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美擁兵1100萬,為何甘冒兵變危險3年裁撤九百萬?

做女人_要拽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幾個。

第一,美國人不願意長期打仗。

美國人是最後參戰的列強。1937年日軍大規模入侵中國,1939年歐戰爆發,英法和德軍激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全世界打的熱火。然而,美國人無動於衷,不願意參戰:不能讓美國小夥子為了別的國家送命!

直到日本鬼子把炸彈丟到了珍珠港,炸死炸傷3000多人,美國人這才狂怒,等於是被迫參戰了。

即便參戰,美國兵沒有想長期打仗的,都想盡快打完仗回家。

大家看看電視劇《兄弟連》,包括主角米勒少校在內,幾乎所有美國兵都希望早點回家復員。只有後來的連長一個人,成為了職業軍人,就是那個用衝鋒槍殺死德軍戰俘的傢伙。

我記得兄弟連有一集,就是講述美軍大兵迫切等待回家的事情。

二戰打垮了德軍以後,部分美軍去對日作戰,部分則滯留在歐洲和國內。因為幾個月不能復原,一些士兵甚至遊行鬧事,希望早點回家。

這種軍意和民意下,美國政府只能順水推舟,讓士兵們儘快復原。

第二,美國短期內不再可能有大戰

二戰爆發之前,美國陸軍的規模很小,只有30萬人。

對於和平時代來說,30萬陸軍就足夠了,畢竟美國遠離歐亞大陸,美洲其他國家又太弱不構成威脅。

道理也是一樣,二戰結束以後,唯一的敵人就是蘇聯了。

但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極為嚴重,短時間內不可能發動大戰,所以美國沒有敵人了。

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維持上千萬大軍,保留100多萬人就足夠了。

這些軍隊基本可以應付目前的任何麻煩,即便突然爆發世界大戰,以美軍的動員制度用這100多萬部隊為骨幹,也很快可以編組及百萬大軍。

所以,美軍大量復原是必然的,因為沒必要維持這麼大規模的軍隊。

第三,經濟考慮

維持1000大軍是什麼概念?

一個士兵一天吃喝拉撒的費用就不少,加上各種武器裝備,各種物資的消耗,都是驚人的鉅款。

1944年,美軍軍費高達874億美元,而全國國民收入不過2100億美元。

同一時代,強大的德軍軍費不過500億美元,日軍150億美元,意大利不明,不過應該和日本差不多。

也就是說,美軍一國的軍費,比軸心國3國還要多。

這如何受到了,持續下去對國內經濟是有極大損害的。

其實因美軍大量出徵,國家工業已經受到一定影響。即便是軍工廠這種重要崗位,因勞動力不足也開始僱傭大量婦女。

所以,從經濟角度考慮,也不能維持1000萬大軍。

其實還有很多原因,就說這麼多吧。

需要說明的是,大規模的復員和長期的和平,對美軍的戰鬥力是有影響的。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駐日美軍倉促編組,和朝鮮人民軍作戰,竟然連打了幾個敗仗,一直退到釜山。

對此,美軍隨軍牧師並不驚訝:在日本的時候,這些小夥子們只關心兩件事。第一喝下所有可以找到的酒精飲料,第二和日本女人睡覺。


薩沙


二戰期間,美國總人口在1.3億到1.4億之間,美國總共動員了2000萬人。戰爭開始時兵力為160多萬,戰爭結束時的兵力達到了1100萬,幾乎佔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戰爭結束兩年後的1947年,美國的現役軍隊已被裁撤至150萬人的規模,回到了二戰之前的水平,兩年整整裁撤掉900多萬軍人。

美國人瘋了嗎?

德日等戰敗國家都需要美軍進駐,新崛起的紅色帝國蘇聯在虎視眈眈,蘇東陣營開始構築,世界局勢變得難以預料,是什麼給了美國人勇氣?裁撤軍隊難道沒有引發兵變的風險嗎?

不裁兵,才能引發民變呢!

