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為什麼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

軍事一點通


克里米亞半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人口250萬,俄羅斯族佔總人口60%。2014年克里米亞以全民公投方式決定歸屬,投票結果以壓倒性優勢支持獨立,隨後以聯邦身份併入俄羅斯。



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後,為何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前蘇遺留的歷史問題。克里米亞半島擁有優良軍港,是黑海戰略重地,原屬前蘇俄羅斯聯邦。在1954年,為慶祝俄羅斯、烏克蘭合併三百週年,最高蘇維埃將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前蘇分解後,俄羅斯聯邦聲明1954年決議無效,向烏克蘭討回,遭到拒絕。



二、烏克蘭自身體量、實力與俄羅斯相差幾個數量級。兩國情況懸殊過大,根本就是侏儒和巨人的比較,即使宣戰,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是自取其辱。



三、克里米亞的去向,是通過全民公投決定的。這種方式被西方陣營普遍使用於科索沃等有爭議地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支持烏克蘭的西方陣營有苦難言,只能在經濟制裁上虛張聲勢一番。



四、即使烏克蘭內部,還分為“親烏派”和“親俄派”兩股力量。本就實力不濟,自身又無法團結,難以形成一致對外的合力。

2018年克里米亞與俄羅斯之間,建起跨海大橋,聯繫更加緊密,烏克蘭要回克里米亞更加的遙遙無期。


百味乾坤


如果要想了解原因,自然需要從克里米亞,與俄羅斯,與烏克蘭雙方的關係來出發。

第一點,克里米亞是為了紀念俄烏三百年友誼,赫魯曉夫在俄羅斯版圖中劃出一塊送給烏克蘭當禮物的。如今俄羅斯和烏克蘭關係徹底鬧翻,俄羅斯自然可以將禮物收回來,就好比某些情侶分手後還要還禮物一樣。本身克里米亞原本就是俄羅斯的,現在丟點面要回來,也沒什麼。

第二點,克里米亞是進行了全民公投加入的俄羅斯,並非俄羅斯暴力入侵。本身克里米亞地區的俄羅斯族人就偏多,烏克蘭內部波蘭族和俄羅斯族分歧愈演愈烈,而基輔政府更是親歐美,依靠俄羅斯發展的克里米亞自然是想方設法脫離烏克蘭的管轄。而通過全民公投的形式,讓烏克蘭政府完全抓不住把柄,即便是西方國家抓住不放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但是也不可能武力收回來。

第三點,克里米亞的特殊性。其實在烏克蘭危機以後,有三個地區擺脫了基輔政府的管控。分別是克里米亞共和國,盧甘斯克共和國,頓涅茨克共和國。這三股勢力中克里米亞和頓涅茨克都曾先後宣佈加入俄羅斯,而俄羅斯只選擇了其中一個。自然是由於克里米亞的特殊性,在冷戰結束後,克里米亞地區人民強烈要求迴歸俄羅斯,但是迫於當時的形勢需求,俄烏雙方都不贊成這樣做,不過為了安撫克里米亞地區人民,給予了當地人民極大的自治權利,而這個自治權甚至可以決定克里米亞是否獨立。所以俄羅斯才敢接克里米亞,而不是接頓涅茨克。


戰爭之王


2014年3月,俄羅斯特種兵空降到克里米亞半島。結果,駐守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烏克蘭軍隊幾乎一槍未放,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試問,兩國軍隊實力相差如此之大,烏克蘭有膽量宣戰嗎?再者,尤先科、季莫申科等親美派將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趕下臺以後,烏克蘭東部親俄地區烽煙四起,烏克蘭政府都無法平定烏東地區的親俄民兵,哪裡還有能力與勇氣向俄羅斯宣戰。可以說,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是明智的選擇。如果一旦兩國宣戰,俄羅斯極有可能徹底將烏東地區從烏克蘭分裂出去。

很多人都知道克里米亞是經過了公投,98%的民眾支持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克里米亞公投之前,俄羅斯派遣了空降兵進入克里米亞。在趕走烏克蘭駐克里米亞軍隊以後,克里米亞人才在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下進行的公投。所以,西方國家才以此為藉口不承認克里米亞公投。西方國家的理由也非常充分,克里米亞是被俄羅斯軍事侵略在先,公投在後。當然,這不是今天討論的範疇。從俄羅斯空降兵輕鬆佔領克里米亞就能知道,烏克蘭軍隊與俄羅斯軍隊的差距。從冷戰結束到2014年,烏克蘭軍隊從來沒有實戰經歷。再加上烏克蘭經濟困難,軍人待遇低,武器裝備差。反觀俄羅斯軍隊,經歷了兩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已經擁有了大批經驗豐富的士兵。

