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GDP總量前十的城市,北方僅佔兩座,南方真的比北方發達嗎?為什麼?

過的痛苦活得精彩


為了瞭解這個問題,我們還要追溯一下歷史。

從宋代開始,中國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折,那就是經濟文化重心從北方開始向南方進行轉移。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明主要是在黃河流域起源的。

因此,中國主要的經濟文化中心的支撐點都在黃河流域附近,黃河以南地區,那個時候還是不毛之地,資源沒有被開發,人口也非常稀少。

那麼,為什麼到了宋朝以後,經濟文化中心開始南移呢?

錢穆在《國史大綱》裡給出了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黃河與北方的水患”;第二個是“北方社會受外族及惡劣政治的摧殘”。

第一個原因:黃河與北方的水患。

錢穆根據研究發現,在中國歷史典籍中,早在周定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602年就已經有所記載了,此後歷朝歷代都有關於黃河水患的記載。

到了宋代,黃河氾濫更加嚴重,成為了心腹大患。為什麼黃河會成為心腹大患呢?錢穆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個是戰爭因素,黃河的主要河道被不斷犧牲。

我們知道,北宋時期,北方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敵人就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宋朝在軍事上,根本不是契丹人的對手,只能通過向契丹進獻歲幣,也就是錢財和物資的方式換取和平。當時,黃河下游地區主要是在宋朝境內。

然而,到了宋哲宗皇帝時期,黃河出現了一次改道。按理說,黃河改道是自然現象,人類應該遵從自然。但是,宋朝害怕黃河改道之後會進入契丹境內,那樣一來,宋朝就不能憑藉黃河進行有效的防守。史書上記載,如果那樣的話,“中國全失險阻”。

為了防止契丹人的入侵,宋朝始終要保證河道在自己境內。因此,宋朝主動將黃河掘開了一個口子,讓它保持在宋朝境內。宋朝的這次開掘,造成黃河淹沒了大片的農田,造成了土地的貧瘠。

黃河等北方河流不斷氾濫的第二個因素是政治腐敗,修河工程的黑暗。

我們知道,黃河的水之所以是黃色,是因為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為了防止黃河河床過高,發生水災,歷朝歷代都需要對黃河進行疏通。

然而,由於元代和明代政治過於腐敗,官方所建的堤壩,雖然耗費巨資,但是質量很差,經常被沖垮。當時明代人就感嘆說:人力已盡,水患方烈。意思是:人們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治理黃河,但是水災仍舊很嚴重。

元代時期,政府曾經想放棄通過河道從南方向北方運送糧食,然而元朝的皇帝和大臣經過多次討論,卻沒有實行。就連當時的大臣都感到奇怪,元朝政府為什麼寧願花費巨資,也不願意改走海運。

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的第二個原因是:北方社會受外族及惡劣政治的摧殘。

我們在前面提到,遼國契丹人與宋朝經常發生摩擦,發動戰爭。此外,當時的西夏党項人和後來的金國女真人也時常入侵宋朝。

由於遼夏金三個政權的建立者都是周邊族群,尤其是金朝女真人,還建立了屯田制度,錢穆認為,屯田制度對北方農村破壞是最大的。

我們知道,女真人主要是遊牧民族。雖然屯田制度是為了讓金朝士兵可以進行耕種,將不同民族進行融合。但是,金朝女真人卻將好的土地劃分給自己,只給普通老百姓不肥沃的土地。

女真人呢,又不怎麼會種地,就把肥沃的土地弄得越來越貧瘠,最終造成了北方土地的貧瘠化。老百姓呢,耕種貧瘠的土地無法維持生存,只好紛紛逃亡,北方地區也就越來越貧困了。

隨著來到南方的人口越來越多,再加上南方的土地比較肥沃,於是,宋代以後,政府就紛紛開始主導興修南方的水利工程。有了水利,商業、漕運、手工業等也就越來越興盛,最終取代了北方成了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兮兮說事兒


