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三國中最大的廢物是誰?

馬上有房網


誠邀,這個問題估計每位看官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小編以為出生於三國時期最大的廢物當屬晉武帝,司馬炎,為什麼呢?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史料記載,司馬炎出生好,名字好,廟號好,就是腦子不太好,這點可以從他將皇位傳給他的那個傻兒子就能看出來。史料記載,司馬炎,字安世,冀州河內郡人,是為西晉開國之君。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惠帝司馬衷之父,晉元帝司馬睿從父。中國歷史上估計只有他這麼一位“爺爺,爸爸,叔叔,兒子,乾兒子”全都是君王的皇帝的吧。司馬炎少時曾出任中撫軍,司馬昭更疼愛幼子司馬攸,本來王位和司馬炎沒什麼關係,但在眾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還是被封為晉王世子,有點像當年的曹丕哈,後來司馬炎繼承父親成為晉王,執掌魏國大權,公元266年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即皇帝大位,病逝後,諡號武皇帝,所以叫他晉武帝。


司馬炎一生榮譽不少,比如輕徭薄賦啊,一統天下啊,但是他做了最大一件蠢事,直接導致後百年中原漢人幾乎滅種,那麼他到底幹了什麼呢?那就是他立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也就是後世“著名”的晉惠帝

有看官可能會問了“立次子當太子雖然不合禮法但也不會造成這等後果吧?”,那如果這位太子是個傻子呢?

史料記載,司馬衷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9歲,雖然呆傻,但畢竟年齡還小,還有著被塑造成一個好皇帝的可能,而且當時司馬衷生母楊皇后又正得司馬炎寵愛,英雄難過美人關,枕邊風這麼一吹,於是司馬衷就被立為太子。實踐證明這是司馬炎最大的敗筆,這位皇帝即位後傻到什麼程度呢,有一次鬧旱災,前去視察的官員奏報到“百姓已經沒米吃了”司馬衷不以為然,原話是“百姓無粥喝,何不食肉糜”,於是西晉的幾個王爺實在看不下去了,“丟司馬家的臉啊“於是聯手搞了個八王之亂把他給搞下去了。

說到八王之亂,又得說說司馬炎一意孤行,不聽大臣勸阻執意大封宗室為王的事了。

司馬炎封司馬懿之子汝南王,

司馬炎之子楚王,司馬懿之子趙王,剩下的記不清了,司馬懿要是還活著,非得一巴掌拍過去罵“漢朝七國之亂才過去多少年啊,全忘了?”結果後來各諸侯王聯手搞掉了西晉皇帝,也內耗掉了漢族僅剩的精銳部隊直接導致後來五胡亂華時,西晉朝廷一點精兵強將都沒有,中原各州百姓慘遭異族屠殺,西晉皇室後裔就是司馬炎的從子司馬睿)卻溜到東南去了,說好的“民貴君輕”呢?說好的君王死社稷呢?

綜上,小編覺得一手造成五胡亂華的司馬炎才是三國時期最大的廢物。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電視劇裡看歷史


看到這個問題,鄙人腦子直接蹦出一個名字,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和他競爭“三國最大廢物”的位子。

此人出身名門,四世三公,實力超強,地位極高。可是,他志大才疏,見利忘義,無恥無德,蠢材一個。可以說,他完全把一手好牌打爛了,還是奇爛無比那種。

他是誰?

袁紹?

很多人估計會這樣猜,但答案卻不是袁紹,而是他弟弟——袁術。袁紹也許不咋地,但和這個廢材弟弟相比,袁紹簡直太優秀了。

兩人雖然同出自四世三公的袁家,但袁紹的出身趕不上袁術——袁紹是庶子,人家袁術則是嫡子。在那個年代,嫡出和庶出的區別不是一般大,繼承袁家產業那個人,只能是嫡出的袁術,而不會是庶出的袁紹。可以這麼說,從出生那一刻起,袁術就是萬眾矚目的那個袁家未來繼承人。

董卓進京,袁家兩兄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紹毫不畏懼董卓,當面頂撞,還拔劍而起,盡顯英雄風範。董卓竟拿他無可奈何,還不得已封袁紹為渤海太守。袁術作為嫡出的袁家公子,卻有點畏懼董卓,儘管董卓也封他為後將軍,但他卻逃離洛陽。《三國志》是這麼記載的:

“董卓之將廢帝,以術為後將軍;術亦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術得據其郡。南陽戶口數百萬,而術奢淫肆欲,征斂無度,百姓苦之。”

可見,袁術逃出洛陽後到了南陽。當時,南陽也是袁家勢力比較集中的地方,袁術又出身名門,很快得到當地豪強的支持,尤其還得到孫堅這樣的名將支持,輕而易舉就在南陽站穩了腳跟。

南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大郡,人口眾多。數百萬戶是個什麼概念?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好幾個州的人口加起來,都未必有南陽多。後來,袁術又奪取淮南,幾乎佔有了整個揚州。可以說,他是要地盤有地盤,要人口有人口,要糧食有糧食。在三國前期,袁術真的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大軍閥”,人口眾多,土地肥沃,比他那個庶出的哥哥袁紹強得多。

問題在於,這麼有利的條件,這麼好的形勢,架不住人家袁術想作死。好好的,他偏急著想當皇帝。大家可以想想,後來的袁紹,挾冀、青、幽、並四州之地,百萬大軍,饒是如此也不敢稱帝。後來的曹操,天下江山十有六七,也不敢稱帝。你袁術何德何能,居然就敢稱帝?

