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武術已不適應格鬥實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是不是被自由搏擊替代呢?

藍水靜謐6


不會的,自由搏擊自然有自由搏擊的優勢,但是武術也有武術的獨到之處,不是所有的拳種都要奔著實戰格鬥去的。傳統武術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不可能僅僅是為了實戰,他還有很多別的好處,其他的不說以我自己經歷來講,我認為練過武術起碼對散打搏擊也有很大的好處。我在武校學習的時候發現,練過傳統武術在轉散打的學員進步都非常得快,因為他們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各方面都要比直接練習散打的運動員好很多



一般直接練習散打的動作很容易僵硬,身體不協調,而且散打對於韌帶要求的不嚴格,甚至很少人能夠下得去叉的。不過這對於練過傳統武術的人都不是事,所以他們學習起來很快,甚至有的用半年的時間就能超過一年的學員,這個是真真實實的。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搏擊運動員邱建良也表示他最早的時候也是練習傳統武術的,而他現在的一些技術和身體條件很多都是練習傳統武術留下的好處,包括他的絕招神龍擺尾也是得益於多年的傳統功底


中國很多的搏擊名將小時候都練習過傳統武術,這些當然不足以說明傳統武術的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是傳統武術代表著中國的一種文化傳承。每個門派每個武術流派都代表著一段傳奇,而且都有各自的招式和理論,這些理論才是最寶貴的。包括偉大的李小龍先生也是利用詠春拳的理論創造出了截拳道,當然武術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實戰性,只不過我們現代人已經沒有那個耐心去專研罷了,因為有能讓你速成了散打搏擊,但是如果論對身體有長期益處的話還是選擇練習傳統武術,他不管是對身體健康,體型,氣質,長壽方面都比搏擊要好的多。


大家好,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請點點關注,您的一個支持就是我的最大的動力,本文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多多留言指點,萬分感謝


奧輝搏擊


作為一個先練散打,再練跆拳道,打過業餘賽,後改練傳武的人,我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我一開始以傳武為基礎,後改練散打,我的散打路會走得更遠。

現代搏擊講究抽取最簡單最實用的那幾種格鬥戰術強化訓練,用於擂臺格鬥。而傳統拳很多套路招式,你根本不明白其意義所在。就像一些看似無意義的翻掌轉身啊什麼的,根本無法用於實戰。

但後來我練傳統拳久了,形成了一些本能意識,再結合一些現代格鬥訓練,會發現我多出了很多“奇異”的意識。例如在反擒拿時,我會有了本能的“縮骨”脫離擒鎖的意識。我才明白我練的套路講究的用力方式就是在鍛鍊這個意識的。這種意識在現代訓練體系中是練不成的。

再舉個大家都看得見的粟子~李小龍。

無論李小龍在自己的搏擊體系中融入多少拳種的元素,他的發力及攻防意識都是詠春拳的意識。用金庸小說的武功打比方,就是小無相功。無論他用什麼武功,功底還是小無相功。也就是說,李小龍一真是用詠春的“功”去練和用別家的拳。

再多舉個粟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少林、武當的和尚道士表演的套路?無論少林的人打太極,還是武當的人表演八極拳,如果拿這拳種的正宗傳人的套路對比,會感覺很彆扭~招是那些招式了,套路也沒錯,就是招式變換和發力的細節上有分別。這都是用自己的“功”打別人的拳。

那種通過系統習練某一傳武拳種所形成的攻防及發力意識,日後改練其它搏擊手段是很難洗去的。如果你練成了某一傳武拳種的攻防及發力意識後再習練現代搏擊,你會發現在某些方面你會比單純練習現代搏擊的人多了些特殊或者說特異的意識,這在現代搏擊中或者會變成一種優勢。

但這種優勢不代表你就能越級挑戰職業拳手,因為無論是訓練量還是實戰經驗上,你與他們都有天淵之別。這種優勢只相對於體格相近的人之間。世界上不存在著僅憑招式特異就能越級挑戰的“獨孤九劍”。

