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為什麼美英法沒有像蘇聯一樣對德國進行瘋狂的掠奪呢?你怎麼看?

靳源春


當年西方真的沒有嚴懲德國嗎?試問,歐美各國

強迫上百萬德軍戰俘和平民去排雷和“義務勞動”算不算?掠奪科技成果、讓德國割地賠款算不算?砍伐森林、開採礦產、拆卸機器算不算?

美國老牌學術期刊《現代史雜誌》1994年9月號刊文稱,為報復和懲罰德國二戰暴行,法國和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在戰後強迫數十萬德軍戰俘接受“勞動改造”或從事掃雷等危險工作。截至1945年9月(也就是德國投降不到5個月),法國政府公開承認每個月都有至少2000名戰俘因“事故”致殘或喪生

有資料顯示,1945年美軍從關押有74萬德國戰俘的“萊茵河草地戰俘營”向法國移交了人數不詳的勞動力。這些德軍戰俘大多虛弱不堪,體重只有100斤。駐紮在德國本土的法國佔領軍還將超過2.5萬當地平民驅逐出家園,並迫使其中一些人清理阿爾薩斯的雷場。

1947至1956年,法國佔領德國薩爾區10年並開採當地煤礦,甚至打算將該地區永久吞併。雖然在1957年初法國放棄了領土要求,但攫取薩爾煤炭資源的行動卻一直持續到1981年才停止

荷蘭胃口也不小,先是在1945年10月提出讓德國賠償250億荷蘭盾,後來又因形勢變化改為要求德方割讓包括科隆、亞琛、明斯特、奧斯納布呂克等重要城市在內的大片領土。荷蘭預計此舉能使本國版圖擴大30%至50%,但美國對這一瘋狂計劃進行干預,只割給荷蘭69平方公里德國土地。1963年,西德又花費2.8億馬克(約合現在150億美元)從荷蘭贖回了絕大部分失地。

利用德軍戰俘充當“排爆工具”的還有北歐國家挪威。據挪威發行量第2大的《世界之路報》2008年4月6日刊文披露——投降的德軍士兵被勒令在挪威境內掃雷,據說當時僅在挪威最北部的芬馬克地區就埋有近10萬枚地雷。截至1945年8月底,盟軍總部數據顯示這項危險工作已造成275名德軍戰俘喪生,292人受傷

在英國,同樣有超過40萬德軍戰俘充當勞工,以此作為對英戰爭賠償的一部分。據悉,1946年英倫三島20%的農業生產由戰俘承擔,1947年該數字又升至25%。同年,英國農業部對遣返德軍戰俘說“不”,要求繼續留用這些壯勞力

據2006年出版的《擁抱敵人:戰後英國德裔移民》一書介紹,英國農業部後來提了個妥協方案,即允許德軍戰俘以自由人身份留英生活、工作。最終,多數戰俘分2批(1947年底和1948年11月)自願遣返回國,剩下大約2.4萬人選擇定居英國

二戰期間和戰後,美國本土也關押了42.5萬德軍戰俘(最多時每個月有3萬戰俘抵達美國),他們被要求參加工作以緩解戰時美國勞動力匱乏狀況。其工作內容和地點包括生產罐頭、在農場幹活等。雖然美方也給戰俘發工資,但後者的勞動力成本只有美國工人的一半左右,而且這些戰俘幹活更踏實賣力,產品質量也更高

據美國政府估算,僅1944年美方就從德國戰俘身上獲利超過1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0億至100億美元)。直到1945年5月納粹德國宣佈投降後,嚐到甜頭的美國農業州議員們還要求政府推遲遣返戰俘,“最好留下10萬德國佬繼續給我們幹活”。

因為親眼見識了美利堅的強大與繁榮,不少德國戰俘在回鄉後決定重返美國開始新生活。有一位名叫威廉·奧博迪克的德軍士兵曾被關押在位於內布拉斯加州的戰俘營,並被安排在當地蘋果農場工作。戰後,他又回到內布拉斯加州謀生並加入美國國籍,後來奧博迪克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還收購了他之前工作的老牌水果公司、創始於1925年的“金美爾果園”

西方國家對德國智力資源的掠奪,看似隱蔽一些,但價值遠比實物賠償高得多。據美國洪堡州立大學教授、歷史學家約翰·吉姆貝爾所著《科技和賠償:戰後德國所遭剝削與掠奪》一書介紹,美國和英國從德國獲取的“智力賠償”價值高達100億美元(1948年幣值,相當於現在的4000億至1萬億美元),而當時美國GDP也不過2580億美元。

德國投降前後,美國著手實施了一項“旨在獲取德國所有先進技術”的行動,將海量的德國發明專利、圖紙、機器設備搶到自己手中,包括電子顯微鏡、化妝品、紡織機械、錄音機、殺蟲劑、巧克力包裝機、肥料撒佈機等等。據說,光是依靠從德國化工巨頭法本公司掠奪的專利,就讓美國化學工業獲得了至少10年的全球領先優勢。