再者,烏克蘭政府此時也不得不“安內”。在尤先科、季莫申科等人推翻亞努科維奇以後,烏克蘭東部地區親俄武裝開始行動了起來,盧甘斯克州與頓涅茨克州先後宣佈獨立。這時,烏克蘭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在平定內亂上面。整個2014年,烏克蘭政府軍與烏東民兵進行了殘酷的戰爭。但是,久疏戰陣的烏克蘭政府軍一直也沒有打敗有俄羅斯支持的烏東民兵。直到2014年,在德國、法國的斡旋之下,各方簽訂了《明斯克協議》,烏克蘭內戰才算告一段落。但是,盧甘斯克州與頓涅茨克州已經變成了盧甘斯克共和國與頓涅茨克共和國,事實上脫離了烏克蘭的掌控。

2014年烏克蘭危機

在軍隊實力遠遠不如俄羅斯、內部分裂危機需要解決的情況下,烏克蘭怎麼可能會對俄羅斯宣戰?一旦宣戰,意味著兩國將進行一場規模不小的全面戰爭。到時候,烏克蘭失去的不僅僅是克里米亞與頓巴斯地區,甚至有可能徹底失去整個東烏克蘭地區!所以,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後,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實際上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不過,烏克蘭在現任總統波羅申科的領導下,沒有全力發展經濟,而是不時的挑釁俄羅斯,已經完全失去了可供迴旋的戰略空間。未來的烏克蘭總統如果還一味的與俄羅斯為敵,烏克蘭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畢竟,美國遠在天涯,俄羅斯就在身邊。


美國觀察室


領土領地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忍氣吞聲,並沒有孤投一擲對俄宣戰,是有其歷史現實政治經濟國際局勢多方面原因的。

一、歷史上,克里米亞本身就是俄羅斯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中搶過來的,只是在蘇聯時期劃給烏克蘭管理,該地區經前蘇聯與俄羅斯的長期經營驅逐外族人,俄羅斯族人口占據絕大多數,受俄羅斯文化的影響深刻,從內心上都認同俄羅斯的統治而排斥烏克蘭人。

二、經濟上,烏克蘭的能源安全及國內經濟很多產業特別是烏東部地區受俄羅斯的控制影響深刻,並不完全具備完全獨立自主的能力,俄羅斯如果打出經濟牌,一損俱損,烏克蘭經濟受影響嚴重無法承受。

三、軍事實力上烏克蘭和俄羅斯更加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絕大部分軍事裝備和實力,核武庫數量龐大,達到近七千株在役,百萬雄師和數萬鋼鐵洪流仍然保存,軍機艦艇也規模巨大,而當時的烏克蘭卻目光短淺自廢武功,銷燬了終極戰略大殺器核彈,喪失了向俄羅斯叫板的底氣,常規戰力更是微薄可憐,無法抗衡俄羅斯。

四、烏克蘭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其國內親俄派有相當的實力,並不是完全眾志成誠的倒向西方,向俄羅斯宣戰是要烏議會做出的決議,波羅申科現在在烏國內民眾中支持率低下,國會內更是受到的質疑多多,阻礙重重。攘外必先安內,內部都無法統一形成合力,怎麼去步調一致宣戰俄羅斯?

五、北約和美國口惠而實不至,並不能立場堅定的用實際行動來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對抗。北約內部矛盾重重對俄口調不統一,美國又沒有做好與俄羅斯全面攤牌的準備,平時慫恿鼓勵烏克蘭對俄羅斯進行騷擾示強,但如果真的戰端開啟,北約與美國絕大多數可能只是精神支持不會實質軍事介入,當年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戰爭北約與美國的態度就是前車之籤。

