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的孩子不會寫作文,家長說一句寫一句怎麼辦?

梁紅霞159


三年級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作文,還不太明白怎麼去寫作文,把作文看得特別“高深莫測”,一提起寫作文就有種莫名的恐慌,很多孩子每次寫作文都有如臨大敵的感覺。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家長不必太過驚慌,但是家長給孩子說作文的方法也實在是不可取。家長可以給孩子引導,但是不能代替孩子寫作文,這樣會讓孩子有依賴心理,離開了家長的輔導,就無法獨立完成作文。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去獨立寫作文,最早的時候可以幫孩子一起找素材,說出大致的事件,讓孩子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填充具體的細節。

家長面對孩子的求助不能心軟,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相信孩子就能寫出作文來。也許寫得不太好,語句不太通順,甚至有些跑題,但是隻要是孩子獨立完成的,都要給予表揚,然後家長幫助修改潤色。另外,還應讓孩子養成每日堅持閱讀的習慣。只有不斷地輸入知識,才能做到厚積薄發,在寫作文的時候往外輸出。


春風化雨花草香


1.讀書,讓他讀《小學生作文選》。小學,都是記敘文,記敘文都是記人敘事的。你提前做功課,選擇一些寫人或者記事的文章,讓他讀,讓他記!他可以摘抄裡面的好詞好句,好的篇段。

2記敘文:有六大要素要讓孩子知道。即是:時間,地點,人物,原因事件經過和結果。事件經過是重點。不管是寫人還是記事,事離不開人,人離不開事。就是寫法不一樣。三年級是在一二年級看圖說話的基礎上,段的訓練。

3.記事,可以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如:《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看到題目,告訴孩子,首先要確定是寫什麼的?是記事的,這件事還得有意義,也就是好事!選材範圍很寬,可以寫愛勞動,可以寫講衛生,可以寫讓坐,可以寫媽媽愛我,可以寫爸爸熱愛工作,很多很多……。讓孩子從她的記憶中選一件記憶深刻,感受最深刻的來寫。首先確定中心,如:愛勞動,一開始就入題:…年…月…日,誰到哪裡去做一件愛勞動的事?通過語言,動作,心裡活動,環境的描寫來表達‘’愛勞動‘’這個中心。

4.寫人。如:我的媽媽,媽媽和三年級的孩子朝夕相處,發生了很多難忘的事,先確定中心,寫媽媽的什麼品質?媽媽的哪一種品質感動了你?媽媽的這種品質就是中心: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有一個下大雨☔️的夜晚,你病了,媽媽冒雨送你去醫院……,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樣事可能媽媽都做過!寫作方法可以用總分或者分總。總分:先點題,媽媽無微不至地關懷我。下面寫那件事。分總,先寫事,最後點題:媽媽無微不至地關懷我,使我終生不忘!

5,積累。平時,讓孩子多讀書,邊讀記,記下好詞好句,好的篇段,作文時應用。

6.多寫。可以每週寫幾篇日記,把有意義,難忘的事記下來,為自己作文積累素材。

說了這麼多,我覺得只怕表達不清楚,不知能否幫到你?


沐清風明月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因為我家就有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

結合我從鄭淵潔老師那裡學到的寫作方法,我是這麼做的。

(1)示範寫作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就會佈置各種需要由家長一起參加的各種徵文活動,這時候孩子還太小,根本不能指望他去寫,但是完整的表達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家長就利用孩子此時的這個特點,我們是這樣完成一篇文章的:

先和孩子就一個特定的話題進行討論,家長收集孩子的想法,以及相關信息;
然後,就剛才的討論,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完成一篇文章
最後,就文章的內容再和孩子討論,通常孩子會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這樣的示範協作過程,首先是利用了孩子表達上無障礙的特點,並且向孩子展示了寫作是怎麼一回事兒,以及如何完成一篇文章。

(2)實操

孩子在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始要求寫短句,寫週記。

剛開始他並不知道如何去寫,仍然是聊天,談論某一事情的細節,然後以家長為主複述整個文章的情節,孩子去寫;如果有意識的引導,讓孩子去修改每句話,幾篇文章下來,寫作的主動權就交給了孩子。

很多家長誤以為孩子不想自己寫,其實那個人想依賴著別人活著,都想做獨立的自己,只是,當他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請父母幫忙是最好的選擇。

上述是我自己踐行的過程,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首先寫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自己示範給孩子寫,告訴孩子寫作是怎麼一回事兒;過渡到家長複述,孩子寫;最後再過渡到孩子自己單獨寫;然後才過渡到寫好,寫的風生水起......

