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養活了一大批人,老年失去勞動力後,是否應該享受養老金?

謝京瀚


這個問題爭議不斷,主要矛盾是沒繳養老金的農民一方和繳過養老保險金的城鎮一方。各自維護自己的利益,掙論不休。

第一,農民認為都是老百姓,老了應該有一樣對待,農民繳過公糧,出過義務工等等。老了就該拿養老金。

第二,繳過養老金的城鎮居民認為不公平,自己徼費了才享受養老金待遇,農民未繳也受一樣待遇,自己不是白繳了嗎?繳和不繳都一樣城鎮居民接受不了。除非把城鎮居民繳的錢退給他們,完事大家一樣拿退休金,他們覺得合理。主要矛盾是繳過費和未繳費的問題。

第三,這個問題誰也解決不了。除非農民也繳費,個人少繳,國家多補助點,適當政策優惠點!比如繳多少錢能退一個月1000元!給個具體繳費數,別弄幾十個檔,農民也看不明白,不會算。你就來乾貨,拿多少錢?退休一個月拿1000元就好了!願交就交,不願交就算了,也不強求!

現在這個問題不好解決!不是多放點錢能解決的問題!主要存在矛盾!如果不繳費也有退休金,將來誰還會繳費,無人繳費退休金從那裡來?別鬧了,最好出臺繳多少每月退1000的政策!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農民號致富筆記


六十歲以上農民,該不該享受養老金呢,在糧價低迷的今天,我覺的應該,真應該。這不僅能縮小城鄉差別,也能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

有人會說,農民年輕時從沒交過養老保險,老了憑什麼享受養老金,這不是名副其實的不勞而獲嗎?說這話咋聽有些道理,細想想也是一派胡言。農民年輕時的確沒交過養老金,可他們做出的貢獻和工人真的沒有伯仲之分。尤其在60、70年代,農民寧肯餓著肚子,也要交最好的公糧,支持工業發展。可以這麼說,沒有當年的以農補工,就沒有今天門類齊全的中國工業,農民對此功不可沒。

現在,國家的政策慢慢向農業傾斜,但六十歲以上的農民,每月不足100元的養老金,無異於杯水車薪。相比較公務員、工人的幾千元的退休金,真的是羞於提起。我感覺,60歲的農民現在每月能拿到400元以上的養老金,在沒有大病大災的情況下,才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不管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都是社會的一員,都為國家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農民當年交公糧,與工人交養老金,叫法不同,性質應該是一樣。所以,60歲的農民享受養老金,也是理所當然的。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誰養活了誰?好像只有農民在工作,全國人民都閒著,提這個問的人本身就腦殘!交了公糧就應領養老金?那為什麼工人當年上交了利潤還要自已買養老金?試問,你的地是誰給的?交公糧是理所當然,歷代如此,現在不交工糧是對農民最大的優待,別不知足!


user9535825955481


工人應該做工,農民應該種地,作為一個公民,這是職業的分工。每個人都為國家建沒作了同樣的貢獻,但對農民而言,65歲以上老人那個時侯付出的犧牲最大,無償的勞動太多太多,什麼挖溝修路每年有上百個工作日並不少見,單就這些可以說農民的付出最大,貢獻最多,現在他們帶著一身的勞傷老了,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每月幾十元生活費太少了,他們中間很多人每月的身體維護費就不少於上百元,而這些錢農合又不能報。所以應給這些老人適當的生活費用,以彌補他們年輕的付出。


ccc1983851


別再巴結、奉承農民了,沒有誰養活誰!是司機把快要死的人送去醫院的,是醫生把人救回來的,是工人提供的手術刀,是工程師開發的藥品和醫療設備,是科學家研究的醫學理論,……

這些年,農民被抬那麼高,主要是因為農民人口比例高,又頭腦簡單、容易被政治宣傳給鼓動起來,形成大量的低級戰鬥力。當初就是這麼發家的。哪個群體能提供這樣一批人口,哪個群體就會被吹捧。

真那麼重視農民,怎麼不提高農產品採購價呢?


神格逍遙


農民養活了一大批人,老年失去勞動力後是否應該享受養老金?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1

老年人失去勞動能力了,特別是農民必須享受養老金待遇,或者是補貼,雖然少,也一定要有,不能沒有,依據各縣市實際情況而定。全囯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待遇也好,補貼也好,比較偏低,應該提高,以保證基本生活為根本,要重新劃出底線。

2

農民,男到60歲,女到55歲,按規定是應該享受養老待遇,我國的養老政策是從1992年開始實行,這一年也成為繳保費的基準年,60歲以下的怎麼繳費,怎麼享受待遇?國家有明確規定。如果超過繳費年限了,也就是滿60歲以上怎麼一個待遇,也有規定,這部分人從1992年算起到現在已經86歲了,(60歲十26歲)。

3

雖然國家有這樣的規定。很多人都沒有繳養老保險,沒有參保,到60歲仍然得不到養老的保障,但是,國家在1995年和2011年分別又出臺政策,主要是以補繳為主,補貼為輔,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還有漏掉的農民。然後幾年來,又真對這一問題又出臺政策,一直到現在,有明確的規定,該補繳的補繳,該補貼的補貼。到2020年底,在農村的進行的養老保險必須達到全覆蓋。這是一個硬性指標,也是達到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