美國沒有出兵干涉的傳統,美國佬也沒有熱愛當兵的傳統,與之相反,“孤立主義”才是美國人自上而下信奉的原則,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抓緊一起有利時機賺交戰雙方的小錢錢才是正理。

怪自己太不爭氣,發展著發展著,一不留神,十九世紀末,經濟成為世界第一了,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軍事力量想藏也藏不住了,政治影響力也水漲船高。即使這樣,普通美國老百姓也不認為當兵用什麼好處,這個社會能創造出足夠的經濟利益,他們缺乏“當兵吃糧”的覺悟也屬正常。

但美國人可並非不愛國,當年迴盪在萊剋星頓的槍聲,足以證明,當兜裡的錢包受到威脅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自帶乾糧槍械走向戰場。

所以才有後世流傳的羅斯福故意讓日軍偷襲珍珠港的陰謀論,美國人民在這種關鍵時刻經得起考驗,這才有千萬名青年報名參軍加入與法西斯的戰鬥。

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與美國人不計後果的舉國投入直接相關,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付出了鉅額財政赤字的代價,戰後恢復經濟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戰士們也早就厭倦了硝煙瀰漫的戰場,誰都想回到心愛的家人身旁。不讓我退伍?可以跟他玩兒命!

美國政府給退役的士兵們以比較有尊嚴的待遇,可以拿到一筆錢去就業,也可以去大學繼續深造,戰後美國經濟繁榮,能夠提供各種工作崗位。這與其它經濟凋敝的國家,退役沒人管的狀態大相徑庭,美國大兵樂得退役。

美國政府敢於裁撤九百萬,也與原子彈等殺傷力極大的新武器的發明使用有很大關係,隨著軍事高科技的不斷髮展,世界各國的裁軍才是主流方向,把大幅軍費應用到武器性能的提升是國際潮流。


歷來現實


估計也就我們這邊當官成癮,當兵成癮,曾幾何時當兵都要拉關係、走後門,要是沒有點人脈,連個大頭兵都當不上。

我爸當年考上了飛行員,在我們這個地級市,一共就10個名額,我爸綜合素質排名第一,結果還被頂掉了,真打仗那天不知道那些走後門上去的會不會頂上去。

扯回正題,要想弄明白美國三年裁軍900萬而沒有引發兵變,先要整明白一個道理,就是這1100萬士兵都是怎麼來的,然後又是怎麼被裁的,就弄清楚這個問題了。

很多人認為美國參加二戰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了美國人的愛國心,這純粹是扯淡,在美國人的價值觀當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利益,當國家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同步時,才會選擇報效祖國,否則根本不會跟你去講什麼奉獻精神。

之所以美國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參加戰爭,是因為美國人根本就不喜歡打仗,只有吃不飽飯的人才去打仗,真正過的富足的人,誰願意去抗槍。

在二戰中,美國先後動員兩千萬人應徵入伍,這是很難想象的,在一些美國影視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美國為了動員老百姓參軍運用了多種手段,其中鋪天蓋地的宣傳就是一種,用各種各樣的宣傳畫,激發老百姓的責任心,其中美國影壇巨星史都華應徵入伍,後來還升至空軍准將,在當時引起一陣入伍潮。

當然,宣傳這種東西也就騙騙小孩子家家的,真正有想法的人,也不為所動,愛國可以,當老子去挨槍子,那是痴人說夢,因此在二戰期間美國最主要的徵兵方式就是實行強制徵兵制,到了服役的年齡,而不服兵役是要被送進監獄的,美國是法制社會,什麼事情都會按照法律來。

在《血戰鋼鋸嶺》中,主人公就是想當一名軍醫,然而他不想拿槍殺人,所以被送上軍事法庭,送他上軍事法庭的原因就是,認為他是在拒服兵役,可見美國在二戰期間能夠動員兩千多萬人當兵,不採取點強制手段,上哪招這麼多人去。

這些士兵在參軍前,很多都有自己的職業,比如教師、工人等等,正是戰爭改變了他們原來的生活軌道,因此他們極為痛恨引發戰爭的希特勒和日本鬼子,這大概也是他們在戰場上的信念吧!