2017年我國大陸地區GDP排名前十的城市是:1.上海30133億元、

2.北京28000億元、

3.深圳22438億元、

4.廣州21503億元、

5.重慶19500億元、

6.天津18595億元、

7.蘇州17319億元、

8.成都13889億元、

9.武漢13410億元、

10.杭州12556億元

可以看出,十大經濟規模最大的城市有8個位於南方,2個位於北方。此外,去年14個萬億城市中,有11在南方,3個在北方,即北京、天津和青島。目前,我國南北方經濟總量比例大約為6:4。

其實早在南宋時期,我國就已經完成了經濟中心南移,南方經濟比北方發達。這種經濟格局歷經元明清,一直延續至今。而且,南方經濟增長還快於北方。2017年,增速居前的貴州、雲南、重慶、江西、安徽、福建、四川都是南方省份。


而增速墊底的幾個省市天津、甘肅、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都是位於北方地區。南方快北方慢是目前我國經濟增長趨勢。如果未來保持這個趨勢的話,南北方之比就可能由6:4變成:7:3。


北方地區有三塊地理區域構成: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其中東北和西北總量都不高,而且增速全國居後。這樣的話華北就成了北方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動力。山東、河南、河北、北京等這幾個北方經濟總量大的省市都集中在華北地區。

南方就不同了,東部的廣東、江蘇、浙江、福建,中部的湖北、湖南,西部的四川經濟規模都不小。總得看來,南方的多個區域經濟發展都還不錯。


紅谷新視界


的確,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也是有依據的。如有不信,我們可以用數據事實來說話。

我國的南北分界線如下圖所示:

一、先看下面第1張圖表:

從上面圖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我國城市GDP總量前10名當中,有上海、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等8個是南方地區的城市,北方地區只有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同時,在城市GDP總量前20名當中,南方地區佔了14個,而北方地區只有6個。這就說明,南方地區的經濟是要比北方地區更發達的。

二、再看下面第2張圖表:


從上面這張圖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強當中,有65個城市位於南方地區,佔65%,而且大部分名次都靠前;北方地區只有35個城市進入了百強榜,而且大部分名次都靠後。這也就是說,南方地區的經濟明顯地要比北方地區發達。

三、再請看第3、4張圖表:



從上面兩張圖表中可以看出,在2018年評出的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中,有67個縣(市)是位於南方地區,而位於北方地區的只有33個縣(市)。因此,也可以看出,南方地區的縣域經濟要比北方地區更發達。

那麼,南方地區的經濟為什麼會比北方地區更發達呢?其實,原因不復雜,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交通的原因,即南方地區的海、陸、空和內河航運要比北方地區發達、方便的多;二是氣候的原因,即南方地區的氣溫要比北方地區更高、更溼潤,更有利於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


潤友


中國城市格局從改革開放40年以來,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南北經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30年河東,30年河西

1978年,我國GDP十大城市分別是: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慶

長春

哈爾濱

瀋陽

廣州

大連

武漢

40年前的GDP十大城市,北方佔6,南方佔4,計劃經濟時代,當時的東北傲視群雄,固定投資佔比全國的40%!十大城市,東北佔4個,誰與爭鋒!

1988年GDP十大城市

上海

北京

天津

重慶

廣州

瀋陽

蘇州

武漢

杭州

大連

這一年,市場經濟的苗頭已經起來了,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這一年,南方有6城入圍全國GDP十強,分別是上海,重慶,廣州,蘇州,武漢,杭州!

當市場經濟起來的時候,北退南進是主旋律!

1998年GDP十大城市

上海

北京

廣州

重慶

深圳

天津

蘇州

杭州

成都

無錫

這一年,武漢掉出前十,成都進入前十,無錫也進來了,最閃耀的是深圳,闖進了前五!

1998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創造財富的時代,這一年十大城市南方佔了8個,北方只剩北京和天津!



2008年,北方奮力直追

這一年十大城市變成了

上海

北京

廣州

深圳

蘇州

天津

重慶

杭州

無錫

青島

這一年,北方港口城市青島成為黑馬,闖進前十,但是北方經濟依舊落後南方,十大城市北方只有三城!

蘇州,深圳成為南方城市最大贏家,廣州經濟達到歷史最佳水平!蘇南模式的成功,使得蘇州、無錫排名極速上升,對外開放使得深圳廣州一路高歌猛進,這一年,一線城市的經濟總量差距正在縮小!

