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頭化”效應!房地產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大洗牌”階段

“房地產市場的格局呈現出明顯的“寡頭化”趨勢。其中分為四個競爭階段:分散競爭、集中競爭、一般寡頭、高度寡頭。目前行業處在集中競爭的階段,其特徵在於,8強房企的市佔率在20%-40%之間。到2020年,市場可能進入一般寡頭階段,8強房企的市佔率達到40%-60%。”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寡頭化”效應!房地產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大洗牌”階段

據相關數據顯示,從銷售情況來看,2018年前11月銷售破千億房企增至26家,TOP100門檻升至236.3億元。分陣營來看,銷售額超千億的企業有26家,其中碧桂園、萬科與恆大均超五千億,3家企業銷售額均值為5841.7億元,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8.7%;1000-5000億的企業共23家,銷售額均值為1725.3億元,同比增長率均值為58.3%,其中,融信、藍光發展兩家企業本月首次跨入千億陣營。500-1000億的企業有27家,銷售額均值為675.8億元;100-500億的企業銷售額均值為317.7億元;TOP100門檻升至236.3億元。

“寡頭化”效應!房地產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大洗牌”階段

預計2018年將近有30家房企邁入“千億軍團”。而在2015年,僅有7家房企銷售超千億。短短三年間,千億軍團就擴充了三倍之多。“在拿地、融資等各個方面,‘規模效應’都十分明顯。”

從公告的數據來看,在本次調控政策的影響下,大中型房企在11月的銷售額漲跌不一。“第一軍團”的四家企業業績平淡,除萬科外,其餘三家的銷售規模都有所下滑。一些中型房企業績增長迅速,體現出年末衝業績的勢頭。

其實,對於中小型房地產企業來講,預計明年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地產行業的‘馬太效應’在加劇,前50強房地產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已到45%,行業集中度的迅速強化,會使得中小型房企明年的信用風險有所放大。不論是來自於國內銀行貸款,還是海外發債,這類房企的融資渠道都會有所收縮。

“寡頭化”效應!房地產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大洗牌”階段

前些年,房地產行業一直是最賺錢的行業,可以用暴利來形容,在風口期涉足地產行業的企業及投資客,幾乎都賺的盆滿缽滿。但是暴利始終有結束的時候,調控政策的不斷深入,讓開發商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銷量也並不樂觀。受到市場下行、金融環境、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不少撐不住的小開發商也就此告別了房地產行業。經過近兩年樓市調控政策的洗禮,房地產行業的格局也在慢慢發生著改變。諸多房企曾經的“高負債”、“快週轉”模式已難以為繼,在趨於理智的市場環境下,房地產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大洗牌”階段。

“寡頭化”效應!房地產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大洗牌”階段

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不斷深入,本次調控效果逐漸顯現,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恢復穩定,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降溫趨勢。預計2019年房地產市場政策環境將有所改善,但全面放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房企拿地也將保持謹慎的態度,土地市場迴歸理性成為必然。眼前融資渠道的收緊,必將導致房企兩極分化愈演愈烈,“大魚吃小魚”的現象也會成為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