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是誰?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惹法正?

qzuser1869509


談起法正,很多人都會將他和蜀國第一軍師諸葛亮相比。

但其實劉備身邊的這兩名軍師,法正主謀,諸葛亮主略。

何為謀?何為略?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荀彧和郭嘉,這兩對CP,便是一個主謀,一個主略。

謀,謀者,謀一城。

略,略者,略一國。

所以三國的後期,諸葛亮更多的是坐鎮大後方,制定蜀國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而三國第二謀臣則負責具體的實施方案。

1、法正的家世

首先談談法正的爺爺法真吧!

法正的爺爺法真是一位大學士,在當時很有威望,好多人都去拜訪他,而他的爺爺,對儒家文化了解至深。

所以也不難解釋為什麼三國後期的法正如此聰慧,有經天緯地之才了。

而更奇怪的是法正的這位爺爺有一個別稱,居然是玄德先生。

三國志中記載“松於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先主。璋曰:“誰可使者?”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規,願共戴奉,而未有緣。後因璋聞曹公欲遣將徵張魯之有懼心也,松遂說璋宜迎先主,使之討魯,復令正銜命。”

可以看得出來法正第一次見劉備的時候還非常的不情願,但是見過之後卻相談甚歡。

我有時候常常在想,法正見到劉備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會說如下的對話:

法正:公乃劉皇叔,玄德皇叔也?

劉備:正是在下。

法正:我爺爺乃玄德先生,幸會,幸會。

劉備:我暈!

當然歷史終究是歷史,以上的對話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正史是沒有這段記錄的。

2、法正的功績

法正在益州時,鬱郁不得志,可以說是官場非常不順利。

也許是跟了劉備之後才漸漸聲名鵲起,凌駕於眾謀臣之上,在曹操攻打張魯時,法正便和張松一起有了迎取劉備入主益州的打算。

而此時的張松和法正不僅僅繪製益州的山川和地形圖,也給了很多經濟上的援助,要知道劉備攻打益州,準備進入蜀川是,僅僅不到一萬人馬。

1、法正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撫劉備內心的恐懼

張松和劉備通氣的事情被劉璋知道後,斬殺了劉璋,而且劉璋身邊的謀臣讓其焚其糧草,焚燒野草,靜以待之。

劉備聽到消息後很是生氣,又有點害怕劉璋真的會這樣做。但此刻的法正勸說劉備,劉璋優柔寡斷,斷斷不會這樣去做,果不其然,劉璋錯失了攻打劉備的最好時機。

2、法正做的第二件事:斬殺夏侯淵,奪取漢中

當時劉備將軍隊駐紮在定軍山,而黃忠則居高守險,但此時的夏侯淵率軍來搶奪,夏侯淵一半的兵馬去支援張郃,一半的兵馬用來攻擊劉備,這個時候法正告訴劉備可以攻打兵力分散的夏侯淵,黃忠順勢攻下,斬殺了夏侯淵。

此後,劉備佔據漢中,依據漢中天險,易守難攻之優勢,曹操久攻不下,而不久,劉備進位漢中王,而幫助劉備奪取漢中的第一大功臣法正,被封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便生病去世了,

劉備哭泣了好幾天,賜給他諡號“翼侯”。

可見劉備將法正當做了自己的翅膀。

3、諸葛亮的評價

在劉備攻打東吳不利,病死白帝城。諸葛亮曾經說過:“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東不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向危也”。

可見諸葛亮對法真個人的能力也是相當的認可。

法正的優勢在於謀,而非略。看到網上很多人喜歡將法正與諸葛亮相比。其實軍事才能不僅僅靠的是個人實力,戰場臨時機變、軍隊協調、人際關係都有著很多的關係。

無論哪一個君主、謀臣,或是將帥,行軍打仗,其實更多需要的是智囊團,例如曹操身邊的諸多謀士和將領。

諸葛、法正也一樣,他們也同樣需要賢明的君主、出色的將領,去執行他們的計謀,方可實現自我的價值。

還是那句話,戰爭的成敗,不僅僅是靠一個謀臣或者一個將帥就可以成就大業的。


歷史總探長


法正是劉備最信賴的人,有的人會說,這怎麼可能,劉備不是最信賴諸葛亮嗎?劉備自然是很信賴諸葛亮的,但是相比法正來說,還是差一點。我舉兩點,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蜀漢得到諡號的大臣很少,一共是十二個人,除了關張馬黃趙之外,還有法正、龐統、夏侯霸、陳祗、蔣琬、費禕、法正。死在劉備之前的是法正、關羽、馬超、黃忠,張飛這五個人。

