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 PK 弱中心化,誰才是你我需要的區塊鏈?

經常會聽到一些爭議說加密貨幣 XRP 或Ripple 與銀行一樣,都是中心化的。Ripple 的區塊鏈肯定是中心化的,但你要是僅僅因為這個就指責Ripple那就顯得你有些不專業了。

其實,除了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以外,市面上其實還有著一類弱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不過,人們往往很難理解各種區塊鏈間的不同,而本文,我們就帶大家來區分一下他們。

按功能分,區塊鏈大致可以分為3類:

- 公共的分佈式區塊鏈:例如比特幣,這些是大型分佈式網絡,通過token(可在分散的網絡上交換的數字資產)執行。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們對每個人都開放,因為他們的源代碼是公開的,社區可以隨意修改它。

- 需授權的分佈式區塊鏈:所謂的“授權”區塊鏈,如RIPPLE,個人在網絡中發揮的作用是受限制的。它們也能使用token,可以是開源的,也可以是非開源的。

- 私有的或中心化區塊鏈: 後者往往較小,不一定使用token。對這些區塊鏈的訪問受限制,因此,它往往是公司的選擇,因為當然他們不希望公開其信息。

去中心化版本的區塊鏈是安全的,它們能低成本地存儲,交換,甚至認證信息,但它們能應用在什麼領域呢?

去中心化 PK 弱中心化,誰才是你我需要的區塊鏈?

從這張圖片就很容易理解中心化(a) ,部分去中心化或聯盟區塊鏈(b)和完全開放或分佈式區塊鏈(c)之間的區別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間的對立由來已久。然而這也並不只是比特幣區塊鏈固有的概念,在其他很多領域也是如此。例如,互聯網是一個分佈式的系統,但是我們的應用經常是中心化的。最好的例證就是社交網絡: Facebook、 Linkedin 等,儘管它們照理上來說應該利用分佈式的互聯網系統,但往往它們都以中心化的方式運作。

因此,區塊鏈的概念可以應用到非常廣闊的領域。許多公司對這項技術都是非常感興趣的,但出於保密原因,同時又都希望以密閉或集中的方式接管它。

為了理解這一點,讓我們首先看看可以開發的不同區塊鏈。主要有3種:

- 公共或分佈式區塊鏈,如比特幣或以太幣

- 私人區塊鏈

- 側鏈

開放式區塊鏈

案例1、 比特幣區塊鏈

將區塊鏈引進世界的基本模型是比特幣: 任何人都可以將這個區塊鏈下載到他們的電腦上,通過他們電腦的計算能力來挖掘區塊,來檢查交易甚至成為一個參與者(稱為節點)。工作證明的過程,正如我們已經瞭解,確保了整個網絡的安全。因此,比特幣網絡獲得了(或者曾經獲得了)人們巨大的信任。這個區塊鏈上有許多節點,提高了系統的安全級別:計算機數量越少,整個網絡就越小,就越容易收到攻擊

但是,這種安全性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驗證系統很慢ーー每10分鐘才驗證一個區塊ーー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電)。

比特幣的貨幣供應也受到了限制,因為其創造者希望總共只有2100萬個比特幣存在。中本聰在2009年1月推出最著名的加密貨幣時說:“它們被分發到不同的節點,當它們驗證了區塊後,數量將在每4年減半一次,這就形成了了加密貨幣的稀缺性。”

去中心化 PK 弱中心化,誰才是你我需要的區塊鏈?

圖片來自:visualhunt

案例2、以太區塊鏈

以太坊區塊鏈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比特幣的啟發。然而,它卻更容易被企業所用。首先,它沒有比特幣所傳達的自由意志主義內涵,也不在任何系統之外。其次,比起比特幣區塊鏈簡單的價值轉移,以太坊還能接納更多的應用程序。該公司創始人是一位天才,對密碼學充滿熱情的17歲少年。2011年,他創辦了《比特幣雜誌》(Bitcoin Magazine),最早發行的密碼貨幣專業雜誌之一。

僅僅兩年之後,他就在網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新一代智能合同和分佈式應用程序平臺”的文章。

在寫完白皮書之後,他完全沒有想象到這將為世界帶來多麼大的震撼。

2014年,他組織了一次籌款活動,用以太坊區塊鏈的加密貨幣 Ethers 籌集了近1,800萬美元。

2015年Ether的價值才不到1美元,如今值700美元。也難怪它的創造者維塔利克 · 布特林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獲得巨大的成功。2016年,他甚至被《財富》雜誌評為世界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人物第31名。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功故事。

但以太坊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

以太坊網絡的基礎方面與比特幣相同: 公共網絡和工作證明驗證機制(儘管其創建者設想過渡到權益證明)。然而,它還做了一些方面的修改,如區塊驗證的速度: 在以太坊區塊鏈只需要幾秒鐘(而比特幣區塊鏈幾乎需要10分鐘)。Ethers在區塊體驗證之後產生,而數量沒有被施加限制。