每個孩子都會有不一樣的發展過程,但一定都是一個從易到難,從扶著孩子到孩子自己獨立行走的過程,關鍵是每個家長要有意識的扶孩子走一段後慢慢放開讓他自己走。寫作也一個道理。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就寫作這個話題,你可以留言,我們繼續交流。


石頭聊家庭教育



對於大多數的三年級孩子來說,一提到寫作文,他們往往關心的不是怎麼樣寫好作文,而是問寫多少字,然後去湊字數,數著字數寫作文,跟擠牙膏似的,一點寫作的樂趣都沒有了。

實際上,小學生作文是小練筆,是習作,和真正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區別。根據我們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低年級要求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才要求習作,所以對於剛開始寫作的孩子,我們不能要求過高,急於求成。我們要鼓勵孩子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用自己的筆勇敢地表達生活,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習作是生活的需要,是一種樂趣而不是生活的一種裝飾。



首先我們還是從興趣入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孩子們對作文沒興趣,怕寫作文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件難事,不知從何入手。我清楚地記得我學寫的第一篇作文叫《白頭翁學藝》,我的語文老師很巧妙的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他把寫好的習作挖去一些詞語,就像下面這個樣子:

很久很久( ),有一隻( )小鳥,他看到了( ),也想( )。一天清晨,他聽到一隻( )唱著( ),於是,他就去( )學唱歌……

神秘的作文一下子變成了填空訓練,寫好之後我們還知道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原來作文並不難啊!就這樣我們慢慢地學會了寫作並喜歡上了寫作,這個方法很值得借鑑。




然後我們要找機會訓練孩子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讓他們做個有心人,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熱愛生活。每年清明節,我都會帶著我的學生去祭掃我們附近的烈士墓並踏青,這是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讓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回來我會開主題班會,讓他們口述見聞和心得,然後佈置習作,經過充分的訓練之後,每次學生都有佳作出現。


再者,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積累詞彙、蒐集生活素材。實際上,中小學很多語文書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就出現很多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的練習,這對孩子的詞彙幫助很大,我們還可以讓他們誦讀經典,參加各級漢字聽寫大會等等,我很不主張讓孩子背優秀作文選,費時費力並且事倍功半。另外一個法寶就是通過寫日記來訓練孩子的寫實能力。它是積累生活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寬泛,可寫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在日記中,自己的喜悅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最後我們還要學會評價,對孩子習作中出現的亮點我們要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並給他們提出中肯的建議。


總之,寫作無秘訣可言,無捷徑可走,我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勤於積累並勇於表達,方能出口成章,妙筆生花。

希望我的建議能給你們帶來幫助,祝你的孩子在寫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

本人為頭條新手,已經從事中學一線英語教學20多年,擅長零基礎教學和培優,希望大家多多關注,來我的主頁分享我的實戰教學經驗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我覺得和閱讀量有關係,也不是絕對,但閱讀量大了還是要容易些。詞語的積累,識字量,想象力,理解力都能得到提高。

我家孩子二年級,是要寫看圖寫話和造句的。一年級時造句需要我幫忙,看圖寫話也理不順,我覺得可以理解,剛開始接觸,想出來和說出來是兩回事,說出來和寫出來又是兩回事,感覺心裡想的都挺好,寫出來就不通順了。

我也沒有特別著急,我覺得需要一個過程。關鍵我女兒閱讀量非常大,我覺得還沒到時候吧(其實當時心裡也不是非常確定,自我安慰)。

今年二年級,從一開學,造句,看圖寫話就不用我管了,而且造句都很通順,用詞準確,看圖寫話評分也都比較高的。課堂上造句和看圖寫話老師都會先讓她說。

所以我覺得,要想寫好作文,提高作文成績,需要大量的閱讀基礎。很多近反義詞,在一定的語境中,孩子就記住了,原來除了這個詞,還可以換成別的詞語。各種比喻句,擬人句,修辭手法,看的多了,就會觸類旁通的運用上,寫作文就不會無話可寫,無詞可用,文字也會變的生動起來。


