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譚譚再回首


紀曉嵐一輩子在官場混得也不差,只是跟和珅比要差得多,但其實紀在乾隆的最後十年的官也不小,也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種官場小角色啦。我們梳理一下他的官場經歷,並把和珅的時間線放到紀曉嵐的時間上對比一下。

  • 紀曉嵐的書法《臨聖教序》,還別說跟乾隆的招牌書法“麵條字”神似


乾隆十二年(1747年)他參加鄉試,考了第一名,成了舉人。但過了七年才真正走進官場的大門,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才考中進士。這一年算是他進入官場的開始。

考中進士後,他長年在“翰林院”為官,從庶吉士(翰林院實習生)做到編修(正七品)。翰林院是從二品單位,職能和地位相當於今天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正部級),編修相當於中央政策研究室正處級研究員。翰林院的頭頭是“掌院學士”(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紀曉嵐雖然是靠翰林院起家的,不過一輩子沒當過掌院學士,反倒是和珅當過這個官。

  • 清代翰林院的佈局圖


他在翰林院差不多幹了十四年,才有了真正的升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他當上了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從四品),相當於中央政策研究室某政策研究局局長(正廳局級)。但是這一年乾隆搞反腐,準備辦兩淮鹽運使(東南鹽業總公司總經理)的盧見曾貪汙案,紀曉嵐跟盧見曾是姻親,辦案期間他給盧通風報信,事發後被罷官流放烏魯木齊。這下子十幾年的官場努力化為烏有了。

三年後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紀曉嵐回到京城,重新從翰林院編修幹起,但這回他運氣比較好,當時乾隆正在搞大型文化工程“四庫全書”的編輯工作,於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紀曉嵐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負責“總辦”四庫全書事宜,幾年下來,深得乾隆賞識,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庫全書工程初步完成,乾隆非常高興,下令要嘉獎紀曉嵐。於是在第二年(1782年)他獲得官場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晉升,出任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


  • 四庫全書:l四庫全書可不是紀曉嵐寫的,他一輩子幹的事只是給四庫全書編目,然後給每本書寫一個簡介



紀曉嵐在這段時間剛剛開始春風得意,不過這個時候整個清朝最得意的人是和珅,他在這時出任戶部尚書(中央政治局委員兼財政部部長),同時還兼任四庫館正總裁,比只是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的紀曉嵐地位高,而且還是紀的實際業務工作(編四庫全書)的頂頭上司。

  • 四庫館的正總裁居然是和大人,你叫老紀情何以堪!


當上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後,他在開始在官場上真正有了存在感了,並且從此一路高升。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這個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後來他又轉任禮部尚書,禮部尚書地位高,已經進入國家領導人行列,相當於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宣部部長了,乾隆的最後十年,他基本上就在這兩個職位轉來轉去。

  • 穿著一品文官補服(仙鶴)的老紀


紀曉嵐在禮部尚書(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宣部部長)和左都御史(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上面打轉的十年,和珅則開了掛的升官,官至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兼管吏部、戶部,封三等忠襄伯。這時的和珅相當於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並主要分管全國的人事和財經工作。

不過,嘉慶時代,紀曉嵐成了朝廷裡少有的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嘉慶十年(1805年)他做到了人生的最高官職——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相當於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兼國務院副總理。不過一個月後他就病死了。


只愛潘多拉


紀曉嵐一生擔任過不止一個官職,但最高也只是從一品,乾隆時期,他比起和珅來還是有相當明顯的差距的。但是到了嘉慶時期,他這個從一品的含金量,恐怕比很多正一品更高。

紀曉嵐在為官初期擔任的是各種纂官,從六品,主要職責為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按現在考慮,大約是秘書處秘書的樣子。

之後,他就升為了提督學政,主持秋闈,也就是鄉試。這一級屬於正式科舉的最低一級,所謂“秀才趕考”就是這一級了。被這一級錄取的人就是舉人,也就是文人跳出苦海的第一步,紀曉嵐主管一個省的鄉試。提督學政屬於“大馬拉小車”,按地位來講,屬於以副部長的身份擔任省廳職責,品級只有從五品,但實權巨大。

之後紀曉嵐有段時間被褫官,乾隆38年開始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只有從三品。實際上,電視劇裡最大的誤會是在這,“《四庫全書》的總纂官”這個職位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京官裡比較低的。

