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的性能怎麼樣?

愛上我的魅


從網上公開的消息得知,由中國獨立自主研發設計開發的10噸級的通用直升機直-20,目前已經完成了相關定型工作,也已經開始小批量的交付給中國陸航部隊進行前期試用了。


該款通用直升機最早是出現於06年珠海航展之上,不過那時是以直升機模型進行相關展示的。隨後經過中國軍事航空工業好幾年的艱苦研發設計,終於在2013年拿出了相關的實體驗證機型,並於當年成功的完成了首飛。


作為中國陸航部隊最新加入的成員,國產通用型直-20所蘊涵的科技含量也是非常高的,在全世界這麼多10噸級別的直升機之中,直-20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顯然,國產直-20在其自身的氣動外形上,也確實參考過已經在中國陸航部隊服役多年的美製“黑鷹”的一些設計思路的,不過完成定型後的國產直-20也做到了在相關空中機動性方面要比美製“黑鷹”直升機還要強的設計目標。

並且也憑藉著中國軍事航空電子工業高超的水平和能力,直-20其自身所搭載的電子設備是非常豪華的,也可以說已經把西方航空軍事工業類似於裝配給武裝直升機的電子設備都加裝到這款通用直升機上了。不僅如此,國產通用型直-20目前所搭載的國產渦軸-10最大輸出功率也達到了1700軸馬力的出色水平,全面超過了目前美國陸航部隊裝備的美製“黑鷹”直升機所搭載的T700系列發動機的1500軸馬力。

未來,也隨著國產直-20相關的產能逐漸也穩定下來,越來越多數量的國產直-20裝備中國海陸空相關的部隊,中國軍隊整體機動化能力將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航空君


圖注:直-20效果圖

從目前各方面反映的情況看,新研製的直-20作為一款雙發中型通用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在10噸左右,有效載荷5噸左右,參照同一級別的美製“黑鷹”UH-60A直升機,該機一次可運送12~14名士兵或6副擔架,外部可吊載4噸左右的外掛物,運載能力介於現役的直-9和直-8之間。不過,相比直-9和直-8,直-20最大的特點是尺寸和載荷適中,尤其是對海軍來說,既不會像直-9艦載型因為內部空間和載荷限制,無法攜帶性能更好的搜海雷達、聲吶和武器系統,也不像直-8艦載型因為體積過大,無法在海軍目前的主力艦船上使用。因此,直-20對於海軍的意義更甚於空軍和陸軍,未來有很大可能被用作載機,用來改裝成艦載反潛或海上搜救直升機。

此外,直-20的機身採用類似“黑鷹”的扁平式設計,顯然是要求該機能像“黑鷹”直升機一樣能用運-8這樣的中型運輸機裝載,以提高其遠程機動和部署能力。而在運輸能力方面,直-20直升機10多人的運載量與直-9不到10人和直-8超過20人的運載能力相比,一架直-20一次剛好可以裝載一個全副武裝的戰鬥班,或一支攜帶各種特殊裝備的8人制特種作戰小分隊,既不會運力不足也不會浪費運力,非常適合於戰鬥編組和臨時搭配,也不會因為一架飛機裝載了太多人員,在戰鬥中被擊中而損失過多人員,使用效費比和靈活性超過直-9和直-8,未來很可能成為我軍實施空中突擊作戰的主力運輸機種。


兵工科技


就在近期,直20高清照片細節被曝光,國內媒體普遍認為距其服役部隊已經不遠。雖然直20的具體性能參數沒有透露,但是通過公佈的照片,以及網友的猜測,與美國黑鷹的性能對比,也已猜出一二。


