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乾盛世讓中國人口增加到三億,為什麼還有些人要對這段歷史進行惡意的否定?

一心肝膽


所謂“盛世”,不僅要求國內安定,還要國力強盛,經濟方面文化方面還要達到 民間富足、商業發達、文化繁榮,而“康乾盛世”只滿足了國內安定、國力強盛這兩項,後三項都不符合,顯然不是真正的“盛世”,

用“盛世”一詞確實被誇大了。

至於有人提出的康雍乾時期人口的爆發式增長,這並不是“盛世”所必要的條件,否則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和現今的非洲、印度也屬於盛世了。明末清初經過幾十年的戰亂後,到康熙年間迎來了總體的國內安定,人口增長是很正常的,再加上紅薯土豆等農作物已得到普遍推廣種植,人口爆發式增長也就不奇怪了。儘管有紅薯的加持,事實上,中國封建農耕時代下的人口達到4億左右已是極限,從1820年到1949年中國人口都維持在這個數字左右而沒有進一步增長就是證明!


再看經濟層面,從康熙平定三番後,清朝國內就迎來基本穩定,一直到乾隆末年馬嘎爾尼出訪中國期間已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乾隆中期統一新疆,版圖達到最大,軍事上強大沒有爭議,但經濟呢?按理說如果是“盛世”,那麼國內經濟應該高度繁榮、百姓富足才對,而不是馬嘎爾尼路上見聞的“一路貧窮飢餓、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景象”,即使是都城也是如此,這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

我認為所謂的“康乾盛世”被誇大其詞了,滿清靠高壓和奴化統治維持了長時間的穩定,但,民間並不富裕,商業也不發達、開放,延續了明朝的重農輕商、甚至加重閉關鎖國,根本達不到“盛世”的標準。當然,清朝的總GDP還是龐大的,鴉片戰爭前都是世界第一,但這只是體量龐大而已,中國各朝代(大一統的)其實都很龐大,幾乎都是世界第一。但有的朝代強而不盛,比如典型的就有漢元清,有的朝代盛而不強,比如宋朝和明朝後期,唯獨唐朝唐玄宗統治期間做到了強而盛,既“開元盛世”,滿足了所有五項條件,經過了唐朝前期近百年的安泰發展和積累,才迎來這全方位的“繁盛”!但時間也只有30年左右,終結於“安史之亂”,可見“盛世”是很難得的。


不過康雍乾時期國內基本安定近百年,可稱得上“治世”,可堪比文景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等治世,而且時間還挺長,也已屬難得!


龍拳舞秀


俄日戰爭是大清打的!?英軍侵略西藏是被八旗打敗的!?😱😱😱😱




恢復的廣告


盛世不僅僅是以人口作為標準!真正的盛世應該是:經濟繁榮(唐,宋),科技發達(宋,明),思想活躍(明朝),文化昌盛(唐,宋)軍事強大(漢,唐,元,明),貿易繁榮(唐,宋,元),對外影響力大(如漢唐)。

韃清呢?一項都沒有~









大明神機營營長


康乾盛世的造成中國人口急劇增加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為康熙,乾隆對國家治理的多磨多磨好。首先是國家穩定,沒有出現大的全國性的動亂。也沒有出現比較大的全國性災荒和瘟疫。致使中國人口大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要感謝一個人,不是感謝康熙或乾隆,而是感謝一個外國人,他就是哥倫布。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從南美帶來了幾樣高產作物,特別是土豆,紅薯,玉米。土豆,紅薯特別高產,目前現代耕作,使用農藥化肥的情況下,畝產可達萬斤,那時候估計也有幾千斤。有了玉米,廣大中原地區實現一年兩熟,玉米,小麥可以一年兩熟。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產出,造成了人口的空前增長。然而,中國人嗎,一直就是想多子多福,吃飽了就想生,雖然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但人口的增長完全抹去了糧食增產的好處。其結果,普通老百姓還是非常非常的貧苦。雖然是康乾盛世,但普通老百姓日子過的非常非常的拮据和貧苦。


天高兮雲淡


人口增長到三億,乍一看好厲害,其實人口增長真的跟皇帝本人關係不大,我大清跟其他能夠延續200年以上的王朝並沒有什麼區別。



只要不喪心病狂地去奴役人民,人口都會得到增長。想來有人一定會說,為什麼其他朝代人口沒有達到3億,只有清朝康乾時期達到了?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受制於當時的農業水平。

清代的農業水平跟明代相比較,其實差距不明顯,只是在明中期以後,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世界交流日益頻繁,來自美洲的馬鈴薯、玉米、紅薯大大的增加了糧食產量。

這些舶來的種子,特別適合在中原地區種植,不但對於土地的要求不高,且種植的人力成本也很低,不需要如水稻、小麥種植那般深耕細作,能夠達到一年三熟這種程度,產量相比之下也很高,而且還易於儲藏,能夠在饑荒之年作為主食活命。

在這幾種作物的推廣播種下,到了公元1600年,明朝人口已經達到了達到了1.6億之多了。看起來1.6億似乎才有康乾時期的一半,但你要知道,當時已小冰河時期,各種自然災害不斷,在這種自然條件下,依然達到了這個人口,如果明朝沒有滅亡,到達18世紀的時候,人口一樣能夠達到3億!



