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巧辨藥渣

坐落在杭州孩兒巷口的張同泰藥店,自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創辦起,便以“道地”、“誠信”為立身之本。清道光年間,藥店傳到第二代掌門張耐仙手中。這張耐仙自幼出入藥鋪,深知醫藥關乎人命,故從父親手裡接過基業,不敢有絲毫大意。除了特殊的製藥工藝,對藥材的採購更是考究。每次都要親赴產地,看樣訂貨,擇優選購。

這日,張耐仙購藥歸來,途經東陽已是暮色朦朧,便進了一家名叫“悅來客棧”的旅店住宿。子夜時分,張耐仙被一陣悽慘的哭聲驚醒。推門一看,見一瘦弱女子,跪在月光下哀哀哭泣。

年輕姑娘見自己驚擾了客人,拭淚抬頭,不知所措。“你,你是店裡的幫傭?”張耐仙怔了片刻,猛然想起昨晚投宿時,此女子曾燙過酒端過菜,遞過毛巾送過水。張耐仙走南闖北,對方言略有所知,聽姑娘口音似是揚州人氏,心中暗暗生奇,不知她一個年輕女子為何流落在此,更不知道她因何傷心哭泣。

院子裡的這番響動,驚醒了隨行夥計,眾人連勸帶哄把年輕姑娘架進了客房。再三詢問之下,姑娘才聲淚俱下地訴說了來龍去脈。

其實,姑娘並非落單在此,與她同在旅店安身的還有病臥在床的父親。姑娘名叫巧鶯,老家揚州鄉下。因年景不好,來義烏投奔做小生意的遠房姑媽。誰料姑媽一家半年前就已遷徙他鄉。投親不遇,漂泊異鄉,父女倆措手不及。

後來,父女倆經人指點轉道東陽,在“悅來客棧”安頓下來。父親阿虎劈柴挑水乾粗活,女兒擇菜洗碗在廚房幫傭。誰知“屋漏偏遇連夜雨”,阿虎偶感風寒一病不起。旅店老闆看其憨厚老實,倒也不忍心作難。但眨眼已半月餘,阿虎病勢未見好轉,反而咳嗽加劇,胸悶氣喘,似有不祥之兆。

“悅來客棧”在東陽縣城東隅,門面不大設施一般,也只能算是個小本經營,僱了個“癆病鬼”幹不了活不說,難道還要讓其在店裡一命嗚呼?“悅來客棧”的老闆娘悔得腸子都青了,怒衝衝叱罵了丈夫,轉身勒令巧鶯帶病父離開旅店另覓住處。巧鶯姑娘舉目無親,走投無路……

張耐仙聽了姑娘的遭遇,不由動了惻隱之心,忙讓巧鶯領他去探視病人。只見病臥的阿虎臉上潮紅,呼吸急促。張耐仙輕輕按住了病人的脈搏,一番望、聞、問、切,對病情已瞭然在胸,轉身便問巧鶯索要藥方查看,看著看著疑惑頓生。

“姑娘,可知你爹的藥渣今在何處?照這藥方看……”巧鶯曉得旅店是做生意的,總要討口彩講忌諱,怕老闆娘看到藥渣生怒,便悄悄把藥渣從後門端出旅店倒在路旁。這會兒聽這個陌生“郎中”說要看藥渣,巧鶯哪敢耽誤,立馬把張耐仙帶了過去。

張耐仙尋了根枯樹枝,撥開藥渣和藥方逐一對照。時而皺眉,時而嘆息。沉思片刻,張耐仙突然蹲下身,伸手從藥渣中撿起幾顆白色顆粒,雙眼發亮,如釋重負。趕回客房,他果斷地在藥方上劃去了一味,再交與夥計讓他速去藥店買藥,並再三吩咐藥方上抹掉的這味藥,須用自家這次採買來的補上。

也算是命不該絕。一大碗黑乎乎的湯藥灌下去,到後半夜阿虎就覺得胸悶、氣喘見輕了不少,連每日寅時加劇的渾身潮熱,似乎也控制住了。巧鶯見爹的病大有起色,喜極而泣。次日,一早便跪在了張耐仙的房門前。