直到乾隆56年,紀曉嵐任《八旗通志》館總裁的時候,才不過正三品,大約相當於國家總書庫的總負責人。

紀曉嵐真正得到“質”的升遷,是在嘉慶登基以後。紀曉嵐幹了一件最露臉的事,就是從“太上皇”乾隆的手裡,幫助嘉慶把玉璽要來了。

之前,紀曉嵐不過是個從二品的禮部侍郎,在嘉慶元年調任了兵部侍郎。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平級調動,但兵部侍郎有軍權,而且是實權。

這之後,兵部尚書,也就相當於國防部長;左都御史,大約相當於最高檢檢察長;吏部尚書,相當於全國總組織部長,官越來越大,實權越來越重。

至於受封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其實對他來說,這些虛銜已經無所謂了。

只因為紀曉嵐要玉璽的功績,他這個從一品的含金量,真的比其他正一品牛得多,嘉慶對紀曉嵐可謂無比信任。當然,這些事發生在後期的後期,那時候乾隆也好和珅也罷,就連紀曉嵐自己,也沒多久活頭了。

其實在清代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官高未必權重,官低權力不一定小。事實上,如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僅僅是看上去官小,實權卻極重。甚至說,到了京察大計的時候,吏部侍郎比吏部尚書還牛。縣官不如現管嘛。

歷史山的和珅是個貪官,但紀曉嵐未必清白多少。一妻三妾,史料查實的,京城裡就有兩套住宅,除了兩進四合院的閱微草堂,在珠巢街還有一所宅子。珠巢街啊,知道老北京“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說法嗎?紀曉嵐如果不是在嘉慶登基時幫了嘉慶,就算被斬了也一點不奇怪。


純鈞LHGR


嘉慶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即1805年2月),紀曉嵐當上了他人生最大的官: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管國子監事。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副總理,兼教育部部長。

可惜,半個月後,紀大部長就在82歲的高齡上駕鶴西去了。


我國古代公務員級別,一共分九品,例如九品芝麻官,就相當於現在的鄉科級幹部。

其實每一品級裡又分為“正”和“從”,類似於正和副。這麼說來,古代官員級別被分為九品十八級。

但正一品和從一品都屬於一品大員的範疇,我覺得,正一品相當於現在的正國級幹部,從一品相當於副國級或正部級幹部。

在大清朝,一品官員主要包括如下15個職稱:太師、太傅、太保、光祿大夫、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大夫、建威將軍、衍聖公(孔子後代長子世襲,是文臣之首)。

和珅是滿洲正紅旗,典型的八旗貴族,一等忠襄公、文華殿大學士,一等公爵那可是是超一品的存在。和大人就是這麼拽,不僅根正苗紅,還有軍功在身。

此外,和爵爺(跟韋小寶有異曲同工之妙)還身兼數職,包括了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尚書,領侍衛內大臣等,都是手握實權,容易產生腐敗的關鍵崗位,這些也正為和大人成為一代鉅貪做好了鋪墊。

乾隆爺在位時,和珅的風彩是紀曉嵐無法比摩的。紀曉嵐那種尖酸刻薄的文人形象,並不討乾隆喜歡。

白了說,紀曉嵐像一個戲子,因為紀曉嵐讀書多、反應快、說話有趣,好比相聲演員一樣,乾隆特把他留身邊取樂,當寵物養著玩似的。

而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乾隆對紀曉嵐委以心腹的橋段,只是張國立對張鐵林的表達,屬於影視意淫。事實上,和珅才是乾隆的最愛。

Why?你以為和珅真長王剛那損樣?和爵爺長得帥啊,花樣美男,跟乾隆最寵愛卻被處死的一個妃子神似,乾隆對他移情,特別關愛。

大家可能不知道,乾隆是外貌協會的會長,他喜歡用和珅這樣的靚仔。至於紀曉嵐嘛,史績記載說他“貌寢短視”,眼睛高度近視,還戴著眼鏡,那造型跟黃飛鴻系列電影裡的牙擦蘇有得一拼。

在乾隆爺眼裡,作為朝廷要員,你可以貪汙、可以腐敗、可以淫亂,但長得難看就太致命了。

所以,在乾隆爺手底下,紀曉嵐官職一直不大。

但紀曉嵐確實有才,他從小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是開了掛的學霸神童。紀公子的才氣,比乾隆的口氣還大。

