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臘
“早戀”不是個壞事情,是男女相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情竇初開,綺念早有,如花新綻,淡香外溢,人生進入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但男女相戀,如果具形,如童發矇,青澀懵懂。處理得好,當作動力,互相激勵,學業或許能成。處理不好,耽誤了學業,一生前程自此斷送。學校正鑑於此,故均皆反對,絕不提倡。雙方父母深惡痛絕,怎奈當事人沉溺迷醉,難以自拔,最終被“泥淖”吞沒,悔之不及。
以上是早戀的一般情形,生理不成熟,學業遠未成,技能不具備,生存資本還不行。
即使在大學畢業,男女戀情,也不都是能成。雖說大學校園內兩情相悅,卿卿我我,如膠似漆,但一旦畢業,勞燕分飛,各自西東。異地戀似星空銀河,隔斷了無數對男女情。
不實的戀愛根基,沉陷了多少情種。早戀與之相比,豈不是更不在板。此正如早春之花,許多難成正果。
故此,許多過來人,每憶及此事,無不額然失笑,自悔少年孟浪,雖佔盡春光,但卻誤了結果時。
舌動非不生5406
早戀就是指學生時代談戀愛吧。
我們最熟悉的早戀故事,是《紅樓夢》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位的愛情故事,一次又一次的被搬上舞臺和熒屏,按照我的理解,他們兩個的愛情故事,在大眾的觀念裡面,算是美好的愛情了。看起來他們兩個早戀,對賈寶玉同學的學習,也沒啥不良影響,人家在大觀園裡面作的那些詩,比現在很多名牌大學中文系的都要好。
我仔高二的時候,學校家長會請了一個心理學專家給我們這些家長講早戀。專家先生說,早戀是荷爾蒙造成的,我們家長擋是擋不住的。人家真早戀了,你家長去制止,人家是不會聽你的,人家立馬轉到地下,你更麻煩。
早戀對人的心理有什麼影響?
既然賈寶玉林黛玉早戀也沒啥事,既然專家說早戀是荷爾蒙造成的,我們做爸媽的,也只能往好處想。我的態度很明確,我不支持,不反對,你要早戀,麻煩你通知我一下。專家說我做爸媽沒辦法,我也真沒辦法。你通知我,我們有商有量,我們儘量把損害降低到最低,這樣可以了吧?
聽完學校請來的這個專家的課,我估計也沒其他專家能除了暴力手段外,還有什麼有效的對付屁孩們早戀的辦法了。真的來了,就跟孩子多溝通,儘量把早戀的損害,降到最低吧。
春暖花開003
非心理學專業人士,用自己的經歷回答吧。
在小學六年級,馬上就要畢業了,我喜歡上了我的同桌,那時候肯定不能說是愛,只能說是單純的喜歡,就是想和她在一起,但是一直沒和她說明。小學畢業後因為我們住的地方相隔較遠,按照當時的規定上了不同的初中,那時候雖然見面但是次數肯定少了好多。上了初中後,因沒有了她我一開始很頹廢、沮喪,後來想明白了,我要想再見她,就得成績好,就得考上我們那最好的高中,以後才能和她天天見面!
後來就發憤圖強,真的以全縣前幾的成績進了我們市裡最好的高中,又和她成了校友(她成績一直都是超級好!!!)。但我在高中畢業前一直都沒告訴她我喜歡她,那時候真的怕自己耽誤她的成績、、、、一個俗套的不能再俗套的故事就是這樣。
其實很多人的早戀,可能就是開始在暗戀和單相思裡的。
那時候我們哪懂什麼海誓山盟,從來不考慮未來,只想和愛的人簡簡單單的待在一起,週末一起出去玩,就是靜靜地坐著也好啊。
跑題了。。。
至於對心理的影響,要說早戀不分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了。但是我身邊也確實有很多早戀但是兩人相互鼓勵進步的例子,早戀可以說是讓人心理成熟的催化劑,它將心裡的某一點無限的放大,你可能會迷失,也有可能會壯大。
二璐就是我
A.自己曾經付出真心的初戀,未來都是別人家的老婆,想想都覺得刺激!