果然,袁術稱帝后,遭到天下諸侯的圍攻。畢竟,那時漢室的餘威還在,“漢”這面大旗不能倒。每個諸侯雖然心裡都有稱帝的夢想,但誰也不敢流露出來。道理很簡單,“槍打出頭鳥”嘛。可就是袁術這個傻子不明白,硬要出頭當皇帝,結果被圍毆,最後弄得眾叛親離,國破人亡。

所以,如果有人問“誰是三國最大的廢材”,我毫不猶豫會投袁術的票。因為,能把這麼好的牌打成這副樣子的,除了袁術,還真的找不出第二個。

陳壽:《三國志·魏書·袁術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三國裡頭最大的廢物,我認為應該是關羽。別急著噴我,後面說理由

這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覺得是劉禪,還看見有人說是蔣幹。誠然,在《三國演義》裡面,這倆人都挺廢的,但是小說是小說,現實歸現實。劉禪沒有那麼不堪,蔣幹更是根本沒盜過書,說他是廢物是不確切的。但是關羽,說實話,是真的廢。

關羽確實勇武,比如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但是這只是匹夫之勇,或者說是武將之勇。如果讓他做衝鋒陷陣的將領,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讓他做獨當一面的統帥,負責戰略層面上的攻防,那問題就大了。

這一切都集中於襄樊之戰之中,襄樊之戰的先贏後輸,徹底斷送了蜀漢集團一統天下的希望。本來三分荊州,蜀漢能佔據最大的一塊;結果給他一折騰,荊州全面淪陷,蜀漢就只能關起門來在益州搞生產,偏霸一隅,最後等著魏國把自己滅掉。

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多大。關羽這一廢,不僅僅廢掉了自己父子的性命,更讓整個蜀漢都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一點,說他廢,應該沒有什麼不同意的。



青言論史


三國中最大的廢物,當然是曹爽啊!

曹爽,字昭伯,魏大司馬曹真之子。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斷送了曹家的江山。

曹爽的父親曹真,並不是《三國演義》裡講的一個屢戰屢敗的敗軍之將。曹真敗給諸葛亮不假,但曹真是三國時期有名的猛將,多年統領虎豹騎,是曹操手下最能打的幾個將領之一。

曹魏政權的特點,就是宗室掌兵,曹操不信任外姓人。所以曹操手下雖然有張遼、徐晃這樣的大將,但是真正獨當一面,有獨立兵權的人,卻除了姓曹就是姓夏侯(曹操本姓夏侯)。曹仁、夏侯惇等都是此中翹楚。

後來隨著老人陸續凋零,新人上臺。曹真本來作為一線將領統兵,逐漸也升到了當年夏侯惇的位置,統領雍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曹真逐漸成為曹家最後一個統兵的宗室親貴了。

曹真死後,曹魏兵權出現了九年的“真空期”,九年間兵權都掌握在司馬懿、滿寵等外姓人手裡。但是到了魏明帝病危,他覺得這樣不行,必須提拔一個曹家人,於是曹爽上臺了。

曹爽作為曹真的兒子,可以算上是軍旅世家。在少年時,謙虛謹慎。算是曹家人裡唯一一個看著比較像樣的。可是沒想到提拔起來之後,就不是他了。

客觀來講,在魏明帝死之前,司馬懿就算有天大的謀反心思,也只能憋著。因為曹魏三代皇帝(如果算上魏武帝曹操的話)都是明察之君,司馬懿想積累造反的條件,那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也正因為此,魏明帝才沒有防範司馬懿。魏明帝死之前,委任了兩個顧命大臣——司馬懿,和曹爽。

雖然是委任了兩個大臣,可是曹爽畢竟是曹家自己人,肯定權力比司馬懿大的多。事實也正是如此,曹爽上臺後,很快掌握了內外軍權。通過對司馬懿明升暗降剝奪了司馬懿的實權,並打擊了司馬懿等一派士族力量,反倒提拔了一些沒有名聲的草根出身的知識分子。

全面掌權之後,曹爽就開始了自己“帝王”般的生活。少帝曹芳年幼,曹爽就開始趁皇帝不懂事而胡作非為。他給自己修建了華麗的宮室,把皇宮裡很多的用具拿出來自己享用,衣食住行完全與皇帝一樣。更過分的是,曹爽居然偷偷接出了魏明帝的幾個才人(后妃中的一等),自己納為小妾。這已經完全是謀反的行為了,擱在任何一代皇帝的身上,曹爽恐怕早就千刀萬剮了。