2017年,東部經濟增速放緩,中西部增速趕上

前十大城市是

上海

北京

深圳

廣州

重慶

天津

蘇州

成都

武漢

杭州

這一年,中西部的超級城市武漢,成都上來了,東部城市蘇州排名下降兩位,整體上,北方城市只有2個在前十了,南方大獲全勝!

這一年,市場經濟最發達的深圳成為最大贏家,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三,但是增量位居全國第一,人均GDP位居十強第一!城市競爭力全球第五,全國第一!

40年風雲莫測,北方的落寞與南方的崛起,實際上是市場經濟的創新文化戰勝了國有經濟的保守文化!

一切城市的經濟格局,歸結到底,都是文化的競爭!

預測下一個十年,十大城市是

上海

深圳

北京

重慶

廣州

成都

蘇州

武漢

天津

杭州



未來十年,是智能智造,創新文化,第三產業拉動經濟的十年,所以深圳和成都排名會靠前!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唯一的變量就是東北是否能崛起!


城市觀察君


根據最新公佈的2018年全國前三季度各城市GDP排名顯示:

前10城市中,有8個是南方城市。北方只有北京和天津2個城市入圍,佔比20%。

排名第11-20位的城市中,北方城市也只有青島、鄭州、西安3個,佔比30%。

排名21-30位城市中,北方城市有煙臺、濟南、大連、唐山、石家莊5個,佔比50%。

可以看出,越是排名靠前,北方城市佔比越低。南北城市之間發展差距較為明顯。

北方城市在排行榜前十中佔比較低,除了經濟中心南移的歷史原因,個人認為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山東省堅持均衡發展,均衡發展確實值得稱讚,但也導致這樣一個排名全國第三、北方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沒有一座城市進入前十位。省會濟南的GDP佔比可能是全國各省會城市中佔比最低的之一了。

二是東北幾大城市普遍發展緩慢。1978年時,東北四大城市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的GDP總量均位居全國前10位,但40年後的今天,不要說前10,就是在前20城市中也沒有東北城市入圍了。排名最高的大連也僅僅排在第24位。






一個不再年輕的青年


我是北方人(焦作),在南方生活(珠海)

秦嶺淮河以南,是南方,好比我們河南,信陽就是南方,鄭州就是北方...這一定要分清楚。

憑個人感覺,南北方差異巨大,人們的思想都不一樣

南方經濟強的地方,珠三角長三角,重慶國家扶持!

北方經濟強的地方,京津冀地區,山東沿海地區!

若提問說南方經濟和北方經濟,不如直接提問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比,這些地方要麼國家支持要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交通,環境等。你這樣提出一個問題,不夠全面,感覺像故意再讓南北方人對磕。南方的四川,廣西,雲南,貴州,江西,海南等這些地方,北方的西部地區等,還是發展的很不好的,窮人多...所以沒有必要爭吵,掙到自己錢包裡的,才是真的...

恕我直言,這種話題,評論區吵的最兇的,都是些虛榮心強但實際沒多少錢的...

聊聊南北方最主要的差異:

南方水多暖和,北方水少寒冷,南方人的平均身高比北方矮10公分左右,北方人的平均體重比南方人多10公斤左右,南方矮子多,氣候原因,祖輩遺傳原因!北方胖子多,吃的多,大魚大肉,運動的人少!南北方吃飯差異,南方吃麵條主要為了吃麵!北方吃麵條主要為了喝湯!南方吃米飯主要為了吃米!北方吃米飯主要為了吃菜!南方叫米飯為飯,叫麵條為面,北方而言米飯麵條油條麵包豬肉牛肉只要是飯點吃的,都是飯!南方大多數年輕人,思想是結婚之前一定要瀟灑,賺多少花多少!北方大多數年輕人,是喜歡攢錢,想的比較遠,和老一輩的教育息息相關!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是南方人覺得北方人窮,其實不然,現在只要在中國...每個階層賺的錢的數量,和你是哪裡人,沒有關係的...南方語種多,可能同省不同市,就沒辦法溝通了,北方基本上就是普通話加一個音調,每個地方的音調都不一樣,但是溝通基本無障礙.南方暖和雨水多,北方寒冷幹雨水少,北方不缺水的地方,也都是地下水,地表水不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人愛吃麵有人愛喝湯!永遠不要嘲笑別人的生活方式!