在戰爭中,美國士兵也十分想早點結束這場噩夢,然後迴歸到正常的生活當中去,這種表現應該是很多美國士兵的想法,其實政府比士兵還著急,對於美國這樣的國家來說,戰爭已經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如果長期持續下去,經濟可能都會陷入困難。

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已經開始著手大量軍人退伍進行規劃,杜魯門1945年上任之後為了儘快的結束戰爭,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從而避免了大批美國士兵在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時再有流血犧牲。

《兄弟連》是一部講述二戰中歐洲戰場的電視劇,在該劇中,歐洲戰事結束,作為美國最精銳的傘兵部隊也面臨被遣散的境地,更何況那些不算精銳的部隊了,這也是很多士兵迫不及待的事情,後來都要抽籤才能回到本土。在《兄弟連》最後一集中,交代了E連活著的士兵在戰後的生活情況。

美國政府針對這些被退伍的士兵還是提供了很多補償政策,194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退伍軍人權利法案》,為退伍士兵的權益提供幫助,比如對於服兵役超過90天的美國公民在醫療、衛生、住房等方面提供諸多優惠政策,使退伍的士兵能夠快速融入社會。

所以,美國裁軍九百萬根本就沒有冒什麼險,相反,如果美國沒有裁軍計劃,那些在戰爭結束後沒有回家的大兵真的會鬧點事!


史論縱橫


在1945年二戰勝利之時,美軍現役軍隊1100萬:陸軍89個師650萬人(含支援和陸航部隊),陸軍航空兵各型戰機8萬架;海軍385萬人,海軍陸戰隊50萬人,海軍軍艦數量10759艘。

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航母150艘(含護航航母)、戰列艦10艘、潛艇203艘、各類飛機30萬架、坦克自行火炮10萬輛、大炮37萬門、軍用卡車350萬輛。

美國人的思想觀念有點特別,隨著德國和日本的投降,美國參加二戰的目的已經達到,美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遣散部隊,讓士兵回國與家人團聚。

美軍做法簡單粗暴,整船的大兵踏上回國之路,嶄新的武器就地處理(如坦克10美元一輛賣給農民改裝拖拉機),賣不掉就地銷燬或送給盟友,飛機找個空地堆著,大型軍艦解體或封存。

短短2年時間裡,美軍由1100萬人迅速裁到140萬人。美國裁減大部分部隊的原因,主要是:


  1. 美國是以拯救世界的面目出現的,現在法西斯政權已被消滅,德國、日本已經有美國駐軍,美國自身又沒有安全威脅,沒有理由再保留如此規模的軍隊。戰後英法與蘇聯產生衝突,但美國人除了關注柏林命運對其他衝突並不是很敢興趣。冷戰前美國對世界事物並不熱心,羅斯福曾說:除非美國本土遭受攻擊,否則美國不會加入戰爭。
  2. 美國大兵出於愛國熱情參加二戰,現在已經完成任務,回家與家人團聚是最迫切的心情。美國關注年輕人的生命,對於陣亡數字特別敏感,當時美軍可以先於蘇軍開展柏林戰役,後來一計算傷亡,就把攻佔柏林丟給蘇聯了。國家要履行對士兵的承諾,如果長期保持千萬大軍不讓士兵回家,時間長了會引起士兵厭煩和兵變。
  3.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都贊成裁軍,並將國防預算降低14倍,在此壓力下,美國也不得不進行裁軍。同時美國擁有了原子彈技術,感覺安全不受任何威脅。