不過曹爽對司馬懿仍然不放心,還派手下去打探司馬懿。司馬懿自知現在不是曹爽的對手,於是裝的又聾又糊塗,一派將要入土的樣子迷惑曹爽。

曹爽覺得,自己掌握了朝廷大權和內外軍隊,已經沒有敵人了,感覺很好。

直到正始十年(249年)的正月。

這年正月,曹爽、曹羲兄弟帶著少帝曹芳去京郊外的高平陵祭祖。大司農桓範勸到:“你們兄弟兩個人總管內外軍事,萬一城中有變怎麼辦?不能一起出行,要留一個人在城內。”可是曹爽認為自己已經沒有任何敵人了,於是放心大膽的出了城。

曹爽出城後,“又聾又傻”的司馬懿不傻了,他神采奕奕的站了出來。

司馬懿帶著自己家裡養的三千死士,封鎖了洛陽城門,並讓太后下詔剝奪曹爽的官職。

在司馬懿奪城行動的時候,大司農桓範逃出城去,投奔曹爽。

司馬懿聽後大驚,對親信蔣濟說:“智囊往矣”(曹爽的智囊去了)。

蔣濟聽完一笑說:“駑馬戀棧豆,範去,必不能用”。(劣馬只會貪戀自己粗糙的豆子,桓範去了,曹爽也不會聽他的)。

實際上,雖然司馬懿佔據了首都洛陽,但是形勢對於司馬懿來說並不美好。

因為曹爽去上墳不是自己去的,而是帶著皇帝和一大堆軍隊大臣。當時洛陽的軍隊相當一部分跟在曹爽身邊,有一大堆位居高位的親信大臣也在曹爽身邊,更重要的是——皇帝也在曹爽身邊。

所以桓範出得主意是:現在皇帝在我們手裡,軍權也在我們手裡,司馬懿只不過控制了洛陽城而已。我們可以退到舊都許昌,以皇帝的聖旨號令天下,我手裡有大司農的印信,錢糧要多少有多少。我們到許昌,皇權、兵權、財權都在手中,司馬懿困守孤城,必敗無疑。

如果曹爽聽了這個主意,司馬懿恐怕就死於那年了。

司馬懿雖然實力遠不如曹爽,可是他會玩心理戰。

他不斷地派人出城,寄信和捎口信給曹爽,為了表達一個意思——司馬懿只要軍權,其他一切不問。

告訴曹爽——只要你交出軍權,爵位名譽照樣保留,生活待遇一切不變。

曹爽思考了一夜,決定投降。

他實在是不想冒險,他不確定自己手下的人能不能跟自己到許昌。也不確定自己到了許昌能否像桓範所說的那樣打敗司馬懿。他只看到了太尉蔣濟寄來的信上說——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權,其餘一切不問。

他退縮了。

他決定交出皇帝與軍權,只為了保住自己目前的富貴,為了讓自己後半生繼續做一個安樂公。

曹爽說:“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司馬懿不過想奪我的權力而已,我回去還是侯爵,仍然是富貴人家)。

桓範看到他們投降,用手拍著大腿說:“坐卿。滅吾族矣!”(因為你,我要被滅族了!)。

又說:“曹子丹以智謀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犢耳”(曹真向來以擅智謀而自誇,怎麼生下了你們豬狗一樣的兄弟三個啊!)

事情正如桓範所預料到的,曹爽交出兵權後即被司馬懿軟禁,一個月後被司馬懿以謀反的名義誅殺並夷滅三族,桓範等人全部被滅族。

曹爽之蠢,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當時司馬懿已經處於人生的最後時光了,如果曹爽能夠堅持住,司馬家族再也不會有翻身的機會。因為司馬懿的兩個兒子既沒有功勞也沒有官爵,相比於司馬懿來說完全是小角色。

可是在曹爽的神操作下,曹魏的大權被司馬家族竊取,最終三家歸晉。三國無數英雄,風風雨雨幾十年打下的江山,最後被一個只會搞陰謀的司馬家族竊取,曹孫劉三家沒有一家得到了江山,都是拜曹爽的神操作所賜啊!


小約翰


劉璋、劉琮、劉禪、孫皓等確實不算明君,他們都是諸侯二三代,拿著父輩留下的一手好牌,卻混到喪地辱身、臣服他人的局面,但從全局而言,這是大勢所趨,並非個人所能扭轉,而且他們能保全自己和臣屬,其實也算明智了。

而蔣幹、淳于瓊、蔡瑁、張允之流,在《三國演義》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都是丑角形象,蔣幹中計導致曹操赤壁大敗,淳于瓊酗酒無備丟烏巢,導致袁紹官渡失利,蔡瑁、張允勸劉琮投降,卻又被曹操誤殺,但《三國志》並無這些誇張的情節記載,所以不足為據。

至於孫權、袁紹、劉表、袁術,都是創業諸侯,能力雖有高下,但怎麼看都是不能算廢柴的,孫權被曹操稱讚“生子當如孫仲謀”,袁紹被認為“為人政寬,百姓德之”,劉表是東漢末年“八俊之一”,袁術曾割據揚州稱帝。

那麼,誰才是三國時期最大的廢柴呢?六甲番人認為只能是蜀漢的太監黃皓。

黃皓的年紀應該和劉禪接近,公元223年劉禪十七歲當皇帝時,黃皓便開始跟隨他,一直阿諛獻媚想往上爬,不過當時有早期曾擔任劉禪太子舍人的董允在,黃皓始終不敢為非作歹,最大的官職也就是黃門丞。