這五個人只有法正在死之後(公元220年)就得到諡號的,而另外四個是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諡的,即使和劉備恩若兄弟的關羽和張飛卻沒有得到如此的殊榮,可見劉備對法正的器重,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為劉備急著為關羽報仇。

第二,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不顧群臣包括諸葛亮和趙雲的反對,率軍伐吳,最終在夷陵之戰被陸遜大敗,最後敗退白帝城。諸葛亮感嘆的說:如果法正還在,能夠勸住主公東征,如果實在勸不住,也可以隨主公東征,也不會如此大敗。

可見,劉備此次東征,諸葛亮也同樣勸不住,諸葛亮也知道,劉備最信賴的還是法正,這一點是連諸葛亮也是自愧不如的。

劉備攻下成都之後,有四個人獲得了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五千萬,錦一千匹,那就是諸葛亮、法正、張飛、關羽,可以這樣說,這四個人就是劉備最器重的四個人。

法正成為蜀郡太守,法正這個人心胸比較狹隘,以前跟別人的一點小矛盾,都要加倍回報,甚至還擅自處死了幾個矛盾比較深的人。有人就跟諸葛亮說:法正當這個蜀郡太守,有點恣意妄為了,您應該告訴主公,讓他收斂一點。

諸葛亮說:主公當時在荊州的時候,北面有曹操,東面有孫權,身邊還有孫尚香,當時的局面確實是有點進退兩難,而主公自從有了法正之後,益州也拿下了,就能展翅高飛了,我們怎麼能禁止法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呢?

諸葛亮就是因為知道劉備十分的信任與喜愛法正,才這樣回答的,也就是說,即使諸葛亮去跟劉備講,也是沒有什麼效果的,說不定還會認為諸葛亮在嫉妒法正呢。


歷史簡單說


這個問題太傻逼了,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要不要的問題。

首先,諸葛亮和法正關係很好。

其次,法正是叛徒,半路投靠過來的人註定無法得到劉備的全部信任。

第三,諸葛亮地位遠高於法正。法正是劉備的謀士,而諸葛亮則是劉備的蕭何加張良,劉備集團二號三號人物關羽張飛在諸葛亮面前也得服服帖帖的,劉備打四川,在荊州的最高領導人不是關羽而是諸葛亮,之後諸葛亮又率領張飛趙雲援川,地位可見一斑。

第四,法正和諸葛亮在政治上根本不是對手,對諸葛亮的地位構不成威脅。法正人品有很大問題,政治性太差,人緣也爛,出主意還行,讓他上位管理國家肯定不行,這點劉備清楚,諸葛亮也清楚,一個不是對手的人,和你關係還很好,你會沒事去搞死對方?

第五,法正畢竟剛投靠過來,還立了大功,是四川人在劉備集團的代表人物,他過的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其他四川人對劉備的看法。如果諸葛亮在這個時間處理了他,其他蜀人肯定會人人自危,對劉備集團的穩定性造成極大打擊,也會對之後吸納蜀地人才造成很大的困難。


黑色燕尾服1986


會這樣問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在法正公報私仇之後沒有向劉備告狀反而拍的一手好馬屁,而馬謖失街亭時候諸葛亮則以軍法處置了馬謖,這樣一對比,大家就覺得一向紀律嚴明,公正執法的諸葛亮怎麼會不敢惹法正?反而還要提法正說情?