與比特幣網絡的第二個不同之處,也就是ethereum的真正力量所在,是其所使用的計算機語言: 這就是所謂的圖靈完備。 不討論技術細節,簡單地說,圖靈完備語言使編寫智能合約成為可能,它是使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強加於合同雙方的規則。這些智能合約使得人們在許多領域都能創建分佈式(或 D-App)應用程序,比如健康、能源、金融、保險、銀行,或者管理部門,我們將在後面談到。

相比較比特幣區塊鏈只用於交換比特幣---- 一種股票交易,以太的可能性似乎無窮無盡。

但也有人批評這個區塊鏈。他們認為,交易的安全性低於比特幣。而人們的理由是2016年赫赫有名 DAO 的黑客攻擊:一個在 ethereum 上的去中心化組織,被惡意軟件轉移了大部分之前籌集的1.6億多美元。這種行為以前從未發生在比特幣身上。

去中心化 PK 弱中心化,誰才是你我需要的區塊鏈?

私有區塊鏈

許多公司看到公共區塊鏈有一個主要缺陷:正是他們是公共的這一事實!想要在商業世界保守秘密和匿名的公司們並不喜歡透明化。

因此,就出現了一個簡單而相對有效的解決方案:那就是私有(或聯盟)區塊鏈。這是一個集中式或封閉的網絡,只有網絡成員才能訪問,而且成員還必須經過高級成員或管理員的授權。

目前,銀行傾向於建立私人區塊鏈或聯盟區塊鏈。

當然,人們可能會懷疑這種區塊鏈的意義所在。與共享的私有數據庫相比,它們的優勢又在哪呢?

私有區塊鏈並不像公有鏈那樣去中介化,反而卻有了一個管理員,他將被置於集中式層次結構中的最高處。

因此,一些人強烈批評“私有化”一個區塊鏈的概念。這些批評家提出了兩個負面甚至是全否的觀點:

1)、首先,集中化問題:如果黑客或惡意分子設法進入網絡,他可以輕而易舉地潛入並獲得他想要的所有信息。甚至可以修改區塊鏈的代碼或參數,這將是一個災難,繼而就將我們帶向第二個觀點。

2)、在私人區塊鏈中,代碼正是私密,隱藏的,不像開源的公共區塊鏈的代碼。因此,我們必須再次信任一個人,一個在“等級制高點”的人,即便這是中本聰盡力避免的。但這也正是那些公司正在尋找的能保護“商業秘密”的東西。

側鏈類型的區塊鏈

一些公司,急於加快交易速度,已經開發了"側鏈",與主鏈平行的區塊鏈(許多起源自比特幣區塊鏈)。那麼它是如何運作的呢?

側鏈協議是一種跨區塊鏈的解決方案。通過這種解決方案,可以實現數字資產從一個區塊鏈到另一個區塊鏈的轉移,之後又可以從第二個區塊鏈返回到前一個區塊鏈中。其中第一個區塊鏈被稱為主鏈,第二個區塊鏈則被稱為側鏈。

AXA 有投資過的加拿大公司 Blockstream 就是這一領域的先鋒。通過在“次級區塊鏈”上註冊交易來對比特幣區塊鏈解塊,能夠帶來兩大益處:速度和匿名。

誰代表未來?

然後我們可能不得不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將徹底革命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是哪一個呢?


去中心化 PK 弱中心化,誰才是你我需要的區塊鏈?

即使我們只是通過區塊鏈瞭解到了去中心化最初的基本概念,但我們已經可以大致得到一個區塊鏈未來演變的方向:

1)、 一方面,純粹主義者認為既然比特幣區塊鏈是第一個,而且安全性已經非常之高了(直到今天,它還沒有被破壞),所以它才是真正可行的去中心化網絡。但它的源代碼將其限制到只能進行加密貨幣的簡單轉移:比特幣。

2)、另一方面,Ethereum由於為智能合約的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以太坊區塊鏈有許多堅定的支持者。這對大公司和整個商業世界更有吸引力。

3)、金融界對區塊鏈的主要概念特別感興趣,但不是所有,他們更關心私有鏈。這是否證明,封閉式的區塊鏈將主宰未來幾十年的金融和技術世界?

國際知名的審計和諮詢公司Deloitte研究了這個課題。調查結果出人意料:

對於超半數被調查的公司來說,正是因為所謂的私人或聯盟區塊鏈將才使這項技術得到全球範圍的採用。因此,根據這項研究顯示,只有11% 的公司依賴於公共區塊鏈......

私有化是區塊鏈的未來嗎?回顧過去,這與 Minitel (Minitel是通過電話線路訪問的Videotex線上服務,並被認為是萬維網出現前世界上最成功的線上服務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末選擇向私人訪問方向發展的做法並無不同,而當時互聯網選擇了公共訪問。

第一個去中心化的貨幣---- 比特幣做出了一種新的貢獻: 一個100% 去中心化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中央機構的管理。不過,雖然這種技術正在崛起,但並非所有人都認識到了加密貨幣帶來的技術進步。

反對者提出了許多問題---- 關於貨幣的控制,關於去中心化,關於構成現代金融的各個方面。這就是危險之處:我們很容易就認識到了區塊鏈背後技術的非凡潛力,但我們很快就忘記了它們是為了應對政府的操縱和銀行的投機而創造的這一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