至於美國從納粹德國獲取的先進軍事技術更是不勝枚舉,比較有名的包括制導武器(無線電制導炸彈)、新式魚雷巡航/遠程導彈(V-1/V-2火箭)、直升機噴氣式飛機夜視器材,等等。此外,美國還搶走了馮·布勞恩、瓦爾特·多恩伯格等數千名德國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

對此,1947年美國商務部高官辯稱:“(掠奪納粹德國智力資源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贏得了戰爭而德國人沒有。如果納粹德國獲勝,他們肯定會在芝加哥、底特律和匹茲堡幹同樣的事情。”

英國的做法更是“簡單粗暴”——直接綁架他們所需要的德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據英國《衛報》網站2007年8月29日刊文披露,二戰結束後的2年裡,駐德英軍“

就像蓋世太保一樣”,深更半夜突然破門而入搜捕德國科學家,甚至連那些“不聽話”的德國企業家也遭拘禁,直到其被迫交出核心技術機密才獲釋

來自英國官方的解密檔案顯示,德國尚未投降,美英軍情部門就制定了戰後“強制撤離”(實為綁票)德國科研人員的計劃(美國版本就是著名的“阿爾索斯”行動

)。諾曼底登陸成功後不久,美英便組建了名為“T-Force”的特種部隊,趕在被納粹德國破壞或蘇軍到達前,千方百計、爭分奪秒地抓捕德國科學家並搶奪技術和設備

其中,英軍抽調數千官兵組成本國的“T-Force”部隊,前者任務就是護送來自化工、造船、鋼鐵、航空航天、煤炭、機床等行業的英方技術人員(身著英國軍官制服),深入德國境內幹些“綁票、恐嚇、搶掠、詐騙的勾當”。

據粗略統計,當年被英方列入“強制撤離”計劃的德國科學家多達1500人,而實際被綁架者大約有600人(包括奧托·哈恩、沃納·海森伯格等頂尖物理學家)。英方付給這些德國科研人員每週15先令的微薄“報酬”,後來為安撫前者“好好幹活”,又同意給其留在德國本土的妻兒每月提供250公斤燃煤,並讓這些婦女兒童享受重體力勞動者的口糧配給

從目前已知資料來看,“T-Force”綁架的德國科研人員所涉學科和領域包括水下聲學、紅外技術、電子顯微鏡、彈藥、光學玻璃、飛機發動機設計、化武氣體制造,等等。

英國人對納粹德國先進技術的搜刮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從煤炭開採到製作梳子,從印刷技術到女士香水,可謂無所不包。比如為了騙取德國著名香水品牌“4711”的秘密配方,英國人三番五次地騷擾、恐嚇配方持有者——生活在科隆的一個德國老太太,威脅要把正鬧病的她關進監獄。

1945年6月,英軍甚至從蘇聯佔領區偷偷劫走了50名德國科學家。由於英國人“吃相太難看”,連美國、法國等西方盟友後來都瞅不下去了,最終施加外交壓力迫使英方於1947年6月30日終止了“T-Force”部隊的“工業和技術調查活動”。

此外,西方盟軍還依照與蘇聯達成的協議,從1946年3月31日開始拆除其佔領區(西德)內的工業設施運往東方,將之作為德國對蘇戰爭賠償的一部分。截至1947年8月,已有包括軸承廠、航空發動機廠、船廠、機電製造廠在內的1.1萬噸工業成套設備(特別是工業母機)被運往蘇聯。直到1951年,此項工作才基本結束。

實際上,按照盟軍最初制定的“摩根索計劃”(因戰時美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提出而得名),戰後德國重工業體系會被徹底摧毀,其將變成一個主要生產和出口啤酒、葡萄酒、香腸、玩具、樂器、服裝的“農牧輕工業國家”。

雖然該計劃最終沒有實施,但西方打著“消除德國戰爭潛力”的旗號,在盟軍佔領區內開採礦藏、砍伐森林。有數據顯示,從1945年5月至1947年9月,美英法通過低價傾銷德國煤炭就獲利約2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80億至200億美元)。而美軍對佔領區內德國森林的大面積砍伐,則讓當地林業資源極速退化到了“需要整整1個世紀才能恢復”的嚴重地步。


網言軍事


誰說二戰之後英美法沒有對德國進行掠奪?包括蘇聯在內二戰結束後對德國的掠奪和整體性的壓制,就是不讓德國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使得德國到現在也只是二流國家!並且工業體系是按照美國的戰略分工,只是在傳統的機械製造上的優勢有所保持,而戰後興起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微電子……等行業德國的自主能力是很低的!誰聽說過德國製造:大飛機、核電站、超級計算機……?當今世界沒這些還能稱之為大國嗎?反倒是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圖160轟炸機、圖154客機……如雷貫耳!這才是大國的標誌!