公元214年,劉備攻佔益州後人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其實法正人品是不怎麼樣的,他在為人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所以很多之前得罪了他的人,有的被殺有的被打,然而諸葛亮知道後不但不告狀反而幫他說好話。諸葛亮說法正功勞很大,對於功勞大的人就應該讓著點,沒必要計較,本身法正又是制定法律的人。

因此我覺得當時諸葛亮不敢惹法正主要有幾點因素。

首先:法正功勞太大了,身居高位,而且智慧過人,絲毫不亞於諸葛亮,諸葛亮沒有理由也沒有實力得罪法正,要知道法正用了五六年的十年讓劉備從一個小集團到擁有益州等十幾個郡的勢力,地盤人員都有擴張,法正在劉備那裡幾乎就和當時郭嘉在曹操那裡一樣,諸葛亮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蠢。

其次:法正本就是在益州當過官的,原來是跟隨劉璋的,後來才跟隨劉備,但是在益州一直都有勢力,這點諸葛亮很清楚,連劉備都還要讓他三分,此時得罪法正不是明智之舉,反而還得討好。

最後:深得劉備的信任,據說法正死之後劉備足足哭了好幾天,傷心難過,諸葛亮多聰明的人,審時度勢,吃飽了飯沒事幹去得罪法正,吃力不討好,加上自己對劉備的瞭解,他深知法正這樣的性格劉備用完之後應該是不會留他的,誰曾想法正第二年就死了。

我是羽評歷史,碼字不易,謝謝右上角關注】


羽評郡主


法正是劉備手下的一名重要謀士。原來在劉璋手下,但得不到重用。在一次和劉備交流後,覺得劉備是一個可以輔佐的明主,他建議劉備先取益州,然後憑藉天府之國的天然優勢成就大業。



按照法正的計策,劉備很快進川,在奔波了多半輩子之後,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這時候的劉備,對法正那叫一個新人。而此時的法正,對外掌握著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權,在內經常為劉備出謀劃策,是劉備的主要謀士。

法正這個人恩怨分明、睚眥必報,掌權後,對他有惠的,受到他的照顧;對他有過的,進行報復。有人向諸葛亮告發法正,希望他能夠稟報劉備,不讓法正囂張的作威作福。諸葛亮知道法正正得寵,又勞苦功高,就沒有理睬。有人據此說諸葛亮不敢惹法正。其實,不是敢不敢的問題,是諸葛亮從大局考慮,不願意在內部出現分歧。何況,諸葛亮也主張嚴格法治。法正的小瑕疵是以無傷大局為前提。



劉備對法正的寬容,讓法正敢於為了劉備去死。在一次與曹軍作戰中,劉備的軍隊佔下風,應該馬上撤退,但劉備惱羞成怒,不肯撤軍。所有的人面對劉備的盛怒都不敢進諫。而對方的箭,卻像下雨一樣射過來,前線上的每個人都有被箭射到的危險。危機中,法正走到劉備前面,用身體為他做擋箭牌。劉備大喊,“孝直避箭。”法正毫不退縮,你都冒著箭雨、飛石在前線,我還怕什麼?劉備恍然大悟,下令撤軍。



公元220年,法正四十五歲去世。法正的死讓劉備非常傷心,一連哭了好幾天。


讀史坊


法正是三國時期益州人,原本是劉璋的手下,後來見劉璋沒有大志,轉投劉備,為劉備出謀劃策,為蜀漢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劉備信任和器重。只可以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法正善出奇謀,與龐統二人均為劉備手下重要謀士。法正對蜀漢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和張松一起設計助劉備奪取益州,這件事,使劉備在三國時代有了立足之地。

另外一件事就是為劉備獻上了他的戰略規劃————漢中策。與之前諸葛亮的互相補充,一起構成了蜀漢的立國規劃,後來的蜀漢發展也基本上依照諸葛亮得和法正的進行的。

劉備

只可惜法正沒有看到蜀漢統一中原的那一刻就先於劉備走了。劉備痛哭不己。隨後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蜀國國力大損,從此苟延殘喘。

諸葛亮沒能阻止劉備攻打東吳,期間發了一聲感嘆:如果法孝直在,必能制止主公北上!可見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諸葛亮對法正的瞭解和欣賞。

第二個問題:諸葛亮為什麼要怕法正呢?

諸葛亮

法正有才,但是他有個性格獨特的地方,談不上缺陷,就是事無大小都記在心上,有恩必報,有仇也必報,無意中也得罪了不少人,甚至有人舉報到諸葛亮那裡,諸葛亮每次聽到這些話,都是一句話:法孝直又功與社稷,乃是主公肱骨,由他去吧!然後一笑了之,以諸葛亮的情商和智慧,他是不會與法正產生矛盾的。

諸葛亮與法正

並且法正也很欣賞諸葛亮,兩人在現實中又沒有利益糾葛,法正為劉備出謀劃策,諸葛亮為劉備治國理政,都是為蜀漢做事,更不會產生矛盾。

如果你覺得有道理,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謝謝!