所以,道理也很明顯了。傳統拳練習者就算懂實戰,因在訓練量及實戰經驗上的差距,也幾乎不可能在擂臺上戰勝職業拳手。

而業餘拳手嘛,我就看過一視頻,我們佛山一傳武武館的,有個練散打的上門挑戰,被館長兒子20秒內放倒抱頭護頭。從發力的狠勁來看,絕對不是假打。



至於王八拳這問題,請自行搜索視頻《散打教練與跆拳道教練在大排檔發生鬥毆》,無規則下,如果雙方都是練過且拼命的情況下,其實都容易打成王八拳。在這樣的條件下有時候傳武練出來的打架意識可能更佔優。

而且有時候為適應競技規則而作的訓練形成的搏擊習慣,是不利於無規則搏擊的,例如我練跆拳道久了,穿甲實戰和不穿甲的條件實戰打多了,後來形成一種意識~見到對方不穿護具就不會出力踢,會收力。這樣的意識在打架中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本人倒是希望傳武能以散打規則結合散打訓練公開交流,畢竟法治年代了,到處都是天眼,不允許鬥毆。那要養成實戰所需的心理素質,還是得靠有規則的競技比賽的。


雲出無心David


中國武術,是一個系統。號稱十八般兵器,實際遠遠不止。

正真打仗,你會赤手空拳嗎?看過《三國演義》、《水滸傳》會發現,《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和《武松打虎》外,都是用器械的。現實中,大媽們打架急了,會用嘴咬。因此,拳術是傳統武術的一個分類,並不能代表全部。武術會消亡,並非技不如人,而是武器現代化。

中國拳術流派眾多,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就我們這一代沒出人才,就埋汰拳術,不公平!光動嘴不動手沒人信,不多說了,待出了李小龍般的人物,再出來說話吧!


Kentnb


其實擂臺格鬥也不算實際意義的實戰。黑拳才是。街鬥也是,老毛子一幫人互毆視頻常見,那也是。正規格鬥比賽的傷殘風險其實很低,因為大家都是職業的,水平差別不大,還有規則和資本保護。足球才是最可怕的項目,因為作為一個汽車修理工,帶個扳手是正常的吧,經常發展成實戰。職業賽受傷直接失去足球生命的也常見。傳武現代沒有實戰價值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戰鬥方式落伍了,不是傳武不行,是職業人沒了。戰場列隊陣型廝殺,單兵只顧自己身體寬幅,直線走進則生不進則死,生死呼吸間。擂臺上的戰術,即使你活下來,帶兵的也把你拉出去砍了。你自由了,陣型亂了,出了破綻整個戰鬥全完。小時候聽老警察講抓捕一個傳武高手,長短槍一隊人抓了幾個月,愣是打不中!身法太快了,追捕中驚了貓,人家一手抓起貓往後扔,比貓還快!最後想了圍獵的法子,堵在一間小屋子裡才算完事兒!傳武不能實戰嗎?人沒了而已!這玩意兒練出來幹不過熱兵器,出手賠好了就是幾十萬,一重就得吃花生米。職業搏擊運動員出門都裝孫子,普通人都是瓷兒,一碰就完!他們也不能實戰!養養生得了


十二樓43


武術套路本來就是健身和練習的一種手段,實戰由散打代表,不會被自由搏擊代替。

中國武術可以劃分三個領域,競技武術套路,散打,傳統武術。武術套路在1988年全國武術會議就正式提出,武術套路不在再追求實戰方向,它是向著競技體育方向發展,是借用了體操評分辦法來衡量動作的質量,而體現武術的攻防形式。散打已經經過四十多年的訓練、總結、摸索成功形成中國新的格鬥術,有傳統的技法也有更多的創新、吸收同時代的搏擊技術的綜合體。

至於傳統武術,是屬於群眾體育,民眾自願參加的,以強身、健體、娛樂、休閒、社交等為目的,一般不追求達到高水平的運動成績,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當然你也可以發展成制敵的格鬥技,這沒有限制傳統武術的發展。社會的需求是多樣化,一個八十歲的老頭,和一個八歲的孩子,他們是不需要格鬥殺敵之術,以武術的形式體驗下格鬥的意圖,練練對身體有益也 很好的幫助。