B. 美國老師告訴我們:只要真心相愛,給你們安全套都可以~~~
C.再不談倆愛,我們就老了
事實上,你的早戀對象只能是···
前見天
小編的七大姑家的八大姨家的兒子打來電話,
向我埋怨爹媽阻止他談戀愛。
還說那女生有多好多好,
天天給他買辣腸、酸奶!
小屁孩兒早戀的理由連我都震驚了!
唉,現在的小盆友是怎麼了,
咋一言不合就早戀呢?
感覺什麼也阻擋不了青少年們早戀的步伐了!!!
1這事兒你得找我哥說理去誰讓他在電腦裡存了一個T的資源還專門囑咐我不要偷看他電腦裡的G盤他這明顯就是勾引我犯罪結果我就真的“犯罪”(早戀)了!
2影視劇裡不是說了嘛女人都是用來保護的作為一個男人我應該早點承擔起這個責任
3我們班那誰既帥又man還學習好這麼好的男人要是被別人搶走了我上哪兒哭去
4老爸老媽告訴我“你要是不好好學習以後連媳婦都娶不上”反正我學習又不好現在先預定一個免得以後他們說我娶不上媳婦
5小說裡說女生都是很好騙的我就忍不住想試試看沒想到一試就成功了
6你看現在約炮、包二奶、找小三、草粉的辣麼多我們憑啥就不能提前預定個呢?······ 現在90後後、00後的思維
簡直要把我們虐成dog的節奏啊!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再不瘋狂
我們就老了!
再不早戀
媳婦就讓大叔搶跑了!
viisee調性出品,專注於情感兩性領域,分享婚姻、戀愛、性愛和你不知道的知識!如欲轉載請關注訂閱V號 viisee調性 賬號後直接回復“轉載”,按照要求轉載即視為獲得授權,否則一律舉報。
上海狠狠愛
一直想問,「早戀」「早熟」中的「早」到底該如何界定?到底什麼年紀才叫做「早」?上中學時老師總會強調要正確處理男女生關係,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和異性有接觸全身各個神經都響起了警報,收手機,上下學親自接送,和班主任時刻保持聯繫,一旦出門就標準問題“見誰、去哪、幹什麼”。
說到這裡我想起來在我高中時班裡的一對同學,同樣是被老師當做了「早戀」的反面教材,因為男生學習成績好,所以女生天天被叫到辦公室進行思想教育。這故事本應按照套路在老師的說服下,兩位同學「改邪歸正」,可是偏偏就是不按劇本走,兩位同學的父母反倒是開明之人,鼓勵他們互相取長補短,並且支持在完成學習後出去玩。因此雖然是在老師的重重重壓之下,男生的學習成績穩居班級前三,女生也努力提升自己最終成為班級十強選手。通過這段經歷,男生的性格變得更加開朗,而女生的成績也得到了提升,同時他們與父母的關係也更加親密。當然想上面所講的父母其實並不多,更多的老師和家長還是對於「早戀」有著根深蒂固的誤解,所以今天小芳老師要為「早戀」正名!誤解一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與異性交往是長大以後的事
這種說法聽起來頗有道理,事實上卻自相矛盾。一方面,它把學生看作一種職業,認為這種職業的本職工作是讀書,做其他事都有不務正業之嫌。這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另一方面,它又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能去做異性交往這類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這兩方面的看法顯然矛盾,而且它們都不成立。 首先,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成長,而不只是讀書。成長包括很多方面,如身體的發育、社會心理的發展、個性的形成、智力的進步、道德品質的培養等等。讀書求知主要涉及智力發展,只是成長的一個方面。學生上學與工人上班有本質的不同:工人上班要製造產品,在特定的崗位完成特定的生產任務;學生上學的基本目的卻是發展自己,不只是「學好數理化」那麼簡單。學校不僅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一個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天地。學會與人交往,包括與異性交往,是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它也是學生學習的任務之一,是一門意義重大的功課。這門課不在升學考試的科目之列,卻會考人一輩子。 其次,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會與異性交往,達成異質社交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會目標之一。按照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自然進程,一個正常人從初中開始就需要學習建立異性友誼。因此,與異性交往並非是「長大以後的事」。 相反,如果真的等到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與異性交往,很可能就會因為缺乏鍛鍊而成為這方面的「困難戶」。