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因為迷路直接自殺,霍去病多次進入草原,卻為何從沒迷過路呢?

孤獨王子青蛙


說起李廣迷路自殺,不得不說“漠北之戰”。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和數萬步兵,外加輜重部隊,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尋找單于主力,以求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掃除匈奴之患。此時李廣年過六旬,經過多次向漢武帝請戰,漢武帝念老將軍報國心切,封李廣為前將軍,分在了衛青這一路隨軍出發。臨行前,還特意囑咐衛青,言道“李廣有點老了,不能讓他單獨面對單于,恐怕會失去機會,以至功敗垂成。”

“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史記李將軍列傳

衛青當然記住了武帝的話,於是令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合兵,共同承擔側翼掩護進攻任務,最後和衛青到預定地點會師。李廣很是生氣,他想直面單于主力,卻給了個側翼掩護進攻的任務。但是沒辦法,畢竟衛青才是主帥,官大一級壓死人,李廣和趙食其只得奉命而去。結果,衛青果然遭遇單于主力,衛青大獲全勝,斬敵一萬九千人,只剩下伊稚斜單于狼狽逃竄,衛青又追擊二百里,沒有發現單于方才回師,而霍去病更是勇猛,此役斬敵七萬餘人,匈奴左右賢王精銳損失殆盡。霍去病追擊匈奴殘餘部隊,登上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得勝而還。

李廣就倒黴了,和趙食其一起行軍居然迷路了,會師肯定不行了,走到最後竟然巧遇了回師的衛青部隊。衛青責問李廣的部屬,要帶他們回去受審,李廣呢,作為將軍豈能讓屬下領罪呢。李廣甘願領罪,但是不願面對刀筆小吏的審問,於是飛將軍李廣自刎了,將士們無不淚流滿面。

為什麼李廣會迷路,而霍去病衛青不會迷路呢?我認為可能有這幾點原因。

一、李廣趙食其部隊沒有合適的嚮導,李廣趙食其首次深入漠北,而衛青霍去病常年出擊匈奴,深入敵後,他們的屬下人才濟濟,還有他們自己,都對匈奴地形比較熟知。

二、李廣年過六十,確實老邁昏聵了,沒有完全按照嚮導的行軍路線走,迷路很正常。

三、衛青的計謀,李廣欲參與漠北之戰建立軍功,企圖染指衛青、霍去病的軍事話語權。自李廣死後,李氏一門和衛氏一門的矛盾也越來越大,後來霍去病射殺了李廣之子李敢,雙方矛盾徹底激化。

四、漢武帝欲除李廣,漢武帝在出發前讓衛青不要重用李廣,此間是否有深意呢?史書並無這方面記載。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各位看官有何想法,歡迎分享。


風雪夢不逝


李廣迷路,這個事情說不清楚的,是漢朝一大算是奇案,李廣迷路,你乾脆說中國人弱智罷了!哈哈,身經百戰的將軍迷路,這個可能性很低,後來事件發展,證明是有問題的,他兒子李敢找衛青算賬,毆打了衛青,說明李廣迷路,衛青脫不了關係,衛青也沒有反擊,但是後來霍去病射殺了李敢,說明衛青霍去病這些漢武帝提拔的軍人和李廣為代表老軍人的矛盾很早就達到了非常劇烈的程度,已經水火不容了!李廣迷路這個事件,衛青使陰招的可能大,衛青是個半路出家的軍人,20多歲了才入行,組織能力肯定不行,受到老軍人怨殆很正常的,不排除衛青報復李廣,霍去病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殺掉李敢,說明矛盾是你死我活了!有人說,霍去病也是被軍中其他勢力用陰招幹掉的,不能排除這個可能!

李廣迷路,迷路對於高級指揮官不存在的,漢尼拔從來沒有走過阿爾卑斯山的道路,還是過去了,蒙古人徵南宋也是從來沒有走過雲南路,紅軍長征出現迷路了嗎?草原的路比這些路難走,哈哈!草原比這些路太容易走了,即使出現目標不清楚,可以分兵,總有一路能夠達到目標,而且高級軍官不會說自己迷路的,肯定彙報敵情有變,自己要進行機動,當然漢軍有監軍有強制計劃一定要按一定路線一定時間走,那可能會出現所謂迷路現象!