遙遠的重逢5


最好是能夠引導孩子來寫作,從陪伴的協助到還在自己能夠獨立的完成自己的表述,孩子不會寫作文有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觀察能力,

應當從新教會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例如刻意的引導他去觀察,魚為什麼會在水裡遊,小鳥為什麼會飛。放下手機和孩子一同觀察身邊的食物,一定要引導孩子發問為什麼。

第二:缺乏預約表達能力,

這是很多孩子的弊病,都知道但是毒不知道怎麼去表述,建議讓孩子先通過口述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後在通過文字書面的形式表達,因為當他口述都不清楚的時候,文字表達肯定是寫不出來的。例如(花/一朵花,一朵黃花,一朵美麗的小黃花,我家門前有一朵美麗的小黃花,我媽媽在門口種了一株花,花開了,花朵是黃色的,等等)刻意幫助孩子,組織語言,擴展思維,學會表達。

第三:懶得思考,不想學習。

學習是需要培養的,有的時候應試教育的問題在於剝奪孩子自發性的學習思維,因此孩子在學習中是感受不到樂趣的,再加上父母或者老師有時候的責備,孩子很多時候是吧學習當做非常痛苦的事,雖然學習雖然有痛苦的一面,當然這得慢慢的引導孩子,畢竟幾歲的孩子是不能夠自發獨立性的去思考這些問題的,因此父母與老師的作用於責任是何等的大。

孩子其實就是一張白字,很多時候父母師長的榜樣會給他們建立一個標準。

個人見解,意見不同者還望海涵,贊同者,點贊支持一下。彼此交流溝通謝謝。



小黑工坊


誠邀。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是站在學習寫作、提交習作的起點上,不會寫是常態。試想,如果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寫起作文來,頭頭是道,那才是少見的。所以家長是不必驚慌的。問題中現象的出現,是一個結果,往往是一個較長時期不良學習習慣造成的。我想說的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是家長,不是孩子。原因在家長,不在孩子。至少家長是根因。

如何改變?家長要從自身的態度和方法做起。從態度上,減少焦慮感,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學習作文這件事兒。孩子站在學習寫作的起點上,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不擅長寫作是正常的,需要有方法的指導。所以,家長首先要果斷地從這種行為中抽身出來,把寫作的主體——孩子,放在他自己的位置上。要果斷才行,長痛不如短痛。

其次,要尋找合理的輔導方法。在孩子學習作文的過程中,包括三年級這個起點,家長要注重引導,而不是自己來唸,孩子來寫

在方法上主要從三個方面引導,都是結合作文本身的,一是主題,二是選材,三是結構。

所謂主題就是文章的目標,教會孩子在心中樹立一個作文主題,讓自己的每一行字都圍繞這個目標去思考,有關的才寫,無關的果斷不寫,不要為了湊字數而寫作文。

所謂素材,是家長可以更多協助的,幫助孩子回想生活中的故事、片段,找出可以寫的人、事件、自然景物等等,通過結合審題來梳理可以寫作的素材。不一定要只給出一種素材,可以多想一些,讓孩子自主選擇,不要代替孩子選擇哪個素材——即使他的選擇和你的選擇不一樣,你也不要把自己認為最好的作文素材強加給孩子,要照顧他的思考和他面對作文題的妥協——也許他選擇的不是最佳素材,但他認為更容易寫出來。然後放手給孩子去寫。

所謂結構,不要以為孩子是無法接受的概念!要儘早地告訴孩子結構的方法。可以從如何寫這個故事、如何寫這件事,怎樣寫這個人,等等進行滲透,告訴孩子:所謂結構就是你寫作的內在思路,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從哪裡寫起,在哪裡結束等等,所謂的謀篇佈局是也。同樣是不要強迫孩子全然接受你的想法,以啟發其心智為主。