直-20是網上對中國研製的一款中型(9-10噸級)通用直升機(類似於UH-60通用直升機)的用名,暫非正式名稱。正式名稱估計服役時會公佈。

由於限制黑鷹對中國的出口,過年長期以來一直在8-10噸級的直升機存在空白。中國也在加緊研製。公佈的照片可以看出,國產直20與黑鷹很像。有的網友說,這就是國產黑鷹,但是細心觀察,直20與黑鷹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是旋翼槳葉數量,中國是5片槳葉,黑鷹是4片;機頭大小對比,直-20機頭更圓潤飽滿,空間比黑鷹也略大,而且直-20原型機就在機頭安裝了光電轉塔;機體部分,直-20的機體更大一些,機身和尾梁連接處,有較明顯的過渡結構,而黑鷹是直線過渡到機尾,而這個明顯的收縮過渡結構,是直-20和黑鷹外觀上最直觀的區別。

直20直升機大小和佈局都與黑鷹直升機非常相似—據推測也屬於10噸級直升機。未來服役後,將極大幅提高我軍空中突擊以及運輸的能力。


紅色沙場


這是迄今為止直20最為清晰的一張底部照片。作為四個“20”中最有可能第三個服役的它,也是目前陸航最為希望獲得的中型通用直升機。當年UH1“休伊”直升機蜻蜓點水般降落到每一片叢林裡,運送著美國大兵從南到北執行蛙跳作戰,毫無疑問至今解放軍還不一定做得到。當年引進了24架S70“黑鷹”民用型,在繼續引進的時候被潑了一盆冷水的事情猶如就在昨天發生。不過在今天,我們再也不必覥著臉低三下四地去求購直升機了。從4噸級輕型直升機,再到30噸級的重型運輸直升機我們都有了。

直20在入役之後,肯定會衍生出不下三個型號。通用型,海軍搜救型,海軍反潛型。通用型不僅僅適用陸軍,海軍陸戰隊一樣需要。最重要的還是特種部隊。特種部隊搭載中型通用直升機低空滲透的戰例比比皆是,而目前我軍特戰部隊只能是依靠大型運輸直升機進行機降。毫無疑問暴露作戰意圖的可能性大大增長,而且還需要不少的攻擊直升機掩護,目標就更大了。無論是滲透還是撤離,如此龐大的規模肯定容易被發現。

海軍的直9因為噸位小的緣故作戰半徑只有150千米。同時還不能執行一些對運載量要求高的任務。直8體積太過於龐大所以海軍的預警、反潛直升機只能是依靠引進的卡系列直升機,機體技術老舊得不得了。還有055大型導彈驅逐艦,本身就預留了雙機庫肯定不會硬塞直8或者直18,只能是直9和直20。

陸航擁有大量的直8和米17急需更換,而直18肯定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務。一口氣能賽下一個排,只是適合在已經奪取制空權的情況下才大規模出動。直20的載員達到12人,還不包括機組人員。而且,本身就是通用直升機的它肯定能攜帶一些支援型武器,例如火箭彈,反坦克導彈和機載機槍,深入敵後的戰士們也需要火力支援。按照目前的進度來看,直20最快會在今年6月份首批入役。隨著陸軍飛行化最後一塊短板被補上,藍星最強陸軍的目標將會很快實現。


浩漢防務論壇


世上十噸級通用直升機,分為兩個檔次,一是美製SH-60“黑鷹”/“海鷹”、S-92“直升機客車”、歐制AW-101“灰背隼”、EC-225“超級美洲豹MkII+”/EC725(AS332)超級美洲獅、NH90、中國直-18和直-20,為代表的四代直升機,共七款;一是俄製米-8“河馬”系列直升機,卡-27“蝸牛”系列直升機,是三代直升機的代表之作。通過多年努力,落後的直升機工業終於大踏步趕將上來,直-20正是其中的代表,為我國全新打造,不少人看了說,有點像“黑鷹”,其實差別還是蠻大的,作為後來發展者,總有些相類或相似的地方,並不奇怪,非說像誰沒意思,主要在性能同,性能好才是真好,按照我國各種地形,各種氣侯,甚至海洋而打造,正是軍隊急需的一款裝備。常見我國軍艦造得好,就是沒有合適的直升機直-9太小,直-18體積龐大,未來只有直-20,不大不小