這樣的動作能防身嗎,顯然離實戰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作為一種健身的手段和感悟格鬥的勁力也是挺好呀。


福州禪武


傳武的發展應該有其特點。就是中國的傳統奇葩。國外的拳術在發展,在壯大。各國拳手之間相互交流,切搓,其樂容容。既能分輸贏,又能掙大洋。我們的傳武仍然停留在過去先人大師的功勞本上大喊,我們也是很厲害的。是的過去厲害不代表現在厲害。有幾個理由:①師父帶徒弟。優點是能得到親傳,缺點是交流封閉。就怕他人知道了自己的一點經驗。②徒弟越多,師父的本領越大。名利同樣越大。③守住先人的那一點東西不改革,不創新。前人的東西,前人在創新時是當時的需要,也不是關門造車,墨守成規,刻舟求劍。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成不變。只是誇我師父怎樣怎樣厲害,當別人問他時就不啃氣了,因為沉默是金啊。④缺少魄力,不願改革創新,守舊就要捱打。⑤自己的一點經驗就怕別人知道搶了他的飯碗。然後東扯西拉編出許多不合理的東西誤導後人子弟。⑥因為名聲和金錢是第一位的,存在就成了硬道理。⑦傳武的徒弟有幾個能打過師父的,喂招就自然出了。⑧世界拳壇打的是感覺,拼的是瞬間反應。無成形動作,同樣也無心裡包袱。想怎麼打就怎麼打。⑨小的格鬥形式,固定模式的科學化。三拳為一個節拍,一旦出手對方那裡有反應餘地。被打敗正常,不打敗倒很不正常。所以被自由搏擊取代是早晚的事。我認為傳武的發展方向就是健身強體,把身體練健康一樣很重要,何必爭一時之成敗。


雲遊四海578


中華傳統武術之技擊術是為生死搏鬥而生,是瑰寶,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格鬥術。

傳武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千百年來生活中各種打鬥情形的需要,是無數能人志士對各種搏鬥情形應對方法的精華的總結,所以傳武的技擊是非常善戰的,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善戰的、最能戰的、最全面的格鬥藝術。

當然,市面上見到的,太多太多的是不實用的、沒得到真傳的、傳花了的、練花了的、練走樣了的及其相應的“大師”。中國人講真人不露相,寶貝是不會輕易示人的。大約在上世紀3~40年代,一位先生想向一位傳武高人學一種拳及其全套功夫(各種器械,比如斷門槍。還有暗器。),百般懇求,最後交了四百現大洋(鉅款)才如願以償。這種拳非常非常的實用狠毒,剛柔相濟非常靈活,講究打閃紉針,非常快,一點兒花的沒有,招招都是打穴位、打要害,打就是防,防就是打,變化多端,是屋裡的玩意(不讓外人知道),倆人的玩意(需要對打對練相互喂招切磋運用);練時不讓外人看,在外面練時(都是儘量找沒人的地方練),有外人站著不走看就不讓練了。得到的不易,特珍惜,特保守,不願輕易讓別人學走,所以一般不會在外面顯擺。

當然,現在為救傳武,一些真正的傳武大師也打破常規開始展現真功夫了,比如德建大師與其師兄弟和弟子們、武當鍾雲龍道長等等展示的實戰技法等真功夫,遊玄德道長傳授武當太乙逍遙掌,等等。

只要傳武的技擊能解決好傳承問題,解決好作為實戰比賽項目的體系化建設問題(比如象乒乓球那樣抓,象泰拳那樣抓、培養傳武技擊各年齡段人才),使練傳武的英雄能有用武之地、能養家餬口,能象搏擊拳擊泰拳那樣賺大錢,傳武技擊就能迎來春天,大放異彩!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就能延續併發揚光大(現在在外:不能打的,慫;不敢打的,慫;搏擊高手,更慫!久而久之,尚武精神堪憂!中華民族一定要在行動上崇尚傳武的技擊精神!)!