  4. 美國因二戰刺激經濟和工業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國內急需大量勞動力,而參戰美軍都是年輕男性,佔了總人口近10%,原來基本是學生、工人和白領,佔了適齡勞動人口很高比例,是合格的產業工人和勞動力。
  5. 美國有強大的國防動員能力,實施普遍義務兵制度,如果有危機可以隨時徵召國民警衛隊、預備役入伍,而且兵員素質高:美國人基本會操作步兵武器,民用飛行員、司機、海員等人員非常龐大,無需保留大規模常備軍,同時二戰殘酷的戰鬥使得美國人學會了出錢出武器打代理人戰爭。

  6. 因戰爭需要,美軍二戰製造大量武器裝備,有些是根據戰況臨時設置和改裝的,如規模龐大的海軍護航航母編隊、驅護艦編隊等已經沒有存在必要,並且美軍中有大量軍事輔助人員,無需在和平時期保留這些部隊。

美國的法律,充分限制了政府和軍隊的權力,新聞業的發達使得前線士兵的聲音隨時能傳遞到國內,所以不存在裁軍會引起兵變的說法。

美軍遣散時,並非沒有反對聲音,如少數黑人部隊對於遣散就非常抗拒,甚至拿起武器對抗,最終艾森豪威爾讓黑人將軍戴維斯出來表態,保證黑人士兵回國後以戰鬥部隊身份出現,才平息了事件。

總體來說部隊對於復員和裁軍是歡呼雀躍的,畢竟家人的團聚、本土的繁華、悠閒的生活比飄蕩異國他鄉更有吸引力。

美國處理裁軍的辦法和態度,讓世界見識了美國強大的實力和工業能力,領教了美軍的闊少做派,後來隨著蘇聯軍事實力上升,美國後來也逐步擴大了常備軍數量,但再也達不到二戰時的規模。


菸酒閣大學士


美國在二戰前陸軍不過35萬,然而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的半年內,美軍立刻擴軍到500萬人之眾。其中海空軍佔比是10%左右,如此戰爭動員能力足夠令世界驚歎,但是就美國的募兵制和工業能力而言,這種動員能力是很正常的。並且美軍這35萬陸軍,都是部隊的精華,簡單來說擴軍時他們一人可以拉起一個排。

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總共動員了五千萬人為戰爭服務,包括工人和其他行業的工作者,當時兩個月下水一艘重型航母的記錄至今沒有那個國家可以打破。而當時美國軍隊有400萬海外作戰部隊,這些都是為了登陸日軍而準備的,也是打過一年仗以上的老兵,加上美國海空軍,美國在海外部隊達到了550左右。

而1100萬部隊是包括了其國內預備兵,也就是美國戰前為了可以隨時補充戰損而設立的,這些士兵大多訓練了兩到三個左右,訓練差不多了就會被拉到戰場上。不過由於對於訓練的高嚴格和近實戰化,使得美軍預備軍對於武器的使用還是非常精通的。募兵制之下,美國年輕人願意為美國而戰,畢竟戰死了家人也能夠一生享受榮譽。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大兵都急著回家,當時的所有軍艦、郵輪等,都在為美國大兵回家而努力,戰爭結束之後,美國許多士兵開始陸陸續續退伍,開始享受生活。而美國政府也開始了裁軍計劃,發放了不少就業機會和大學進修機會給這些英雄,所以裁軍根本不會引起美軍兵變。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問題的弱智程度真的讓我驚歎!!!!

實際上了如果不裁撤,才會兵變。

首先,是徵兵制度。美帝平時以募兵為主,說白了就是給錢打仗的志願兵,以及拿錢上班的職業軍官。而二戰的擴軍到1100萬則是偷襲珍珠港之後的義務兵。因為國家遭到入侵「日本人打過來了」,所以應該全國人民動員起來保家衛國。而由於德國是日本的盟友「軸心國」,所以也得收拾了。「元首表示這輩子最傻逼的就是找了倆隊友了。一個蠢豬,一個瘋狗」。

那麼問題回來了,既然大家必須義務服兵役是因為祖國遭到了入侵,那麼二戰打完了,義務是不是就完成了?義務完成了,要是政府不讓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呵呵,憑什麼?兵變乾死你沒商量。

其次,是授權問題。珍珠港之後,按例是議會投票表決,通過後總統才被授權可以開打。「當然,聖母婊歷史悠久。居然還有個女議員投了反對票」。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議會授權政府幹死小日本。那小日本投降了,授權也就到期了。政府哪有權力維繫那麼大的軍隊?你想打誰?誰允許你打了?

