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才華並不比曹植低,為什麼歷史上多貶曹丕而揚曹植?

紅雨說歷史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的政治能力必須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而就個人能力而言,曹植與曹丕相比差的太遠。貶曹丕褒曹植,不過是對政治失敗者的同情罷了,換言之,如果失去世子之位的是曹丕而不是曹值,後世也一定會同情曹丕。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文學才華而言。曹植確實高於曹丕。

對於曹丕曹植兄弟二人爭位而言,不存在誰對誰錯。而我們卻願意同情失敗者和弱者。曹丕曹植是在爭奪儲位,採取任何計謀和下作手段都很正常。應該說曹植並沒有主動參與爭奪儲位,也就是他並不積極,曹操根本就沒有在曹丕和曹植之間有所猶豫和選擇。一開始曹操就確定了曹丕的地位。曹丕的職務是五官中郎將、其他兒子都是侯爵。沒有行政職務。所以曹操立曹丕為太子時的詔令‘’汝等悉為侯,而子桓獨不封,而為五官中郎將,此是太子可知矣”。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正事史。 至於說曹丕登基以後讓曹植做七步詩。也是後人杜撰。其實曹丕曹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沒有那麼差勁。


居家為兄弟,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 爾其戒之! ” 這是曹丕與曹植關係的證明,在家長兄如父,在國則為君臣。曹植因顧被貶到甄城後,曹丕前去探望他的時候。二人一起喝酒。曹丕駕崩後,曹植痛哭流涕還做賦憑弔。也可見感情深厚。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這是《文心雕龍》對二人的評價。十分的客觀和中肯。

貶低曹丕不是因為他的才華,而是他的‘’執政水平‘’。而曹植的才華於魏國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就歷史實際記載來看,曹植沒有任何可取和出彩的地方。如果曹植當皇帝。大概就是一個宋徽宗罷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首先,曹丕和曹植之間,他們曾經有過世子之位之爭,最後是曹丕勝出得以被立為世子,那相對來說曹丕就是勝利者,曹植就是失敗者。

後來曹操去世後,曹丕繼魏王位,沒多久又篡漢登基為帝。不管曹丕是魏王還是皇帝,他和曹植的關係已經不在是單純的兄弟關係。他們曾經是對手,現在卻一個是管理者,一個被管理者。

而曹丕掌權後,又曾想除去曹植,雖然最終曹丕沒有殺曹植,但當時曹植的處境也並不好。因此曹植和曹丕相比也算是一個弱者。

在人們普遍的心裡中,通常會同情弱者,也會貶低強者。

其次,曹丕繼魏王后,沒多久就是篡漢建魏登基為帝,不管當時是不是大勢所趨、大漢是不是名存實亡、曹丕登基是不是禪位所得,但始終是因為曹丕篡漢而東漢滅亡,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

亦不論曹丕在登基後的為政措施和建樹,他終免不了篡漢的事實。所以他的名聲也會有影響。

最後,在處理政事、能力手段方面,曹植不如曹丕。然曹丕雖然也有才華,也和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但曹丕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始終是謙遜於曹植。

所以歷史上會貶曹丕而揚曹植。

曹植,字子建,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也是建安文學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有《七哀詩》、《洛神賦》等,因為曹操、曹丕在文學方面也有成就,所以曹操、曹丕、曹丕被合稱“三曹”。


中孚鑑


雖然不容否認曹丕的才華很高,在文學上的成就也非常高,但是說真的,曹丕的才華比不上曹植。因為如果你要問曹植的才華到底都多高,可能在中國文人之中,有九天那麼高。

當然了,才華的高低並不解釋為什麼歷史上有這麼多人貶曹丕,曹丕真正被文人看不起,是因為他的篡位之舉。

眾所周知,儒家是一個強調正統,強調統治和秩序的學術流派,比如他認為劉漢王朝是正統,那麼劉漢王朝即使出現傻逼皇帝,荒淫的皇帝,那也是皇帝,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演義》的主角是劉漢皇室的後裔劉備,而不是曹操,更不是孫權的原因了。

也正是如此,儒家對篡位的皇帝會在事後編造很多關於他不好的事情,比如白眼狼、奸臣、心狠手辣等,儘量往這些皇帝的身上抹黑,以達到維護正統的目的。也正是因此,像曹操這種完全有能力篡漢自立的人,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他要把這個鍋讓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曹丕來背。而最後曹丕完成廢漢自建曹魏,成為開國皇帝的同時,也觸及到了儒家學派的底線。

以致於後世儒家學生開始不斷編造各種故事,扭曲事實來貶低曹丕,比如著名的“七步詩”。曹丕和曹植雖有爭鬥,但七步詩故事是完全編造的,就是為了抹黑曹丕。所以我們一般談及曹丕,就多數為黑歷史了。


三觀粉碎機


第一方面:性格;曹丕確實繼承了他老爹曹操的奸雄品質,凡事以穩準狠見稱,這是他骨子裡的性格,目標感極強,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譬如:曹丕很喜歡涉獵,是不是就要出去遊玩射獵,但 當司馬懿與他陳訴厲害關係,他卻能把最喜歡的弓馬全部付之一炬。這樣的 目標感極強的人,手段只是他的工具,做出任何事都要帶很強的目的性。這樣的人往往做事出格,切出手狠辣。反觀曹植,性格有點軟弱,喜怒興於表,這樣的人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往往給他歸納弱勢群體的一類 ,想要給於保護的衝動。其做事也不像他老爹和他的哥哥曹丕心狠手辣。