歷史中穿越過來的俠客


其實在蜀漢集團中,諸葛亮一直都不是劉備最信任的人,劉備一生四海飄零,縱橫天下,閱人無數,諸葛亮的深淺他一清二楚,劉備一直都是用其才,避其短,結交荊州士族,獲得錢糧支持,督三郡,調取賦稅,以充軍實,這都是諸葛亮的長處,而於軍事,戰略非其所長,所以諸葛亮“在荊州未預入蜀之謀,在益州不聞漢中之計”,劉備奪取益州,軍事上的主要謀士是龐統,法正,奪取漢中則是法正一力倡導並身體力行的,益州到手,劉備封法正揚武將軍,蜀郡太守,“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對法正的信任一時無兩。而同時期諸葛亮不過是巴郡太守(遙領),軍師將軍。劉備稱王,法正高居尚書令,成為實際上的丞相(漢朝自武帝廢丞相,以三公代之,三公位尊而無實權,皇帝通過尚書檯決策政務,尚書令就是實際上的丞相,三公不加“錄尚書事”者即為虛職,不能與聞政務),而諸葛亮依然是”軍師將軍,屬左將軍府事”,要知道此時劉備已經納還了左將軍官職,左將軍府不過是一個留守機構,劉備的政權機構已經是漢中王府了。試問,這樣爵高職顯,風頭正勁的法正,諸葛亮怎麼敢惹。


狼的影子319


說到法正法孝直,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第一印象:帥氣?

有人喜歡把三國裡的謀士做對比,比如,法正,龐統,郭嘉,荀彧...哪個更牛掰?筆者認為意義不大,他們的計謀都是在不同情況下產生的,這樣比較並不妥當。

我們需要記住的是沒有這些智慧人物的存在,也就不會有那麼精彩的一段三國曆史。

在三國志書籍中,法正和龐統的傳記是並列放在一塊的,也就大致意味著在蜀漢陣營中,龐統和法正的“功能”有些類似。那麼,法正到底有幾斤幾兩,在蜀漢陣營中到底有多重要,跟著筆者“走進”法正吧~

一、以使者的身份和劉備見面,已有點“芳心暗許”

法正,字孝直,扶風郡郿縣人。原來是劉璋手下的,一直得不到重用,心情比較鬱悶,私下裡和益州別駕張松比較友好,倆人常常討論劉璋,感覺他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劉璋:誰在背後說我壞話?

正逢劉璋有外患之際,需要向其他勢力請求援軍,張松出使到荊州見曹操歸蜀後,勸說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而與劉備結盟。於是,張松又順帶推薦法正出使。

就這樣,法正和劉備會面了,劉備心裡早就在貪圖益州了,有人出使而且是請求他出兵,他當然要盡地主之誼了,而這次出使,讓法正對劉備有了很好的印象,有點“芳心暗許”了。

法正回到益州後,向張松狠狠滴誇了劉備,說他是個難得的明主。兩個人私下商量,之後可以一起去投靠劉備。

二、再次出使,法正獻策,劉備對他刮目相看

公元211年,劉璋派遣法正再次出使劉備,並且迎接劉備入蜀救援。

法正暗地裡向劉備獻策說:“我主劉璋闇弱,而將軍是天下雄主,如果以張松作為內應,將軍取下益州,以此來成就霸業,豈不甚好。”

劉備果斷聽從了法正的謀略,引兵入川。此時的劉備開始對法正產生好感,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也變得重要起來。

此人的心已經被我俘獲?

三、張松被殺,劉備進攻劉璋,法正獻策

公元212年,張松暗中勾結劉備的消息被劉璋知道了,劉璋非常憤怒,果斷殺之後快。並且趕緊佈置軍隊去抵禦劉備。

劉璋的手下鄭度向劉璋建議用堅壁清野(注:堅壁清野是指對付強敵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來拖垮劉備。劉備知道後十分憂慮,法正十分了解劉璋,認為劉璋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還算是個愛民的州牧,因此不可能採納這個會損害百姓利益的計策。果然不出法正所料,劉璋不僅沒有采用這個好的方法,還把鄭度罷免了。看來法正很是瞭解他的舊主啊。

法正:劉璋這點小心思,怎麼能逃出我的法眼?