不過公元246年董允死後,陳祗接任侍中,假意與宦官黃皓交好,導致黃皓有機會參與政事,成為黃門令。公元258年陳祗也死了,黃皓升為中常侍、奉車都尉,從此開始專秉朝政。

之所以說黃皓是廢柴,且看他弄權誤國的幾件事:

1、離間皇族,在劉禪耳邊讒言,導致劉禪漸漸疏遠劉永,後來劉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見劉禪。

2、排斥異己,比如將不依附他的羅憲貶為巴東太守。

3、想要劉禪廢姜維大將軍職位,姜維被迫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此舉也間接促成了魏國決定大軍南伐。

4、公元263年,姜維上書劉禪,“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但黃皓崇信鬼神巫術,居然告訴劉禪敵人最終不會到來,於是劉禪也不以為意,而朝中眾臣更是不知此事。同年,魏滅蜀,司馬昭認為黃皓禍國殃民,將他凌遲處死。

與那些大家熟悉的三國廢柴相比,黃皓既沒有才能,又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地方,他的升遷靠的是討好劉禪和讒言打擊良將賢臣,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又屏蔽了君主劉禪的六識,導致蜀漢毫無防備而亡,這樣的人物,縱死一百次,都不足以贖其罪。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琴棋書畫史詩茶,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六甲番人


我認為三國中最大的廢物要算劉備

一、因為劉備一無所有的時候是靠吹牛逼獲取身份的,說什麼中山靖王之後,靖王有100多個兒子,誰知道他是不是?

二、劉備虛偽無恥至極,想當初借錦州,結果一借不還,還恬不知恥的說是自家的,曹操與劉備一起喝茶的時候,曹操說當今天下為有你我二人堪稱英雄,結果嚇得劉備趕緊跪下磕頭

三、劉備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快要不行的時候讓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明顯的就是想讓諸葛亮死心塌地的為他劉備的江山賣命。

四、厚此薄彼,對自己的嫡系人嗎愛護有加,對雜牌軍出身的趙雲從不重用,還差點讓趙雲為了救後主搭上性命

由此可見,劉備真的是一個大大的廢物

個人意見,希望你喜歡


歷史好好學


廢物,不僅指沒有本事,而且指浪費了好機會,有成事的條件結果沒成事。不是所有失敗的人都稱其為廢物,項羽最後自刎烏江,但從不說他是廢物,因為人家輝煌過。

三國的廢物不少,比如韓馥,起點很高,但窩囊死了;再比如曹爽,一切大權盡在掌握,卻被人收拾得結結實實。但這裡問的是“最大的廢物”,按這個定位應該是劉璋。

一、因生性軟弱而被選中接班

劉璋是益州牧劉焉的兒子,劉焉有4個兒子,其中2個兒子死在長安,留在身邊的只有三子劉瑁和四子劉璋,劉瑁有“狂疾”,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死之後,益州官員趙韙等人上書朝廷,擁戴劉焉為繼承人,朝廷於是下詔任命劉璋為新的益州牧。

劉璋生性軟弱,才能和平衡各方勢力的手段均不如他的父親,繼位之後任命趙韙為徵束中郎將,所有的事情都聽他的,由於派系不平衡,沈彌、婁發、甘寧等帶兵的將領起事反對劉璋,被趙韙打敗。

叛軍紛紛退往荊州,之前荊州牧劉表曾上書告發劉焉有僭越行為,益州與荊州關係緊張,為防備劉表,劉璋讓趙韙駐兵在朐䏰。趙韙早年追隨劉焉來到益州,他很得百姓和將士的歡心,大家看到劉璋性情柔軟,缺乏謀略,“東州兵”放縱侵害百姓,劉璋無力制止,所以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了趙韙的身上。

二、被諸葛亮譏為“闇弱”之主

趙韙手握軍權,劉璋讓他防備劉表,但趙韙卻秘密與劉表手下的官員聯絡,通過賄賂收買的方式與荊州官員們建立起關係,同時又秘密聯合益州本地的大族,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趙韙聚眾起兵,益州多地響應,幸得“東州軍”拼死一戰,叛軍才被打敗,趙韙逃到江洲,不久後被部下龐樂、李異的反攻,趙韙被殺。

趙韙死後,另一位實力人物龐羲崛起,龐羲和趙韙都算是劉焉的“託孤重臣”,劉璋繼位後擔任巴西郡太守,為拉攏龐羲,劉璋還讓自己的兒子劉循娶龐羲的女兒為妻,雙方結成兒女親家,但龐羲驕功自重,私下裡擴充人馬,也想起兵反叛,後被人勸阻。

不僅如此,劉璋還與漢中的張魯關係決裂,劉焉在位時張魯一直是益州的聯盟,不知何故,劉璋繼位後殺了張魯留在成都的母親,雙方成為仇敵。

雖然有父親創立的基業,但劉璋在位時益州一直處在風雨飄搖的狀態,他也沒有能力結束這種狀況,只能勉強維持,所以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他是益州“闇弱”的主人。