張耐仙得知阿虎轉危為安,甚是欣慰,他還告知巧鶯,只要服完昨天讓夥計配好的五帖中藥,她爹就能康復如初。為了阿虎能安心養病,張耐仙還掏出一把碎銀,替巧鶯父女墊付了旅店的開銷。

眨眼已近午時,張耐仙收拾行裝正欲起程,冷不防一位黑瘦的老漢攔住了去路。“先生留步,小老兒借旅店略辦水酒,請務必賞臉……”張耐仙見素昧平生之人要宴請自己,不覺蒙了。直至巧鶯聞聲而至,才知道老漢來歷。

黑瘦老漢姓石,是個走方郎中。說起他的醫術,方圓幾十裡也還有些名聲。巧鶯的父親阿虎就是他接的診。石郎中自覺對阿虎的診斷、用藥不會有什麼不妥之處,可不知咋的,病人服藥後不僅毫無起色,反而日漸轉重,石郎中一籌莫展。今日聞知自己手上的病人突然化險為夷,很是詫異,急忙跑到藥店詢問。誰知藥倌遞給他的藥方,竟然出自自己的手筆,只是藥方上自以為用得最對症、最要緊的那味藥已被抹掉了。

張耐仙得知老漢身份,轉身從包裡掏出了十幾枚白色顆粒,告知老漢其實真正起作用的是這個。

“川貝?你、你這是……”石郎中實在不明白,張耐仙劃去的自己藥方中的這味藥正是川貝,此刻又說阿虎病情得以緩解也全仗川貝,這豈不是愚弄自己?見石郎中面露惱色,張耐仙連連致歉。

原來,張耐仙探視病人、查看藥方後,判斷並非石郎中誤診,所開藥方也無不妥。既如此又為何不見功效呢?張耐仙便對阿虎服下的湯藥有了疑惑,於是提出了要查看藥渣。“什麼?此貝非那貝?不,不可能……”石郎中聽張耐仙說藥渣裡撿出來的並非川貝,頓時傻了眼。

說實話,石郎中藥方上“川貝”兩字,倒真是白紙黑字正確無誤,只是阿虎真正服下的卻是“浙貝”。俗話說“江南為橘,江北為枳”,這川貝、浙貝也是同理。雖說同屬貝母,產地不同性能也有不小的差別。川貝入肺經、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專用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咯痰帶血。而出產本地的浙貝,化痰止咳,散結解毒,主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痺,瘡瘍腫毒。巧鶯之父乾咳無痰,潮熱虛汗,顯然是虛癆之症,非川貝不可,用浙貝來替代,功效自然大打折扣。

得知真相,眾人面面相覷。石郎中愣了片刻,“蹭——”地跳起來,要去找藥店討說法。這也難怪,明明藥方上開的是川貝,可藥店倌自作主張把川貝換成了浙貝,豈不是成心毀損他行醫的聲譽?

“哦,老先生切莫動怒。依我看……”張耐仙眼疾手快,一把攔住了石郎中,“藥店倌用浙貝替代川貝,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東陽縣城不大人口不多,藥店生意想必也不會好,豈能為進幾斤幾兩的藥材,千里迢迢去產地採購,不如請石郎中引見藥店老闆……”

“錢老闆,以後貴店所需藥材,由張同泰扯兌(批發)如何?您放心,不僅貨真價實,還免費送貨上門。唉,這做藥生意做的就是良心生意,人命關天豈能馬虎……”半小時後,老闆錢滿兜應邀而至。張耐仙不愧是經營好手,談起生意滴水不漏。也算是“心誠則靈”,錢老闆與張耐仙一拍即合。

不到三月,杭州張同泰藥店“道地”、“誠信”的美譽,傳遍了四鄉八野。次年,義烏、諸暨等地城鄉藥鋪,也成了張同泰的扯兌客戶。而把藥渣倒在路口道旁的舉動,更是在民間迅速流傳。人們祈禱能遇上像張耐仙一樣的岐黃高手,從藥渣中找出破綻,讓親人轉危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