4

在農村推行養老保險,工作複雜,任務繁重,千頭萬緒,總之特別難,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工作人員的辛苦勞動。也衷心的希望廣大農民積極配合。雖然成績是主要的,但是這項工作還存在很多困難,一定也仔在很多侍改進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廣大農民給予諒解。


英莫問667


現在都是說農民養活一大批人,好像他們是別人家父母一樣,可是現在又說他們孩子不養他們了。應該是農民也是一種工作,產生的大米賣給大家,大家拿錢買米這樣才是,不要動不動就說養活別人,我們都是父母養大的,沒有那個農民養我們。我們只是公平交易而已。要不工人也說,農民的衣服是我們給的,水電等都是我們給的。這樣說對嗎?不對的,大家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產生產品和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不是我養你們,你給我們的問題。


快樂好男人97522011


有一天,在縣裡面趕集,我看到城市裡的老大爺老大媽們,個個喜笑顏開,談笑風生。有的一臉的興奮,在市場裡忙著肆意掃貨;有的氣定神閒,扇著扇子,揹著手,四處轉悠,遇到熟人家長裡短,神侃一通。可是看到哪些從農村來的大爺大媽們的神情確截然不同,一個個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的。他們一把老骨頭了,還從偏遠的鄉下盤來一些山貨來售賣,期望換取一些零花錢。都是一樣的老年人,境遇卻有天壤之別。城裡人在頤養天年的時候,鄉下人一輩子都忙不完,在一隻腳已經插進墳墓的境況,都還在為生計操勞。看到這些情景,我突發奇想,我想假如這些農村來的老人個個都有養老金的話,他們就不會這麼起早貪黑長途跋涉的辛苦了。現在關於農民是否有退休金,農村老人是否應該有養老金?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大家各抒己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毋庸置疑,農民對國家的建設繁榮,是功不可沒,是立下汗馬功勞的。我個人認為,農民應該有退休金,有養老金是實至名歸的,是夠資格的。有的人說得還算很直白。他說,國家並不是沒有考慮到農民的難處,一些惠農政策也相繼出臺。只是目前國家還處於重大關鍵的發展階段,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還不夠強大,農村人人口比例基數又比較大,這筆退休金養老金不是小數目。如果,農民人人都有退休金,或者說農民都有像城市的人一樣有可觀的養老金的話,那國家的發展勢必都受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會拖累。乍一看,說得冠冕堂皇的,好像覺得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但轉過來想,農民談到退休金,就要影響國家建設了,那為什麼不可以少發一點非農民的工資,來補貼農民呢?


邪雲野鶴


唉,個人認為啊,這個題目就有點偏頗,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是一個勞動者,只是每一個人的崗位不同而已,不存在哪個的更高,哪個更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給社會付出的貢獻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工人,農民還是知識分子或者其他類型。那就如中國目前所處的社會狀態,你要一個擁有土地的農民放棄土地,做一個擁有城市戶口的無產者,我看絕大多數的農民還是願意做農民,還不是願意到城市裡面做一個擁有城市戶口的無產者。所以目前中國這個社會。做一個農民能得到更多益處還是在城市裡面做一個有城市戶口的無產者得到的更多的益處,一看就一目瞭然。目前中國社會,農民擁有土地同樣可以在城市裡買房,打工,購買社會保險,城市戶籍的無產者,只有努力打工購買社保,不然老了一無所有,因為他們連土地都沒有。所以說有些東西自己好好想一想,這個社會上,到底目前是誰得利更多其實心裡都有數,不要只會嚷嚷。


我的兄弟叫老崔


農民養活了一大批人,老年失去勞動力後,是否應該享受養老金?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迎來第40個年頭,在這片人傑地靈的熱土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農民工人,他們都為改革開放的建設,添過磚加過瓦,也都實實在在的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人們也終於從三餐不飽的時代中爬出來。


當然不排除還有許多偏僻地方的農民,依然還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不過我們依然相信,在政府的光輝照耀下,在黨的帶領下,我們所有的農民都會從泥濘中走出來,都會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經濟可以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和我們的農民,那些無私奉獻的農民,是息息相關的,沒有他們在上個世紀,在國家最困難的日子裡,無私的奉獻,我們的國家怎麼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呢?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國家一窮二白。沒有工業,只有農業。是我們的農民,在物質基礎絕對睏乏的時代,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我們的農民積極主動的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去開荒種地,去植樹造林。更是承擔起了供養全國人民吃飯的重任。



他們都把剛收下來的糧食,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喝,也要第一時間上交給國家,他們寧願自己吃糠咽菜,一家人常年食不果腹,也要完成國家的交給他們的任務。這就是我們的農民,一個毫不為己專門利人的農民。

2006年1月1日國家取消了農民各項農業稅、農林稅、特產稅、三提五統等等。 在這之前的幾十年裡,我們的農民一直在繳納公糧,繳納各種農業稅等等。他們不但無償地向國家交公糧,還無償的承擔了修理河道、修建水庫、修建鐵路、修建公路、修築渠堰等等國家大型基礎設施。



而現在他們老了,你說“他們曾經是不是養活了一大批人”?現在到老了難道不應該發一點老年補助嗎?

歡迎關注“農村早報”我們一起關注三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