劉備的軍隊包圍了雒城,此時諸葛亮、張飛、趙雲也已經進攻益州了,法正寫了一封長長的勸降信給劉璋。

《三國志》記載:“正受性無術,盟好違損,懼左右不明本末,必並歸咎,蒙恥沒身,辱及執事,是以捐身於外,不敢反命。恐聖聽穢惡其聲,故中間不有箋敬,顧念宿遇,瞻望悢悢。然惟前後披露腹心,自從始初至於終,實不藏情有所不盡,但愚闇策薄,精誠不感,以致於此耳。今國事已危,禍害在速,雖捐放於外,言足憎尤,猶貪極所懷,以盡餘忠。明將軍本心,正之所知也,實為區區不欲失左將軍之意,而卒至於是者,左右不達英雄從事之道,謂可違信黷誓,而以意氣相致,日月相遷,趨求順耳悅目,隨阿遂指,不圖遠慮為國深計故也。事變既成,又不量強弱之勢,以為左將軍縣遠之眾,糧谷無儲,欲得以多擊少,曠日相持。而從關至此,所歷輒破,離宮別屯,日自零落。雒下雖有萬兵,皆壞陣之卒,破軍之將,若欲爭一旦之戰,則兵將勢力,實不相當。各[若]欲遠期計糧者,今此營守已固,穀米已積,而明將軍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敵對遂多,所供遠曠。愚意計之,謂必先竭,將不復以持久也。空爾相守,猶不相堪,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道並侵,將何以御之?本為明將軍計者,必謂此軍縣遠無糧,饋運不及,兵少無繼。今荊州道通,眾數十倍,加孫車騎遣弟及李異、甘寧等為其後繼。若爭客主之勢,以土地相勝者,今此全有巴東,廣漢、犍為,過半已定,巴西一郡,復非明將軍之有也。計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壞;三分亡二,吏民疲睏,思為亂者十戶而八;若敵遠則百姓不能堪役,敵近則一旦易主矣。廣漢諸縣,是明比也。

又魚復與關頭實為益州福禍之門,今二門悉開,堅城皆下,諸軍並破,兵將俱盡,而敵家數道並進,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勢,昭然可見。斯乃大略,其外較耳,其餘屈曲,難以辭極也。以正下愚,猶知此事不可覆成,況明將軍左右明智用謀之士,豈當不見此數哉?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慮遠圖,莫肯盡心獻良計耳。若事窮勢迫,將各索生,求濟門戶,展轉反覆,與今計異,不為明將軍盡死難也,而尊門猶當受其憂。

正雖獲不忠之謗,然心自謂不負聖德,顧惟分義,實竊痛心。左將軍從本舉來,舊心依依,實無薄意。愚以為可圖變化,以保尊門。“

法正的這封信,主要說了兩點。第一,把劉璋身邊主戰的人數落了一頓,說他們沒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在窮兵黷武,說他們到時候不會對劉璋忠心,大難臨頭會各自飛。第二,給劉璋分析了目前的形勢,劉備已經基本佔領了三分之二的益州,劉璋你只剩下雒城、成都這一塊地盤,你撐不了多久的。你還是投降以保全自己的家族吧。

法正寫這信肯定是想衝破劉璋的心理防線,劉璋看到這信,心裡估計小鹿亂撞了吧~

劉璋:要不我就從了吧?

劉備進軍圍困成都,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企圖越城投降,事情敗露並未成功。劉璋投降後,劉備因許靖背主之事而看不起許靖,對他不加任用。

法正勸劉備要敬重許靖,這樣天下人才都會知道主公的禮賢下士。劉備也聽從了法正的話,厚待並起用了許靖。

法正這三次重要的勸諫,都給劉備帶來了更好的效益。法正在劉備的心目中地位估計呈指數上漲。

四、法正和主公劉備的“蜜月期”

法正取西川的三條建言,可以說是填補了劉備心中龐統的缺失,對劉備來說,內心應該是美滋滋的。

龐統:法正,接下來的任務交給你了。

法正的地位和在劉備心中的重要程度可從正面側面來表明:

