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他科研30餘年,攻克世界性難題,讓美國這個獎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

近日,美國核學會聚變核能傑出成就獎頒獎儀式在美國奧蘭多舉行。該獎頒給了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西安交通大學校友吳宜燦,以表彰他在核能中子科學技術與應用研究方面的開創性貢獻,這也是

該獎項自1977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

驕傲!他科研30餘年,攻克世界性難題,讓美國這個獎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

吳宜燦於1985年獲西安交通大學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學士學位,1988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反應堆工程和安全專業碩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是世界著名的核能中子物理科學家。上世紀80年代起,他就致力於核能中子物理研究,在核能中子輸運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建立了複雜核能系統中子輸運理論,攻克了中子輸運精準建模與高效計算求解的這一世界性難題。

《人民日報》報道吳宜燦科研事蹟

驕傲!他科研30餘年,攻克世界性難題,讓美國這個獎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

誤打誤撞,進入核能中子物理研究領域

誰能想到,擁有如此大成就的吳宜燦竟是因為誤打誤撞進入了核能中子物理研究領域。“高考的時候,我化學考了81分,比其他科都高,我想那就報化學專業吧。填志願的時候,密密麻麻的專業名稱完全把我搞暈了,看到有個專業叫核反應堆,心想有‘反應’兩個字,應該跟化學差不多。”直到被西安交通大學錄取後,他才知道,這個核反應堆屬於物理專業領域。此後,隨著深入系統的學習,吳宜燦逐步認識到,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如何開發和利用好核能意義重大,隨之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專業。

1984年,吳宜燦本科畢業。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班上許多同學轉行。但吳宜燦還是選擇了繼續攻讀碩士。“我出身農民家庭,父母從小就教導我‘多唸書總會有用’。他們常說‘讀書不光為你自己,要想著許許多多的人’,我始終銘記在心。”而這這也成為吳宜燦當時繼續求學的動力之一。

驕傲!他科研30餘年,攻克世界性難題,讓美國這個獎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

吳宜燦(左三)在指導中子輸運研究。

投身科研,攻克中子物理領域的技術難題

1988年,吳宜燦考入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讀博士。2011年3月,日本發生福島核洩漏事故,專家呼籲重視核安全基礎研究。在前後兩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白春禮院士等領導持續推動下,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得以啟動。其中,“未來先進核裂變能—ADS嬗變系統”作為第一批先導專項立項,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的詹文龍院士任總指揮,吳宜燦研究團隊負責“鉛鉍冷卻反應堆”項目。

2011年9月,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揭牌,吳宜燦被任命為籌建負責人。“接到任務時心裡很忐忑,畢竟硬件設施幾乎都是空白。那段時間頻繁做噩夢,有時候一晚上被嚇醒三四次,但第二天還是要打起精神走進辦公室,不能讓大家看出來我的壓力。”吳宜燦說。“團隊成立之初,就明確不以傳統的只看重論文、專利等方式衡量科研成果,科研工作的價值、影響,對學科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才是我們的目標。”

儘管團隊成員都很年輕,缺乏積累和經驗,要做的工作可借鑑的東西也少,但有激情,也特別能吃苦。為了趕進度,他們常常工作到深夜,節假日也不休息。特別是建所初期,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在嘈雜的施工現場,戴著口罩的年輕人專注地調試設備。他們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攻克了中子物理領域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經過7年努力,核安全所人才隊伍從最初的50多人發展到如今的500多人,建成一批國際一流水平的實驗平臺。

吳宜燦教授及其帶領的研究團隊

驕傲!他科研30餘年,攻克世界性難題,讓美國這個獎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

嚴格認真,按照工作計劃保質保量完成

無論是工程任務,還是科研管理,吳宜燦都要求按照工作計劃按時保質地完成。大家提交的論文報告,哪怕有一處表述不準確,都會被他揪出來,一遍遍修改直到滿意為止。1999年,吳宜燦下定決心研發我們自己的中子軟件。當時國內對核能軟件研究的支持極為有限,吳宜燦不得不“自籌經費、先期投入”。吳宜燦說:“當時帶著大家深入研究數學模型,反覆論證程序架構,寫好每一句代碼,搭好每一個模塊,整整120多萬行程序代碼被反覆折騰了無數次。”

如今,吳宜燦團隊研發的大型中子輸運設計與安全評價軟件系統SuperMC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1000餘家重要單位獲得規模化應用認可。他們還將發展的中子輸運物理與技術成果應用於創新核能開發,開展可移動、小型化、智能安全的核能系統“核電寶”的工程化研究。

驕傲!他科研30餘年,攻克世界性難題,讓美國這個獎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

2018年9月16日,第30屆國際聚變技術大會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的墨西拿開幕,當晚舉行了歐洲聚變核能創新獎頒獎典禮,

吳宜燦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科學家。“對於年輕人來說,要學會以長遠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切忌短視浮躁、急功近利。科研事業不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未來。”這是從事了近40年的科研工作的吳宜燦對於年輕人的建議。在他看來,只有看到未來10年之後的格局並且提前行動,才能讓成功成為必然。

延伸閱讀:

美國核學會聚變核能傑出成就獎:美國核學會是世界核科學技術領域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組織。美國核學會聚變核能傑出成就獎每兩年在全球範圍內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一位科學家。

歐洲聚變核能創新獎:歐洲聚變核能創新獎由歐盟常設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2014年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從全球範圍內評選和表彰為聚變領域科技創新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吳宜燦是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中國學者,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科學家。他的此次獲獎,為中國聚變界贏得了重要的國際榮譽,顯著擴大了我國在世界聚變領域的影響力。

歡迎選擇西安交通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

部分素材來源於人民日報、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