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為前人默哀 為後人警醒

今天是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寒風蕭瑟,似乎八十年前的南京也是這樣的天氣。歷史不能忘卻80年前的那個冬天, 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短短6周內,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昔日繁華的南京城屍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裡,處處都有中國人民的屍體,繁華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間地獄!侵華日軍在中國,在南京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

國家公祭日:為前人默哀 為後人警醒

就在這一天,城破,日軍熊本師團站在城牆上高呼勝利:班栽!班栽!嗚呼哀哉,我們的十萬守軍為什麼沒有守住南京?

國家公祭日:為前人默哀 為後人警醒

一、歷史回顧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展開全面侵略中國的大規模戰爭。1937年12月8日,日軍全面佔領了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開始向外廓陣地進攻。13日凌晨,日軍攻入南京城。進城兵力約50000,執行軍紀維持的憲兵卻僅有17人的日軍除了個別地或小規模地對南京居民隨時隨地任意殺戮之外,還對中國人,特別是解除了武裝的軍警人員進行若干次大規模的“集體屠殺”。大規模屠殺方法有機槍射殺、集體活埋等,手段極其殘忍,甚至還進行了屠殺比賽。

國家公祭日:為前人默哀 為後人警醒

1937年12月13日,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長官鼓勵下,彼此相約“殺人競賽”,商定在佔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為勝者。日本投降後,這兩個戰犯終以在作戰期間,共同連續屠殺俘虜及非戰中人員“實為人類蟊賊,文明公敵”的罪名在南京執行槍決。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中國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將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變為人間煉獄,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頁。

二、如今的金陵城

當下的南京城,早已恢復了往日的喧囂,甚至繁華遠超當年,而中華門也已重建,成為熱門景區。是的,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這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是國力強盛的體現。但是,這份繁華的背面,雕刻著的,卻是歷史所帶來的深刻的教訓與恥辱。它絕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散,只會越發地厚重與深入人心。後人會永遠記得,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後人更會記得,雕刻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碑上的那個“300,000”,代表的是千千萬萬個慘死在日軍鍘刀和槍口下的冤魂。這一冰冷冷的數字,時時刻刻在刺痛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

國家公祭日:為前人默哀 為後人警醒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12月13日10:01,當警報劃破城市的上空,無論你在何處,請駐足默哀,為那些死難的同胞們。讓這幅靜默的畫面襯托出一個民族強大的背影,它不是在延續仇恨,而是在為和平吶喊著、守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