第二個方面:城府,要說曹植沒有城府,個人是表示懷疑的,曹植的城府也是極深,但他極力表現是示弱,沒有慾望,這樣可以博得眾人好感(當然主要是他爹,但他爹可不一定喜歡。)但如果達到目的,雖手段不至於殘忍,但也絕不是善茬。就個人而言表示喜歡曹丕,做事果決,城府深,手段高,高調做事,低調做人,雖然這樣很壓抑,但成功的幾率卻大大的提升

第三方面:文學,雖然他二人才華不相上下,但曹丕醉心於權勢,並沒有更多傳世的文學著作,但曹植不一樣,一首七步詩獨步天下,一首《洛神賦》後世傳名。褒獎曹植 更多的是其作品之優秀。品格之柔弱。大大的 給他無形的加分。可以說哥兩走的是兩個極端,曹丕更適合當帝王,曹植更適合做文學。


詩書侃歷史


曹丕也確實不錯,對內修文,對外修武,也是把曹操留下的基業發揚光大,最起碼比劉備的兒子劉禪強太多了。而這說的就只是治國能力和政治經驗而言了,在這一方面,曹丕確實比曹植強太多了。曹丕政治成熟,善於揣摩人的心理,而曹植就要單純多了。

但若論文化成就方面,曹植的成績就要甩曹丕幾條街了。曹植自小天資聰穎,又喜愛詩詞歌賦,因此文化成就很高。謝靈運就曾說,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獨佔八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可見曹植的文學成就,對後世影響如此深遠。而也正是,曹操和曹植也開創了建安詩人的文學一派。

故而,單論文學成就,曹植是要明顯高於曹丕的。


清峰徐來89


這個世界上有哪一個帝王沒有被口誅筆伐?

秦始皇功績夠大吧?結果呢?還不是被罵的狗血噴頭!

劉邦功績夠大吧?結果呢?誅殺異姓諸侯王也被罵的夠嗆!

李世民功績夠大吧?結果呢?玄武門之變也沒少捱罵!

宋太祖功績還行吧?結果呢?陳橋兵變也沒少留下詬病!

所以嘛!帝王之事沒有不被後世所口誅筆伐的!

再說說曹丕做的那些事,曹魏政權始於曹操,但卻是在他的手中接過了帝位,說是東漢末帝的禪讓,可是誰信呢?

九品中正制

曹丕登上帝位後,天下北方已經被他老爹曹操大一統,和孫權、劉備繼續保持著三足鼎立的態勢,但是為了登上帝位,為了贏得天下士族的支持,曹丕作為帝王,第一次向天下士族妥協,用“九品中正制”換來了他的帝位。

九品中正制雖然成功的讓他贏得天下士族的支持,可是這種本來就是出於私心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在數年後弊端便一步步的顯現出來,倘若之前的寒門子弟還有能夠進入中央權力層機會的話,九品中正制就完全阻擋了那些寒門子弟進入中央權力層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說“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排斥宗親

曾經的曹彰、曹植都被遣散到了自己的封地,夠慘吧!


同室操戈,他們兩個人連進入中央的機會都沒有,曹彰就不說了,到達封地後,不久便死了,什麼原因?十有八九也能猜的出來。

再看看曹植。七步成詩被搞的夠嗆,這還不說,到了封地還處處受到曹丕派去的人的監視,搞的滿腹才學的曹子建朋友沒朋友,親人沒親人,抑鬱了一輩子死翹翹了。

再看看他打壓曹氏宗親們。最典型的屬曹洪了吧,他的手下幹了壞事,曹丕突然想起來,你丫小時候問你借錢你都不借給我,看我怎麼整治你?

好傢伙!差點把他叔叔曹洪給殺了,還是他的母親卞夫人求情才留下了曹洪,但是曹洪呢?被削去了爵位,整得夠嗆!

整治老婆

曾經搶回來的老婆甄氏,本來以為能夠相守一生的老伴,因為說了幾句怨恨的話就被他“以發覆面,口含米糠”賜死了,哎,這曹丕也甄氏夠可以的。

所以嘛!後人為什麼噴他,因為沒有過大的功績,還死命的招黑啊!


歷史總探長


應該這樣看問題,曹操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一位偉大的詩人,曹丕與曹操相比,顯不出任何才幹,其實曹丕也很有才的,沒有機會展示出來。曹丕與曹植文才方面相比,又不如曹植,不是眨,將事論事,夾到兩者之間發揮不出自已才幹,曹丕與曹植各有各的優勢。


14885143955


真正聰明的人是讓別人看不出他的聰明

曹丕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大家都認為他為人憨厚 文彩平平

曹植性格比較張揚 盡情的炫耀自己的文彩 當然也得到了滿朝文武的認可 卻惹來了曹丕的妒忌和爭寵。

曹丕的韜光養晦 終於謀得王位。

三國演義 司馬懿是最大智慧的人

最終也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統一了三國


食煙的馬


因為感覺在曹丕當皇帝后竟然對自己的親兄弟都開始下手了,這樣大家感覺殘忍,而曹植每天吟詩作賦一不傷兄弟二不傷百姓還有利於這些人。只是因為曹丕更懂權術,尤其是曹操逼問曹丕為什麼聯合馬騰殺他他卻嫁禍於曹植。所以他們感覺曹丕為了自保可以無情出賣兄弟。


桀驁不馴放浪不羈的我


這叫玉不琢不成器,絕非真“貶”。業務曹家下一代需要“陰刻之君”和“懷仁之王”兩手準備吧!

如果在曹操這一代拿下南方,那麼需要仁政。如此,曹植上位順理成章。

可惜的是大家熟知的,赤壁敗了,漢中也敗了。那麼殺楊修,立曹丕,繼續未完成之革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