總之,烏克蘭不是不想宣戰,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實力不濟,只有忍氣吞聲。


時事新維度


一國對另一國宣戰,意味著兩國因為種種因素,某一國重大利益受到損失,國家領土和主權受到威脅和挑戰,而處於大規模的對抗乃至戰爭的狀態。


所謂烏克蘭沒有宣戰,因為宣戰的指向不明,沒有目標,所謂烏克蘭向俄羅斯宣戰,有名無實,無本之木,向俄羅斯宣戰,就等於向克里米亞宣戰,更進一步說,就是向烏克蘭東部宣戰。看似俄羅斯從烏克蘭手裡收回了克里米亞,其實那個地方原本就是俄羅斯的,不僅居民,語言,風俗習慣都是俄羅斯的,因為著俄羅斯的日漸復甦和崛起,對於克里米亞居民來說,向心力很強。克里米亞的重新併入俄羅斯,是克里米亞人民(主要是俄羅斯族)自決的結果,

從另一方面來說,烏克蘭對於克里米亞失去控制和主權,責任完全在烏克蘭一方,咎由自取的結果,怨不得旁人。對於這個苦果,只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咽,想當初,如果不是西方的介入慫恿,以不正當手段迫使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烏俄兩國的關係不會搞到如此之緊張。烏克蘭內部的激進主義,極端主張,不顧一切的向西方,北約靠攏的政策,對於自身來說,簡直是自取其辱。

另外,假使不顧一切的魯莽宣戰,面對著俄羅斯大兵壓境,這些年來一直在烈火中,戰場上鍛鍊考驗出來的俄羅斯士兵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實力懸殊,有勝利的希望嗎,指望著西方能夠雪中送炭,可靠嗎,內外交困的內政外交能夠把渙散的士氣人心凝聚起來嗎。最終的結果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烏克蘭軍隊

當然不管宣戰與否,背後一定還有其他原因,兩國高層之間的考慮和溝通,很多事情,不是簡單的宣戰所能徹底解決的。


一論語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為什麼烏克蘭不向俄羅斯宣戰?

一、克里米亞半島的由來與分離。

蘇聯解體,烏俄獨立,仍然保持著親善友好的兄弟般友好合作關係。克里米亞半島有蘇聯時期的黑海艦隊,黑海艦隊駐紮的所在地是常年不凍的優良港口。黑海艦隊作為蘇聯遺產被分給了俄羅斯,黑海艦隊擔負著出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守衛任務,是俄羅斯的國(海)防前哨,同時也承擔把守烏克蘭安全的部分責任。克里米亞半島軍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俄羅斯通過多次戰爭從(土耳其前身)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為了“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友好合作300週年"由蘇聯領導人1954年作為禮物,劃給烏克蘭管轄。烏俄分別獨立後,俄羅斯的黑海艦隊,依然以租賃方式向烏克蘭交納租金。通過一群西方政客的“顏色革命",2014年,全面奪取了烏克蘭政權,並宣佈廢除前任政府“棄核、中立、不結盟政策",申請加入北約。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會將北約駐軍引入烏克蘭,面對即將被擠走的黑海艦隊不利形勢,俄羅斯通過“公投"神不知鬼不覺出奇不意“收回"克里米亞半島。

烏克蘭為什麼不即時向俄羅斯宣戰?

一丶心中有愧,理由不充分。

①克里米亞原屬俄羅斯,是烏克蘭宣佈倒入北約懷抱,引入俄羅斯的敵人,逼迫俄羅斯不得不保衛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②俄羅斯是通過曲線“公投"的方式,尊從所謂公民意願收回克里米亞半島的,沒有所謂逼迫人民意願的意思。

③沒有留下一點戰爭的痕跡,打了烏克蘭一個措手不及。

二、實力不濟,不是俄羅斯的戰場對手。

烏克蘭2014年被一幫龜兒子搞得國內烏煙瘴氣,國民經濟嚴重下降,失業率奇高,國民怨聲載道。國家財政極度空虛,軍人不及普通公務員的待遇。2015年,烏克蘭政府欲召募25000名軍人,先後發出5次召募令,也只招到含1/3女兵在內的12ooo人。在清剿東部獨立武裝戰鬥中,一個整編師的軍人成營連建制逃跑。如此亂象,一上戰場精神崩潰,哪裡還是俄羅斯軍人的對手?

三、治國無方,寡頭橫行,政府機關貪腐成風。

政府工作人員吃拿卡要,作風散漫,官員貪腐成風,敗壞政府形象,社會寡頭壟斷,剝削壓榨百姓,這樣的政府誰願替其賣命?