當然司馬遷說的是失路,失路可能不是迷路,可能就是沒有按照預定計劃預定線路到達目的地。

迷路這個現象經常出現在非職業軍人和一般人的腦海裡,我個人估計,衛青就是很晚才從軍,漢武帝也不懂這些,衛青可能要指揮千軍萬馬了,不得不做一些軍事功課,衛青自己經常迷路,認為迷路問題很嚴重很重要,哈哈,所以莫名其妙和漢武帝整出一套所謂方案避免所謂迷路。

古往今來作為職業軍人都有野外訓練的,進行在各種情況下的行軍,你不及格不能升遷的,李廣作為職業軍人迷路,這個是天大的笑話,即使李廣昏頭了老糊塗,他手下肯定有經過嚴格程序晉升的軍官,告訴他出現什麼問題了,只有衛青霍去病和漢武帝這樣沒有經過野外訓練的半吊子軍事家才可能出現迷路的!而且李廣作為非常高級的軍官是不管行軍線路的,都是聽手下的,哈哈,李廣怎麼可能去具體勘查線路呢?可能是李廣手下把李廣帶進坑裡,而這個手下是衛青的人!這樣的可能很大!


用戶493989798548


李廣一貫睚眥必報。不計後果。殺守城官就是一例。李廣認為皇帝欽點我為先鋒。你衛青徇私。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等看你敗。所以故意指揮走錯路。這事一查就清楚了。反正要死。只有提前自殺才能保住名節。當時已經發現匈奴主力目標。面對面決戰致勝的把握不大。所以要在迂迴到匈奴後面插一刀。況且大軍短距離指定路線合圍。走錯方向的可能極低。


賒刀不賣


李廣一生於匈奴交戰70餘次,雖屢屢破敵、令匈奴膽寒,但殺傷相抵,一直未能封侯。其從弟李蔡雖然聲望不及李廣,但不僅封侯而且位至三公。甚至李廣的部下,才能不及中人者,亦在屢次征伐匈奴中建功而封侯。對於封侯一事,李廣一直耿耿於懷。李廣屢次請命參與征伐匈奴的大戰,其既有為國建功的考慮,但主要是想建功封侯祛除這一心病。

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李廣好不容易徵得漢武帝劉徹的同意,能夠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兵,為前將軍。李廣參戰的目的就是要建功封侯。

可是,天不與人。武帝認為李廣年歲太大,可能難以直面匈奴對敵。更關鍵的是認為李廣運氣太差,對敵匈奴可能會導致大戰失利。所以,劉徹私下叮囑大將軍衛青不要讓李廣單獨與匈奴單于接站。

大將軍衛青這些武帝新啟用的將領,與李廣這些老將軍本就異心異德,就是認為李廣不是自己人。所以,衛青也願意把直擊匈奴、建立功勳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將領。所以,免去李廣前將軍的之位,安排他與右將軍趙食其迂迴行軍,使其失去與單于接戰的機會。

武帝與衛青上下協作的結果,就是李廣難以同匈奴單于接戰。加之李廣一向的運氣不好,漠北迷路,連匈奴的影子都沒見到。

李廣自殺的原因:

一是對衛青不滿,認為衛青故意壓制他,免去其前將軍的職位,使其無法與匈奴接站。二是對命運不滿,自己征戰有年,不是沒有建功的機會;能力出眾,號位飛將軍,令單于側目;年過六十,好不容易徵得此次機會,而且單于就在眼前,卻無法建功封。

三是不願面對刀筆之吏,漢承秦法,大軍遲滯當斬,即便有武帝的恩庇,也難免再次被免為庶人。

所以,引刀自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如是而已,可能真得就是命運不公吧。


至於驃騎將軍霍去病,《史記》中的一句概括可能最為恰當: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驃騎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

霍去病能夠建立如此大的功勳,一是有武帝的特殊關照、有衛青的裙帶蔭庇,這種政治資源是李廣所不能及的;二是霍去病確實有敢打敢拼的勇氣和能力,加之漢之伐匈奴正趕上大牛市,就適合霍去病這種滿倉加槓桿的操作;三是霍去病所率之兵馬皆強於諸將,“所將常選”,無論是所轄幕府還是所率精兵,皆是精中選精,遇到匈奴當真就所向披靡了;四是霍去病真是運氣太好了,“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就沒有遇到過李廣那種悲催的遭遇。