誤解二中學生還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備與異性交往的條件這一看法的潛臺詞是:與異性交往是一種很特別的任務,需要準備好特別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不能通過與異性交往本身的鍛鍊來形成。這實際上是在將異性交往神秘化,把異性交往劃為禁區。它可能成功地阻止了一些青少年的嘗試行為,但是,它同時也加重了青少年在異性交往方面的心理負擔,給青少年達成異質社交性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礙。不錯,青少年確實還不成熟,在與異性交往時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出現一些問題。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與異性交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實踐中去摸索、去提高。事實上,一個沒有學會與異性交往,沒有達成異質社交性的人很難說是一個成熟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學習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途徑。誤解三
與異性交往會分散精力,影響學習這種說法是很多家長和教師反對學生與異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們往往舉出不少事例來說明此觀點的正確,諸如某某人因為「早戀」而沒有考上大學之類。其實,如果仔細推敲,他們的論據並不能證明論點。許多因與異性交往而影響學習(主要是影響考試成績)的人,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又往往來自教師或家長對於異性交往的過敏反應。精力不是一個靜態的固定的東西。一個人在某個時期的精力大小或多寡,有很大的伸縮性,而且受到情緒的強烈影響。心情不好時,人們往往無精打采;心情愉快時,人們就會渾身是勁。研究發現,一個與異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緒飽滿,精力充沛,學習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與異性交往本身並不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相反可能還有積極作用。當然,在與異性交往時,可能會發生一些矛盾,遇到某些挫折,影響人的情緒,但是,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並不多,只能算作特例,而非常態。根據特例去反對與異性交往是不可取的,正如不能因噎廢食一樣。在一些名牌大學裡,有不少只會讀書考試,不善與人交往,尤其是不會與異性交往的學生,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很高,一些人最終因為情感問題而痛苦不堪,前程盡毀。成功的教育應該兼顧智力提升和社會性發展,而不是將二者對立起來。 誤解四與異性交往很容易發展為「早戀」使中學生犯錯誤「早戀」可能是最容易讓家長和老師神經過敏的字眼。可以說,在一些家長和老師身上存在「早戀恐慌症」:一看到兩個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就懷疑他們「早戀」了。一懷疑他們「早戀」,就如臨大敵:一方面把他們打入「另冊」,當作「問題學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控制其負面影響,害怕他們起了壞的帶頭作用,使「早戀」流行蔓延。在這種心態左右下,不知製造了多少冤假錯案?妨礙了多少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異性交往的動機多種多樣,在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談戀愛。即使是一對一的男女約會,也不能與戀愛劃等號。兩個男女學生單獨在一起,可能是在討論學習問題,也可能是在交流對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可能是在討論怎麼樣才能避免「早戀」。雖然青少年還不成熟,容易衝動,但是,他們都有自我保護意識和自制能力,在戀愛問題上一般會相當慎重。 如果說有一些中學生真的「早戀」了,他們也可能是被教師和家長逼上梁山的。
