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0遇難者!不許忘!不能忘!不敢忘!

12月1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的"哭牆"再度延長,新整理確認的26位遇難者姓名增刻完成。截至目前,牆上已刻有

10664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姓名。今日,12月13日,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1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

300000遇難者!不許忘!不能忘!不敢忘!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兵分三路攻佔南京,南京城東南的光華門巍然佇立,那裡是當年最激烈的戰場。日軍連續使用大炮轟擊城牆,試圖打開突破口衝進城內,卻屢次被擔任光華門防務的教導總隊謝承瑞團和第87師易安華259旅等部擊退。

300000遇難者!不許忘!不能忘!不敢忘!

謝承瑞給身處武漢的妻子信中寫道:"中樞決意守城,餘意甚慰。殺敵效命,在此一舉……此次戰爭,造出多少世間慘事。期望倭寇早日肅清,山河亦然無恙。"當戰鬥再次打響,謝承瑞因燒傷而發起高燒,但他依然堅守在城頭督戰。直到司令部轉達了撤退命令,始終緊繃神經的謝承瑞,才突然像鬆了線的風箏一樣陷入昏迷,紛亂中,謝承瑞不幸壯烈犧牲。

300000遇難者!不許忘!不能忘!不敢忘!

戰爭時期,像謝承瑞這樣英勇抗敵的人還有很多,被稱為中國版"保爾•柯察金"的吳運鐸就是其中一位。1939年5月,吳運鐸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從事地下組織活動。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歲月,他帶著7個學徒,每年為前線生產子彈60萬發,為了研發槍彈,他四次負重傷,渾身上下有100多處炸傷,4根手指被炸斷,左眼失明,重機砸壞左腿,總是與死神擦肩而過,為我國軍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300000遇難者!不許忘!不能忘!不敢忘!

吳運鐸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兵工事業的開拓者,被稱為"兵工之王"。吳運鐸的一生都與祖國的兵工事業緊緊聯繫著,他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兵工精神的內核:無限忠誠、無私奉獻、不斷進取。如今,吳運鐸先生的雕像傲然聳立在西安工業大學的校園中。

300000遇難者!不許忘!不能忘!不敢忘!

作為一所具有鮮明兵工特色的高等學府,西安工業大學

深受吳運鐸先生的影響。學校創辦於1955年,是國家"一五"計劃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的配套項目,是我國兵器行業部署在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長期隸屬於兵器行業。

60多年一路走來,西安工業大學為國家兵工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國慶十週年,西安工業大學承擔為人民大會堂承造觀劇鏡的任務;

2、上世紀中葉研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臺軍用航空照相槍;

3、60年代,西安工業大學全校百餘師生參加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4、70年代,西安工業大學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工廠一線出色完成科研生產任務;

5、90年代,軍用光學元件鍍膜冷陰極離子源技術和自行高炮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6、2015年,經過30年的潛心研究,研製出替代進口材料的活塞,列裝我國近80%的特種車輛;

……

300000遇難者!不許忘!不能忘!不敢忘!

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1937年的中國!苦難打不倒英雄的中華兒女,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洪流滾滾、銳不可當。今天的人民軍隊,正大步走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道路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

300000遇難者!不許忘!不能忘!不敢忘!

南京之痛,國之痛!銘記,不只是民族的悲愴,還有落後必亡的訓誡;紀念,從不為宣揚復仇的怨念,只為許下復興的心願:吾輩當自強!作為一所兵工特色高校,一代又一代的西安工大人秉持著兵工精神,燃燒自己,無私奉獻,譜寫了一曲時代的讚歌!

注:文中部分素材來源於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青網教育

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頭條號:西安工業大學招生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