相比於做官,紀大才子其實更適合做一個學術專家。

正因此,乾隆爺委任他總纂(zuǎn)《四庫全書》。

由於紀曉嵐編修整理的《四庫全書》深得乾隆爺喜愛,大功一件,紀曉嵐自此才算開始平步青雲,官運亨通,一路提拔。

晚年的紀曉嵐,雖官高名顯,但在乾隆眼中,他始終只是個文學侍臣,形同俳優。

乾隆走了,嘉慶來了。

嘉慶的胃口比較大,總覺得自己吃不飽,於是,他把和珅弄了,把和家的穀子都變成了皇家的米。

從此,紀曉嵐的春天也來了,完成了副部到正部質的飛躍。

雖然年紀大,但一夜五次郎的名號依然不能丟。家裡老夫老妾不刺激,紀老喜歡去八大胡同裡和鶯鶯燕燕們展開文化交流。

據載,櫻桃街11號是他的最愛,到79歲高齡時,紀老仍堅持去聽書、喝茶、泡妞。

大清媒體曾謳歌他: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鑑於紀曉嵐老先生五十年如一日為大清服務業做出的不朽貢獻,特提名為1800年感動大清年度人物。


南宮尋歡


這個問題,有點毀童年啊!

小時候,喜歡看《鐵齒銅牙紀曉嵐》,長大後,發現電視劇裡都是騙人的。

原本以為,紀曉嵐是兩袖清風為民請命的清官,原以為和珅是貪墨成性諂媚沒骨頭的貪官,直到認真研讀歷史後,發現電視劇裡的都是騙人的。

紀曉嵐不但不是和珅的死對頭,反而根本不敢和和珅對著幹,反而在和珅和阿桂等人的鬥爭中,充當和珅的金牌打手,對和珅極盡諂媚之能事。

當然,電視劇本來就不是歷史,只是讓你喜歡上歷史的一個引子。學習之路無坦途,如果看電視劇就能學好歷史,那麼中學和大學就不需要歷史課了。

言歸正傳,說說紀曉嵐的官職。

紀曉嵐,名紀昀,曉嵐是他的字,河北滄州人士。這個軟骨頭文人,居然和小旋風柴進是老鄉,真是無語。

讓我來給你概括一下紀曉嵐的不斷奮鬥,最終被毀滅的一生。

1,科舉入仕。

紀曉嵐是標準的科舉入仕,學而優則仕的封建士大夫。如果他生在明朝,也許是張居正、楊世清那樣的名臣,可是他在清朝,註定會在大醬缸裡不能獨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

紀曉嵐從小就是神童,那是真正的學神考霸。科試考秀才,獲第一名,鄉試靠舉人勇奪第一名解元。會試時,考了24名,殿試時考進士二甲第四。

在一連串耀眼的成績加成之下,紀曉嵐30歲點翰林授編修,成了清廷中央的儲備幹部,那一年,他才30歲。在翰林院,他一坐就是8年,期間纂修、總纂升的也不慢。

2,地方政務。

1762年,紀曉嵐的官宦生涯發生總要變化,他奉命視學福建,官階提督學政。學政,相當於主管教育的副省長,這無疑是有實權有油水的大官了。讓翰林院出來的清流做學政,這是慣例。

又6年,紀曉嵐擔任貴州都勻知府,不久又被乾隆召回,但是紀曉嵐為大貪官通風報信,被流放到烏魯木齊。注意,這裡是為貪官通風報信,不是被貪官栽贓陷害!自此,紀曉嵐的官場生活暫時告一段落。

3,《四庫全書》

1773年,乾隆要修訂《四庫全書》,讓紀曉嵐擔任了總纂官。這個總纂官,大概相當於某個中央領導小組的常務領導。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幾乎同時,和珅成為乾隆的侍從,開啟了火箭般的升官。

1779年,紀曉嵐擔任了詹事府詹事,後來改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詹事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團中央重要領導,禮部侍郎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外交部副部長,內閣學士相當於國務委員,這官,做的也不小了。

與此同時,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比內閣學士強多了,再說和珅前幾年已經擔任過了吏部和戶部的侍郎,是實權部門的副部長,比紀曉嵐已經高出一個身位。和珅的滿人身份御前侍衛的身份在哪擺著,誰也不敢動他。