至於迷路的問題,除了是否有得力嚮導外,關鍵是運氣的因素。茫茫漠北,誰都可能迷路,沒準連匈奴單于都可能迷路,但迷路的結果就天差之別了。李廣、張騫等人迷路,結果貽誤了戰機,這就是罪。而霍去病可能也迷路過,但誤打誤撞,殺進匈奴老家了,一群老弱病殘的匈奴貴族就在前面,連單于的爺爺都在裡面,那結果就是以石擊軟、大殺四方,然後回家立功。

武帝中後期,漢帝國已經形成了對匈奴的全面壓制,李陵一支5000人隊伍都能跟匈奴十幾萬大軍硬碰硬且不吃虧,所以說不用什麼飛將軍,就是一個白痴帶著強大的漢朝軍隊,都能在匈奴草原隨便搶掠一番。這個時候,李廣還不能建功封侯,氣都要氣死了。怪就怪命運無常吧。


減水書生


在公司也一樣,做的事越多,出的差錯也多。

再加上多是防守為主。也沒有幾次經典戰役,所以沒能封侯。

幾十年如一日鎮守邊疆,功勞苦勞,化作老淚流。

噴李廣的良心何在?




疙瘩姜1


李廣不懂: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不懂得人盡其才,自己憑藉驍勇,而光顧自己猛衝猛打,忘記為將之道!因太史公與李廣家是親戚,對李廣多有美言。後世文人以訛傳訛,把李廣過於神話。論其對匈奴作戰乏善可陳,並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武帝北擊匈奴第一戰,四路大軍,李廣,衛青各領一萬人,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匈奴擒拿後逃脫,衛青德勝而歸。


侃半山153


大軍出征不是一個人,迷失方向那是不可能的;應該是對霍去病不服和對劉徹的不滿,有意為之,目的是要霍去病陷入重圍,大敗或戰死;提高自己的權勢.名望和重要性,是私心壓住了責任。自殺是因為漢軍大勝,羞愧和怕劉徹追究責任,連累家族,因為兇奴大敗,他自己以經是可有可無的人物了。


風中的沙8474


根據史記記載,司馬遷對衛青的迷路說表示懷疑,因此司馬遷沒有寫“失道“,而是“或失道“。“軍亡導“,有人居然解釋成嚮導跑了,這種解釋有著明顯的語法錯誤,只有解釋為軍隊沒有嚮導,句子才通順,並且語法正確。

嚮導應該是衛青分配給各軍,然而衛青把抓住的俘虜都帶走了,所以李廣的部隊沒有嚮導。衛青的目的明確,不讓李廣參與捉拿單于的戰鬥。可惜他的信心過頭了,沒有李廣指揮,他損失士馬十萬,只斬首匈奴不到2萬。定襄之戰,衛青用只損失3千人的蘇建頂罪,抹去了損失士馬十餘萬的罪名。這次,他故伎重演,再次找替罪羊。公孫敖是他死黨,所以選擇了李廣。威逼利誘之下,結果把李廣逼死了。

李廣的族弟是丞相李蔡,哥哥死的冤,李蔡自然會調查,結果李蔡也被逼死了。李廣的兒子李敢是大漢第一勇將,漠北之戰的首功,得到武帝賞識和破格重用,大紅人,衛青不能硬抗,用了一石二鳥之計,然後霍去病中計暗殺李敢,不久霍去病也蹊蹺地死了。 沒有了李廣,霍去病,李敢,那麼衛青是不是重新被啟用呢,沒有。武帝怎麼還會再用他! 衛青逼死李廣這一連串事件,連北宋的奸臣潘美也甘拜下風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舊時代軍人被新時代淘汰的必然結果。李廣的大部分軍人生涯都處於漢守匈奴攻的時代。那個時期,對於漢軍將領來說,如何在陌生地域行軍,並不是必備技能。但是到了武帝時期,以衛青霍去病等騎將為代表的新軍人大量出現後,認路就是必須的技能了。你也不可能指望一個四五十的老人去學新技能了。被淘汰是必然的。


禺虢之幻


史實不好評價,李廣的軍人生涯確實多災多難,成功案例極少,而且不適合突擊。

可能是軍人世家,過多約束,紀律性較強,對匈奴作戰反而成了弱點。反思能力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