正面:取下西川后,法正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領都城等重地,在內是劉備的主要謀臣,地位可想而知;

側面:有一段插曲,當時法正擅自處死了幾個當初毀謗過他的人,有人希望諸葛亮能跟劉備反映反映這情況,諸葛亮說當時主公北有曹操的威脅,東有孫權的壓迫,可以說是狼狽不堪,如果不是法正的輔佐,主公展翅騰飛不會那麼容易的,他是有大功的人,這樣做不妥。

公元217年,蜜月期ing,法正勸劉備打漢中,法正分析說漢中非常重要,漢中不在手,成都坐不安穩;如今漢中是夏侯淵、張郃在守備,這二人不是我們的對手。

劉備果斷聽從,法正陪同出征,大夥的共同努力下,漢中被劉備佔據。

劉備自稱漢中王后,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以說,這時候的劉備或者蜀漢是最為輝煌的時候。劉備創業了幾十年,終於等到了輝煌的時刻,而法正是功不可沒的。

五、蜜月期不長,法正去世,劉備痛哭

可惜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才45歲,比劉備小呢!劉備痛哭了好幾天。

《三國志》記載: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

法正死後,劉備各種封侯加爵,可以看出劉備是非常喜歡和寵愛法正的。說來也巧,法正死後,劉備集團屢屢失敗,荊州丟失,夷陵大敗等,劉備蒸蒸日上的事業也被漸漸“熄滅”了。

劉備:如果法正還在,躺在床上的可能不是我???

為什麼會如此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曹魏和東吳雙方也都很強大,這可以說是外因,內因之一應該有法正去世過早,即筆者所說的劉備和法正的蜜月期不長。

試想如果法正還在,那麼他可能會勸劉備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要注意荊州這一塊可能有危險;他也可能會勸劉備不要匆忙地進攻東吳,或者陪同劉備一起出徵,甚至可能是勝利的。當然這都是假設,歷史已成定局。

諸葛亮也覺得法正如果還在,對蜀漢肯定是有幫助的。

《三國志》記載: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總之,法正善於軍事謀略,諸葛亮對此也很佩服;法正為人恩仇必報,和諸葛亮也能和諧相處,如果法正和劉備的蜜月期延長,對蜀漢肯定是有挺大幫助的。


小刀文史


《三國志》記載:法正,字孝直,扶風郿縣(今陝西郿縣)人,建安初年赴益州(今四川)投奔劉璋。法正為人倜儻有才,又是東州(指益州以外之人)人,卻一直被東州人所排斥,“為其州邑以外俱僑客者所謗無行(經常被從外地遷入四川者誹謗無操行)”,因此不被劉璋重用,一直鬱郁不得志。

別駕張松見地非凡,卻和法正一樣不受重用,但他卻不屑於諂媚劉璋,他認為劉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共同的理想和遭遇,讓法正和張松惺惺相惜,一見如故。

法正和張松都是出色的人才,且都有遠大的抱負。兩人對闇弱昏昧的劉璋政權極度失望和不滿,以及對不被重用的耿耿於懷,都使其有了共同語言,並逐漸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倆常在一起分析天下大勢,急欲找尋出路,謀劃著另投明主,以圖大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這一切,正如諸葛亮所說:“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法正和張松都是劉備集團之所以能襲奪益州的大功之人。赤壁之戰爆發前,曹操佔據荊州,劉璋意欲歸附曹操,派張松前去荊州獻圖示好。張松見曹操雄才大略,氣度不凡,想投靠他,不知是 因為長相醜陋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曹操沒有理睬其所請。

張松遭到曹操冷遇後,理所當然地對其產生了怨恨情緒。看來,之後益州牧劉璋與曹操絕交而轉向劉備,張松是起了關鍵作用的。之後,張松舉薦法為使者正去荊州南部見劉備,表示友好之意,劉備也待之甚厚,“恩意接納”。

劉備先後接待了張松和法正,他倆把西蜀的山川地理形勢和府庫錢糧、兵力部署、器械資杖等情況,都仔仔細細告訴了劉備,還畫了一份詳盡的益州地圖相贈。法正回到成都後,二人對劉備的為人與才略交口稱讚。此後,張、法暗中密謀,準備尋機會迎劉備入主益州。

