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達摩·悉達多去世後,為何他的弟子們四分五裂?

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創始人叫喬達摩·悉達多,他原先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因為偶然的原因,看到了人世間的各種苦難,同情心大發,要幫助全天下的人們解除各種疑惑和苦惱,而去尋經問道。最後在一棵菩提樹下打坐,冥思苦想,終於大徹大悟而成道,這就是最早的佛教。

喬達摩·悉達多去世後,為何他的弟子們四分五裂?

釋迦牟尼成道後,肯定會想到把他的思想和學說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接受,於是他開始了長達45年之久的傳教活動。當然,如果僅僅是他一個人,那效果也太慢了。所以他收了很多弟子。據說他前後收的弟子有500多名,其中還有十名大弟子,最後都成了羅漢。當時傳教條件比較落後,還沒有發明出造紙術和印刷術,所以沒法出版教材,只能靠口傳心授。

喬達摩·悉達多去世後,為何他的弟子們四分五裂?

喬達摩·悉達多去世後,他的弟子們開始還比較團結,後來就四分五裂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弟子們怕忘記了佛祖當時說的話,就組織了結集活動,就是把弟子們召集到一起,然後集體回憶佛祖曾經說過什麼,如果有人回憶錯了,其他人可以指出來,大家共同糾正。據說第一次結集的時候有五百多名弟子,由迦葉召集到一起,在王舍城外的七葉窟進行的,弟子中有一個記憶力最好的,叫阿難,他背誦出喬達摩·悉達多在世時所說的各種話,詳細到喬達摩·悉達多在什麼地方說的,在什麼時間說的,在什麼情況下和什麼人說的,都一清二楚。然後由當時遵守戒律最好的一名弟子,叫優波離的背誦出喬達摩·悉達多在世時所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就是現在的戒律。

喬達摩·悉達多去世後,為何他的弟子們四分五裂?

結集完成後,弟子們都按照佛祖的囑咐繼續修行、傳教。但是到了後來,關於佛教應該怎麼發展,弟子們起了爭端,有些弟子認為應該尊崇傳統、保守舊規,而有些弟子則較為進取,認為應該強調改革和發展,讓佛教發揚光大。這是佛教團體的第一次分裂。此後,關於佛教的發展方向又出現更多爭議,內部又出現了多次分裂,形成的派別就有近20種。

喬達摩·悉達多去世後,為何他的弟子們四分五裂?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說是有多種原因的。首先,喬達摩·悉達多在世的時候,雖然弟子眾多,但是沒有核心領導力的弟子,也沒有明確指定衣缽的傳承人,更沒有明確規定此後衣缽的傳承製度,所以後來弟子們在傳教過程中的分歧沒有核心領導來解決拍板,就導致分歧越來越大,最終出現分裂。另外,喬達摩·悉達多沒有想到佛教傳播範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更沒有想到佛教在傳播過程是否要與時俱進,所以也沒有給佛教的發展方向明確路線,所以弟子們在後來就有了爭議。

喬達摩·悉達多去世後,為何他的弟子們四分五裂?

佛教後來出現了各種宗派,也許是喬達摩·悉達多從來沒有想到過,但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畢竟,佛教要發展,肯定要與時俱進,要本土化,要多樣化,這樣才更具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