所以人口的增長並不能成為一個政權治理國家著有成效的直接體現,而且還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統治下的國度。

因為當時中國人口的增長,並不是經濟直接跳躍式發展的結果,只是在原有農業經濟基礎上,因為一些能夠增產的農作物,加上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所形成的。換了這一時期任何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都是能夠做到的。

以人口增長來作為論據跟否定清朝康乾盛世的論點作論戰,這並不是一個能說服大多數人的角度,起碼我就沒有被說服。



要肯定康乾盛世,你起碼要拿他跟其他的有名的盛世做個橫縱向的對比,從政治生態,精神文化,經濟發展、軍事強弱諸多方面去對比才行。

歷史上西漢文景時期,東漢劉秀時期,唐初貞觀年間,北宋仁宗時期,明代洪武、永樂、仁宣時期,都不敢稱之為盛世,也只能叫大治。

怎麼到了康熙乾隆時期就是盛世了?

盛世盛在哪裡?有漢時絲綢之路,西域諸國莫不賓服之威嚴麼?有唐時萬國來朝,天可汗的氣勢麼?

想來叫盛世我是不服氣的,最多叫個康乾之治,不能再多了啊。


緣説


首先說人口增長並不是衡量盛世的唯一標準。不然的話非洲50年代初僅有2億人口,而今天的非洲達到了12億人,豈不是說非洲人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盛世之中?

在說對康乾盛世的否定,這個實際上不是惡意的,而是說出了所謂康乾盛世的真相。



衡量盛世的標準歷來眾說紛紜,但是個人認為兩點是不變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思想活躍、文化繁榮;

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這一標準,清朝顯然無法達到。

不可否認康熙的文治武功,但是清朝初年,國家社會長期處於戰亂之中,直至康熙上位之時也沒有改變,反而更是經歷了多次大戰。

也因此康熙在位期間為了保證社會穩定,閉關鎖國,禁止片帆下海。而且還嚴重打擊、壓制工商業,甚至還明確管理棉桑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地域。



反觀唐宋時期的盛世,根本不會抑制工商業發展,也不會管理經濟作物的種植地區。原因就在於社會有著豐富的物質財富,人民沒有掙扎在溫飽線上。

到了乾隆時期,所謂的康乾盛世的頂峰,絕大多數人口依然掙扎在溫飽線上,稍有災難便會流離失所。當英國的馬戈爾尼訪問中國時,看到的普通百姓,都是住著土牆圍成的草舍,面有菜色。等到馬戈爾尼等人把船上死豬、死雞扔到長江的時候,岸邊大批的中國人跳下水,爭先恐後的把這些東西打撈了上來。




思想活躍、文化繁榮

這個標準對於清朝來說簡直苛刻到了極點。

歷來的盛世根本沒有鉗制思想的情況,但是清朝為了從思想上牢固自己的專制統治,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文字獄,培養出了屈服於皇權淫威之下的官員,還有麻木無知的人民。也因為這次前所未有的文字獄,中國的知識分子被打斷了脊樑,再也沒有站起來。

而最令人質疑的是,歷來的盛世都是由後世的人來評判,好比帝王死後的諡號,由後人判定。反觀清朝的盛世,是乾隆在統一新疆地區後,由時任戶部右侍郎的于敏中率先歌頌乾隆開始,舉國上下掀起了歌頌乾隆的熱潮,康乾盛世從此誕生,顯然這時一場自己歌頌自己的事件。


所以康乾盛世並不是一個惡意否定,也不是所謂用現代標準評判古人,而是康乾盛世確實沒有達到應該有的盛世標準。


我是越關


拿人口說事是最無知的~宋朝頂峰八千萬~經濟是清朝的9倍~清朝論文化,經濟,政治清明,科技發展給宋朝提鞋都不配~看看非洲的尼日利亞,人口2億,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人口都多,是不是盛世?清朝民族壓迫嚴重,用文字獄封堵悠悠眾口,全力抹黑篡改前朝歷史,甚至借修四庫全書的名義有組織焚燬中華古代典籍,企圖消滅一切對清朝統治不利的證據~滿清實行恐怖統治300年,滿漢依然沒能完全融合~在城市中建滿城,實行滿漢分治,養幾百萬旗人特權階層~科技更不用說,全面倒退~這樣的黑暗朝代也叫盛世?


