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資本論》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哪個對社會貢獻更大?

普凡4


當然是《資本論》的貢獻大於《國富論》。《國富論》的實質是假借宗教神學的名義把中丶下層農民逼成無產階級,以實現所謂“國富”。《國富論》下的“民富”的實質就是把無產階級(後改稱:工人階級)變成納粹主義、民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堅定擁躉者,也就是說把類似出身日本工人階級家庭的日本政客前原誠司洗腦成法西斯主義的領軍人物,當然也不排除資本主義制下工人子弟心甘情願充當對外侵略戰爭的炮灰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國富論害人不淺,特別對於極端保守、頑固的民族主義者而言。

《資本論》的實質就是對純而又純的家族私有制的理性批判和同樣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美好憧憬。個人認為: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純而又純的資本主義家族私有制最好都不要實現,而是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微量政治力量平衡。

《資本論》與《國富論》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資本論》懂得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勞動人民存在的價值,也就是說私有制偏袒以奴隸主、地主、資本家為代表的賺錢天才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極端狹隘、不客觀和欠缺公正的,是翻版的封建帝王思想,和資本主義“自由、博愛、平等”的立國精神、民族精神相背離的。也就是說,當狹隘的民族民主主義思想氾濫成災時,把《國富論》當教條、教義的資本主義者完全有可能再次將世界人民推進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全球侵略、擴張的不義戰爭的萬丈深淵。相比之下,《資本論》的暫時弱勢地位放到最後反而會成為二兩拔千金的制勝法寶,關鍵在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堅力量-各國共產黨怎麼去做!採取什麼樣務實的戰略丶戰術去做!


永恆的射手58206083


有句話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正好最近一百年進行了成本巨大的社會實驗,現在,這個社會實驗的實踐應該檢驗出了哪個為真理。

東歐在馬克思理論指導下,進行了幾十年的社會實驗,結果,是亞當斯密指導下的西歐發展好?還是馬克思指導下的東歐好。

可能有的人會說,東歐和西歐的基礎不一樣,這樣比較不科學,那麼,同一個國家,也有好幾個分裂成兩部分進行不同的社會實驗,東德和西德,北朝鮮和南朝鮮,,,等等,實際下來的結果是什麼?

大家都能看得見吧!


魚眼貓眼鷹眼


資本主義論調不知禍害了多少人民,只會帶來無窮盡的災難。東德及蘇聯的下場說明了一切。


村民


資本論指導的國家都解體了!


Xgc559


毫無疑問國富論。

資本論一直在找資本主義的問題,然後用理想和完美的共產主義天堂克服,現實只能無限接近但永遠達不到。

天堂是人類社會的無限遠。

自然科學一直為無限和極致努力,但永遠不能實現。

國富論是就現實解決問題。

平心而論,國富論誕生後,直接影響世界現當代市場經濟發展,是最基本最核心最經典的著作,沒有之一。而資本論,是幾十部借鑑著作之一。

補充一點,就是馬克思代表作就是經濟學著作資本論,但前蘇聯還有……把其當哲學著作研究,還煞有介事胡扯,夫復何言?

原因很簡單,要用其終極理想凝聚大眾改朝換代,就像古代講均平富一樣。

已經掌權了,還繼續喊,為的是淡化現實問題的解決——為了集權和掌控既得利益,讓大家看遠處的北極星,從而忽視現實公平競爭問題也就是民主問題還有法制問題的解決——就像在驢前頭掛一根胡蘿蔔一樣。是為了方便統治。

如果馬克思知道後人把他當哲學家,估計他自己都會反對……

哲學家,是要有一套思想體系,馬克思真沒有,就是經濟學資本論。 之外,閒聊幾篇共產主義的文章。

……


西北大地


馬克思《資本論》的精髓是剩餘價值理論,而剩餘價值理論在當今社會,它的實際指導意義越來越小,或幾乎沒有。

當人工智能發展下去,很多工廠都實現了無人化,想想,當人工智能發展到整個社會直接參與生產工作的人只佔10%,那是不是說被剝削了剩餘價值的人只有10%?當全社會生產行為都實現了無人化,是不是就沒有受剝削階層了?

另外,在股份制發展的今天,當一個企業的老闆擁有該企業股份的10%,而企業其餘的90%的股份均被該企業的工人所持有,也就是該企業的工人也是該公司的股東之一,企業所創造的利潤,也有工人的一份,那誰又是剝削階層?誰是被剝削階層?那又是誰剝削誰?

在很多西方國家,很多工人也擁有股票,那工人算不算資本家?算不算剝削階層?

炒股炒匯的資本家,賺到鉅額的財富,裡面有沒有剩餘價值?算不算剝削階層?