低頭一笑的溫柔


第一,東三省人口加起來不如一個廣東。第二,那些噴東北人的基本都是自卑的人。第三,東北貧困人口人遠遠少於南方。第四,東北氣候惡劣,而南方更適合投資這是事實。第五,南方很多人忘恩負義,忘記東北無條件支援南方建設那些年提供的資源。第六,此類南方人,其心可誅!非要分裂中國!第七,北方人普遍單挑碾壓南方人,這恐怕也是他們噴北方的原因


黑大帥129367122


gdp上如此,但貧困人口方面,南方也多於北方。北方分西北,華北,東北。東北經濟倒退,西北人口少比重低,說北方,實際也就是華北。東北雖然經濟倒退,但貧困人口並不多。

那麼為什麼感覺南方更具有活力呢?原因是南方即便是很貧窮的省份,也有一個明星省會,比如四川的成都,gdp就很高,但四川整體而言是人口淨流出省份。北方衰落最典型的就是東北,10年的時候,北方人均gdp還比南方高,現在已經扭轉過來了,但近8年來的高速增長究竟是房地產泡沫的增長還是實體經濟蓬勃發展?據我所知近些年實體經濟都不怎麼樣,而新興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北京作為北方唯一乃至全國互聯網中心也不能代表北方。目前發展迅速的中西部城市,比如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我之所以用括號把發展括起來,是懷疑這些城市是不是披著新興產業的外衣幹著賣地換gdp的事,你說青島不如成都麼?可是青島有海爾,海信,青啤這種享譽海內外的國際公司,但中西部城市卻難以拿出本土培養的這樣的企業。



倒黴鬼9


(我是北方人),北方人實在,直爽,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和街坊鄰居正面交流,槓一波表示自己的真實性,粗口什麼的甚至都能當玩笑話說,什麼爹啊媽啊的,聽著老帶勁兒了。他們南方人太狡猾了,動不動就委婉的你好我好大家好,還一肚子讓人聽不懂的理論動不動掏出來跟你白話,他們竟然不喝酒吹牛逼,動不動就喝茶裝文化人,一有經濟合作首先亮的是合作誠意,以及公司實力,直接去喝酒應酬帶著嫖個娼然後再談合作多實在啊,你們說是吧?南方人竟然高考分數都比北方低,隨隨便便就能上名牌大學,我們山東河南省學生比他們高多少分兒才能上個重點啊!你們不就素質比我們高了那麼一點嗎?不就文化比我們多一點兒嗎?有什麼了不起的!


彡石頭i


確實,根據2017年我國GDP前十的城市數據,只有北京和天津兩座城市是北方城市,而其餘8座城市都是南方城市。

整體上看,南方經濟確實要比北方發達,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四個省份——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除了山東之外,其餘三個省份都屬於南方省份。而我國人均GDP最高的四個省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也是南方省份。目前我國南北方GDP比例在是6:4左右,而且南方地區的發展速度也更快一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最快的三個省份(雲南、貴州、江西)都是南方省份。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GDP總量前十的城市則又是另一番景象。比如在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我國GDP前十大城市中,有6座城市在北方(北京、天津、瀋陽、大連、哈爾濱、青島),4座城市在南方,其中北方的6座城市中有3座位於東北地區(瀋陽、大連、哈爾濱)。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東北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工業化程度最高、工業實力最強的地區。特別是遼寧,是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有“共和國長子”之稱,前生產總值大部分年份都是全國第一。但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經濟體制僵化、產業結構偏向重工業,東北地區的經濟地位在全國迅速下降。而與此相反,南方省份的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異軍突起,經濟實力大幅增長,使得南北方GDP差距在逐漸擴大。

其實,經濟重心南移早在我國的南宋時期就已經完成,這個格局一直延續至今。按照目前的經濟增長趨勢看,未來南方地區的經濟佔全國的比重可能還會走高。但由於北京和天津的GDP比較高,也是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跌出全國前十。所以我國GDP總量前十的城市中,南北8:2的格局可能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