三、主動討好曹操受冷臉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征討荊州,劉璋判斷劉表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於是派中郎將陰溥前往荊州前線“致敬於曹公”。

曹操很高興,以漢獻帝的名義任命劉璋為振威將軍,任命劉璋的三哥劉瑁為平寇將軍。陰溥回去覆命,劉璋也很高興,覺得曹操很重視他,為表示回報,他派手下人張肅率300名“叟兵”攜帶一批軍事物資送往荊州。

曹操把叟兵留下,以朝廷的名義任命張肅為益州刺史部廣漢郡太守。後來曹操佔領了江陵,在此集結人馬順長江而下進攻劉備、孫權,出發前劉璋派來的第三撥前來“致敬”的人也到了。

領頭的人是益州別駕張松,他是張肅的哥哥。曹操拿下江陵後,大約有點兒志得意滿,這次對張松一行重視程度有所降低,“不存錄松”,意思是對張松不是太客氣。

這讓張松很不高興,回去後說了曹操很多壞話,力勸劉璋不要與曹操聯合,建議聯合劉備。

四、竟想出引狼入室的餿主意

曹操緊接與孫權、劉備的聯軍在赤壁打了一戰,大敗,局勢突然發生了逆轉,荊州由劉備、孫權以及曹操分別控制一部,益州暫時沒有生存危機了,劉璋疏了一口氣。

但很快北邊的局勢力又緊張起來,漢獻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說曹操要征討漢中的張魯,張魯當然不是曹操的對手,如果曹操佔領了漢中,必然會從北邊向益州發起進攻,劉璋又緊張起來。

張松很瞭解劉璋的心理,他覺得現在正是一個好機會,於向又反覆勸說劉璋,認為如果邀請劉備來益州,不僅可以才能增加益州的防衛力量,而且可以搶在曹操之前既可以打敗張魯、奪取漢中,搶在曹操之前拿下漢中,讓曹操便不敢輕易窺視益州。

張松的建議打動了劉璋,他有些動心,此時法正、孟達等人也紛紛進言,贊同張松的觀點。劉璋不知道的是,張松、法正、孟達等人是一夥的,為了迎請劉備他們進行了秘密籌劃。

劉璋決心請劉備來益州,派人去荊州聯絡,張松推薦法正前往,為了不引起劉璋的疑心,法正還假模假樣地推辭了一番,裝出“不得已而往”的樣子,之後受命出使。

消息傳出,劉璋身邊的其他一些人立即反對,主簿黃權勸劉璋說一國不容二君,希望劉璋慎重考慮,從荊州避難來的劉巴認為劉備不是能屈居於人下的人,把他弄來必然“入必為害”,有個叫王累官員為了勸說劉璋,不惜倒懸在州署的大門外,希望劉璋警醒,但劉璋都不為所動。

五、被手下人一恐嚇就軟了

漢獻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帶著劉璋的囑託前往荊州,見到劉備,將劉璋的想法說了。

劉備一直想奪取益州,有這樣好的機會怎麼讓他驚喜?送走法正後,劉備火速把諸葛亮、關羽、張飛、龐統等人從各地召來,商議前往益州的具體事宜。

但法正回成都向劉璋報告荊州之行的情況後,劉璋卻又不那麼著急了,大概又有一些人不斷勸說他不要請劉備來,劉璋也冷靜了許多,所以還要再想想。

法正、張松等人都很著急,但再加勸說又容易招惹猜疑。恰在這時,曹操命司隸校尉鍾繇集結人馬進攻漢中,漢中之戰眼看就要打響,劉璋又開始緊張起來,張松趁勢又向劉璋密報:“現在得到消息,龐羲、李異等人聽說時局將變,他們現在很活躍,正密謀私通外敵,如果不趕緊請劉豫州前來,敵人攻其外,他們攻其內,必然失敗!”

龐羲仗著實力一向不太聽劉璋的招喚,劉璋一直容忍和遷就,張松的話讓劉璋大受觸動,他不再猶豫,正式向劉備發出了邀請。

劉璋派法正、孟達再去荊州請劉備,為表示誠意,劉璋還讓他們帶來了率數千人馬撥歸劉備指揮。劉璋現在反而特別擔心劉備不來,所以不惜血本。

六、陪劉備喝了一百天大酒

還是在漢獻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率軍沿長江西進。按照之前與劉璋的約定,劉備率人馬沒去成都,而是直接去了成都北面的重鎮涪城。