「早戀」是成人世界製造的一個標籤,一些人拿著這個標籤到處亂貼。例如,如果兩個男女學生關係很密切,經常在一起,那麼我們本來應該給他們一個「異性友誼」的標籤。然而,不少教師和家長從來就不相信有「異性友誼」這麼回事,於是他們就會不由分說貼上「早戀」標籤。一旦被貼了這個標籤,這兩個學生就有嘴難辯,外界的壓力可能迫使他們真的戀愛起來。如果青少年真的「早戀」,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醜事。「早戀」的學生也不是壞學生。「早戀」是一個心理現象,而不是道德品質錯誤。對「早戀」的學生,教師和家長不應該孤立、打擊,而應該更多地關心和引導。誤解五中學生談戀愛成功率很低中學生與異性交往沒有什麼好處對於中學生談戀愛的成功率,肯定沒有任何正式的權威的統計數字。這個成功率往往是由中學教師總結出來的。他們的根據就是自己的經驗——他們教過的學生中,有多少人「早戀」,其中又有多少人最終沒有結為夫妻。這種統計方法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一些被教師貼上「早戀」標籤的學生其實並沒有談戀愛,他們不存在成功與否的問題。 這種思考的邏輯也是不成立的。首先,戀愛的成功與否不能只以結婚與否來衡量。 如果一次戀愛使雙方都得到成長,它就是有價值的。初戀的成婚率可能很低,但是這決不意味著初戀沒有價值或沒有必要。其次,「早戀」的成功率低也不能作為否定異性交往的理由。相反,這一點倒可以作為要加強異性交往的理由——如果教師和家長能夠多做一些工作,引導學生學會與異性交往,他們將來的戀愛和婚姻就會更順利,更成功。誤解六與異性交往是少數學生的行為「好學生」不應該仿效
前面已經提到,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社會發展的正常需要,所有發育正常的中學生都會自然地產生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於中學生被灌輸了對異性交往的很多偏見,他們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壓抑自己的需求,不敢作出相應的行為。一些學生則用「地下活動」的方式來與異性交往,不敢讓老師和家長髮現。這樣的境況對學生們正當的異性交往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個學校真的只有少數學生對異性交往感興趣,我們就不得不懷疑它出了什麼問題。誤解七如何處理異性關係不需要別人指導到時自然就會對於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來說,與異性交往是一個全新的領地,有很多的疑問和困惑。資料表明,在社會風氣十分開放的美國都有相當一部分大中學生把與異性交往當作一個難題。在觀念相對保守,而且對青少年異性交往充滿偏見的中國,不難想象青少年在這個方面的問題和困難更多。據一些心理諮詢專家反映,我國青少年來電來信所尋求幫助的問題中,與異性交往有關的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毒舌扒扒扒姨太
早戀在中國最直接的就是影響學習,思想上讓小孩成熟過早,要說有什麼心理上的影響,我個人但是覺得沒有多大!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有這個從年幼無知到對異性的懵懵懂懂,產生好感,正確的引導反倒對學習有好處,我身邊有一個小夥子上初中的時候一直玩心很大,學習不怎麼樣,初二時突然喜歡上一個女孩,那個女孩是的學霸,女孩對他也有好感,可是突然有一天女孩轉學了!男孩老傷心了,可是他在期末考試後還能在全市的學習報紙能看見全市前十名的通報!有那個女孩,而且一直在前三,結果你猜怎麼著,這個男孩開始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發憤圖強,起初家人還以為受刺激了,後來才知道這事,他為了在這個報紙上讓那個女孩看見他也是拼了,現在男孩的成績已經超過女孩了,女孩也看見他了他們一起暗暗使勁一直都是不相上下,後來終於考上了好的高中不過還是不在一起,他們約定大學必須報考一樣的學校,如果能進兩個人就來一場轟轟烈烈戀愛!!
男人喜歡錢錢厚厚
昨天,剛好和一個朋友談到關於談戀愛的問題,其實對於我們的父母來說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在大學期間,父母一般不贊同談戀愛,因為他們認為學業為重;然而,等到大學一畢業他們就開始著急,為什麼還沒有對象。
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是這個情況。
為什麼呢?
我以為90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代人的父母的想法正處在一個思想的轉變的節點上,之前的父母肯定是不同意早戀的,而之後的父母開始接受這一現象了!
之所以提這個問題,是想說,老師和家長的觀點的趨勢其實是符合這個時代的大趨勢的!與這個是時代的主流觀點有關。
回答這個問題本身,為什麼學校會強調早戀的壞處,而家長老師會聞之色變?