第三,即便當兵的打爽了不想回家,政府打嗨了還想接著打。錢從哪兒來?日常軍費就那麼點,戰爭撥款是乾死小日本用的,順路捎上了德國佬已經夠寬大了。現在德意日仨逗逼都投降了,還想要錢?呵呵,從你總統自己的私房錢裡出吧。指望國會批?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最後。你以為美帝政府不想維繫一隻足夠龐大的軍隊嗎?他當然想,不然接下去的朝鮮戰爭和冷戰對抗是怎麼回事?

所以,不是美帝政府不想維繫一支龐大的軍隊,而是制度上不允許。兵源不允許,授權不允許,軍費也不允許。於是,美帝政府只能不斷的尋找敵人,從蘇聯到中國,從朝鮮到古巴,美帝政府為了維繫一支全球第一的軍隊已經是殫精竭慮了。對於薩達姆這種自己湊上來的逗逼,美帝不知道多愛他呀,可惜小布什傻,一下把人弄死了,美帝權貴們如喪考妣紛紛表示怎麼弄了這麼個敗家玩意兒,於是,isis又隆重登場了。。。。。


武威75562436


美國在三年內裁軍九百萬,幾乎每天解散一萬軍隊,美國不是甘冒兵變風險,而是算準了沒有國家敢挑戰自己。



首先,美國的競爭對手蘇聯,雖然二戰結束時擁有1200多萬軍隊,但此時的蘇聯非常虛弱,國力已經匱乏到了極點,蘇聯人民每人每天只能吃到一片面包,蘇聯迫切需要修養生息,根本不可能再圖其他戰爭。老牌的世界強國都在二戰中報銷,法國剛剛復國,英國已經殘廢,德國一片廢墟,日本剛吃完原子彈,全球範圍內,美國已經找不到潛在對手。



第二,美國研發出了原子彈。這個東西當時只有美國有,給日本吃了兩顆,嚇壞了蘇聯,有這個東西當家做主,蘇聯根本不敢挑戰美國,只能縮在一旁。

第三,美國在二戰中雖然大發橫財,但工業生產能力幾乎都用來搞軍事裝備,戰爭一結束,美國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把大批現役軍人解散回家,可以填補勞動力缺口,還能減少軍費開支,這麼好的事,美國何樂而不為。

相反蘇聯,也在裁軍,但還是保留了660萬軍隊,因為蘇聯沒有核武器,而且國防壓力大,所以雖然國力貧弱,也只能咬牙死挺,維持六百多萬軍隊,以備不時之需。


毒刺劍客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裁軍沒有任何風險,更不會有兵變,因為美國普通人參與二戰並不是想找一份工作掙錢,而是正義感和復仇的心理使然。

二戰的歐洲戰場於1939年9月1日開始,德國突然出動44個師,其中包括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另外還有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總兵力達到88.7萬人,全面入侵波蘭。

但是美國人認為這場戰爭與自己無關,全是歐洲人的事情,不值得美國人流血賣命,因此美國朝野不願意參加戰爭,始終保持中立狀態。

僅僅兩年的時間,納粹德國已經佔領了除了英國,西班牙,瑞士和蘇聯以外的幾乎全部的歐洲,但是美國仍然不打算出兵,只是加大了對英國和蘇聯的援助,直到1941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了報一箭之仇,美國立刻宣佈加入戰局,美國開始擴軍,準備進攻軸心國。

美國人為了報仇,參軍熱情空前高漲,甚至有的美國人因為參軍體檢不合格而自殺,短短几個月,美國擴軍上千萬。

美國人參軍不是為了掙工資,更不是為了立軍功,因為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國力強盛,生活異常富裕。