“黑鷹”呼嘯的日子。那時非常尷尬,不少直升機工業人跺腳直嘆,搞了一輩子直升機,居然把中國直升機給搞沒了。一無錢,二無技術,三無實驗設備,根本搞不起來,尤其在高原更是難覓直升機的身影,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進口了24架美製“黑鷹”,用得非常好,可惜數量太少,以後買來米-8改進型米-17,數量不算小,至少200多架,2008年發揮了重要作用,可是遠遠不夠,像這種軍隊通用的直升機,只有自己搞。在直-8的基礎上,利用直-10發展出的技術,迅即搞出一款直-18,上了高原試飛,並一舉突破了8000多米,我們成功了。通過打造直-18,進一步突破四代直升機技術,壯大了隊伍,搞出了發動機,搞出了旋翼塔等實驗設備,所以開始向急缺的機型發力,這便是直-20,大旱之望雲霓的一款通用直升機。

“及時雨”。直-10和直-19出世時,分別賦名以“霹靂火”和“黑旋風”,使用了水滸人物的綽號,如果給直-20起一名兒,我看不妨就叫“及時雨”吧,形象而親切,可以“上山,下海,系列化”,我們太需要的裝備。要說到它的性能如何,不得不說,我們有使用多種通用直升機的基礎,研製出了四代直升機的技術,性能應該是不低的,比如直升機三大動部件,發動機、旋翼和傳動系統,都成功了,沒有問題試飛中也沒有發現難以克服的技術障礙,所以不少人開始期待2018年的珠海,直-20是否露個面呀?網絡圖片越來越清晰,這說明它距離我們越來越近,離形成裝備的日子已是不遠,珠海拉出來,飛一飛,展示一下,也有助於外銷呀,只有自己裝備,數量不會太多。要知道,“黑鷹”生產了4500多架,而米-8系列直升機共生產了12000之多。

需要多少架?美國陸軍僅“黑鷹”就裝備了高達1300多架,俄羅斯陸軍也裝備米-8系列直升機在千架以上,所以中國陸軍航空兵,亦應裝備直-20至少在千架以上,加上空軍、海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總數量當在2000架左右,十噸級,一等一的主力,沒問題。退役掉現在日趨老化的米-17、卡-27和“黑鷹”,裝備的數量還相當有所提高。我們知道,中國兩棲攻擊艦模型已經推出多年,不少人納悶,如何不見它問世呢?我想原因可能正出在直升機裝備上,重型直升機正在研製,直-20有待成熟起來,兩棲攻擊艦主要裝備就在搭載直升機的數量,就是造出來也會面臨著無機可用,不妨晚發展一段時間,以待主力直升機成熟後,再來發展兩棲攻擊艦,也為時未晚。


魂舞大漠


很多軍事愛好者初次看到直-20的模型時,都認為該機與“黑鷹”很相似。從總體佈局和直升機外形來看,模型確實和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研製的”黑鷹”直升機很像。這就不由得讓人想起,中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和西方蜜月時期,曾從美國購買了24架S-70C(“黑鷹”的民用型)直升機,主要用於高原地區的運輸和救護。其優良的高原性能、高可靠性和出勤率給中國使用部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由於後來美國實施對華軍事制裁,禁止向中國出售“黑鷹”直升機等裝備和技術。而當時中國由於經濟和技術等方面的限制,還不能研製出類似的直升機,只能轉而購買俄羅斯的米-8/17系列運輸直升機。但米-8/17的壽命短、設備簡陋、機體笨重粗大,並不能令人滿意,中國一直希望能得到類似”黑鷹”,並且是由自己研製生產的10噸級高性能通用運輸直升機。直-20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研製的,它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直升機噸位級別上的一個重要空白,改變了在這個重要級別上依賴於國外進口的不利狀況。

從模型上看,直-20直升機的總體佈局採用了單旋翼帶尾槳式的典型佈局。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尾槳和S-70C“黑鷹”一樣,都是安裝在尾斜梁右側,但並不是“黑鷹”那種帶傾斜角的佈置,而是採用通常的垂直水平面的安放。S-70C“黑鷹”直升機尾槳之所以向左傾斜20度,是為了幫助平衡。因為其重心落在主旋翼軸的後面,在懸停和前飛時會產生抬頭力矩。