其實,答案很簡單:老師父母見過太多的這種情況了,而最後都是以失敗收場,甚至是以悲劇結束!
所以,當一件事壞處大於好處的時候,成年人的思想當然是穩,所以不會同意!
客觀地看這個問題,事情永遠是正反兩方面的。
早戀有好有壞,能夠讓人落入黑暗,也能讓人獲得重生!
而另一方面,我們為什麼會希望早戀,因為愛情是美好,我們被其中的甜蜜、美好而迷戀了!
我們感受到了好,卻為經歷過痛苦,當然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
戀愛本身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或早或晚,只要是第一次其實差異不大,因為明白和懂得的差異太大,前者存於思想,後者才是經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可不可惜,其實是主觀判斷,人人不同!
WisdomLove
早戀當然不是洪水猛獸。所謂早戀,和逆反一樣,都是強勢者(老師,家長)對弱勢者(孩子)的一種不碰等定義。
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的到來,逐漸萌發的性意識使得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有渴望探尋異性的渴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老師家長之所以談早戀色變,是因為“不恰當的早戀”如果不加引導有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的結果,而家長學校對這個負面結果過分擔心,所以不免大驚小怪。
所以,問題不在早戀,而在於不恰當的早戀。
而是否恰當,和老師家長對待早戀的態度密不可分。如果家長學校可以以一種正常的心態看待早戀,不視早戀為洪水猛獸,會很大程度上避免早戀向惡劣方向發展。
青少年早戀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心智不夠成熟,易走極端,容易衝動,失去自我保護。只要注意這個年齡段容易逆反的特徵,多尊重允許,加以適當的指引,其實大可不必談戀色變。
有夢想的唐糖
早戀有好有壞吧!看你怎麼看待,其實本人覺得上了大學談戀愛確實有排除寂寞的因素在,我周圍很多人總覺得大家總在談戀愛,一個人很無聊,男生的話,會覺得大學還沒有談戀愛是一件特別不正常的事,所以,大學談戀愛可能不是真正的欣賞與愛慕,而是為了消遣孤獨感。拿我自己舉例,高中同學是我現在的男朋友,曾經一起要考一所大學,他很優秀,所以會給我很多的動力,現在異地一年,感情並沒有因為地域變淡,反而越來越濃,所以兩個人的大學也很簡單,更好的提升自己,也不需要急著去找另一半。那到目前為止,我很滿意這樣的生活,我確實同意小學生或者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這個階段談戀愛可能會出現一些惡果,但是,高中生其實已經接近成熟,有的時候也不需要剋制自己的想法,也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因人而異吧!如果希望和對方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那可能它會變成正能量,但如果只是短暫的派遣寂寞,或者尋找戀愛的感覺,那我覺得戀情也沒有辦法長久,不管怎麼樣相信緣分就好,我表姐夫就是表姐初中時代的初戀,現在他們很幸福,所以,對待愛情,不必急於求成,擁有的時候珍惜,還沒到來的時候,就好好對自己。
用戶6624936983
剛開始覺得早戀並沒什麼,拿我來說,小學六年級,暗戀一個女孩三年了,剛開始,我就先用QQ跟她聊天,增進好感。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了,我向她表白了自己的愛意,她也害羞的同意了。於是,我們開始了瘋狂的戀愛,漸漸的,眼看學期快結束了,因為無法在同一個學校,我開始放棄學習了,覺得學習沒什麼意義,可是她卻告訴我,只有認真學校才能更好的在一起啊!可如果她到了新學校又能幹嘛呢?找新的男朋友,我只能退讓了……我要告訴大家,早戀並不是真的很好,因為你們並不知道未來是怎樣的,其實晚一點更好,可以整天膩在一起,可以在她哭泣的時候為她擦眼淚,可以在她傷心的時候給她肩膀,可以在她受傷的時候為她擦藥。可對於即將分開的我們是多麼的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