劉璋聽說劉備如約而至,還帶來數萬精兵,很高興。劉璋於是親自赴涪城與劉備相會,為顯示對劉備的歡迎,劉璋率3萬步騎前往,一路上車乘帳幔,精光曜日。

到了涪城,雙方相見無比親熱,劉璋下令就地擺下盛宴給劉備及其手下將士們接風洗塵,參加的人多達數萬,雙方“歡飲百餘日”。

劉璋下令撥給劉備一批物資,包括米20萬斛、馬1000匹、車輛1000乘,還有大批繒絮錦帛等物。

劉璋以益州牧的身份表奏劉備代理大司馬兼任司隸校尉,作為回報,劉備也表奏劉璋為鎮西將軍兼任益州牧,當然這都不可能經過許縣朝廷的認可,都屬於“空頭人情”。

七、被劉備狠敲竹槓卻無奈

歡宴之後劉璋回到成都,按雙方約定劉備率所部加上劉璋增撥的兵馬進攻漢中。劉備於是向北進發,走到葭萌停了下來。

離葭萌不遠有一處白水關,是益州北御張魯的最後一道防線,劉璋在此設有白水軍督,正職名叫楊懷,副手名叫高沛,劉璋下令他們都歸劉備指揮。

劉璋對劉備徹底的信任和倚重,希望劉備能搶在曹操之前拿下漢中,解除益州的北部之憂,但劉備卻不著急,到了葭萌就在這裡住了下來,不提北進的事。

從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年)12月起,劉備在此住了整整一年,期間從未向北方用過一次兵,唯一做的事就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漢獻帝建安十七年(212年)底,曹操率部征討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援,劉備不關心孫權的死活,但他等來了機會,於是藉著孫權求援的事給劉璋寫信,要求增加一萬人馬以及相應的軍需物資,以幫助自己回荊州救急。

劉璋接到劉備的來信,憤懣之情可想而知,等了一年,又是給人又給東西,沒有任何回報,現在卻要一走了事,劉璋有點後悔沒聽黃權等人的話,但現在說後悔也沒有用了。

一氣之下與劉備翻臉,劉璋還沒有這個勇氣,更沒有這個把握,劉璋又氣又急又犯愁,想了半天給劉備回了封信,同意劉備先回荊州去救急,所要人馬太多,只能湊齊4000人馬,其他軍需物資按照劉備所列清單一律減半提供。

八、清除身邊的叛徒反而顯理虧

張松在成都聽到消息後急了,他不知道劉備的真實想法,還以為劉備真的要走,張松趕緊給劉備寫了封密信,信中說:“眼看大事將成,為何放棄目標要回去?”

張松的哥哥張肅不知怎麼得到了消息,大吃一驚,害怕連累自己,就向劉璋告發了。

劉璋接到報告,才知道張松是劉備在自己身邊的臥底,壓抑許久的氣憤瞬間爆發,劉璋一氣之下下令把張松殺了,但劉璋卻不敢公開與劉備翻臉,只是密令益州各地,今後重要文書不再知會劉備。

劉備在葭萌聽到張松被殺的消息也無比憤怒:“你殺了我的內應啊!”漢獻帝建安十七年(212年)12月,劉備在葭萌起兵反擊劉璋,行動前劉備先設計殺了楊懷、高沛,吞併了白水關的駐軍,之後劉備率黃忠、卓膺、魏延等率兵向成都方向攻擊萌。

劉備還在白水關發表了戰前動員,竟然顛倒黑白地說:“我替劉益州徵強敵,辛辛苦苦,一刻不得安息。如今劉益州府庫裡堆滿了大批財物卻不願意賞賜那些有功之士,還奢望有人替他賣命,怎麼可能?”

九、最後的機會沒能把握住

葭萌與成都相距500餘里,中間隔著梓潼、涪城、綿竹等數道防線,劉備率大軍南下去取成都,首戰梓潼。

從兵力對比看,劉備的人馬不及劉璋,但劉璋的手下普遍士氣不足、內部渙散,許多手握兵權的實力派都採取觀望的態度。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5月,在涪城經過數月修整後劉備率軍繼續南下,直取成都。涪城大敗讓劉璋亂了陣腳,一時不知該如何應對。

其實劉璋現在的實力仍遠在劉備之上,如果集中兵力再戰仍有取勝的機會,關鍵要有信心和決心。

劉璋手下的從事鄭度鄭度認為劉備雖然打了幾場勝仗,但他是孤軍深入,缺少外援和後勤保障,他現在急於求戰,應該不與他硬拼,避開鋒芒,深溝高壘,和他拼消耗,同時把糧食藏起來,讓他們找不到吃的。

鄭度的這個辦法用到現在來說就叫堅壁清野,是對付強敵入侵的最好這個辦法最好使。打不過不要緊,把該藏的全藏起來,不跟你打,餓死你,困死你,等你熬不下去想抽身時再狠狠地揍你,在當時情況下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案。

劉備知道了鄭度的建議大吃一驚,“聞而惡之”,急忙問法正該怎麼應對。法正很瞭解劉璋,他讓劉備不用理,法正說:“不必擔心,鄭度的建議劉璋不會採用。”

讓法正料對了,劉璋果然沒有采納聽到鄭度的建議,他的理由是:“我只聽說拒敵以安民,從沒有聽說把人藏起來避敵取勝的。”劉璋不僅不用鄭度的策略,還免了他的職。

十、一封恐嚇信就出城投降了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5月,諸葛亮率張飛、趙雲等部進來益州助戰,一路連連得手,最後會師於成都附近。

為了讓困守成都的劉璋投降,法正寫給他的信,信中替劉璋分析了目前的形勢,說明劉備在益州已佔穩了腳跟,退回去是不可能的,益州大半土地已失,雒城、成都都將不保,失敗是遲早的事。

在這封信裡,劉備借法正之口還向劉璋表明了態度,說若肯降,劉備可以保全其家族,希望劉璋三思。這封信極大地動搖了劉璋的頑抗到底的決心。

劉璋對左右說:“我們父子在益州20多年,對百姓沒什麼恩德,卻給大家帶來3年的戰亂,百姓饑荒露宿,死於道途,這些都是因我而起,讓我何以心安?”