作文的另外兩個指標,一是語言生動,二是情感真摯,是不必對三年級的孩子做更多的要求的。想想看:剛剛學寫作文的孩子,其作文的語言常常是稚嫩的,那又怎樣呢?語言的問題可以持續的寫作中、不斷增長的年齡中得到逐步的解決,逐漸地成熟起來。而孩子的寫作,哪有虛情假意的時候?只要是他自己的思考,基本都是富有情感的,常常可以打動我們大人呢!所以,也不必可以強調情感的真摯,或者要求寫出那種空泛的抒情,反而顯得假兮兮。

更多的時候,家長需要放手,在孩子求助的時候可以有所襄助——一種從旁給予的幫助,而不是親自上陣!要告訴孩子,你完全可以有能力把心中所想的以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當孩子完成一篇作文後,再通過一兩次的修改進行完善,就能逐步引領孩子走向良好的習作之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果斷從上述現象中抽身出來,家長需要給自己重新定位,思考自己在孩子作文這件事中的角色、意義和價值,多找適合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法,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科學的意見,多鼓勵他自己去寫,就能很快地扭轉這一個現實。

同時,好的作文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如果短期內孩子實在寫不出,可以陪伴孩子讀一兩本好書,從中分析:這個故事是如何寫出的,這篇文章好在什麼地方?如果換做是“我”自己寫,我會怎麼寫呢?通過這種啟發讓孩子意識到:作文其實並不難,人人都能寫出像樣的好文章的。


語文來了


鍛鍊他自己寫,不管寫得怎麼樣,都要誇他,給他自信心,培養獨立精神

小孩子三年級的孩子不會寫作文,怎麼辦

推薦內容

小孩子三年級的孩子不會寫作文,怎麼辦

最佳答案由提問者推薦

匿名用戶

哎,這不是和我家孩子一樣嘛。我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不好好完成作業,每天的愛好就是去外邊和小夥伴瘋玩,回來看動畫片、打遊戲。在幼兒園的時候沒人看成績,我也就不管他。誰知到了小學,他還依然如此,漸漸地成績就跟不上其他同學了。

你說其他孩子吧,成績不好也都是偏科,數學跟不上,但是語文很好;或者英語跟不上,但是數學挺好,好歹有個長項。我家這個就不一樣了,每科都差的那麼均衡!給我愁得,那段時間報了數學、英語、語文課外班,哦還加一個作文班。我和他都忙得腳打後腦勺,放了學就送到各個補習班去,下了課再寫學校的作業,經常折騰到深夜才能睡覺。

在這樣的強壓下,成績有了很小很小的進步,但是看著孩子的黑眼圈,當媽的真的很心疼呀。後來有次放學回家,孩子一臉恍惚的說,剛才走在路上差點睡著,後邊汽車按喇叭他才趕緊跑開,我直聽出了一身冷汗。那一瞬間,我就決定不讓他再去補習班了。成績當然重要,但孩子學得累、學得不快樂,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告訴他,以後不用去補習班了,你可以想想你空閒時間做什麼。兒子開心極了,說想打遊戲、看漫畫。我想了想告訴他,打遊戲容易興奮會睡不著,不如週末再玩;漫畫呢,家裡已經很多了,不如換點新鮮的,看一些你喜歡的課外書,媽媽陪你一起看。

他一口答應,因為我很少陪他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於是帶他買了很多書,都是他自己挑的,有科普類、航天類、校園小說和一些歷史人物故事。我是這麼想的,都說開卷有益,既然不去上課了,那也別浪費時間,看看書至少對語文很有幫助吧?