4,依附和珅。

1784年,和珅被授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管理戶部,年僅34歲的和珅,管理者清朝的用人權、財權,權勢喧天,成為四大勢力之一。乾隆朝的四大勢力分別是阿桂為首的武官派、以劉墉為首的御史派、以錢灃為首的反對派、以和珅為首的貪官們。

按理說,紀曉嵐是劉墉的父親劉統勳舉薦的,應該和劉墉站在一起,但他並沒有,在御史們準備彈劾和珅時,紀曉嵐說“水清詎免雙鰲黑,秋老難逃一背紅”意思是彈劾也沒用,不過和珅早晚完蛋。

紀曉嵐對和珅的曲意逢迎讓他在乾隆朝活了下來,到嘉慶登基,他終於當上了吏部,兵部的尚書,進入了清廷政治核心。

嘉慶十年,老邁的紀曉嵐得以82歲高齡壽終正寢,這算是官場中最難得的存在了。


歷史知事


可能受到某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在乾隆時期,紀曉嵐的地位是與和珅平起平坐的,二人同為乾隆的左膀右臂。



其實這完全是影視作品出於節目效果的考慮,乾隆時期的紀曉嵐,跟和珅相比不是一個檔次的。

乾隆時期的紀曉嵐,最大的官職其實是禮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其次為詹事府詹事。

清朝的禮部,其職責為分為多塊,比較主要的有禮儀、科考、外賓接待。也就是清代的禮部相當於現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三個部門部分職能的綜合。而禮部侍郎,則是禮部的副長官,清朝屬於從二品,類比於現在的教育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外交部副部長三個職位部分綜合體,屬於副部級官員。

至於兵部,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兵部侍郎,同樣是從二品,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副部級官員。

詹事府,主要是為輔佐太子而設立的,無法對應現在的職位。詹事府的長官為詹事,正三品。由於清朝自雍正以來都是秘密立儲,不設太子,詹事府其實沒有啥實權。

而乾隆時期的和珅,滿洲正紅旗出身,對於乾隆來說屬於自己人。所以和珅擔任職務都是位高權重的,比如說內閣首席大學士(相當於國務院總理),其他的還有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等。


用現代的話來說,乾隆時期的和珅已經國級領導,而紀曉嵐不過是副部級領導,中間相差不是一點半點。另外和珅還有爵位“一等忠襄公”,正兒八經的公爵,這是紀曉嵐所不具備的。

不過,到了嘉慶時代紀曉嵐混了幾十年,也終於熬到頭了,擔任了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兵部和禮部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兩個部門的長官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妥妥的正部級。

而協辦大學士,可以理解為紀曉嵐終於進入政治局了,成為其中一名委員,已經開始觸碰到權利中心的最外緣,可惜此時的紀曉嵐已經是燈枯油盡了。


胡史亂翔


紀曉嵐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用文人充當《四庫全書》總纂官等閒職,其最高的官職是在清朝為從一品的協辦大學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等職。

以紀曉嵐最高的官職來看相當於我們國家現在的省部級幹部中的正部級和國級幹部中的副國級之間,比如其擔任的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防部長和文化部長這樣的正部級幹部。



而左都御史和協辦大學士又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和國務院副總理這樣的副國級幹部,不過由於御史不止一個而協辦大學士可是說是副總理中的副總理,因此總體來說紀曉嵐最高的官職相當於在正部級和副國級之間的位置。

在清朝一般而言有殿閣大學士或者三公頭銜官員可以大致上等同於今天的正國級幹部但是實際權力上還是有所不如的,像太師、太傅和太保這樣的三公不用講幾乎每個朝代都是正一品的官員而且基本都是虛職不掌握實權。



而殿閣大學士等則是清朝繼承明朝內閣制後發展而來的正一品官員,殿閣在清朝乾隆皇帝時期逐漸由四殿二閣變成了三殿三閣按地位高低排為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和體仁閣。

所以像文華殿大學士和珅和體仁閣大學士劉墉在現在都相當於正國級幹部,而出任過領班軍機大臣的和珅更是權力很大,至於紀曉嵐這個協辦大學士在真實歷史上並不能和和珅和劉墉這兩人抗衡。


另外1711年出生的乾隆、1719年出生的劉墉和1724年出身的紀曉嵐大體上是同輩人,而1750年出生的和珅根本就和他們不是一輩人,所以電視上把和珅和紀曉嵐他們演成同輩人是不符合史實的。