李三萬的三萬裡


最新的圖像顯示,中國的直20直升機正處於最後的測試階段,不久就將被中國空軍接收,進行操作測試。此前,直20在甘肅進行了高空性能測試,這代表著,直20可能會被首先投入到高原使用。直20的設計和美國出口版本的S-70黑鷹十分相似,後者在中國空軍中長期使用,獲得了來自軍方的好評,直20研發的基礎被說成是美國黑鷹直升機也並不過分。

圖為直20直升機

但,中國的直20絕對不是簡單的仿製產品,不同於美國黑鷹直升機的四漿葉,直20選擇了五漿葉的設計,數量更多且合理的漿葉有助於在發動機推力相對不足的情況下,提供更大的推力,從而使直20在高原進行高強度操作成為了可能。

圖為直20直升機

一旦直20完成開發並投入使用,它將被改裝成多個型號,如用於反潛戰的多任務海上直升機( ASW )、反潛戰( ASU )和戰鬥搜索救援( CSAR ),考慮到更多情況,直20還將具備電子戰能力和空中指揮能力,直20將被廣泛用於多個軍種,可以極大的提升中國軍隊的投射能力和多任務能力。

圖為直20直升機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都是通用直升機的使用大戶,2018年,美國四大軍種保有超過4000架通用直升機,幾乎是剩下所有國家的總和。通用直升機是軍隊中的對面手,是提升軍隊能力的維生素,是現代軍隊不可或缺的武器裝備,而直20的服役將極大的緩解中國所面臨的缺乏該機種的問題。


軍事新觀察


自陸軍成了航空兵部隊,海軍驅護艦有了直升機起降平臺和機庫,包括陸軍航空兵和海軍反潛直升機部隊,都缺少一款10噸級的直升機,這是兩支部隊心中許久的遺憾。

各集團軍陸航團米17系列各種改進升級型在犧牲載重的前提下,也能滿足高原空運的需求,但米17既大又重,對起降場地要求苛刻,無法像黑鷹那樣裝進中型運輸機內空運,削弱了戰略機動能力和應用範圍,陸航非常需要一款類似黑鷹的10噸級運輸兼具對地攻擊能力的直升機。

海軍驅護艦上以直9A為基礎研發的4噸級直9C反潛直升機,只是免強堪用,終歸存在機體小,載荷小,航程短,搜攻潛效果差的缺陷,是制約海軍水面作戰艦艇反潛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所以海軍艦載反潛機部隊也和陸航部隊一樣,迫切需要一款10噸級的反潛直升機。

目前,國內軍工在吃透“黑鷹”的基礎上,整出了國產版10噸級的直20,已經開始了試飛工作,那張直20直升機正在飛行的照片,又在近期網絡上被刷屏了。

作為軍迷,其實從外觀上就能判斷,該型直升機脫胎於“黑鷹”,相比於普通4葉槳,採用了5葉主旋翼,噪音更低,升力更大,航速更快,具備較好的機動性和控制性。

直20將採用全新電傳飛控技術,將用來執行突擊、空運以及後勤支援任務,從此必將成為陸航的有力武器,自由搏擊高原的雄鷹。

當然,作為軍迷個人判斷,也少不了直20艦載反潛版,一旦上驅護艦,能遂行巡邏、反潛、反艦,還可以進行搜救、支援等任務,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反潛能力將立馬提高,海軍反潛水平低下,這個困擾海軍許多年的問題,必將迎刃而解。

2018年2月25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據報道,在2013年12月23日上午,國產通用型直升機直-20首飛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已經能自主製造十噸級別的直升機,填補了我國在10噸級別直升機的空白,將會成為我國綜合作戰直升機重要機型。

據悉,我國空軍力量發展開始比西方眾多國家晚了很多年,直升機的發展更是落後於西方,美國早在幾十年前就研發出了性能優良的黑鷹直升機,黑鷹一直服役到現在,已經衍生出了眾多機型,而我國十分急需一款黑鷹類型的直升機,直-20的成功研發,無疑解決了我國的一大問題。