就在世界各國都陷入戰火,民不聊生的1940年,美國人正在家看《貓和老鼠》,1913年,美國福特公司研製出了生產線,使汽車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同時提高了生產速度,讓普通的美國家庭都能開上小汽車。其他國家士兵在為吃飯發愁的時候,美軍士兵甚至有冰激凌可吃。

經歷過戰爭的所有士兵都不願意繼續參戰,美國士兵也想要回到之前的富裕生活,而他們報仇雪恨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如果戰爭結束,美國不裁軍,而是讓士兵繼續留在軍隊才有兵變的危險。


井岡山旅遊諮詢


二戰結束後美國大裁軍有現實的需求也有傳統的影響。

一、美國一直堅持文官治國,排除軍隊對國家的干擾。但隨著二戰的進行,美國軍隊不斷擴張使得軍方集團不斷擴大,進而影響美國國內政治,比如麥克阿瑟在沒有政府授權的情況下就對朝鮮、中國臺灣等問題進行表態,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美國政要一定要裁軍減弱軍人干政的風險,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都贊成大規模裁軍,而且把美國的國防預算降低了14倍。

二、美國地理位置優越,不需要龐大的軍隊。美國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二戰後的主要對手是蘇聯,所以美國只要在西歐及日本駐紮大軍在維持一隻強勢海軍就可以了,一兩百萬軍人絕對夠用。

三、光榮孤立政策的影響。二戰之前,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普通的美國人根本不願意參軍打仗,只不過珍珠港事件激起了美國人的怒火大家才積極參軍。既然二戰都打完了,老百姓都想回家,其實早在1945年7月份美國國內民眾就有了讓參軍的家人回家的呼聲,作為民選政府在強大的民意麵前就要低頭。

四、美國有原子彈。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1945年造出了3顆。一顆用於試驗,兩顆投在日本。而蘇聯直到1949年8月才有了自己的原子彈。可以說當時的美國橫行世界,不需要強大的軍隊保護,自然裁軍省錢。

五、美國建軍思路的變化。1945年夏天,日本廣島和長崎升起蘑菇雲,這意味著,美軍率先推開核戰爭時代的大門。美國大力發展核武器,樹立依仗其核優勢側重準備打閃電式的核大戰,以速戰取勝,第一次打擊就讓敵人“無還手之力”。這種情況下在當時的美國高層看來常規部隊作用很小,沒啥用了乾脆裁軍。(當然美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被打臉後又再次重視常規部隊建設)。


當狗容易做人難


裁軍會兵變?想多了。看看美劇《太平洋戰爭》中那些得到退役許可以及回國的人的歡呼就知道了,不裁軍才會真兵變。

1.1100萬士兵的性質

二戰後美國擁兵1100萬,但這是特殊情況下義務徵集而來。就是為了打仗來了,打仗辛苦不辛苦?會不會死人?誰想死?

但是為了抵禦侵略,幹掉該死的納粹,這些年輕人在號召下來到兵營,他們是來保衛祖國保衛自由,否則誰想打仗。

所以既然勝利了,讓這些被義務徵集而來的士兵回家過日子才是真的,否則常年拘束在兵營裡,花費軍費不說。把一幫雄性激素分泌過剩的人聚集在軍營裡得造成多少治安問題。

在戰爭期間退役回國是非常大的獎勵

記得在《太平洋戰爭》中有一幕是長官說有人可以提前回國,看看那一群群圍在跟前大兵的眼神,以及最後選中的人的歡呼生,就知道,戰爭並不是他們想要。

記得其中一個就是Sledge的朋友。

當然,其他原因還有,戰爭結束沒必有保持如此龐大的軍隊人數,美國地緣不需要如此多的軍隊,以及國會對總統授權等等因素。

但是針對這個問題,小妖只說的就是,這1100萬士兵並不是戰爭愛好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大部分是普通人,所以他們更想要的其實是和平,是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