劉璋派張裔出城,作為自己的談判代表去見劉備,劉備很高興,向張裔表示,只要劉璋出城投降一定會“禮其君而安其人”。劉備命簡雍隨張裔一道進城,向劉璋當面重申自己的承諾。

劉璋見到簡雍,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下令即刻出城,向劉備請降。劉璋請簡雍與自己同乘一車出城,劉璋的手下們見此情景“莫不流涕”。

十一、下臺以後還在被人利用

劉備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把劉璋及其家人遷往南郡的公安居住,歸還他們的財物,其中包括振威將軍的印綬。

劉璋有兩個兒子,長子劉循,次子劉闡。劉璋曾多次命劉循率兵抗拒劉備,但他又是龐羲的女婿,龐羲在益州勢力很大,劉備佔有益州後也得與他合作,所以劉備把劉循留了下來,讓劉璋只帶劉闡去了公安。

劉備後來繼續重用龐羲,並任命劉循為奉車中郎將。劉璋帶著劉闡到公安居住,雖然沒有自由,生活倒也平靜。不料後來孫權與劉備多次交惡,劉璋父子的平靜生活又被打破。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孫權襲取荊州,殺了關羽,劉璋落入孫權的手中,孫權為對抗劉備,任命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後來劉璋就死在了那裡。

孫吳黃武四年(225年),蜀漢的南中地區發生叛亂,叛軍投降孫吳,孫權又任命劉璋的兒子劉闡為益州刺史,讓他居在交州和益州的交界處,一直到諸葛亮平定南中。

劉璋的才能和謀略還不如父親劉焉,只是由於生在豪門才在史冊中留下了一筆,他浪費了天府之國這塊地盤,要論三國最大的窩囊廢,應該非他莫屬。


南門太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和廢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即廢柴都沖走了!

成王敗寇,一部封建史,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一般說,你敗了,基本上邊走上了廢物之路,那裡有太史公發古思之幽情,嘆自身之悲哀,竭力描繪項羽這悲情英雄的壯烈和無奈呢?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各色人物層層疊疊,大浪淘沙,廢物在這年代,一不小心,不是被殺,就是自殺,那年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最有本事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且看東漢末年,宦官外戚爭權,第一個廢物大將軍何進,只因聽了太后的話,未誅盡宦官,被砍成肉醬!董卓進京,二大廢物同時出場,袁術袁紹,十八路諸侯無功而返,袁家四世三公,袁術不明大勢,稱帝而亡;袁紹猛將如雲,謀士自殘,因小兒有病,失卻良機,內鬥紛亂,終至敗死。劉璋劉表,廢柴兩根,當世英雄,三足而立。荊州戰火,關羽自傲,小瞧天下英雄,水演七軍,敗走麥城,蜀國速亡,禍端隱藏。曹植八斗,洛神留名,爭統大位,喝酒縱性,一生鬱郁,幸才有名。蔣幹盜書,內部中空,歷史是否,演義定名。姜維九伐,國內一空,膽大如卵,氣衝牛頭,志高壞國,西蜀滅亡。司馬橫出,曹爽不明,魏魏江山,三馬吃操,嗚呼哀哉,夕陽空山!東吳孫皓,剛烈殘伐,氣數已盡,長江滾滾!

現實世界中有多少廢物嗎?三國中已經有過,如此罷了!





萬里雪飄74




《三國演義》中的蔣幹,字子翼,九江(今安徽壽縣)人。他是周瑜的發小和同班同學。不過此時他是曹操的謀士。

赤壁之戰前,曹操和周瑜軍隊在江面對峙,周瑜偷看曹操的水營,發現戰船佈陣相當規範,士兵訓練的很有章法。原來曹操所帶的北方之兵不習水戰,幸虧得到荊州降將蔡瑁、張允為水軍都督。此二人久居江東,深諳水戰之法,周瑜一直視為心腹大患,一直想除掉二人,但苦無良策。

“周瑜打瞌睡,蔣幹送枕頭”蔣幹在曹操面前誇下海口,說自己和周瑜是鐵哥們,願意說降周瑜。於是隻身來到了江東見周瑜。

周瑜一聽蔣幹來訪,心中暗喜,他猜透了蔣幹此行的目的,無非就是為曹操作說客來了。周瑜眼珠一轉,何不將計就計,正是除掉蔡瑁、張允的大好時機。他和眾將一番耳語,如此這般……。

蔣幹見到周瑜後,彼此寒暄了一番,周瑜此時要堵住蔣幹之口,故意問蔣幹:

瑜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做說客耶?”幹愕然曰:“吾久別足下,特來敘舊,奈何疑我做說客也?”――引自《三國演義》