大浪淘沙,沙盡金出!


手機用戶50403522607


這要看當今中國人文化血液裡面是否還真正流淌著曾經的尚武精神。

還有則武術還可能頑強的生存保留復興革新發揚光大的可能。如果沒有了那大家就只能去跪舔日本唐手道空手道以及起源於日本空手道的韓國跆拳道了。

現在其實早有億萬中國年輕人在傳承和發揚光大韓國跆拳道了,雖然韓國跆拳道現在普遍感覺很弱,但是相信在億萬中國人的努力下,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中國人從小到大愛它呵護它革新它,韓國跆拳道一定越來越強大。

不過中國武術則相反,過去保家衛國幾千年,戰場格鬥場上刀槍棍棒踢打摔拿,曾經也算是博大精深,甚至影響到日本的唐手道。在世界範圍至少是古代中國朝貢體系範圍內中國的格鬥武術也算是一霸。不過中國武術傳承有問題現在早已落寞,武術散手散打的對抗越來越少,武術大多隻剩下武術套路,而套路主要是用來表演和鍛鍊的。如果沒有一個有影響力有擔當負責任的尚武的中國人拯救中國武術的話,未來武術徹底消失是完全可能的。現在徐所帶起來的這波非武術屆的全民質疑武術實戰能力的輿論,只是更快速的殺死武術而已。

未來,

中國人還可能有人會質疑自己千百年來戰場上都是用的功夫都是假的,或者是考究強調戰場上沒用中國的武術都偷學用的韓國跆拳道呢😊,未來這樣認為的中國年輕人一定會有(也不能怪中國年輕人,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接觸的是韓國跆拳道,中國武術早已是滅絕了的在中國人概念裡面不存在的東西),信不信?咱們今天就給中國這個"有意思"的民族打個賭。


集電大成


這不是P話嗎?中國不管拳擊,泰拳,散打什麼自由搏擊,一出國門不管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搏擊人士,都在外國被打的擔架抬回賓館,中國搏擊專業選手在外國只處於五流水平。

至於中國國內,幾乎所有賽事都是假拳,特別是對外國選手的比賽。

問題就來了,中國的搏擊既然這麼爛,為何還要存在呢?既然中國這麼爛的搏擊都毫無意義還要保留,那麼傳統武術為何就不能保留?


戰地黃瓜


各有優缺點,自由搏擊永遠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武術,長期並存是常態,兩者完全割裂誰也無為量做到。首先自由搏擊源於傳統武術,如很多自由搏擊就源於散打選手,練泰拳,跆拳道,練中國傳武等的拳手,他們只要學習適應自由搏擊規則,一樣能參加自由搏擊賽。只是各有特色,如泰拳善用膝。第二,傳武不能格鬥實戰本身就是偽命題。傳武一直就是實戰延傳至今。雖然當代不提倡武鬥,自衛的價值也值得肯定。第三,傳武習練者擂臺賽實戰訓練不足,在賽事上輸賽也正常,因此全盤否定傳武不可取。無限放大自由搏擊的格戰能力,貶低傳武實戰能力,對自身發展也有害處。傳武在街頭實戰中與自由搏擊區別就不明顯,甚至更強。有個國外自由搏擊拳手在一次街頭實戰中一拳打倒一個,又被另一個一櫈子打得頭破血流倒地受傷。大家記得龍哥也是練過的,還用上刀,結果被反殺。格鬥越是無規則,不確定因素越多。第四,傳武是傳統文化,國家是不會放棄的。它除了有格鬥價值,還有健身,表演交流等價值。2008年奧運會就有5000中日運動員表演太極拳,優美壯觀。第五,很多傳武是祖傳的,有感情,有好處,肯定要傳的。如在清代有鍛時間禁武,民間一樣偷練。何況現在國家是支持的。所以搏擊與傳武之爭,會長期下去。主要還是利益之爭,生源之爭,也有榮譽之爭。但爭也未必全是壞事,對提高改進各自弱點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