所以說,“剩餘價值理論”在當今經濟研究領域中,根本就沒有理論指導意義。

作為一個“理論”,應該是可以被用來解釋客觀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並且可以通過理論“曲線”描述和預言事物發展的未來結果,從而得出結論,幫助人們進行決策,這就是理論存在的意義。


用戶56529715913


如樓上高人所說,這是個太大的題目。當然,也是個很嚴肅的學術題目。那麼,討論這個問題,就應該遵守學術研討的基本規則。 這裡,只是說一點兒個人管見。

亞當.斯密很偉大。

1,亞當.斯密,《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只是在中國這麼稱呼他,西方說起這個人只叫“斯密”。他生於1723,卒於1790;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當過大學教授,交友廣泛,包括很多富商,瞭解到很多貿易詳情,這是他寫《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的重要資料來源。

1751年,他出版了《道德情操論》。這本書是後來的《國富論》的心理學和倫理學基礎。1767-1776年,斯密完成了《國富論》的寫作,這本書,實際是《道德情操論》的續篇。
2,斯密思想的邏輯起點,建立於認為人是受感情驅使的動物,同時又有思維能力和同情心進行自我節制。這種雙重性既使人們互相鬥爭,又使人們能夠創造社會制度來緩和兩敗俱傷的鬥爭,甚至把鬥爭變成共同利益。他反覆寫道:追求自我利益的人常常被“一隻看不見的手”牽著.....最終促進了全社會的利益。

3,在《國富論》裡,斯密把人類歷史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原始狩獵階段、遊牧農業階段、封建采邑農業階段和商業上互相依賴階段。 他的歷史進化觀,主要強調人性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即為改善自身狀況的願望所驅使而又受理智所引導的人性。他說人類由封建社會進化到最後的商業上互相依賴的新階段,就需要產生新的制度,例如工資由市場決定而不由行會決定,企業要自由而不要政府限制。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在這種制度下,人性的兩個方面——滿足情慾和接受理智與同情的支配二者相互作用,就會產生秩序。

4,他在《道德情操論》裡說,主要靠“無形的手"來指導個人行為;《國富論》則強調製度的作用——制度可使因盲目服從感情而可能發生的混亂得到克服。這種制度就是競爭。由於競爭,人們要改善自身狀況的天生願望就會變成有利於社會的力量。互相競爭的結果迫使商品價格降到與生產成本一致的“自然"水平。生產成本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工資、地租和利潤,它們也都會服從自我利益和競爭的法則。在收入分配方面,工人得工資,地主得地租,資本家的報酬是利潤。斯密認為,國富增長的核心在於分工。他強烈抨擊主張壟斷國內外貿易的重商主義,主張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幹涉。他說,經濟上不加限制,任其自由競爭,就會增加財富。這是人性使然

5,《不列顛百科全書》評論說:“《國富論》是第一部偉大的完整的政治經濟學著作”。的確,不論從西方還是從世界的角度說,都是如此。西方學界普遍認同,斯密建立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到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1772-1823),將他的理論發展到了頂峰。

6,西方學界還普遍認為,斯密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理論主張,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清除了封建主義的殘餘之後,才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實施。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標誌著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轉折點,辛迪加、卡特爾的出現,以及週期性的經濟危機,使斯密純粹放任市場調節的理論,受到了嚴峻挑戰。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有管理的國家通貨,金融霸權從歐洲轉向美國,世界形勢的大變化,促使西方的政府和學者,探尋更適合於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理論。

《資本論》是對《國富論》的繼承和巨大超越。

1,馬克思寫於1851-1867年的《資本論》第一卷,以及他去世後由恩格斯整理而成的第二三卷,是對斯密的《國富論》和李嘉圖學說的繼承——斯密和李嘉圖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來源。但同時,《資本論》又是對《國富論》的極大超越。《國富論》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作;《資本論》則是遠遠超出政治經濟學範疇的“三大批判”著作。《國富論》是在西方資本主義發育尚不成熟,許多國家還沒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條件下,為謀求奪權和掌權的新興資產階級開出的濟世藥方——既可用於反對封建統治,又可治理資本主義國家;晚於《國富論》100年的《資本論》,則是對已經成熟且以暴露出根本缺陷的資本主義本質的深刻探討,其揭露了資本的本質,解釋了社會發展的趨勢。

2,《資本論》不是一部單純的經濟學著作,正如其副標題——“政治經濟學批判”所標明的,其既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也是對作為這一生產方式的理論辯護的古典哲學和古典經濟學的批判——是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這“三大批判”的統一;也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神聖家族批判”“德意志意識形態批判”和“哥達綱領批判”的統一。所以馬克思才說,《資本論》是一個“藝術的整體”。