直-20的性能比其他直升機都有很大的提升,比如直-9在機動性就和直-20差了很大一截,另外由於直-20使用了我國研發的新型發動機,動力更足,補充了直-10動力不足的缺點,毫無疑問的將全面取代後者。

直-20是一架通用型直升機,不僅動力很足,而且還能搭載十幾枚火箭彈或者導彈,有更多的任務選擇,它可以執行救援救災,載人突襲任務,火力支援任務,緊急撤退任務,因為直-10性能的提升,它已經具備了高原作戰的能力,因此可以填補我國高原作戰直升機的空白。

經過多年發展,直-20已經衍生出其他機型,不僅僅能執行高原作戰任務,而且還能執行反潛任務,相信很快直-20F就能加入海軍的行列,成功入駐反潛軍艦,而且有望很快走上出口的道路,在這之前,中國曾和巴基斯坦有過直-10的訂單,但是由於當時直-10的動力不足,導致中巴沒能完成此訂單,相信直-20一定能夠補缺這個遺憾,到時直-20又將成為中國一張靚麗的軍事名牌。(下圖是直20與黑鷹的側視對比圖)


利刃軍事


儘管中國在直-20上採用了不少新技術,但在發動機這一核心設備的研製方面,仍存在明顯的短板。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甚至是整個中國工業體系面臨的重大課題。具體到直-20上,問題顯得更突出。美國的S-70C“黑鷹”直升機,裝備2臺通用電氣的T700-GE-701D型渦輪軸發動機,單臺功率超過1400千瓦。由於需要經常在含氧量較低高原地區飛行,中國進口的S-70C換裝了動力更強勁的T700-GE-701A型發動機,單臺功率達1700千瓦。而目前,中國自己還未開發出類似的渦輪軸發動機。

《簡氏防務週刊》等海外資料顯示,中國的武直-10型直升機,裝備國產“渦軸”-9型發動機,單臺功率僅為1000千瓦;直-8和“美洲獅”直升機,分別裝備法制透博梅卡的“脫莫”-ⅢC型和“瑪基拉”-1A1型發動機,兩者功率都在1500千瓦上下,在高原缺氧地區的性能也不突出。另有資料顯示,中國與法國合作開發直-15型直升機(法方編號為EC-175),同時合作研製“渦軸”-16型發動機。不過,據稱該發動機是以法制“阿蒂丹”-3型發動機為原型開發的(另有說法是“阿蒂丹”-3即是“渦軸”-16的法國編號)。“阿蒂丹”-3主要使用在8噸級直升機上,最大輸出功率僅為1325千瓦。這讓人們對“渦軸”-16能否到達“功率1500千瓦”的設計要求,產生了懷疑。該發動機是否能應用在10噸級的直-20上,還有待觀察。

除了“渦軸”-16,中國還有兩種發動機可供直-20選擇。一種選擇,是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T6B-67B型發動機。據稱,該發動機與直-15採用的PT6C-67E型發動機(單臺功率超過1300瓦)屬於同一個系列,但功率更高,達到1500千瓦。有外媒曾報道,中國正參照PT6B-67B研發新型發動機,單臺功率可超過1500千瓦。甚至有海外資料顯示,“渦軸”-11已在2012年投入量產,並裝備在直-8型直升機上。

另一種選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渦軸”-10型發動機。據外媒報道,“渦軸”-10由中航608所研製。早在2003年,該所就成立了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研發中心,專門負責對相關課題進行攻關。2006年,該所研製的某型渦軸發動機(外媒推測其是“渦軸”-9發動機)成功裝機首飛。另據中航二集團的網站介紹,也是在2006年,608所預研的先進渦軸發動機項目,在核心機及其三大部件試驗件的設計和試驗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外媒推測,所謂的“先進渦軸發動機”正是“渦軸”-10,並稱其單臺功率可達2000千瓦(一說1800千瓦)。目前,並無直接證據表明,“渦軸”-10的技術已成熟。儘管如此,不少媒體依然相信,直-20已採用了該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