執斧傳播開天名


紀曉嵐和和珅還不不太一樣,紀曉嵐前半生很坎坷,官當的磕磕絆絆,但是因為他的才學出眾,很多編纂類的工作基本離不開紀曉嵐,所以即使被貶戍邊,貶到了荒寒之地的新疆,也只呆了幾個月,就又被乾隆調回京城編纂《四庫全書》。


紀曉嵐這一生做的最多的官職,就是這個總編纂。


英武殿纂修。


功臣館總纂。


國史館總纂。


方略館總纂。


可以說他是個有技術的男人,他的技術因為不可以被替代,或者無人能替代,使得他的人變得無比重要。

紀曉嵐最大的官,做到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位,但是那是在嘉慶朝,這時候和珅早被吊死了。


紀曉嵐和和珅的最大的交集是在編纂《四庫全書》時,和珅當總纂官,紀曉嵐當總纂修。


相比於紀曉嵐的官場坎坷,和珅升官太快了,坐著火箭一路狂飆,當過吏部尚書,是管官員的官,戶部尚書是管錢糧的都是要害部門。摟錢摟到手軟。


另外的領班軍機大臣則是朝廷的核心,大清國軍國大事鹹出於此。


自從朱元璋廢了宰相的職務之後,出現了很多代理宰相權力的部門,明朝的內閣,清朝的軍機處就是這種機構。


清朝的軍機處一般的職能是

掌書諭旨,綜軍國之要,以贊上治機務,一般只有六七人,相當於皇帝的大秘,領班軍機大臣權力是這裡面的總負責人,又稱揆席。


軍機處凌駕於六部內閣之上,軍國大事人事任免軍機處幾個人和皇帝商量定了就算定了,所以軍機處的六七個人雖然沒啥正式品級,卻是超然的存在。


作為首席軍機大臣,和珅其實只在乾隆皇帝一人之下。


記得紀連海在央視演講,曾說過一句很好玩的話,人和珅和乾隆皇帝在屋裡商量軍國大事,而紀曉嵐官職不夠,只配在屋子外頭給人家站崗。

和珅升的很快,後來還和乾隆做了兒女親家。


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最喜歡的小女兒十公主為妻,和乾隆的這層姻親關係代表了和珅被乾隆充分信任。


大約和珅依仗著乾隆的賞識有點忘乎所以了,根本沒把儲君就是後來的皇帝看在眼裡。


據說乾隆晚年,說話已經不清了,只有和珅才能聽懂太上皇說什麼,所以上朝或者議事時,和珅就站在太上皇身邊充當翻譯,但是他也理所當然的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包括已經即位的嘉慶皇帝。


每天跪和珅嘉慶心裡有氣,這一幕有點像後來太難平天國時期,楊秀清沒事兒就來個天父下凡,讓洪秀全跪在他面前,如果不爽了天父還會打天王屁股,天王有苦說不出。


當乾隆喉舌的和珅,大約覺得掌握了無上權力,有一種凌駕眾人之上的錯覺,不知道他有沒有想當個曹操一樣的權臣?是大清不是三國。

和珅所有的權力都是因為他站在乾隆身前,狐假虎威,乾隆一死嘉慶沒費吹灰之力就把和珅弄死了。


其實從魏忠賢到和珅,可以看出皇權已經空前強大了,剛當上皇帝的崇禎可以輕鬆弄死九千歲,在太上皇面前好像軟弱的可以隨意揉捏的嘉慶,一旦親政,就像託尼·斯塔克穿上盔甲,班納憤怒變身一樣瞬間無敵。


不管和珅如何覺得自己權勢薰陶,一人之下,在皇權面前依舊是一條任皇帝宰割的看家狗而已。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說起紀曉嵐,也許是受影視荼毒太深,總覺得他與和珅一樣位極人臣,平起平坐,更是與和珅鬥智鬥勇,讓和珅屢屢吃癟。但是正史上的骨感真相卻往往與我們豐滿的想象大相徑庭,令人大跌眼鏡。


紀曉嵐無論權位還是榮寵在和珅面前都遠遠不是個。和珅是正紅旗帶刀侍衛出身,而紀曉嵐是漢臣,乾隆最把“滿漢一家親”當做鬼話來說的人,先天上紀曉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乾隆自然倚重和珅比紀曉嵐多的多。

和珅、紀曉嵐兩人同朝為臣為上下級,職位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以下我們分別列舉紀曉嵐在乾隆與嘉慶年最高職位來分析。