周瑜等的就是他這句話,於是他摘下腰中的佩劍,交給太史慈說,我兄弟今日來就是和我敘舊,你做監斬官,誰先說有關軍務的事,定斬不饒,今天只談喝酒風花雪月,不醉不休。

蔣幹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事先在曹操面前吹下的大話,現在一句也說不出來了。



表面看是周瑜放浪形骸,喝的酩酊大醉,實則是周瑜心中最清楚,換言之,二人都沒有喝高,只不過各懷心腹事罷了。

周瑜想的是如何讓蔣幹上套,蔣幹心裡想的是如何回去向曹操交差。周瑜故意發出鼾聲,不一會就進入了夢鄉。蔣幹翻來覆去睡不著,因為他有心事。透過月光,他看到桌上放著一沓書信,就著大營裡的燈光,發現是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書信。

信中雲:某等降曹,非圖仕祿,迫於勢耳。今已賺北軍困於寨中,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於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幸勿見疑。先此敬復。――引自《三國演義》

其實這裡就有很大的疑點,既然周瑜知道蔣幹是曹操的謀士,按照常理不應該讓蔣幹輕易看到書信,然而書信就放在桌上,擺明是周瑜設下的圈套,可是愚蠢的蔣幹沒看透。他急忙把書信藏於衣內。

這也是一個疑點,蔣幹看明白了,為什麼還要帶走書信呢?

我覺得可能是提供給曹操的物證吧。蔣幹因此天一亮就急匆匆不辭而別了。怕的是周瑜找書信發現是他偷走的。這就是蔣幹盜書的故事。

回去之後,蔣幹把書信交給了曹操,曹操沒有細想就殺了蔡瑁、張允二人。殺了後,曹操才有所醒悟,但他死要面子,不承認自己做錯事了。(其實曹操把書信的字跡和蔡瑁張允的筆跡核對一下不就明白了嗎?)

趙本山小品中的賣柺,老趙可勁的坑範偉,周瑜是可勁的坑蔣幹,蔣幹可勁的坑曹操,這才促成了火燒赤壁這場戰役。



Δ曹操

曹操失去了水師都督這個專業人才,這就造成了龐統獻“連環計”的成功,因為沒有人懂這方面的知識了;沒人提出質疑了。

但是誰能把龐統引薦給曹操呢?總不能讓龐統自己去對曹操說,我有一條連環妙計吧。這樣也太假了吧。

還是那句話,周瑜再次坑蔣幹。其實不怪周瑜,是蔣幹上趕著讓人坑。關鍵時刻,蔣幹踩著點來了,這次周瑜是採用的冷淡蔣幹的辦法。歷數了蔣幹的不是,說他偷了書信,害的他失了兩員大將蔡瑁和張允,要不是他,曹操早被詐降的蔡瑁、張允殺了。周瑜軟禁了蔣幹。(這裡也有疑問,蔣幹盜書後,為什麼還要去找周瑜呢?)

“送子翼往西山庵中歇息,待吾破了曹操,那時渡你過江未遲。”蔣幹再欲開言,周瑜已入帳後去了。左右取馬與蔣幹乘坐,送到西山背後小庵歇息。――引自《三國演義》。

蔣幹在此“巧遇”不受重用的龐統龐士元,蔣幹一聽是懷才不遇的鳳雛,如獲至寶,雖然沒有勸降周瑜,向曹丞相推薦個人才也不錯,於是說動龐統,二人連夜投奔了曹營。接下來就是龐統向曹操獻連環擊,讓曹操把大小船隻統統用鐵鏈連起來,這就為以後周瑜火燒戰船打下了基礎。



Δ蔣幹和周瑜

綜上所述,蔣幹兩次被周瑜利用,他為周瑜消滅曹操的85萬大軍做出了“巨大貢獻,”你說蔣幹是不是三國中的廢物呢?


秉燭讀春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恐怕很難說人是廢物,只能說強中更有強中手,水平不如人吧。

但是也確實有一些人把好牌打爛了的,感覺其本來能夠成就更高的事業,卻由於自己失誤而身死事敗。

這裡我要說的是王允王司徒。誅殺董卓後,王允可以說有皇帝,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有猛將,呂布有萬人之敵,還因為誅滅董卓佔據道義制高點。然而由於王允書生意氣或者是性格使然,連出昏招,使形勢急轉直下!

他不該殺蔡邕。蔡邕是少有的大文學家,名士,很受董卓賞識,可以說對其有知遇之恩。因此董卓死後,蔡邕伏屍而哭,也是人之常情。當然,從大是大非的角度講,他可能這麼做也是不大對的,但是可以給與一定的懲罰,戴罪立功,這也是其他大臣和蔡邕本人提出的,可是王允堅持要殺!的確寒了士人之心,也損失了一位大文學家!

他對董卓餘孽特別是李傕郭汜處理不當。對李傕郭汜率領的虎狼之師沒有分化瓦解,而是一棍子打死,堅決不給與他們自新的機會,李傕郭汜更是大造其謠,說王允要使這幫虎狼之師鋌而走險,直接造成了李傕郭汜之亂,王允本人被殺,呂布逃跑,天子播遷,最後落於曹操之手,漢室氣數已盡,悲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