從1944年開始這種幾百架B–17、B–24戰略轟炸機組成的大機群對德國進行晝夜間不停的轟炸,幾乎兩三天就光顧德國一次!在地毯式轟炸下還能剩下什麼?
仔細看地面上有圓坑,就是500磅航彈留下的彈坑。

二戰後期美英空軍對於德國的戰略轟炸摧毀了德國的工業潛力,特別是工業核心地帶的“魯爾區”75%以上的工業企業被摧毀,80%左右的能源部門被摧毀,也就是說二戰結束之後德國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根本沒有多少可以掠奪的物品,就算是有美英法也不稀罕,因為二戰之後新經濟和新科技體系已經初見曙光,德國在1930年代的工業水平已經是落後的了,殘存的工業設備也是落後的廢銅爛鐵,對於英美這些老牌工業國家來說根本看不上,美國金融資本甚至通過運作可以在2年內再造一個德國……所以這些破工業流水線對於美英是沒啥用!

既然是工業設備沒啥可以掠奪的,那麼美英看上了德國的什麼?打了這麼多年的仗總得要點好處吧,要不然多虧呀?工業設備不要,德國國庫也沒啥玩意兒,那就搶人唄!搶人可不是隨便去大街上拉人,雖然是戰爭,但是文明進步了搞販賣人口的事情道義上已經不允許了。
那麼,會搶哪些人?就是圖片上的馮·布勞恩這樣的大科學家,是今後對美國科技水平提高有幫助的人!根據非官方統計美國二戰結束後“俘虜了”德國科技界、工業界的科學家、教授、工程師有3萬多人,絕大多數被送到美國,最著名的就是納粹德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團隊,這個團隊到了美國之後為美國運載火箭和洲際導彈的研製與提高做出了傑出貢獻,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所使用的“土星運載火箭”就是布勞恩博士的傑作……直到現在它的3000噸推力也沒有被打破!而大批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被運到了美國給德國戰後科學技術的恢復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為科技力量基本上被美國連根拔起!形成了永久性的斷代!所以,我們看到德國科技水平仍舊在傳統行業打轉,新興科技沒啥建樹,就是有一些也只是替美國打打下手罷了。

馬歇爾計劃宣傳畫

有人說美國在戰後拯救了德國,這活有一定的道理,馬歇爾計劃確實把德國從饑荒和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而美國在德國駐軍也保護了德國,但這也是建立在美國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冷戰開始美國與蘇聯爭奪歐洲,這時的西歐經過二戰的洗禮已經倒地不起處於休克狀態,哪裡還能對抗蘇聯?所以美國必須給西歐輸血,否則歐洲大陸全被納入到蘇聯的勢力範圍,美國在歐洲大陸也就沒有了立足點,而德國處於東西方對峙的最前線,保住了德國也就守住了歐洲……放棄了德國的戰爭賠款和工業設施拆除(美國不要,其他國家要)並且美國資本迅速的為德國企業提供資金週轉,使其工業得以重新運轉,就是以增加德國戰爭潛力的目的!而德國也是利用“馬歇爾計劃”緩過一口氣!

總得來說,德國戰後對於賠償問題還是認真對待和深刻反省的,從1953年開始到現在,德國一直給戰爭受害者進行賠償,據統計多項賠款金超過了1200億歐元,而戰後的1946年統計,美英法等18國“德西”佔領區的賠償金額,包括部分工業設備…在5億美元多一點,這點錢對於美英法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也反映出德國當時也確實沒啥可以搶的東西,而美國看上的是德國的人力資源……甚至商標,比如:芬達這個德國品牌最後歸了可口可樂公司所有。


皇家橡樹1972


這幾個國家雖然也不是好鳥,但他們自詡為文明國家,凡事都還要顧及吃相,而蘇聯可不管這些,它本來就是野蠻的強盜,哪管什麼臉面與吃相,純粹一個明搶硬奪貪得無厭的流氓惡霸!


天佑我中華7790127


二戰德國已經元氣大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需要德國來制衡蘇聯。美國二戰後掠奪了大量的德國科技人才和成果。


ICEMAN冰人


二戰德國戰敗已經消耗殆盡了,已經沒什麼寶貝了。一戰結束,美英法國能要的都要了,包括人都拿走了,二戰結束對德國已經沒什麼興趣了。


湖人隊的小迷弟


一戰掠奪了,然後有二戰,然後英國丟掉了霸主地位,然後繼續掠奪?想讓歐洲回到石器時代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吸取了一戰的教訓,也要德國做抵抗蘇聯的橋頭堡,所以沒有過多的壓榨,不過德國也被分裂為兩個國家,其實也是變向的壓榨


看的淡一點2745


看看蘇聯對東北做了什麼吧。


戰事突起


德國資源不多,出人才的體系最重要,蘇聯搶劫的鐵疙瘩隨時能生產


烏陵與土明


二戰後,英美法和蘇聯已經走到了對立層面,美英法已經有了再次武裝德國對付蘇聯的想法


山東德州第一牛


怕再引起德國的復仇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