(紀曉嵐)

紀曉嵐在乾隆年間當的最大的官是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到嘉慶元年的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此後一直兼職滿清著作的編纂如《四庫全書》等。

內閣學士為明朱元璋廢宰相後從大臣中選用一班能幹大臣所組成的內閣成員以替自己處理國家事務。到了滿清乾隆朝時為從二品的文官,它的職位俸祿都比軍機大臣要高,但乾隆重滿輕漢而軍機大臣多從六部堂官或者三殿三閣大學士中選擇,也就是說軍機大臣的本職大多是從一品或者正一品,軍機大臣只是他們事無常態替皇帝臨時處理緊急軍政事務的兼職罷了,所以這樣的班子加上皇帝的寵信,反而權力與地位都比內閣學士要大得多。內閣學士多是本職工作,他們看到軍機大臣名為上下級,卻不得不顧及軍機大臣本職品秩,他們的職務慢慢變得只是替皇帝起草一些詔令與重要軍政事務的公佈而已。


(滿清官員品秩)

內閣學士既相當於現在對外宣傳部長。

而禮部侍郎就是清朝時期掌管清朝所有司禮之事的副官,所涉之範圍涵蓋衣食住行,樣樣都要有所禮制,不得僭越,為從二品文職。

這是古代封建特有官職,現在大體是負責本國與外國領導人禮儀接待,衣食住行之類的負責人員,並無實際官職。

嘉慶一年擢升紀曉嵐為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吏部尚書為清朝六部之首的首長,負責整個大清朝的官員人事升遷、調動等,為從一品文職。

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組織部部長。


(紀曉嵐)

協辦大學士處於清朝三殿三閣的序列,排在殿閣後面為候補。滿清有三殿三閣的殿閣制,依次職位高低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協辦大學士。比如乾隆朝時唯有傅恆這樣的人物才能作為保和殿大學士,和珅即是文華殿大學士,福康安、阿桂等為武英殿大學士,紀曉嵐排在最後,處於三殿三閣卻並不精確隸屬於任何殿閣,協辦大學士的職能是當任何一殿閣的大學士在外行走辦差時由其代掌職務使機構正常運行,也就是相當於候補的序列,一般是由兩位滿人,兩位漢人構成。三殿三閣大學士為正一品,而紀曉嵐的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

協辦大學士相當於當今常委的所在。

太子太保只是一個殊榮虛職,名義上是太子的老師,實際上只要意思意思就行了,一般是皇帝為了拉近自己與臣公的距離以示榮寵而設的虛銜而已。

太子太保相當於領導人後代的老師。

所以,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差了足足兩殿三閣,乾隆時期紀曉嵐甚至沒有入殿閣,而和珅已經封為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任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步軍統領攏共幾十個重要職務,遠非紀曉嵐當時一個小小的禮部侍郎、內閣學士所能比擬。

(和珅)

說紀曉嵐甚至看到和珅因為職位相差太多都不敢抬頭低著頭走都不為過。


不書公子


紀曉嵐原本在清朝時期的地位並不是特別高,但是隨著一部歷史電視劇的火熱上映,卻使得原本只是一名歷史小人物的紀曉嵐名聲超過了很多權力地位比他高得多的重臣們。

歷史中的紀曉嵐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在七歲的時候就憑著極其優良的成績在鄉間被人們稱之為了神童。


不過後來的他經歷了很多事情,他是在自己30多歲的時候才參與到了殿試的考核中,也就是從那時之後,他才開始進入朝廷中、開始為乾隆效力的。

乾隆後來之所以會如此賞識紀曉嵐,其實跟紀曉嵐辦事手段的高明並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紀曉嵐本身並不是一名實幹性的官員,他之所以能獲得乾隆的賞識,其實主要的原因是他極好的文采。

正是憑藉著這方面的原因,他後來才步步高昇了起來。

紀曉嵐的兵部尚書官職

在乾隆在位年間,紀曉嵐的官職最高做到過兵部尚書的位置上。

如果實在要拿清朝的兵部尚書和現如今的官職相比的話,那當時的紀曉嵐就相當於現如今的國防部長。

紀曉嵐本身只是一個酸腐的書生、是不會打仗的,為什麼乾隆會把他提拔為兵部尚書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清朝時期的兵部尚書根本不管打仗的事情,那時候的兵部尚書差不多就相當於軍隊的後勤部長,大多數管的都是幕後的工作。