3,《資本論》第一卷,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在這一卷裡,根本顛覆了西方以往“觀念政治論”的傳統,實現了“勞動政治論”的轉向,也徹底超越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規律”傳統,發現了“剩餘價值規律”,實現了“勞動政治經濟學”對“資本政治經濟學”的徹底否定,第一次科學地說明了“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資本和勞動的關係”。這個觀點,顯然是斯密的人性觀點不可比擬的。

4,《資本論》第一次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不是價值規律,而是剩餘價值規律,並強調這一規律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資本論》在探索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經濟運動規律中,首次運用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5,馬克思沒有寫過獨立的哲學和辯證法專著,《資本論》中,凝聚著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想——《資本論》是馬克思的“哲學全書”。也正因為如此,《資本論》雖然寫於19世紀,但已穿過20世紀,走進21世紀。即便面對今天“金融資本的狂歡”,比起那些試圖根據後來事態的變化而建構起來的理論,《資本論》對今天的資本全球化更具解釋力。這是許多西方嚴肅學者也反覆提到的。

6,法國哲學家阿爾都塞說,要到《資本論》中去閱讀馬克思的真正哲學。英國地理學家、社會學家 大衛·哈維說:“將《資本論》詮釋為對他或她個人生活意義的所在是我們每位讀者肩負的使命。”美國20世紀著名的政治理論家阿倫特認為,“馬克思是19世紀唯一的使用哲學用語真摯地敘說了19世紀的重要事件——勞動的解放的思想家”。德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認為,馬克思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傳統政治哲學的批判,是以“生產”概念取代了“反思”概念,以“勞動”概念取代了“自我意識”。在此意義上說,不是羅爾斯的《正義論》而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真正實現了現代政治哲學的“軸心式轉折”。正是《資本論》實現了正義理論從作為“抽象空話”的“主觀主義”向作為“歷史規律”的“客觀主義”的轉向,《資本論》是馬克思的“正義論”。英國大數學家、哲學家羅素說,他並不完全贊同馬克思的觀點,但有一條可以確定,馬克思是真心實意站在世界絕大多數人一邊的。        
      


一老沈一


《國富論》是里程碑式的煌煌鉅著,它是經濟學史上影響力最大最持久的書,和《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物種起源》、《釋夢》等一個級別,其首倡的如“看不見的手”,“勞動分工”等理論,對經濟學的發展,可謂撥雲見日,醍醐灌頂。《資本論》是馬克思最重要的代表作,但意識形態過濃,在影響力上遠遠不如《國富論》,《資本論》闡述的經濟理論在經濟學流派裡也屬於歪門左道。


樓萬里


肯定是國富論。而資本論在蘇聯解體、東歐倒臺的事實中證明人類對它的實驗結果是失敗的,觀點是放棄的。不在感興趣了。人類未來必須會走向科學統治的世界,會進入知識經濟和科學政治(權力將為科學證實而執行,沒有被科學證實而執行的權力是荒唐可笑的謬權)的時代,政治格局也必須要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違背科學規律,必然飽受病痛折磨。當然,資本論是科學的,它揭示了剩餘價值的規律,但社會問題不是出在如何榨取剩餘價值上,而是剩餘價值為誰服務和如何分配上,這才是造成社會矛盾和危機的根本。所以在證實和使用範圍的實際意義上資本論是非常有限的。而國富論則是經濟的普遍規律和發展的基礎,使用沒有侷限性,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中一直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用戶4221516883005


馬克思的資本論不是指導社會怎樣發展經濟的。它不是一部純經濟學著作。它的要義在於揭示剝削壓迫的實質問題。它是為無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基礎的。更具有政治色彩。它重在鼓動無產階級革命,以爭取一個理想的社會。這個理想的社會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它的初級階段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它並不是以發展生產力為第一要義的。也不是以發展經濟為根本的。他的最終目的是爭取全民的幸福。為全民的幸福做一個制度性的保障。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就是全民幸福的保險單,虛假的社會主義就不用說了。

而富國論是一部資本主義經濟學著作。他所推動的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它是侷限的資本主義思想之下的經濟學理論。它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為少數人創造社會財富。有利於製造無數個資本家。

在社會主義國家裡。全民的幸福才是社會發展的根本。而發展生產力只是實現全民幸福的手段。經濟不是一切。經濟只是一個基礎。

社會主義制度在發展生產力方面有其優越的一個方面,也有其他不利的一個方面。由於社會主義制度下缺乏發展的經驗,由於社會管理手段的不足,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不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很可能的現象。但以此來懷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極大錯誤的。共產黨人以此來動搖自己發展社會主義的信心更是要不得的。

資本論和富國論,但就經濟方面來說無有可比性。

如果硬要比的話。其觀點完全取決於認識者的階級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