四、外部勢力隔岸觀火,離臺看戲。

烏克蘭政府指望北約出面拯救烏克蘭,而北約只想利用烏克蘭制約俄羅斯,根本不願與俄羅斯直接發生戰爭。他們只會“抗議、譴責"。隔岸觀火,離臺看戲是他們的一貫伎倆。

烏克蘭想宣戰沒本錢,依靠外部力量依無所靠,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讓波羅申科之流怎樣向俄羅斯宣戰?






老狼48440790


不難發現克里米亞從開始出現不明國籍的綠衣服軍事人員時(俄羅斯士兵),正是波羅申科聲勢正盛之時,可以說克里米亞的入俄正是烏克蘭親俄總統上臺之時,而烏克蘭之所以沒有對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及之後的行動採取行動,主要還是波羅申科正在逐步掌權和鞏固權利的時候!



之所以沒有對俄羅斯宣戰,原因是還來不及宣戰,靠近俄羅斯的幾個烏克蘭州的親俄武裝就發動起義,要求自治或脫離烏克蘭而加入俄羅斯!這一連串的動作恰好發生在烏克蘭新老政府交結前後!烏克蘭不得不先易後難,克里米亞俄羅斯已經承認並接納了其成為俄羅斯聯邦的正式成員,也就意味著俄羅斯會對這塊區域進行全面保護!



但俄羅斯雖然在外交和軍事層面上事實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但並沒有接受這幾個州的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訴求,這讓烏克蘭波羅申科政府出兵討伐成了平息國內分裂勢力,不過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還真是不敢恭維,前線損兵折將而又潰不成軍!讓這個相對好解決的問題都無法解決!



這樣的戰鬥力何談收復克里米亞呢?此時對俄羅斯宣戰想要回克里米亞不是空想嗎?一旦與俄羅斯進入戰爭狀態,以當時連東部親俄武裝都打不過的烏克蘭軍隊戰鬥力,對俄羅斯宣戰只是給俄羅斯一個藉口顛覆烏克蘭親西方政權而已!若被俄羅斯趁機顛覆政,再進一步清算烏克蘭的親俄勢力,烏克蘭十年的顏色革命成果豈不全部報銷?



因此只能隱忍保留火種,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思想讓烏克蘭當局隱忍下來了,當然這也有可能是顏色革命幕後支持國的意思,與俄羅斯及烏東親俄武裝達成停火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馬不停蹄的引進外援,同時恢復軍隊裝備建設和軍隊訓練,目的就是本次與俄羅斯發生衝突後,進行進一步打擊烏東武裝,只要控制了烏東地區,那麼克里米亞就是烏克蘭當局下一步要爭奪的地區!


涇水書生


主要是實力不行。宣戰失敗不說還可能被滅國。這正是俄羅斯求之不得的正好乘機兼併烏克蘭,並能恢復沙皇時代和蘇聯時期的榮耀。烏克蘭是美國打壓遏制俄羅斯的棋子,命運掌握在美國手裡。沒有美國珠子的聲明烏克蘭豈敢造次



初心被餵了狗


兩大因素,決定了巧克力當局沒有對俄宣戰,首先是國力不濟的同時還不得民心,對俄宣戰等於自殺!美國不支持。其次寡頭們要的是利益,領土主權只是他們政治操弄的工具,並非他們真正的追求。現在烏克蘭大選臨近,又到了決定巧克力政治命運的時候,他仍然只能把領土主權問題炒熱激化拉抬自己選情,照樣沒有對俄宣戰的膽氣。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把巧克力上臺執政,到今天的大選與美烏俄三方互動經歷先理解清楚。

當年美國在烏克蘭策動顏色革,巧克力、亞採紐克等投機鑽營成功,獲取了美國的信賴,在最高拉達政變會議罷免了亞努克維奇後,成功的接掌了烏克蘭政權,並在美方授意下立即投入了與美國代表的北約開始協調程序,緊張的籌備烏克蘭加入北約事宣。這個過程中,巧克力利用美國成功竊取了烏政權,美國要用巧克力領導的烏克蘭成為自己絞殺北極熊的絞刑臺,這個刑臺的絞索就是克里米亞。