因此這並不妨礙紀曉嵐成為兵部尚書。

紀曉嵐的總編官職

只不過後來因為他的家人在自己的官位上犯下了過錯,所以他才被削去了兵部尚書的職位。

在被削去兵部尚書之後,紀曉嵐被吏部連降了三級。

從此之後,他就開始遠離起了權力的中心,一直靠為乾隆皇帝編撰各種書錄保持著自己的地位。

在接下來的很多時間,他一直被乾隆皇帝任命為編撰各種書錄的總纂官,就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如今所說的書籍總編。

只不過因為他是幫乾隆編撰一些重要書錄的原因,所以他這個總編地位跟我們現如今的一些總編地位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紀曉嵐的禮部尚書官職

在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登位後,紀曉嵐最高做到過禮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的位置上。

清朝的禮部尚書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如今文化部和外交部的結合體,是一名專門掌管禮教的正部級官員。

而協辦大學士是清朝內閣中的從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如今的副國級官員。(其實清朝的六部尚書也是從一品的官職,地位上也相當於副國級官員,只不過因為權力的原因,所以我們才將其歸列到了正部級的位置上)

而和紳就不同了,和紳因為受到乾隆重用的原因,所以他年紀輕輕就得以進入了軍機處中,掌握起了清朝最高的權力。

還有在很多時候,和紳也把控著六部尚書中最高的吏部尚書職權。

從權力方面來說,他是可以碾壓紀曉嵐的。

在現實的歷史中,紀曉嵐從始至終對和珅都是恭恭敬敬的,根本不會出現電視劇中捉弄和珅的事情。

所以說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分別相當於現如今的國防部長和教育、外交部長,和執掌著無限權力的和珅,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級別的人。


孤客生


因為一些電視劇的原因,我們很多人都覺得紀曉嵐在乾隆朝的官職應該和和珅差不多,最起碼可以牽制住和珅。但實際上他倆的官職品階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紀曉嵐曾經擔任過的官職有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左副都御史、由內閣學士升為協辦大學士,四庫全書總篡官,太子少保兼國子監事。其中幾個比較重大的官職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和太子少保都是在嘉慶登基之後才擔任的,而且當時的紀曉嵐已經82歲了,啥都做不動了,只做了半個月就去世了。

清朝的吏部尚書負責的是全國的禮儀、教育和外交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組織科舉了。所以吏部尚書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外交、文化、教育部長的合體。而兵部尚書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國家的軍事和安全工作,負責全國正規軍團,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國防部長一職。但是自從雍正重用軍機大臣之後,兵部尚書的權力越來越低。吏部尚書地位頗高,負責的是全國官吏的任免和考核,還負責任免升降,相當於現在的中央人事部長、組織部長。

左副都御史是清朝都察院中的次官,相當於現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重要官員。大學士在清朝相當於歷朝歷代之中的丞相之位,為正一品之職。而協辦大學士就相當於宋朝的參知政事,這個官職一直到了乾隆4年的時候才設置成了常設的官職,為從一品,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副總理了。

而和珅擔任的可以說都是朝中重要部門的最高官員,黨政軍一手抓。歷史上他幾度擔任紀曉嵐的頂頭上司。和珅還是比較重視人才的,非常欣賞紀曉嵐的才華,對他也很是尊重,所以紀曉嵐在和珅手下辦事的時候其實也挺滋潤的。

紀曉嵐大了和珅26歲,卻一直做著和珅的助手,他們的關係並非像電視劇那樣的針鋒相對,其實還是比較和諧的。紀曉嵐說白了就是一個言官,一個文臣。他在乾隆手下面大多做的都是編書立傳和搞文創教育的工作,在政治、治國還有理財方面就是個書呆子,不能和和珅相比。電視劇之中,和珅常常教紀曉嵐做人圓滑,要這麼直接。實際上在歷史上年輕的和珅也曾經被紀曉嵐教著做人,紀曉嵐不會輕易得罪人,他處事圓滑,並非是個犀利的官。

嘉慶登基之時,和珅在乾隆面前建議傳位不傳璽,是紀曉嵐和劉墉在乾隆面前挽回局面,才保證了嘉慶順利登基。嘉慶帝對紀曉嵐十分感激,還特賜紫禁城騎馬。他的官位當然不能和和珅比,但紀曉嵐也是一國重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