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有必要在小學時就強調要對孩子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嗎?當下小學中傳統美德教育的狀況如何?

荊棘之鳥


你覺得有必要在小學時就強調要對孩子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嗎?當下小學中傳統美德教育的狀況如何?


中華民族擁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下的傳統美德更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古人云:“要成才,先成人”“德為才之帥,才為德之資”。但當今社會,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智力的發展和身體健康情況,重視孩子智力和能力的開發。固然,家長重視這些本無可非議,但是一個人的成才包括德、智、體、美諸多要素。隨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人的思想品德尤為重要。所以在小學時強調要對孩子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是勢在必行的。

小學對孩子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途徑有:

1.經典誦讀

誦讀傳統文化經典,是對小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如《弟子規》,全文三字一句,音律優美,朗朗上口,易於記憶,非常適合孩子的語言特點,深受孩子的喜愛。《弟子規》的思想核心是孝悌仁愛,講述了孝敬父母、尊兄愛弟、待人接物等有關的行為規範,正是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學的。

2.以身作則

家長、老師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要想孩子能傳承傳統美德,家長要起表率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漸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關心他人等諸如此類的好習慣。良好的環境無疑是為孩子繼承傳統美德提供了最好的動力。

3.節日活動

讓傳統節日散發德育的芬芳。作為有著悠悠歷史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利用傳統教育的資源,對孩子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如:“清明節”讓孩子知道清明節的內涵不僅是尊親敬祖,還有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的意味;“端午節”對孩子進行愛國教育;“重陽節”我們讓孩子知道要尊老敬老,學會回饋、感恩……

小學階段是孩子的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期,在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時,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愛的引導、愛的薰陶、愛的體驗、愛的感受,讓愛的教育伴隨孩子的茁壯成長!

我是小學語文馬老師,與你一起探討教育話題!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小學語文馬老師


很有必要!中國是一個古老而文明的大國,保留下來很多的傳統美德文化,而對於傳承教育來說,從小教育很重要,孝敬父母、尊師敬業、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律己寬人、先人後己,在這些傳統美德的文化中,不僅有利於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也利於小學生思想健康的發展。


教育孩子不光是隻看成績說話,而要重視這些傳統美德的教育,如果從小學時這些傳統教育成為立身之本,我想對於學生來說,無論以後工作還是為人交往,都會脫穎而出。

當下的傳統美德教育,我個人認為還是欠缺實際行動和榜樣作用,畢竟面對小學生,面對自己的孩子,作為教師或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的力量來以身作則去教育孩子學習傳統美德,處於低年級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依賴感也很強,所以要儘早讓他們懂得傳統文化的優點,是當今教育急需做好的,而不是隻看中學習成績,忽視了精神上的健康發展。


小學音樂時老師


加強小學生傳統美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長期發展過程中凝聚起來的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民族精神則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

華民族在創造燦爛中華文明的同時,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然而,由於曾經的極“左”和極“右”思想幹

擾,孔孟為代表的傳統道德信條被不加選擇地全部斥之為“糟粕”而遭到了唾棄。這種對傳統美德的全盤否定而導致的歷史虛無主義,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缺乏誠信、見利忘義、損人利已、好逸惡勞、貪圖享受、個人利益第一等現象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思想道德現狀的反向折射。整個社會思想道德的不良現狀在心智未成的小學生中也

有所反映,多年來,儘管學校也在不斷做出努力,但小學生中出現的如不關心國家大事、學習缺乏正確動力、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弄虛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

等問題仍無法消解。要解決小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問題、糾正其錯誤傾向、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大抵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堵”,即用“守則”、“規範”、紀律去規範

與處罰。而另一種方法就是“導”,用正確的觀念、標準去教育引導。而用以作“導”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中華傳統美德。正因為如此,中共十六大才提出“必須把弘揚和培育

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在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中,提出“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

,以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因此,在小學生中,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加強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為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道德基石,為小學生一生奠定

做人的基礎,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同時,對中國傳統美德教育宜早不宜遲,古人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孔子也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觀點。因此,從某種

意義上講,重視並加強對小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比一個學生成長的其他任何階段都來得更為重要。

二、小學生傳統美德教育內容的選擇

對小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首先要解決的是,應確定哪些內容向小學生進行教育,應如何結合當今的社會現實、針對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提煉與設計一個新的德目體系,

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現代轉化,使它既溶於社會現實,又易於為小學生所接受,這是成功進行小學生傳統美德教育的基礎與前提。

我們可以先對照共同文化背景之下,東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中小學傳統德育。在臺灣,小學的《生活與倫理》所遵循的德目,是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提出的“

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在香港,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德目取於中國宋明理學,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新加坡,其小學生德育課教材,是

《好公民》。其重點內容是按照:個人修養、個人與家庭、個人與學校、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和世界,強化學生的家庭、鄰里、學校、社區、國家、世界的意識。課文的內容

採用東方主要是中國的傳統故事。從這些國家或地區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美德教育的共同德目都是“忠、孝、誠、信、禮、義、廉、恥”,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再加工、再轉化。因此,我們在進行了小學生的中國傳統美德教育中,應該借鑑這些經驗。


AA中考數學微課堂


非常感恩您的關注,個人覺得當然有必要,當下的狀態堪憂!因孩子們的身體,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而且,識別對錯的能力很差,但模訪能力很強,很容易受到不良內容的誤導,如西方國家的所謂自由,自由不是放縱,更不是束縛,乃是張馳有度,把握好這個度很關鍵,南無阿彌陀佛。


覺悟151827389


這個我個人認為有必要。不過,這個強調不能靠語言,要靠行動。光說不練,還不如不說。一個肆意破壞規則的家長,很難帶出按規則遊戲的孩子。孩子不傻,他會通過行為來判斷,所以,強調我認為是必要的,但必須是以身作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