然而儘管美國實際操縱著北約,烏克蘭入盟無任何懸念,美烏雙方就等著收果子宰熊了,但在29個成員國的北約組織辦理過程的程序必競太繁雜,烏東人民不願自己成為美國絞殺同胞的幫兇,紛紛宣佈獨立,要求併入俄羅斯,而俄羅斯只接受了蘇聯時期,為支持烏克蘭地區經濟發展而劃撥歸其管轄的克里米共和國。搶先一步收回了這處關係到俄羅斯國運命脈的戰略要地,並立即派軍隊進駐克里米亞,守住了半島通向內地的咽喉克拉地峽,和控制整黑海的鎖眼——塞瓦斯托爾港。這個舉動立即使烏克蘭對美國來說,失去了原有的戰略價值,宰熊已無可能。

烏克蘭由此從倍受美國寵愛美少女,變成掉了底的破鞋,頓巴斯之亂還在這破鞋裡面長滿了蒺藜,美國不可能再要她了。因此不會出兵來增援巧克力收復克里米亞,並且基於俄烏實力現狀也不支持巧克力對俄宣戰,讓自己的傀儡去自殺,白費了美國投入的大量資源。事實證明戰略精算師美國沒算錯,在巧克力竭盡全力調動政府軍征討東兩州獨立運動過程中,被民間武裝屢屢挫敗,除丟了大量重裝備外,還有大量成建制部隊臨陣倒戈加入東兩州民間力量,這充份說明美國的判斷沒錯,自己的烏克蘭政策,和傀儡政權在這裡廣受包括作戰部隊在內的反對,巧克力沒有對俄宣戰的本錢。

現在美國又來操縱巧克力玩火,只是為了它自己攪屎歐洲,撕裂俄歐關係的戰略利益,烏克蘭又從破鞋變成了火鉗子,夾著一團火來燒烤北極熊,一旦這個火鉗子被火燒紅燙手了,就會甩了這東西轉身走人,到別處繼續煽風點火去了。而巧克力近來為救自己的選情,用各種動作刺激俄烏對峙局勢越來越激烈,強硬態度已接近於對俄宣戰,其防長宣稱近期要再派一批艦艇去穿越刻赤海峽,如果巧克力付著實施就極有可能引爆戰爭,巧克力的結局就是逃亡西方尋求政治避難,把烏克蘭人民推進火坑後,他就沒心思去想了。


鐵嶺鋒


是宣戰了,不過但到現在都只是嘴戰。

雖然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有點兒不地道,但我感覺是烏克蘭給了俄羅斯一個千載難逢的“理由”,在俄羅斯兵不血刃的“收復”克里米亞後,美國和西方國家,直接把俄羅斯踢出八國集團,並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制裁。
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鼓動下,烏克蘭徹底和俄羅斯撕破臉皮,於是俄羅斯一不做二不休,又把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從烏克蘭分割了出去,那麼烏克蘭為什麼沒有對俄羅斯宣戰呢?答案是“體力不支”外加西方國家的“空頭支票”。

我們先從俄烏兩國的國力說起:雖然烏克蘭繼承了除俄羅斯最多的資產,但被一幫寡頭瞎折騰了20多年後,烏克蘭就成了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在2017 年,烏克蘭的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國力的衰竭也就直接影響了軍事實力的提升,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雖然大不如以前,但無論是從武器裝備,軍隊人數,和戰鬥力上,烏克蘭和俄羅斯都不是一個量級的,不提俄羅斯,就是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的“民間武裝”,烏克蘭都對付不了,何談與俄羅斯抗衡呢?況且就是美國領導下的北約,誰又敢動俄羅斯一根“熊毛”呢?
在“外援”方面,烏克蘭之所以對俄羅斯強硬,西方國家的“空頭支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俄羅斯除了在軍事實力上碾壓烏克蘭外,就是在“法理”上,“收復”克里米亞也是“合情合理”,美國和歐洲各國也心知肚明,所以,俄羅斯明知道“收復”克里米亞,會遭到歐洲國家的反對,但因俄羅斯“有理有據”的收回自己的領土,歐洲國家也就沒太多“理由”用武力來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動武,我們從這次刻赤海峽事件就可以看出,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烏的爭端,並沒有十分“上心”,所以,身單力薄的烏克蘭,根本就沒能力與俄羅斯一戰。


綜上所述,烏克蘭現在或者是將來,都不敢和俄羅斯因克里米亞開戰,若是真想收回克里米亞,那只有等普京喝高興了……(據說在1954年,為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300週年,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喝多後,把克里米亞“賞”給了烏克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