後來,曹操攻漢中,張魯投降。劉璋大懼,唯恐曹操乘勢進攻益州,於是邀請劉備入蜀幫助抵禦。法正來到荊州,向劉備陳述“益州可取之策” ,他勸道:“以將軍的英雄才略,乘劉璋懦弱無能之機,再有張松做內應,一定能滅掉劉璋。然後憑藉天府之國豐富的資源財富,依靠巴蜀地理環境的奇崛險要,完成宏圖霸業,易如反掌”。

劉備大喜,認為時機已到,令諸葛亮、關羽留守荊州,自己親自領兵數萬,以龐統為軍師,法正為嚮導,蜿蜒向益州進發。

劉備應邀入蜀,隨即開始了對益州的攻伐。建安二十四年,在法正、張松等人的大力協助下,劉軍已經相繼攻取了益州、漢中等廣大地區,聲勢大振。

在劉備率軍圍攻成都時,法正勸說劉璋獻城投降,之後他又隨劉備進取漢中,獻奇計將曹魏名將夏侯淵斬首,擊退曹操,為劉備佔據西川、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法正足智多謀,長於以奇用兵,並屢建功勳,深受劉備、諸葛亮的信任與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封法正為護軍將軍兼尚書令。只可惜天妒英才。史載:建安二十五年,法正突然病逝,年僅45歲。

法正早死令劉備大為悲慟,他連哭幾日。隨後他下令追諡法正為翼候,法正也是劉備在位時期死後唯一有諡號的大臣,還賜其子法邈為關內侯。

文獻載,法正年長諸葛亮4歲,兩人都被劉備倚為肱骨之臣,雖然他倆的性格愛好不同,人生經歷有異,但雙方均能以蜀漢大義為重,在不長的相處時間內,諸葛亮坐鎮後方,處理繁雜政務,徵兵足食,法正則隨軍出征,出謀劃策,臨陣建功 。兩人之間能緊密合作,精誠團結,取長補短。

劉備奪益州後,法正協助諸葛亮制訂了蜀漢的第一部律法——《蜀科》,一舉改變了劉璋時期蜀郡法紀鬆弛,政令紊亂,德政不舉,威刑不肅的頹廢局面。所以,與其說諸葛亮不敢惹法正,不如說他敬佩、欣賞、信賴法正。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簡單地說,諸葛亮是為劉備定下“隆中對”的人,法正是將“隆中對”差點變為現實的人——之所以差那麼一點,不是法正的責任。

“隆中對”的關鍵,是“跨有荊益”。佔有益州,是劉備集團立足於天下的必要條件。但是,能否佔有益州,實在是個未知數。劉璋請劉備入蜀,自然是引狼入室,而真正幫劉備取得益州的,卻是法正。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法正幫忙,劉備也就是來打醬油,轉一圈還得回去。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劉備當時的重心還在荊州,集團的主要將領,包括諸葛亮、關羽等人,必須鎮守荊州,才能穩住局勢。劉備帶到益州的部隊,只是一支偏師,“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重資。”在東吳呂範看來,更是“部眾離落,死亡且半”。靠這樣一支部隊,想吃掉經營了益州多年的劉璋集團,簡直是痴人說夢。然而這個夢竟然成為現實了,關鍵原因是有法正作為內應,這是誰也沒法否認的。而且,劉備集團“得蜀望隴”,主動出擊漢中,將曹操派來的部隊打得大敗而歸,最終佔領漢中,法正也是謀主。所以後來曹操感嘆:我知道劉備小兒沒那個見識,必定是有人教他這樣乾的。這個教劉備的人,當然是法正。

因此,劉備得到益州之後,對法正特別優待,不但大封其官,而且“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其信任程度,比諸葛亮有過之而不及。法正則居功自傲,睚眥必報,甚至於驕縱擅殺,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有人將這些事報告給諸葛亮,意思是:法正鬧得太不像話了,你應該給老大說說,好好壓一壓的他的威風。諸葛亮對此回答:老大在最困窘的時候,法正給他插上一雙翅膀,讓他自由翱翔,你說我能夠怎麼和老大說嘛!

說得也是,如果這個時候諸葛亮在劉備面前說三道四,只怕劉備以為諸葛亮是嫉妒法正,從此喪失信任也未可知。幸好法正死得早,否則誰是蜀漢丞相,也是很難預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