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賞析:一氣呵成地連綴起三個錯落簡約的庭院空間——北京摺園


摺園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舊宮鎮,緊鄰南五環與南海子公園,該項目是我們受邀為保利集團打造的社區中心,前期需作為售樓中心使用。

“舊宮”全稱“舊衙門行宮”,是清帝射獵避暑臨憩的行宮,而南海子則是北方地區最大的皇家園林與獵場。

如何傳承場地傳統的皇室營造,同時又將龐大的園林體系在一個相對緊湊的空間中做出以小見大的巧妙轉譯,是我們這次“造園實踐”試圖回答的問題。

“欲揚先抑,曲徑通幽”,造園的意境始於尋園的路徑。取法蘇州留園的迂迴之妙,尋徑而行的動態路徑設計與使用者、建築主體之間的對話就顯得非常微妙。

從道路到建築主入口不過百餘米,塑造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是這條自由路徑的精髓所在:小徑曲折通幽,動態的幾何形態與建築遊絲般的摺牆產生了強烈的呼應;

一氣呵成的遊園路徑既增加了使用者的行進距離,又步移景異的呈現出同個園子不同角度的視覺體驗——正如“園中有景,景中有園”。

院落的營造圍繞著筆直的中軸,三進庭院的內外關係沿中軸左右互換,是傳統哲學中的“彼與此”在摺園中園林式的空間語言呈現。“一進院”是主入口左側的下沉式庭院,負一層的綠色空間圍繞著室外樓梯組織,同時也與同跨室內空間上下連貫的折跑樓梯相呼應;

“二進院”為中軸右側一層沙盤及洽談區的視線延伸,既包含了體驗式的臺階式景觀區域,又可擴展至整個寬闊的綠地廣場;

“三進院”則又換位至中軸左側,成為一層、負一層辦公區域的獨享庭院。庭院為彼,內室為此,中軸長廊則居於彼此之間。蔥蘢綠意的自然院落與純木包裹的坡頂室內相互碰撞換位,述寫了摺園空間中亦此亦彼的日常詩意。

襯著起伏流動的磚面肌理,山林之意便是有了。從城市道路上,透過樹枝可以隱約看到摺園起伏的輪廓,在自由的遊園過程中,迂迴盤旋的山形屋頂是不變的視覺焦點。一筆而行,迂迴而又不用盡筆墨,這種若即若離的觀賞或許正是感受這個建築的一種方式。

當陽光高過樹梢,照在建築起伏流動的肌理上,會有趣地建立一個光的序列:斑斕的錯落樹林、光亮的寬闊綠地、斑斕的線性簷口、光亮的下沉庭院,這樣本可一覽無餘的空間場景在光的襯托之下塑造出收放自如的幾何山形。
























建築師:築博設計總建築師室 地址:北京南五環與德賢路交叉口 設計工作室:總建築師室 建築面積:1403平方米 攝影師:黃早慧 來源:archdai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