Fish136290113


滿狗誤我中華!

第一,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讓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中國沒能趕上大航海時代的末班車,錯過轉型的最好時機

第二,大搞文字獄,讓中國知識分子思想僵化

思想僵化和失去自由,根本談不上什麼創新。甚至還不如以前的人會靈活貫通!正是文字獄所導致。而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大量的創新湧現,為工業革命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阻止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傳播。

康熙皇帝本人雖然對科學技術很熱愛,但卻僅僅作為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禁止這些西方的科學技術在民間傳播和實施。而同時期的俄國!卻通過彼得皇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改革,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成功地解放出來,成為強大的國家。在國內進行了大力改革成為強國


醫學博士Andy


大清康乾盛世,這是中學歷史課本和電視劇告訴我們的。原本我對此並沒有什麼懷疑,不過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長,我對這點越來越持懷疑的態度。中國2000年封建社會,到了清朝中後期的時候,中國的人口規模達到了歷史之最。當時的中國號稱有4萬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清朝能夠做到這一點,至少能夠說明他的統治是比較成功的。以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如此龐大規模的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並且持續了300年之久,這簡直是一個奇蹟。但是這個奇蹟的背後億萬人民卻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康乾盛世”從歷史上來看,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從這點上來看,康熙乾隆時期,確實稱的上是“盛世”。不過這個“盛世”是畸形和非正常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



眾所周知,大清的前身後金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大清入關以後,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清朝的統治者,制定了一系列強化統治的政策措施。

首先實施奴化政治和高度集權的統治。

在滿清入關之前,滿洲貴族曾擄掠大量的漢人充為家奴,漢人家奴和滿人家奴是奴才,滿洲貴族是主子。滿清入關以後,滿洲貴族將許多有才能的奴才放出去為官一方。所以很多的官員都是皇帝和貴族的家奴,同時皇帝還是所有滿洲貴族的主子。

與這些家奴和滿洲貴族官員相比,漢族官員只能稱臣。與漢臣相比,皇帝顯然更相信自己的家奴和滿洲貴族官員。依靠這些家奴和滿洲貴族官員,皇帝建立起了高度集權的統治。尤其是清朝建立的軍機處制度,更是使得皇帝的權力達到了封建君主所能達到的極致。



奴化政治還有一個重要的政策,那就是滿清入關後頒佈的“剃髮令”和“易服令”。為了削弱百姓的民族意識和反抗意識,滿清政府強令蒙古族和漢族男子以及南方的少數民族剃髮易服。當時規定“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為了鎮壓反抗,滿清製造了血腥的“揚州三日”和“嘉定三屠”。

其次,實施文化和思想控制。


這主要表現在科舉考試沿用明朝的科舉制度,以八股取士,同時大興文字獄。

清代文字獄或清朝文字獄,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為之罕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1]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2]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3]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4]清帝大施文字獄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獄案件多樣,縱觀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順治,乾隆時期最甚。[5]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通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

最後,禁止使用火器和閉關鎖國。

清朝統治者為了防止漢人造反,將所有的火器都收繳入庫,不僅不準軍隊和民間進行火器研究和發展火器,連使用都絕對禁止。另外,閉關鎖國使人們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夢幻中,看不到世界的發展。導致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最終被西方國家趕超,並重新敲開中國的國門。

通過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滿清成功的將其統治強化到了極致。這表現在政治上就是高度的專制,軍機處就是其巔峰之作!在思想文化上剃髮易服,設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以此控制奴化百姓!在經濟上閉關鎖國,杜絕海外貿易,強化小農經濟以此維護自己長久的統治!

可以說正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的勵精圖治,使得中國本來要走向滅亡的封建專制統治再一次的被強化,明朝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被戕滅,最後造就了中國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百年國恥!


江哥眼中的世界


人口不是衡量國家和社會的主要標準,現在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中有一半都是貧困線以下的,,,,

所謂的盛世是要有與其相匹配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興盛,滿清政權除了愚民政策,還有其繼承的元明兩朝的領土以外還為中國社會,和中華文明做了什麼有意義的貢獻?

“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這可不是空話。自滿清入關到鴉片戰爭,中國社會本質上可有一絲進步和發展?

什麼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這些我就不說了, 滿清皇帝還自己誇自己文治武功,真他媽不要臉。為了表現自己搞個“千叟宴”,七八十歲的老人宴後還活著幾個?

至於近現代哪些丟人現眼的事情,割土賠款的 把國土當殖民地一樣說讓就讓,大炮一響就籤不平等條約了,,,,,(南京條約)

漢唐的強盛是全方面的,如果滿清因為人口多就能被稱為盛世的話,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四千年都是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