就這麼持續了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抽出時間和他一起看課外書。孩子認識的字越來越多,有時候看完一本書,我們倆還會對內容討論個沒完。孩子每天都保證睡眠充足,再也沒出現過迷迷糊糊的情況。

出乎意料的是,可能是因為心情愉快還保證了睡眠,又從書裡學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孩子的成績開始穩步上升了!首先進步的就是語文,從吊車尾跑到了前十名。其他科目也慢慢上來不少。

我覺得小學階段的孩子想要提高成績,主要還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有想要學習的念頭。語文主要就是靠積累,擴大閱讀知識面;數學就是要鍛鍊他的靈活度,一道題試著想出好幾種不同的解法出來;英語也是要多讀多背,讓孩子觀看一些英文影片,學唱英文歌等。總之,完全可以寓教於樂,不要給孩子壓力太大。

作文,首先要有東西可寫,其次是有能力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一切靈感皆來源於生活,做一個有感知力的人,學會從生活的點滴去體會觀察生活,做個有心人,並勤於筆頭,記得魯迅還是誰就說過,下一陣雨就記下來,刮一陣風也記下來,或許哪天哪篇文章就需要用到這樣的雨和風。一開始不要計較寫的好不好,多不多,在於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充分表達自我。在這個基礎上想要添彩就要通過有針對的閱讀和練習來提到語句字詞的應用能力,這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成就的東西,但是能真正定下心來閱讀和體會佳作必然會慢慢學會措辭表意,說白了,讓自己有話可說,不是乾巴巴的寫不出東西。

當然,這些也只是基本功夫,要想成就一篇好的作文,光有詞句還不行,好文章要有思想,有內涵,完整連貫,脈絡清晰,這在一定程度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既是修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持在思考中寫,在寫中思考,不斷完善和提升。

這說的有點遠,問題問的是三年級的學生,不知道問題是孩子自己還是父母提出來的,總之,對於閱歷尚淺的三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可能,父母是應該在生活中有意識的指點孩子去發現生活,記錄生活,領悟生活;當然父母忙或者有其他的原因不方便的話,我想自己堅持讀一些好文章,甚至可以通過抄寫朗誦來體會奧妙,並在平時學著寫寫日記也會同樣的讓自己變的會寫作文。更甚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領悟比受他人指點所得來的更有價值和產生更好的影響,一個會學會思考的人怎麼可能寫不好文章,套用宋丹丹的一句小品臺“我覺得這是可以練出來的玩意兒”相信自己,可以的。


知名心理諮詢師


三年級的孩子不會寫作文,家長說一句,寫一句,是因為孩子不自信,平時不練習,家長包辦太多,或者指責太多。

一般而言,孩子只要會說話會寫字,把自己想說的話記錄下來總是可以的。家長可以這樣訓練孩子:

1、一年級孩子剛開始認字時,每天寫一個字詞,逐漸過度到每天寫一句自己想說的話,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2、二年級讓孩子每天寫幾句話,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自己想說的話,幾句話之間要有聯繫。家長應認真鼓勵和稱讚孩子,不要取笑孩子,也不要干涉孩子不同於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孩子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家長需要做的,只是糾正孩子的錯別字。當孩子有了進步之後,漸漸過渡到50字的週記。

3、三年級可以給孩子讀一些課外書,比如昆蟲記、童話故事等孩子有興趣的書。讀完一個故事,問問孩子都記住了什麼,並讓孩子講一講,鼓勵孩子把講的內容寫下來。家長也不要評論,多鼓勵就好。

4、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會思考,在孩子寫作文的時候,鼓勵孩子多使用形容詞、連詞。模仿小學生作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寫。

5、五年級的孩子在老師的教育下,開始學習寫讀書筆記了,所讀文章的大概內容是什麼,給了自己什麼啟發?寫下來就是一篇讀書筆記。

6、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根據題目寫作文了。寫作文需要平時一點一滴地積累,寫得多了,也就會寫了。



雯兮妍雪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為人父母者,可以辭掉任何工作、職稱及高官厚祿,但就是不能辭掉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責任並應該勇於擔好此角色。

這裡只提出些認識,共父母們借鑑和參考:啟發式引導開發空間想象力與畫面感。

孩子是天真的,並且是極其渴望知識的,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理解更多的事情。不管學校裡,老師是如何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但家庭裡身為父母就一定要懂得不斷用啟發式教學來引導和開發孩子的智力及想象力了。

比如平面布圖能力,使畫面豐滿;空間立體感,思維發散;浮想聯翩,思想跳躍;聽故事畫圖畫,編劇並呈現場景;自己造句,自己造出的句子記得牢,也好自己完善……

祝願孩子們學習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