勢力,雖有強大的母家,但很顯然言候不會現在她這邊,言候想要的是一個如蕭景琰蕭景禹一般的帝王。任何一個皇子登上帝位她都只是一個擺設,而譽王是她的養子,也只有譽王當了皇帝她才有出頭之日,她不幫譽王幫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